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科普教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案》(第146号)的答复
刘胥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科普教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案》(第[14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
(一)完善规划体系。将湿地科普宣教纳入“十四五”规划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体系建设目标路径、宣教工作运转机制等科普宣教工作发展蓝图。
(二)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教体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统筹资源调配与活动策划,每年联合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的宣传活动。
(三)拓宽资金渠道。多方筹措社会资金,积极参与GEF7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及中华绿化基金会项目,申请宣教专项资金,用于科普讲堂、人员培训、自然教育等活动开展等。
二、推动宣教内容创新与阵地拓展
(一)叫响科普品牌,做大“闪光点”。市林湿局创新宣教形式,推出“湿地讲堂”宣教模式,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媒体,讲好盘锦“湿地故事”,传播盘锦辽河口湿地、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知识,展现盘锦湿地文化特色,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点举办全民净滩、湿地清洁、观鸟知鸟、湿地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宣教活动,让市民争做生态文明的保护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二)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寻找“突破点”。一是以辽河口湿地三个旗舰物种“丹顶鹤、黑嘴鸥和西太平洋斑海豹”为原型,探索辽河口湿地特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设计了黑嘴鸥玩偶、丹顶鹤平面形象、斑海豹表情包等三个文创产品。二是面对大中小学生,开展自然教育课堂研发。完成了“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飞过城市的鸟”“我们身边的神秘邻居”三个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了解和参与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三是以漫画形式科普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知识。用童话故事讲述黑嘴鸥的生存习性、迁徙路线及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中小学生等读者获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四是出版盘锦地区鸟类图鉴。填补了我市鸟类系统性、专业性书籍的空白,为盘锦地区鸟类多样性监测与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打造融媒体科普产品,抓好“根本点”。与媒体合作开设“湿地讲堂”“辽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旗舰物种”“盘锦湿地保护与管理”等专题专栏,制作短视频、宣传片等数字产品;与省媒体合作推出辽河口国家公园直播,在央视频、中国网、北斗融媒客户端东北新闻网、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微博等媒体播放。
三、升级科普设施与文旅融合
(一)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普宣教体系。建设赵圈河管理站和丹顶鹤野化基地科普宣教长廊2个、鹤类繁育保护站和鼎翔鸟乐园观鸟屋2个。设置保护区路口、国道和高速路两侧擎天柱广告牌和立架背景广告牌15个、科普宣教展板157块,建成辽河口湿地科普宣教馆、红海滩湿地科学馆等设施,生动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辽河口湿地自然景观。
(二)构建研学体系。与红海滩湿地科学馆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媒体训练营、湿地讲堂及培训等活动,同时开展水鸟友好种植模式推广与宣传项目,推动水鸟友好稻蟹共养耕作模式,实现耕作养殖高产和水鸟保育双赢;推动辽河口保护区“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建设,年接待学生目标2万人次。依托红海滩生态风景廊道特色,成为中小学生和团队开展研学之旅的科普基地,每年接待20余万人;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所联合开展湿地科研活动,保护区已成为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野外实习基地;与湿地国际、国际鹤类基金会等国际组织联合开展环渤海生态区鸟类迁徙调查,东北、华北鹤鹳类迁徙种群调查等活动,成为湿地和鸟类监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四、加强专业人才与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严抓质量,壮大队伍。严抓科普宣教质量,每年培训业务骨干作为讲解员,定期走进湿地学校、社区、企业做科普知识讲座,对校内辅导员和社会各界科普志愿者开展系列科普讲座和自然教育讲师培训,有效地提高宣教人员和志愿者的知识水平和辅导能力。
(二)成立组织,志愿服务。盘锦市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现有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盘锦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盘锦湿地保护协会等多家生态保护类协会,通过组织民间热爱湿地及野生动物资源的志愿者队伍开展湿地保护志愿服务。为加强湿地保护志愿者管理,制定出台了《盘锦市湿地保护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招募条件、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十八条内容,志愿者采取培训上岗制度,按小组分类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为科普宣传提供立法依据,在《盘锦市湿地保护条例》修订过程中,增加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相关条款。
二是制定重点宣传工作计划,聚焦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贯彻落实林长制、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三件大事,用小切口讲好盘锦生态保护的故事,助力辽河口湿地品牌建设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三是定期向市政协报告提案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感谢您对盘锦生态保护事业的深度关切!您的建议为我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湿地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推动科普教育走深走实,期待您继续建言献策。
联 系 人:黄洁
联系电话:13188570606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
2025年6月25日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000031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1007870号-1 辽公网安备21110002000056号
技术支持单位: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427-228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