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7年)

社会活动(2007年)

发布时间:2010-05-25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566

城乡人民生活

【城市居民收入】
    2007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07.25元,比上年增长22.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8%,居全省第二位。与全省平均水平12300.30元相比,高21.2%,与全省排名第一的大连市相比少201.38元,低1.4%。

    一、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350.91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9%。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为9443.53元,比上年增长26.9%;人均其他劳动收入为907.38元,比上年增长37.6%。工薪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好转,特别是辽河油田效益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增长;国家两次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工资,使职工工资大幅度增长;城市居民就业观念改变,一大批的待业及下岗失业人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给家庭增加了收入。

    二、人均经营净收入1176.15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9%。经营净收入增长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全市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经济成为安置下岗职工、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为居民从事个体经营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个体经营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增长,拓宽了居民家庭收入渠道。

    三、人均财产性收入421.87元,比上年增长95.9%。其中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为131.44元,比上年增长188.2%;其他投资收入为159.90元,比上年增长75.2%。虽然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太成熟,投资存在着一定风险,但是随着市场渠道不断拓宽,居民保值增值和投资意识增强,居民的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居民理财投资除用于储蓄以外,买基金、国债、投保险、入股市的日渐增多,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

    四、转移性收入缓慢增长。城市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4638.32元,比上年增长26.2%。占转移性收入83.6%的养老金及离退休金为3876.64元,比上年增长28.5%。全市继续提高政府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工资待遇标准。

兴隆台区渤海街道兴油社区居民举行的“百家宴”

【城市居民消费】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707.81元,比上年增长2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1.2%。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3204.45元,比上年增长14.5%。

    一、人均食品类支出为3699.07元,比上年增长19.4%。人均粮油类支出为444.98元,比上年下降9.9%;人均肉禽蛋水产品类支出为1005.41元,比上年增长19.5%;人均干鲜瓜果类支出为335.41元和人均蔬菜类支出为391.64元,与上年同期均基本持平。人均糖烟酒饮料类支出为448.30元,比上年增长4.8%。

    二、人均衣着类支出为1381.12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服装类支出为911.70元,比上年增长3.8%,人均鞋类支出为384.57元,比上年增长22.0%;人均衣着加工服务费支出为11.0元,比上年增长2.0%。

    三、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为441.34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人均耐用消费品为193.34元,比上年增长173.3%。

    四、人均医疗保健类支出为1630.32元,比上年增长43.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身体健康、滋补保健”上的消费日益增加。其中人均药品费为660.22元,比上年增长35.3%;人均滋补保健品支出为185.10元,比上年增长35.2%。

    五、人均交通和通讯类支出为2026.60元,比上年增长93.4%。人均交通类支出为1361.41元,比上年增长230.0%,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为6辆,比上年增加50.0%,家用汽车已逐步走进居民生活,成为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人均通信类支出为665.18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人均电信费支出为532.57元,比上年增长1.3%。

    六、人均教育文化服务类支出为1114.68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文化娱乐用品类支出为266.34元,比上年增长17.1%;人均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为231.74元,比上年增长20.6%;人均教育类支出为616.61元,比上年下降9.7%。

    七、人均居住类支出为851.65元,比上年增长49.5%。人均住房类支出为329.07元,比上年增长190.6%。人均水电燃料及其他支出为481.60元,比上年增长6.6%。数据表明,城市居民对于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类常耗能源的需求和消费量仍处于稳定增长中。

    八、人均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为563.03元,比上年下降6.0%。人均其他商品类支出为287.06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服务类支出为245.17元,比上年下降21.4%。

(王晓霞 赵亮 钱海洋)

【农民收入】
    抽样资料显示,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为6390.7元,比上年增加679.7元,增长11.9%。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生产效益明显,农民外出务工活跃,支农政策惠及于民成为本年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工资性收入增幅较大,人均增收231.2元,占增收额的比重34%,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亮点之一。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439.3元,比上年增加231.2元,增长19.1%。随着农民增收渠道的不断拓宽,就业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不断增加。据调查,农民从提供劳务中得到的收入人均945.1元,比上年增加211.2元,增长28.8%。

    二、家庭经营收入平稳增长,人均增收362.9元,粮食丰收、畜牧生产效益明显是农民增收的亮点之二。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为4406元,比上期增加362.9元,增长9%,占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为53.4%。

