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7年)

经济管理(2007年)

发布时间:2010-05-24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153

发展计划

【项目建设】
    坚持对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月调度、季分析,在坚持逐月对开发项目进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指导项目建设和在全市营造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年向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市政协6次报告项目建设形势,并认真协调组织全市项目拉练检查,对全市各县区、中省直、市直40个项目进行检查。组织相关科室和单位,加强对45万吨乙烯扩建、500万吨原料油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保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尽快建成投产。进一步激励先进,触动后进,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创新环境。形成《2007年全市项目建设工作考核评价实施方案》,由市政府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做到项目建设任务落实,责任明确。2006年储备的188个项目已经开工的51项,转化率达到27.1%。全年新增储备项目195项,滚动储备项目累计达到332项,完成年计划的110%。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已达到399项,比年初增加126项,其中竣工项目148项,超出年初目标8项;开工建设205项,超出年初目标5项。完成投资158亿元,同比增长50.5%,完成年计划的100.3%。加强园区建设工作调度,及时掌握园区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认真参与盘锦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盘锦船舶产业园总体规划》批复争取工作,积极协调推进园区建设工作。

【经济分析和监测预测】
    坚持每月刊发一期《盘锦市经济运行监测》,每季度形成经济形式分析报告一份,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市政协,并印发到县区、市直各部门,既通报全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又反馈省内各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为各级领导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经济现象和领导决策需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形成调研成果40余份,包括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对策建议、推进乙烯下游产品开发研究、赵家铁路专用线存废的调研论证、动用价调基金平抑市场物价的建议等,多数调研成果已直接或间接转化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参与编制和审核下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盘锦部分)》、《辽西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盘锦部分)》、《盘锦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盘锦市档案“十一五”发展规划》、《盘锦市渤海环境保护规划》、《盘锦市热电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国民经济潜力动员和交通战备数据补充修订以及专项保障预案编制。经过3个月的积极工作,组稿形成由国家信息中心发行的《市长决策要参》盘锦专刊,并由国家信息中心作为首期专刊免费发行到全国394个市的书记、市长,进一步宣传了盘锦。

【争取政策与资金】
    注重从长远发展和宏观层面来研究和推进盘锦发展。进一步充实盘锦争取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建议方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重视、支持和带领下,先后多次到省和北京有关部门进行汇报,邀请国家和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领导到盘锦调研,经过努力,2007年5月16日,国务院振兴东北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将盘锦市增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转型试点市被确定之后,在会同市委政研室对大庆、白山、辽源、阜新等试点市进行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编制《盘锦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方案》。根据国家支持政策的取向,先后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县区及重点企业,提出55个拟向国家争取支持的项目。对可以向国家争取的政策进行进一步梳理,听取辽河石油勘探局、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方面的意见,为下步形成系统争取意见打下了基础。

    按照年度国债和国、省专项资金重点投向,积极组织申报争取。全年共争取到由省发改委口径下达的公检法司、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交通电力、社会事业等国债和专项财力项目已达95项,下达资金计划16092万元(包括县城电网改造资金)。协调组织辽滨经济区和两县共申报省级贴息项目28个,争取到“五点一线”贴息资金775万元,县域经济产业项目贴息1019万元。工业国债争取,经过努力,20万吨ABS树脂扩产改造项目已得到国家认可,争取到国债资金1亿元(用于替换二甲醚项目)。500万吨原料油工程争取资金1800万元。全年共向上争取国债和专项资金29686万元,是自国家发行国债以后,本市争取到位资金最多的年份。

【协调服务】
    市发改委多次组织人员赴外地开展专业招商,在南京雨润集团100万头/年生猪屠宰和1.2万吨/年肉制品加工、焦化苯催化精制等3个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常州新华集团船舶制造和10万吨EPS等2个项目已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尚有10个项目在商谈之中。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年共引进内联项目45个,到位资金15.6亿元。全年协调办理进口设备免税以及合资公司购买国产设备退税2件,免退额度人民币5770万元,美元10万元。积极为盘锦新星绿色食品国际谷物公司争取6万吨大米出口配额。及时跟踪世行贷款交通改造项目实施工作,帮助协调解决世行专家提出的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贷款及时支付。努力开展对口支援青海玉树县工作,积极筹集帮扶资金,帮助推进帮扶项目。对基层和企业申报的审批(核准、备案)件,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定,全部做到快捷、高效审批或上报;对报件不符合要求的,耐心具体地进行工作指导。全年,全委共办理项目批复、核准、备案件110件,审核并向省申报件102件。

(李猛)

 

经济运行

【构建银企合作平台】
    2007年,组织4次大型银企对接会,共有230余家企业参加对接会,解决贷款3亿元。银企对接会除继续组织座谈会的形式外,配合省中小企业厅搞好韩国产业银行与辽滨经济区的银企对接会,又进行两次专门对辽滨经济区项目对接会和辽宁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区承接华锦乙烯入驻的42个副产品项目说明会,使市内的金融机构对两个园区项目有了进一步了解,并给予资金支持。组织15家企业参加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举办的全省银企对接会。

    编写《盘锦融资指南》。为了便于中小企业融资,了解盘锦市内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和操作流程,市经委与市银监分局共同编写出《盘锦融资指南》,使广大中小企业了解掌握运用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协调金融机构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促进贷款额度大幅度增加。通过组织协调银企关系,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进一步增加。截至12月末,全市贷款余额达到200.4亿元,比年初新增38.3亿元,贷存比完成了市政府要求的比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的目标,提高了5.7%。其中对中小企业贷款新增21亿元,使4000余户企业受益。

    担保体系发挥作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由市直、县区6家担保机构组成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继续发挥融资作用。截至12月末,全市6家担保机构共为204户企业担保贷款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亿元,为全市中小企业融资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又批准成立2家担保机构。

    宣传诚信意识,提高中小企业信用。2007年,在宣传中小企业提高诚信意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与市人民银行一起共同散发提高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手册6000余册,同时在市担保中心等几家担保机构显著位置设置10余块宣传诚信方面的宣传版,上报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诚信企业5家为全国乡镇企业诚信企业,全部得到批准。

    积极为担保机构服务,确保政策得到落实。为了使担保机构数量得到发展,担保体系壮大,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对担保机构的优惠政策,其中有2家企业得到国家免征三年营业税的支持,有4家担保机构得到了省276万元的风险补贴款,有4家企业得到市229万元的奖励,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使担保机构得到了扶持。


【企业技术创新】
    一、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考核、评价工作。根据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要求,本市的各级企业技术中心都加强完善技术研发组织机构、研发条件和主要学科带头人建设,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围绕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关键技术,各有特色的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推荐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根据企业技术中心的考核、评价情况和到县区企业调研,2007年择优推荐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和企业的认真答辩,推荐的2家企业顺利的通过了评审。被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认定为第10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全市第二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中,深入县区、企业调研,了解掌握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实际情况。在县区经贸局的大力配合下,到申报企业进行考核,组织审核申报企业申报材料和评价表,聘请省、市各行业专家组成认定评审委员会。11月份由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联合组织召开第二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审会议。经过评审委员会严格、认真评审,全市有10户企业技术研发机构被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认定为盘锦市第二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年底,全市共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007年初,组织各县区企业申报2007年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在组织申报项目工作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挑选一批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原材料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项目。在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中,主要依托本市骨干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企业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技术素质,实现工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开发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地区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主导产品,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大幅提升盘锦市地区、行业技术竞争力。2007年全市有2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计划和市重点考核计划。其中省项目9项、市项目11项。有7个项目列入省中小企业厅专、精、特新产品计划。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120项,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27项,其中省计划完成9项,市计划完成18项。盘锦橡塑机械厂开发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型双链条重载长冲程抽油机生产销售80台,产品销售收入4800万元,创利税1440万元。辽河石油勘探局装备工程公司开发完成的石油钻机生产20台,创产值87000万元,利税6000万元。2007年完成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有辽河石油勘探局的燃煤注气锅炉、盘锦辽河油田裕隆公司的数字测井平台、盘锦禹王公司的金属铜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盘锦瑞达石化公司生产的新型高效破乳剂等。