    (一)农业生产使农民收入增加176.5元。农业纯收入人均为2874.9元,比上年增加176.5元,增长6.5%。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09万吨,比上年增长2.8%,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产量为1995.7公斤,比上年增加57公斤,增长3.4%,其中:稻谷产量比上年增加47公斤,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农民人均增收108.2元;2007年的水稻价格平均在1.8元/公斤左右,比上年降低0.02元,价格的降低将使农民减收34元,二者共同作用下粮食增收74.2元。蔬菜人均增收52元,农业其他增收50.3元,农民养殖花卉等特色农业收益可观。畜牧业生产使农民增收156.3元。在畜牧业产品的价格暴涨的刺激下,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高涨,农民的畜牧业养殖规格迅速扩大,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牧业收入人均为540.6元,比上年增加156.3元,增长40.7%。渔业生产使农民减收9元。渔业收入人均为387.8元,下降2.3%。非农收入使农民增收39.6元。非农产业人均为602.6元,增长7%,主要是批发零售业和交通业、运输业增加。

    三、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人均为545.4元,比上年增收85.6元,增长18.6%,占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12.6%,政策性增收是农民增收的亮点之三。其中:粮食直接补贴与良种补贴人均为171.2元,比上年增加36.4元,增长27%;国有农场职工退休金人均增收32元,国有农场职工退休金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236元提高到272元。


【农民生活】
    2007年,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农民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呈现新的特点。据抽样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91元,比上年增加680元,增长11.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015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5.5%,其中服务性支出达到948元,比上年增长5.2%。

    一、食品消费结构更趋合理,在外饮食消费增速加快。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达到1825元,比上年增加177元,增长10.7%。其中人均谷物消费支出320元,比上年下降了6.2%,而豆类、食用油、蔬菜及制品、肉禽蛋奶及制品、水产品等高营养的副食产品的支出则全面增长,人均分别为41元、117元、306元、363元、201元,比上年增长41.4%、19.1%、22.8%、7.0%、15.1%。据调查,农民用于在外饮食的消费支出人均113元,比上年增加31元,增长37.9%。

    二、衣着消费支出增长较快,成衣消费占主流。经济的发展使服装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各类时装店里一些中低档的服装极大满足了人们特别是中青年消费者求新、求美的消费心理,个性化、时尚化的服装消费成为大多数农民衣着消费的新趋势。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345元,比上年增加21元,增长6.6%。其中人均购买各类服装支出226元,占衣着消费支出的比重66%,比上年增加16.8元,增长8%,而农民用于服装材料的支出额为5元,占衣着消费的比重的1%,比上年减少1元,下降17.2%。

    三、居住面积不断扩大,居住环境持续改善。2007年人均用于居住消费的支出为664元,比上年减少22.8元,下降3.3%,居住消费支出虽然有所下降,但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特别是注重住房的装修、美观,其中建筑住房材料下降幅度较大,人均为132元,比上年下降18.9%,维修生活用房材料人均消费114元,比上年增长10.4%,装修生活用房材料人均消费42.5元,比上年增长5.4%;一些高收入家庭在城里小区买房、投资,2007年农民人均用于购买住房的消费支出为90.7元,比上年增长34.3%。居住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也不断扩大,人均为32.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增长1.9%。农村居民中使用液化气者增加,2007年每百户中使用液化气的户数为22户,比上年增加1倍,饮用自来水的农户达到100%。住房外部环境改善,每百户住宅外有47户是水泥或柏油状路面,比上年增长67.9%。

    四、机电设备消费大幅增长,耐用品日益高档化。2007年,农民人均用于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额为161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增长8.5%;其中机电设备消费增幅较大,人均消费60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增长8.5%,每百户拥有空调机4台,比上年增加2台;每百户拥有微波炉7台,比上年增加2台;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8台,比上年增加3台。

    五、出行便利,通讯畅通。有一定资金的农村居民购买了摩托车、汽车,在调查的400户中,摩托车的拥有量达到178台,家用汽车的拥有量达到5台。农民的消费观在悄然改变。2007年农民用于交通工具的支出为60元,增长10.2%。电话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沟通的必要工具,调查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3台,移动电话的拥有量更是大幅增长,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87台,比上年增加23台;通讯工具数量的增加,使通讯费用增加较快,人均支出138元,比上年增长12.4%。

    六、农村学生受益于学杂费减免,农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2007年农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318元,比上年减少27元,下降7.8%。教育实行的“两减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受益,农民用于学杂费的消费支出额人均为158元,比上年减少29元,下降15.6%,而农民用于娱乐用品和休闲娱乐的费用却呈上升趋势,用于娱乐用品的支出额人均为12元,比上年增加3元,增长32.6%,用于休闲娱乐的支出人均为7元,比上年增加2元,增长38.3%。

    七、医疗费支出继续增长,保健意识有所增强。2007年农民用于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262元,比上年增加8元,增长3.0%。其中用于药品的支出为93元,比上年增长5%;用于医疗费用的支出为166元,比上年增长3%;农民人均用于保健费用的支出为0.2元,虽然很少,但说明农民保健意识在加强。