    三、促进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开展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重点行业、企业关键技术难点,征集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组织企业参加产学研项目对接洽谈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难题攻关。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信息网,收集、整理省内外院校所科研成果150余项,在网上发布供企业选择对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各县区、企业申报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18项,并组织25家精细化工企业参加省精细化工行业产学研项目对接会。2007年,全市共有38项科技成果和企业实现了有效对接,有26项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和院校所达成了攻关协议。辽河石油勘探局和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成立辽油大连理工研究院,实行技术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盘锦兴海制药公司与沈阳医科大学、辽宁中医组成理化实验室,加快医药产业的发展。辽宁华孚高科技股份公司引进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院士进行技术咨询,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盘锦光合水产公司聘请中国海洋大学和华中农大教授担任客座研究员。企业采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组织省政府第七届优秀新产品奖评选工作。按照省经委组织省政府第七届优秀新产品奖评选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制定盘锦市优秀新产品奖评审实施方案。4月初开始,组织各县区、企业申报优秀新产品项目。结合本市工业企业的特点,重点优选一批企业自主创新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对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有重大推进作用的新产品、对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要作用的新产品。经过二个多月的申报、调研、考核、初审等项工作,圆满完成盘锦市第七届省优秀新产品奖评审工作。共有DQ-50LHTY1交流变频顶部驱动钻井装置;4000米、5000米石油钻机等7个优秀新产品项目推荐上报省优秀新产品奖评审委员会。通过省经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辽河石油勘探局装备工程公司的4000米、5000米石油钻机系列产品获得省政府优秀新产品二等奖,辽宁天意公司的DQ-50LHTY1交流变频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等6个项目获得省政府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五、组织申报2007年度省高新技术产品和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贷款贴息项目。根据《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和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对出口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了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审核,确定盘锦南方化学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贴息项目。经过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外经贸厅审核,3家企业共获110万元出口贷款财政贴息。

    六、组织省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验收工作。2005~2006年,全市有8个项目获得省专项资金的支持,已完成了7项。根据省经委要求,组织了项目验收工作,指导项目承担企业填报项目验收证书,准备相关文件,资料、撰写项目实施总结报告等几项工作。又到7户项目完成企业实地调研,审核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完成了项目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11月份,邀请省经委到盘锦指导项目验收工作,聘请各行业专家组成了验收委员会。由经委和市财政局共同主持了验收。验收会上各承担单位汇报了项目完成情况,专家提出了问题、建议。企业进行了答辩,经过了验收委员会认真、严格的审查,有7个项目通过了验收。

    七、大力宣传企业技术创新,营造尊重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与氛围。撰写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报告,在报告中分析了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措施。调研报告在市内媒体上发表,提高了各部门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技术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市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起到指导和推进作用。

    联合新闻媒体到企业调研、采访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先后采访华锦集团、盘锦橡塑机械厂、盘锦天意股份有限公司、盘锦每日集团等10余家企业。在《盘锦日报》上发表多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成果和企业科技代头人的连续报道。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宣传报道,提高了全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组织实施工业项目建设】
    一、突出抓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接续产业。推进2006年竣工项目的投达产。2006年,全市共有天龙药业1亿支注射剂扩建等88个项目竣工,为项目早日达产达效,责成专人定期对项目跟踪调度,通过全方位的摸底,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对未按期投产的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服务职能,帮助企业落实贷款、分析市场、寻求合作、宣传产品,全力促进项目投资转变成规模效益,进而形成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2007年实现达产达效的项目达60项,项目新增销售收入近45亿元,占全部地方工业新增销售收入的30%以上。