(席思敏 张平)

 

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
    年初计划出生1.01万人,实际出生9042人,比计划少生1058人;人口出生率计划控制在7.81‰以下,实际为6.97‰,比计划减少0.8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计划控制在4.10‰以下,实际为3.38‰,比计划减少0.72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53%。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实施意见》的下发,全面提出全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县(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政府、责任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分线考核与评估,推动工作的开展。工商、建委、公安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部门严把婚姻登记关和收养登记关,劳动部门积极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发改委、宣传、财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动将人口计生工作与本部门工作对接,推动人口问题综合治理,全市呈现齐抓共管、综合施治的良好工作局面。


【学习宣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全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公共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在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播发新闻专题节目。市、县(区)分别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80余次。组织开展“和谐计生、幸福家庭”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有奖答题活动,有10万人参加有奖答题活动。组织纪念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27周年《情似一首歌》颁奖音乐会,开创计划生育大型宣传活动新形式。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了执法监督。启动违法生育专项整治行动和案卷卷宗评查活动,共查处违法生育案件140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15万元。加强生育登记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遏制了违法生育行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一系列规定,计生、卫生部门联合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1069人得到扶助。下发《关于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和管理实施意见》,18969名城镇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及时兑现。兴隆台区对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补助费发放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启动“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开展“关爱妇女生殖健康”活动,利用先进设备开展生殖健康普查。围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托社区卫生站、计划生育门诊等载体,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指导。全面展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县(区)创建活动,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合法权益,6100名流动人口得到免费技术服务。开展“生育关怀行动”,5000余名贫困母亲得到资金等形式的救助。为27942位结婚当事人、新生儿父母等人员提供“三送”服务,累计服务人数已达60408人。药具发放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免费药具发放点延伸到中心户,城区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利用1739个免费药具发放点,向26995名育龄妇女提供免费药具服务。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顺利实行。对2174个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家庭进行奖励,奖励金额达130440元。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评估制度。免费为农村育龄妇女实施计划生育手术5075例、环孕情监测739781人次。为流动人口、农民工免费办理婚育查验证明,为802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办理免费入学手续,免收16余万元学费。充分发挥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中心户等宣传阵地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人口文化建设】
    各县(区)将人口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大力倡导计划生育、男女平等、优生优育等文明理念,创新和谐计生社区、生育文化长廊、好妈妈俱乐部等模式,彰显宣传教育的品牌效应,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盘山县的“五进村、十登门”活动,大洼县的“计划生育文化带”等工作都独具特色。


【基层基础建设】
    各级政府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保证人均指标顺利完成;通过完善必要设备,规范人口宣传环境、人口文化大院、中心户、计生服务机构,提升了人口计生部门服务水平。启动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走在全省前列。开展“红旗协会”创建活动,23%的协会达到省级红旗协会标准。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加快,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相结合的网络建设不断完备。

(刘冬丰)

 

老龄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理顺市级老龄工作机构】
    为落实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尽快理顺市老龄办的机构问题,市老龄委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呈报“关于贯彻落实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和“关于市老龄工作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的请示”。得到市长陈淑珍的高度重视,在省领导和省老龄办的关怀和督办下,市老龄办公室机构问题得到理顺,并将盘锦市老龄工作办公室的级格由科级调整为副处级,人员编制增加3人。年底,市、县区老龄工作机构已全部得到理顺,其中有3个县区老龄办为科级,并增加人员编制。同时县、区的乡镇、村和街道、社区也配备齐全专兼职老龄工作人员,逐步建立健全了老龄工作体系。


【完善老年活动设施】
    按照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老龄事业基金,以每位老年人2元的标准提取41万元,为开展各项老龄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老龄事业基金到位后,根据对县、区乡镇敬老设施和街道社区敬老设施的调查,对已经不适应老年人活动的设施和场所进行重点投入。先后为大洼县新开、平安、新立3个乡的老年活动室进行修缮更新,粉刷墙壁,更换桌椅,购买各种老年书籍和书柜,添置锣鼓和秧歌服装;为盘山县大荒乡、陆家乡老年活动室购置皮影戏部分道具和乐器,购买象棋、麻将、扑克和老年书籍、书柜;为双台子区双胜社区、锦河社区和兴隆台区兴盛社区、文化社区添置了健身器材和演出服装及道具,投入资金达23万元。年内,各县区老龄事业基金也已全部落实到位。


【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氛围】
    “春节”、“重阳节”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组成慰问团,开展走访慰问全市“三老”的活动,分别走访慰问了敬老院、特困老人、百岁老人。“春节”前夕,原省老领导陈淑芝和省老龄委办公室主任孙艳华一行,在市长陈淑珍的陪同下,对盘锦市的敬老院、百岁老人、特困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在县、区主管老龄工作领导的陪同下,对100名特困老年人分别进行走访慰问,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特别是为百岁老人争取了专项资金,对全市46名百岁老人进行逐户走访慰问,详细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生活状况。市老龄委与市财政局共同到大洼县平安乡敬老院为老年人送慰问金3000元及慰问品,并为老人整理房间、擦玻璃和打扫走廊和庭园;协调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时尚风暴专业美发店、吴大嫂餐饮有限公司、康帝足道会馆4支志愿者服务队到市光荣院,集中开展“爱满金秋、情暖夕阳”敬老、爱老系列活动,表演文艺节目,赠送大米、豆油、面粉、水果、速冻饺子等慰问品;协调市个体协会组织会员到盘山县羊圈子敬老院,为60位老人赠送保温内衣和袜子等;市老龄办组织老年艺术团到县、区敬老院慰问巡回演出20余场。各县、区老龄办组织社会力量开展为老年人献爱心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和志愿者到辖区的敬老院为老人送生活必需品并为老人们打扫房间,兴隆台区渤海街道兴油社区精心组织宴请社区的老革命、老石油、老模范的遗孀。新工街道热电社区为40位老人送上象征健康长寿的长寿面。两大节日全市累计共发放慰问资金32万元。


【开展关爱老年人健康行动】
    市老龄委会同中国人寿保险盘锦分公司召开开展“关爱老年人健康行动”动员大会。各县区领导、民政局长、老龄办主任和市人寿保险盘锦分公司经理及县、区分公司经理参加会议。总结2006年全市老年人参保情况,部署2007年度工作,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并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纳入到老龄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当中。指标下达后,各县、区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大洼县老龄办召开由主管民政的乡镇长、街道主任和民政助理参加的专项会议,分派指标,并强调要求抓紧落实。会后老龄办主任又会同大洼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深入到该县的乡镇,协调乡镇长和民政助理直接到村里为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双台子区下发9000余份宣传单,深入100余个单位进行宣传和讲解,并向全体区直机关干部发出为特困老年人献一份爱心的倡议,开展“交一份保险、献一份爱心”的主题活动,在1个小时的时间内筹集捐款5360元。收到的捐款,全部用于为该区的536名贫困老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经过市、县(区)老龄办的积极运作,年底,已经超额完成省老龄办下达的指标任务。


【总结典型经验】
    年初,市老龄委工作人员深入到县(区)、场乡(镇)进行专题调研。历时4个月,总结出4个先进集体典型,5个先进个人典型,7个先进敬老优秀村居典型,1个先进三星典型,1个敬老十佳楷模典型事迹材料,并加大对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在全市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市民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和关心老龄事业的和谐氛围。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完善老年法律援助网络。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老年法律援助组织已经得到完善。认真落实了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在签订率达到98%的基础上,督促县区老龄办对已签订的协议书进行跟踪落实。在10月敬老活动月期间,会同市人大、司法部门对赡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敬老活动月”期间,为营造节日气氛,丰富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下发文件,要求县区老龄办在“重阳节”期间积极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喜闻乐见、丰富多彩、趣味性强,不同形式的各种系列活动。市老龄办在开展敬老活动中,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敬老活动。在世纪广场举办第四届“秧歌大赛”,20只秧歌队参加竞技表演,市领导到会讲话并和老年朋友一起观看秧歌大赛表演;在辽河俱乐部举办“俏夕阳文艺汇演”,市和县区的19个节目参加了汇演,千余名老年人观看了演出;组织“百名老人畅游闾山”活动,有500余名老年人先后到医巫闾山游览;在湖滨公园,市政府召开“2007庆祝重阳节暨游园大会”。全市城乡万余名老年人身穿节日盛装,兴高采烈的参加大会。市老年艺术团为老年朋友献上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大会结束后,老年人分别进行了游园活动,“脚踏车、缆车”等五种项目免费对老年人开放,同时组织“夕阳美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举行套圈、投标、扎气球等适合老年人的有奖活动。积极指导县区开展各种系列庆祝活动。盘山县举办“迎十七大庆重阳老年书画大赛”;大洼县举办“金秋无限好重阳节”文艺广场晚会;双台子区举办“庆重阳”民俗文化展演。通讯公司、物探公司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和趣味运动会。红村公司为16对老夫妻举办金婚庆典。景园社区为老人们举办“卡拉OK、书画展览”系列文化活动。钻工社区组成中老年“快乐自行车队”,开展“巡游市区看发展,健康快乐走四方”活动。双台子区铁西社区举办“关爱老年心理健康”系列活动。“重阳节”期间开展的送温暖活动和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活动,盘锦电视台、盘锦人民广播电台、盘锦日报社分别进行了系列报道。