    二、加快推进2007年269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当年竣工100个项目指标如期完成。按照2007年初制订的项目计划,通过县区配合,市经委同各企业及其项目主要负责人建立定期调度机制,从项目的备案、征地、规划、环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入手,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这些项目的正常运行。年内,已有和运集团8万吨碳九石油树脂等98个项目相继竣工或投产。重点推进北方沥青股份公司20万吨环浣基润滑油加氢等156个在建项目的实施进度。对于盘锦北沥燃料公司150万吨重交沥青等13个未开工项目,重点协助企业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开工条件,为下年新开工项目建设打基础。


【组织招商活动】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政府、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组织县区及重点企业先后参加天津、南昌、杭州、成都、西宁、广州等地召开的商品展洽会,通过宣传展示盘锦,并以召开投资说明会的形式,推荐园区、推介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盘锦在域外的知名度。在杭州举行的2007年浙商(中国)最佳投资城市评选中,盘锦市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浙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殊荣,也是东北唯一一家获此称号的城市。

    组织本市的各类域外招商活动。在全市开展“走出一人招商,请进百人考察”的招商活动。针对本市实际,由市主要领导带队,县区和重点工业园区组成招商小分队,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温州、台州等近20地区和城市进行有针对性的上门招商。依靠社会各界的牵线搭桥,利用各大主流媒体,诚挚的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域外客商来盘实地考察,共会见和接触域外客商达500余人次。在与广大客商进行深层次的洽谈和交流中,广交企业界朋友,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出和获取招商信息,通过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赢得了各地客商的信任,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家和投资商来盘锦投资的信心。2007年一批具有牵动性作用的大项目纷纷落地。利用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利用华锦集团乙烯扩建及乙烯原料工程两个项目所副产的百余万吨各种液体化工原料资源,围绕原料产业链条的延伸,市经委会同双台子区政府共同主办“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接华锦乙烯副产品说明会”,共邀请近百名域内外客商参加,通过大会推进,已有和运集团8万吨焦化粗苯加氢项目开工建设,另有一批域外企业正在积极洽谈和考察中。以各专业园区为平台,全力做好园区的域外招商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园区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重量级的域外投资项目。1月份,在盘锦市开发区石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了中油辽河宝石装备公司,投资6亿建设百部钻机项目;2月,在辽滨经济区船舶修造产业园,引进了辽宁渤海顺达造船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船舶分段及石油套管项目;4月,在盘山县经济开发区,引进了上海杰事杰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盘锦北方新材料基地项目;6月,在辽滨经济区,引进了盘锦鸿鑫实业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油气开采装备及船舶配套项目;10月,在大洼食品工业园,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生猪屠宰及低温肉制品加工项目。引进的域外项目,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代表着各自所在园区的产业特色,有效促进了下游产业项目及配套产业项目的跟进实施,使盘锦市进入到“园区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带动园区招商”的良性循环。截至11月末,全市7个重点工业园区共新引进项目57个,签订项目合同金额135.7亿元。


【专项资金申报】
    注重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和衔接工作,得到省有关部门的重点支持。2007年,重点包装盘锦鼎翔集团优质米深加工等26个总投资近百亿元的工业项目,7月份,由市长陈淑珍带队,赴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些项目逐一进行汇报争取,得到省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为省技改财政贴息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认真做好申报项目的筛选和初审工作,提高了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克服技改贴息资金总量不足、申报门槛提高、项目源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认真总结近几年贴息申报工作的经验,协助企业整理好、包装好、规范好项目申报材料,并协调好市财政、环保、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提高了项目申报的工作效率。深挖潜力,培育和收集备选项目,扭转项目源不足的局面。在督促现有企业申报贴息项目的同时,着力抓好新项目的储备工作,结合省技改贴息政策支持的重点,指导具备基本条件的企业包装项目,帮助这些企业落实科研、贷款、土地、环评等申报要件,争取本市有更多项目列入省技改贴息盘子里。


【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2007年初,编制产业集聚工程工作方案,经过一年时间的实施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石化、装备制造、塑料与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几个主要产业集群已初显雏形。船舶制造业在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带动下,已有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18家,2007年签订各类造船订单总计34艘。在产业集聚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拟推出《盘锦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过对目前产业集群现状的分析,规划更合理的产业集群布局,制订更有效的产业集群推进措施。