(李志)

【关心下一代】
    一、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切入点,注重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升“三爱”观念。以重大纪念日为载体集中进行教育。全市各级关工委抓住“卢沟桥事变”70周年纪念日,请老军人、老干部作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兴我中华,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报告416场,受教育青少年105436人。大洼县田庄台镇关工委在纪念“9·18”和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会上,请老军人杨本业为1400名师生讲亲见、亲历的战斗场面和英雄人物事迹。抓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时机,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为青少年讲军史,讲精神,讲作风。市关工委顾问钟祝三在市四中培养七名“小故事员”在学生中开展讲传统、学英雄、做传人的故事会。市关工委名誉主任郑天西,在“八一”来临之际专场给市政协干部讲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经历的战役,所亲见的英雄壮举。以社区为阵地随时进行教育。全市各社区利用活动室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兴隆台区有105个社区都成立青少年活动室,成为关工委教育青少年的场所。大洼县向阳社区把青少年活动室建成红色“阵地”。老军人讲亲自参加的战役。老干部万艳云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洼人创业的事迹,教育青少年要建设文明新大洼,作文明的大洼人。以家庭为基础跟踪进行教育。把家庭变成育人的课堂,让父子增加“红色记忆”。全市共有1477名“五老”志愿者,开展家庭教育2653户。老军人钟祝三担任盘锦市第四中学关工委顾问,利用节假日、晚间走访学生家庭99户。

    二、以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注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品德修养。各级关工委,特别是中小学关工委把学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学习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同践行《中小学生守则》相结合,同开展创英雄中队活动相结合,突出抓“四个教育”。注重抓文明礼仪教育。双台子区关工委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百题竞赛活动。大洼县二界沟镇关工委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征集“童谣”活动。广大中小学生共写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习科学、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爱祖国、爱家乡的童谣4000余首。注重抓尊老爱幼教育。市关工委高度重视,从小抓起,“根底施肥”,培养尊老爱幼品德,市关工委主要领导深入大洼县向阳社区指导“老少携手,老少共建”活动。县关工委于6月份在向阳社区召开各乡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参加的现场会,促进了全县尊老爱幼、“老少共建”工作的开展。盘山县关工委编撰《孝为德本》,收集“百善孝为先”和160个名人百姓真人真事的故事,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注重抓生态文明教育。市关工委以鼎翔集团太平河风光带为青少年“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教育基地。青少年在“基地”看、听、议,强化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各中小学关工委结合本地实际推出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活动。兴隆台区沈采街道关工委组织800名中小学生参加的巡逻队成为保护环境、维护和谐的“小天使”。大洼县赵圈河苇场关工委组成中小学生护林小分队,开展保护树木、保护绿地活动和开展爱鸟月活动。注重抓法律常识教育。一抓各中小学校聘请法律工作者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律常识进入课堂。大洼县55名法制副校长,每半年至少讲一至二次课。二抓普法宣传教育。法律常识、图片进校园、上橱窗,做到警钟长鸣。双台子区关工委在朝阳、高家二座小学为500余名小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两法”讲座。三抓净化社会环境。市关工委、市文化局聘请101名网吧义务监督员,受聘的义务监督员工作在文化市场第一线,成为文化执法大队的参谋、助手。兴隆台区关工委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闹市区网吧实施突击性检查,对有问题的网吧提出“关停”,对部分网吧提出“整改”,加大监管力度,净化了社会环境。全市出现网吧挂牌未成年人免进,未成年人不进网吧的好势头。

    三、以科学发展观教育为切入点,注重开展学技术干实业活动,提升青年农民创业本领。市关工委把培养教育农村青年作为工作要点,把培养农村青年致富本领作为工作着力点,把“二场一镇”作为工作联系点。各县、乡镇关工委分别制定出“远近工作结合”,大小项目结合,服务农村青年的工作计划。盘山县关工委遵循《盘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出服务“三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服务“三农”的四大工作任务。太平镇党委、政府出钱,关工委、“五老”出力。镇成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由“五老”中科技干部讲课,镇投资改善87个村文化活动中心。太平农场的新村村女青年张凤艳,在农场关工委培养指导下,兴建大棚先富一步,引领本村青年走上共同创业之路。沙岭镇关工委坚持务实,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实用技术抓起,从寻找项目抓起,培训青年农民学科技,帮助青年农民找项目。他们每年办实用技术学习班2~4期,很多青年在这个“基地”里,开阔了胸怀,学到了本事,找到了项目。女青年于凤玲建起鹤源生态养殖场,走“公司加农户”的创业之路,带动22家养鸡户,每户养鸡5000只,每年获利15万元。科学发展观教育已经引领农村青年寻求致富的道路。

    四、以读书征文为切入点,注重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提升思维、实践能力。全市326所中小学校,近1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为把读书征文活动真正变成为历练品德修养,提升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过程,各校关工委紧紧围绕《知荣明耻,树新风》、《红色记忆永放光芒》、《文明礼议》的作文命题,组织学生参观、讲演、写日记、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当一次乘务员,到敬老院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开一次家庭学习座谈会,学习“八荣八耻”原文,谈体会。这些活动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作文内容,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受表奖的作文111篇,其中受教育部关工委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表奖的作文30篇,受省教育厅关工委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表奖的作文36篇,受市教育局关工委表奖的作文45篇,受国家关工委关于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表奖的有刘佳琦等11名同学,分别获二、三等优秀作品奖。读书、征文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品牌”教育活动。

    五、以“三生”转化为切入点,注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提升中小学校的“三率”。办好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教子观念,使家庭成为学生的“绿色营地”。全市20所省级家长实验校的经验,辐射全市179所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成为培训家长的“摇篮”。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学习型家庭,涌现出一大批像王桂艳、霍秀荣那样与孩子讲和谐、讲友谊、讲道理,互学、互帮、互助的好家长。开明的家长,良好的方法,使孩子读书上劲,成绩上升,品德上乘。实施救助工程。各级关工委感情直倾病残生和特困家庭,全市共捐资667820元,帮助治病,使他们安心入学。盘山县关工委从“盘锦日报”5月16日一版“黑暗正在吞噬他的世界”一文,得知陈家乡六年级学生齐永安患先天性白内障,已到失明边缘。县关工委牵头协调,六乡镇开展一场“救救孩子,留住光明”的联合大行动,共捐款3万多元。齐永安转院到沈阳爱尔医院治疗,使他重见光明。大洼县清水镇小清小学六年级学生王爽,姐妹俩同患先天性心脏病。县机关工委借县人大、县政协两会之机,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求助信。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就收到大洼县石化总厂、大米王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资助款,孩子父母流泪了,王爽姐妹再三表示,要感恩亲人,回报社会。在全省关工委系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兴隆台区第一小学六年一班孙萌(女,13岁)、双台子区高家小学五年三班王秋涵(女,11岁)、盘山县陆家小学五年三班龙泽南(男,11岁)、大洼县实验小学六年四班王震宇(男,12岁)四名学生被省关工委表彰为“百名小雷锋”称号,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姜厚铭)

 

慈善事业

【培育慈善文化 营造慈善氛围】
    一、开办慈善爱心网站——盘锦慈善大家庭。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及时互动、传播面广的优势,大力整合全市慈善公益新闻资源和各类慈善工作资讯,向全社会深入宣传盘锦慈善事业发展,展示盘锦慈善工作成果,吸引更多的慈爱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8月,盘锦市慈善总会同网通盘锦分公司合作,开办慈善爱心网站—盘锦慈善大家庭,该网站是设有网站首页、总会介绍、慈善公告、慈善项目、慈善大家庭、慈善志愿者、申请救助、救助中心、慈善捐赠共9个栏目,近20个子栏目的全市性综合慈善服务网站。总会旨在通过此平台为提供帮助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搭建一座桥梁,真正起到慈善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举办盘锦市慈善公益作品大赛。盘锦市慈善公益作品大赛是由盘锦市慈善总会、盘锦日报社联合主办,8月24日~9月30日,面向盘锦社会各界开展征集慈善公益作品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征集公益宣传广告,征集“爱在身边”题材文学作品,征集会歌和征集“大爱无疆”主题理论文章。大赛以“携手慈善,构建和谐”为主题,旨在提高慈善事业的全民关注度,高度吸引市各行各业关注慈善,形成一种爱心气氛,打造爱心城市。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众多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共收到公益作品186件,经大赛组委会评选,共选出优秀作品51件。活动开展,为盘锦市的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三、《慈善》杂志订阅工作。继续做好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慈善》杂志的征订赠阅工作。《慈善》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慈善文化刊物,几年来,通过《慈善》杂志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众多人士通过“爱”的熏陶和启迪,大大增强了慈善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阅读《慈善》杂志,及时深入地了解各兄弟慈善总会的动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全市慈善氛围,创造性开展慈善捐助工作。总会2007年度共订阅《慈善》79份。