【企业治乱减负】
    2007年初,按照《二○○七年全省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实施意见》(辽减负组发〔2007〕2号)精神,制定《二○○七年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实施意见》(盘减负组发〔2007〕3号),下发到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同时,召开减负办和减负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部署。集中力量,开展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按照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部署和省减负办〔2007〕1号、辽减负组传〔2007〕3号文件要求,制定下发盘锦市《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治乱减负工作的通知》、《2007年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实施意见》及《关于开展2007年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检查的通知》,对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进行层层落实、全面展开。开展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召开了减负成员单位和县区经贸局近50人参加的减负工作会议;组织各成员单位,会同两县两区,采取到企业专访,组织座谈,电话调查等形式,对4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调查。重点清理涉及农产品加工业的收费项目,对擅自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项目、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做了认真的调查。目前,已掌握涉及农产品加工业和收费部门有8家,收费项目160个。开展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大检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成4个检查组对各执收执罚部门落实“三取消,一不准”的规定、规范涉企收费管理、企业关注的乱收费、乱涨价、农产品加工业负担、治理公路“三乱”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三乱”现象明显减少。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清理涉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按照省里的模式确定市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联席会议及成员单位,召开各县区及成员单位领导会议,以市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联席会议的名义,向各县区和80余个相关部门下发《关于开展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拟保留项目29项;拟撤销项目5项(已报到省政府待批)。

    清理涉企收费项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有效遏止乱收费,对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和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等行为进行清理整顿。清理涉企收费项目1项(市政工程管理处地下管线占用费收费项目),取消年收费额1200万元。编制《盘锦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目录》。清理行政检查事项。重点对全市43个部门的行政检查事项进行调查清理,对具有检查事项的26个部门,共清理行政检查事项70项。确需保留的检查事项已形成目录,年检项目59项,例行检查项目79项,临时检查项目31项。

    加强源头管理,治理公路“三乱”。规范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和综合性能检测。全面审核清理出租车收费项目。对全市涉及出租汽车的收费项目逐项进行审核,取消收费项目1项,年收费额19万元。坚持对现有的道路收费站点定期检查、了解情况,11月21日,提前拆除高家立交桥收费站(2007年12月31日到期)。年内,盘锦市内公路、城市道路收费站数量共有4处,经检查核实其收费标准、收费截止日期均分别按相关文件执行(辽政发〔2002〕337号文件)。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企业监督体系。为推进企业减负工作法制化进程,建立企业减负联络员制度和监督体系。调整加强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减负工作联络员体系,在全市选聘出50家企业作为企业负担监测点及维护民企合法权益联络点、50名企业财务人员或主管领导作为监督员及联络员,负责监督和抵制向企业的违规收费、罚款、集资和各种摊派等行为,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加大宣传国家和省有关企业治乱减负政策及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通过“中国中小企业盘锦网”、《民营经济刊》等媒体公布开展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政策、法规,介绍工作动态,让企业消除顾虑,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宣传贯彻《辽宁省企业负担监督管理规定》,举办盘锦市学习贯彻《辽宁省企业负担监督管理规定》培训班,共有市、县(区)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软环境监督员等近80人参加培训。发放《辽宁省企业负担监督管理规定》宣传手册达300份,聘请专家讲解十年间企业治乱减负历程和《辽宁省企业负担监督管理规定》出台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积极落实企业历史欠税豁免政策。按照国家、省《关于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67号)要求,积极深入到县区、企业了解情况,对文件精神进行广泛宣传,经过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了解,我市现已对符合条件的19户企业,豁免历史欠税2400万元。

【企业维权投诉】
    组建盘锦市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并在中心和“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立投诉接待处,设立了举报电话。制定《盘锦市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投诉管理办法》,印制并发放《服务指南》。配备“民心网”联网全套装置,安排了专职工作人员,实现联网直办机制。并且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网址,宣传减负工作的业务知识和相关术语。充分利用民心网和纠风简报等载体,积极总结经验,反馈情况,提供信息,上报民心网信息26条。

    努力解决企业和社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受理举报5起,都已给予解决。组建盘锦市中小(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团,聘任辽宁法士达、泰来、无疆等15家律师事务所为成员单位,开通了企业维权渠道。共组织2次律师与企业面对面的座谈会,律师们认真解答企业提出的各类问题,增强了企业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

(周名东)

 

物价

【价格管理】
    为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利用水资源,解决企业因生产经营原材料价格上涨、管理费用增加的实际困难,经过反复调查测算,召开价格听证会,并经市人大审查,市政府第29次常委会议通过,辽宁省物价局批准,从2007年4月1日起,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工业等其他行业用水均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用水增支部分每月每户补贴1.50元,直接计入低保费发放。调价后,市自来水公司每年可增加用于补偿成本收入530万元,减轻了市财政负担。

    开征辽河油田大工业用电价格中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自2006年下半年之后,涉及辽河油田用电价格中的公用事业附加问题,因国家政策明确,经市政府主管领导多次过问,在省物价局、省电力公司的支持下,由市物价部门牵头,协调市经委、财政局、供电公司,多次到辽河油田勘探局的生产协调部、供电公司、财务处等部门协商,说明政策依据和征收的必要性。经过长达10个月工作,停收10年的辽河油田用电价格中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从2007年开始全面恢复征收。每年可为地方增加520万元财政收入。加2006年10月开征的居民、非居民、商业用电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每年可为市财政增加收入1200万元。调整和制定价格,及时疏导价格矛盾。制定调整盘山县新县城煤层燃气销售价格、红海滩景区及鼎祥旅游区门票收费等多种价格和收费标准,年调定价额5000万元。


【收费管理】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有关法规文件,市物价局、市财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严格清理全市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的要求,在自查登记、摸底调查、分类汇总、逐项逐标准审查基础上,编制《盘锦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目录》。本目录共收集保留2007年1月19日之前,中央、省立项并确定标准和省委托市定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37项,涉及部门47个。此目录已报请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在市政府网站对外公布。通过这次清理,下发《关于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按下限收费的通知》,涉及9部门10项收费84个标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50万元。清理和整顿教育收费、商品房入住环节收费。按照省物价局要求,先后开展教育收费、商品房入住环节收费的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明确教育、涉房收费政策。落实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药品降价政策,加强药品价格管理。自2006年下半年之后,国家对国管的1500余个品种,省对省管的700余个品种的药品逐个进行价格审查,共下发药品降价文件10余个。市局及时转发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并走访各大医院、药店,检查药品降价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制定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区免费政策,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市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区免收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涉及国家管理的涉及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费额由园区或园区所在市财政承担、涉及省级管理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涉及免收项目33项,每年可为园区企业减轻负担560万元。认真开展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年审。6~10月,共审验48个部门、356个执收单位、268项收费、收费额6.4亿元,年审面达到100%。通过年审,乱收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净化。对年审中发现的收费项目已被取消、降低而没有及时办理收费许可证注销、变更手续等个别问题都及时进行了纠正处理。


【物价检查】
    各级物价检查部门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价格专项检查和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全市共检查3128户,查出价格违法案件183件,退还用户42.36万元,收缴财政15万元,经济制裁总金额57.36万元。年内,先后开展惠农价格和收费政策专项检查、查处商业促销和通信行业价格欺诈行为专项检查、成品油价格、液化气价格专项检查、水、电价格专项检查、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专项检查、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主要副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和日常市场价格检查。进一步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创新服务领域。6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价格服务进社区、价格服务进企业、价格服务进农家、价格服务进校园、价格服务进医院、价格服务进商场”为主要内容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为更好地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在每个乡镇、社区、学校、医院、商场、景区都建立一个义务监督站,聘用2~3人为义务监督员。悬挂或张贴义务价格监督员职责等,并负责更换收费公示牌和协调物价部门在本地区开展相关的物价工作。