    四、制作慈善宣传片。总会于3月份,与盘锦市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部关于盘锦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的宣传短片。通过宣传片的播放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并了解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善事活动。2007年,进一步强化对慈善活动的宣传,在向贫困学生捐赠羽绒服,走访慰问贫困低保户,救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等活动中,通过盘锦日报社、盘锦电视台、盘锦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予全面报道。通过沟通,盘锦日报社和盘锦广播电台、盘锦电视台分别刊登和播发慈善公益广告10期。对自发涌现出的善举善事,各新闻媒体也都抓住时机进行广泛地宣传。


【捐助活动】
    年内,积极利用有利契机,热情开展各种捐助活动。精心开展“2007爱心奉献活动月”系列活动。“2007爱心奉献活动月”活动,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的全市性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活动从9月中旬开始,至11月10日结束,历时50余天。活动以“携手慈善,构建和谐”为主题,按照“依靠人民办慈善,办好慈善为人民”的方针,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向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奉献爱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树立盘锦新风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响应和大力支持。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纷纷带头捐款、部分爱心企业热情开展“爱心企业万元捐”、“职工一日工资捐”活动。截至10月31日,“活动月”捐款总额达360余万元。在“活动月”动员大会暨启动仪式上,有46家企事业单位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辽河油田热心慈善,捐款100万元,华锦集团捐款30万元,辽河石化、盘锦和运集团、辽宁中润实业集团、辽宁振兴生态集团、北方石油化工分别捐款20万元,盘锦市东方沥青焦化有限公司捐款55940元,市建委捐款27450元,市工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动监局、市网通分公司、宋大房、桃源新村、龙石会馆、市商业银行、市财政局的捐款额均超过万元。在10月11日活动启动后,全市各界迅速行动起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带头捐款;市直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市私营企业家,中小学校等纷纷开展多种多样的捐献活动,奉献爱心。活动期间,为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使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启动五大救助项目,即新型农村医疗援助项目,“关爱生命”医疗救助项目,“慈善助学”——援助孤困儿童行动,“慈善总动员——爱心捐款箱”募捐行动。在新型农村医疗援助项目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向本市首家成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院的大洼县医院,捐赠价值150万元的医疗设备,用于改善该医院的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关爱生命”医疗救助项目中,取得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支持,在全市开展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项目。此项目计划用1~2年时间,对本市困难家庭0~15岁符合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医疗救助的形式,为他们进行手术治疗,面对每年新出生的患儿力争实现有一例救一例的目标,使患病的困难家庭儿童获得生的希望,9月22~23日,首批7名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得到救助,在辽河油田中心医院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在“慈善助学”活动中,总会与团市委、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资助95名贫困大学生,支出善款16万余元。

    在做好善事活动捐助工作的同时,坚持做好日常走访、慰问等经常性联络沟通等工作,动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走出困境贡献力量。1月,盘锦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市超级表行眼镜店总经理王伟玲投资30万元,为盘山县甜水乡大台子村小学进行修缮,并新建两个实验室和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为了表达对王伟玲关心重视教育,回报社会义举的感谢之情,经当地政府同意,学校现已更名为盘山县超级小学。春节前,盘锦市慈善总会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盘山县冬梅中学、古城子小学和坝墙子中学的贫困学生赠送80件羽绒服和奖学金。总会全年先后救助各类贫、病家庭30余户,支出善款10多万元。

(吴迪)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
    一、以产业化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积极争取、合理分配和使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发展项目。经市民宗委与财政局研究决定,上报省民委、省财政厅批准,投资30万元对盘山县创业村中心广场、大洼县海园养殖项目给予扶持。利用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及市配套资金对盘山县鑫安园生态养殖公司等6个项目进行扶持。

    二、开展少数民族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农业,提高全市农村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在全市农村集中开展了少数民族农民科技培训行动。2007年开始,在每年下拨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中安排适当经费为各县民委培训少数民族农民。全年共组织少数民族农民培训班8期,建立以农村妇女学校为重点,各类教育培训阵地为补充的科技培训网络,形成了文化教育、实用技术、职称评定三个梯次的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其中有700名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利用省民委配发的30台电脑参加农业新技术培训,35名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

    三、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一)对民族学校进行调研,为发展民族教育献计献策。4月下旬到5月初,由市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牵头,联合市民委、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对盘山县、大洼县民族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为全市民族学校的整合、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的作用。年内,大洼县朝鲜族中学已投入使用。(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年初,市民宗委会同市文化局和市民族艺术馆在生态园酒店举办2007年少数民族迎新春文艺联欢会。会上,民族爱乐合唱团和老年“阿里郎”艺术团表演自编自演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精彩节目。9月23日,市民宗委会同市民族艺术馆组织朝鲜族代表队,参加在鞍山举行的全省朝鲜族联谊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组织专家、科技人员与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结成致富对子16对,组织送文化、科技下乡活动30余次,受益少数民族群众2600余人次,活跃了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三)抓好少数民族语言基础教育,努力提高少数民族语文写作水平。大洼县朝鲜族中学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定期举办集中授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师生朝鲜语论文写作评选活动,为师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5月11日,朝鲜族学校学生参加了辽宁省举办的第十一届朝鲜语、首届汉语作文竞赛,获得了2个银奖、1个铜奖。(四)加大扶持力度,保证“星光计划”顺利实施。2007年是“星光计划”二期工程的第二年,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落实好省民委“星光计划”二期工程的指示精神,在上年制定“星光计划”二期工程五年工作规划的基础上,对第一年“星光计划”实施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通过调研,对“星光计划”实施单位在政策和资金上又给予大力支持。

    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贯彻《辽宁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为确保《条例》的贯彻实施,制定学习计划,纳入到全委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各县(区)贯彻执行。抓好《条例》各项内容的落实。在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参政、议政上,市民宗委会同县(区)民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少数民族充分享受政治权利,政治地位有明显提高。(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拓民族工作新领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模范村活动。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兴隆台区渤海街道测井社区,荣兴朝鲜族乡中央屯村为省模范社区、模范村示点单位,并通过省民委检查验收,并于6月初,被省民委确定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模范村试点单位。(三)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清真食品155号令,严格对清真食品的管理。积极扶持清真企业。为盘山县意丰清真肉联厂申报省清真定点屠宰企业,多次进行检查指导,为企业做大做强,早日成为省重点扶持民贸企业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通过市、县民委多次协调、检查和验收,意丰内联厂被省相关部门确定为省清真定点企业。制定清真食品管理规定。市民宗委联合市商业局、卫生局等部门,研究制定盘锦市畜禽屠宰暂行办法,为全市清真食品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加大对清真食品检查力度。为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清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大节日前,制定并下发节日期间清真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知,并联合工商等有关部门对清真食品以及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全年共受理有关清真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3起,并给予口头批评,制止了清真不清现象的发生。其中10月25日市民宗委联合市公安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人员,对群众举报的在辽河电影院有1000余人参与非法传销藏族保健品充当药品事件进行查处。

    五、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一)增强服务观念,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全年共办理民族成份更改160人次。(二)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10月16日,组织各县(区)民族工作干部在市委党校举办民族工作干部培训班,通过培训,使民族工作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了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意识。联合妇联等部门,在两县建立以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科技指导中心、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科技培训服务网络,形成了专家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服务、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自我服务、相互服务的组织体系,壮大了科技服务队伍,提高了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文化程度。全市已建立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科技指导中心15个,以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为主体的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12个。


【宗教工作】
    一、深入贯彻“两个条例”,全面做好宗教工作。(一)年初,在总结2006年宗教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2007年宗教工作年度责任目标。在县区宗教局长会议上,传达省宗教局长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07年全市的宗教工作。10月16日,举办全市宗教工作干部培训班,对全市宗教工作干部进行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学习和培训,并要求各县(区)针对当前宗教工作形势和任务,采取多种途径,组织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学习国家的宗教政策和“两个条例”。(二)认真做好换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工作。依据省《关于做好换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工作的通知》(辽宗发〔2007〕2号)精神,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换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工作的通知》(盘宗发〔2007〕2号)。为更好地落实换证登记工作,3月16日召开关于换证工作的宗教工作会议。针对换证登记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两县两区进行专题调研,确保数据准确,情况真实。抓住换证登记的契机,解决部分困扰宗教工作的实际问题。年内,换证登记工作正处在依据评定、标准制定、初步预案上报省宗教局待审批阶段。11月份省宗教局将对盘锦市换证登记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年底前换证登记工作基本结束。(三)广泛深入地开展宗教界“双文明”活动。以2006年全省宗教界“双文明”总结表彰大会为契机,代市政府起草盘民族发〔2007〕2号文件,指导各县(区)、各宗教团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把“双文明”活动引向深入。年内,宗教界“双文明”活动在县(区)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双文明”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11月初盘锦市召开全市宗教界“双文明”活动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全市共有14处活动场所和20名个人,被评为文明活动场所和文明信教公民,受到表彰。

    二、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宗教团体的换届工作。依据《宗教事务条例》,三个宗教团体的成立和换届事宜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保证了协会成立和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10月31日,召开盘锦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大会。基督教“两会”和佛教协会的换届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李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