    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加强价格举报工作。全年共受理来电、来信、来访和转办案件105件,办结率100%。在处理省路桥一公司家属朱莲英等20人联合上访案件中,通过市检查所工作人员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解决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价格纠纷,退还用户45440元。


【价格监测】
    价格监测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监测人员稳定,监测设备齐全,形成采价、报价、传输、汇总一条龙式操作。为了保证价格监测数据的源头质量,各种需要监测的商品保证采全、采准并实行“定人、定时、定点”三定原则。上报的监测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在全省评比中均获满分。特别在3月初暴风雪突发事件中,连续10天向市长报送了市场主要副食品价格,及时准确地为政府和领导决策提供了预警预测分析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向各新闻媒体阐述价格动态及变化原因,协助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较好地稳定了民心,克服了恐慌等负面的不利影响。上半年猪肉、鸡蛋价格呈一度走高,市物价局及时跟踪监测并进行分析,有效控制市场价格波动。全年刊发《盘锦物价信息》10期,在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物价工作10余次。


【成本调查】
    努力提高调查网点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农产品成本调查和成本预测工作有效开展。年内,在盘山、大洼两县分别增加3户蛋鸡的调查点。由于2007年新增蛋鸡生产成本调查任务,由市物价局领导带队,全市部分成本调查人员到锦州、凌海两市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对未来工作将有很大帮助和启迪。给两县的近40户调查点购买记账用品,4次下乡走访调查点,加强与调查户的联系。各级成本部门围绕“三农”问题,完成了农户种植意向调查、农资购买情况调查、农户存粮情况调查、生猪生产成本调查、芦苇生产成本调查和蛋鸡生产成本调查与上报工作。


【成本监审】
    贯彻成本监审制度,严格执行成本监审程序。对市自来水公司等9个行业16项成本进行定价前成本监审,审核各单位成本11.39亿元,核减成本4.13亿元,核增成本0.12亿元,为审批制定价格和收费标准提供科学准确依据,为企业和群众服好务。


【价格认证】
    认真做好涉案物品的价格鉴证工作。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完成568件,鉴定金额1061.5万元。年内,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工作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


【价调基金管理】
    积极开展价调基金征缴工作。2007年全市共征收价格调节基金973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价格调节基金使用上,市物价局起草《启动价调基金减免生猪屠宰建立猪肉储备制度平抑市场》等3个报告给市政府领导做决策参考,建议投放价调基金136.43万元,并被市政府采纳。动用价调基金对7310头种猪每头猪补贴100元,计73.1万元,对全市城镇和农村低保人员给予生活补贴计63.33万元。两项合计136.43万元。

(周永江)

 

审计

【概况】
    2007年,全市审计机关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盘锦建设三大重点任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突出抓好对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严肃查处财政、财务违法违规问题,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全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对156个单位实施审计(调查),查出违规金额730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4354万元;应上交财政1753万元,应调账处理4255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300万元,应自行纠正24354万元;已上交财政1352万元,已调账处理2688万元;提交专题或综合性报告、信息165篇,被批示、采用115篇次。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
    根据《审计法》和《盘锦市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办法》的规定,市审计局于2007年1月初至5月末,对2006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着重查处了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严格、不规范、不合法,影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除对市财政部门具体组织的2006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市水利部门等10个一级预算单位的2006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外,重点对市环保等25个部门所属二、三级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并对市城建系统等26个单位城市维护建设费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和披露出2006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着财政部门未将非税收入按规定缴入国库、借出财政资金未及时清结、财政担保资本金面临风险和损失等;电力企业应缴未缴用电附加费;民营化工企业拒绝缴纳污水处理费;个别单位部分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或专款不专用;部分预算单位年末决算虚列支出以及城市维护费资金使用不够规范等诸多问题。违规金额31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9430万元。市审计局就此向市政府专门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和危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在法定权限内提出了处理意见。对有关问题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在法定权限内进行了妥善处理。6月末,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关于2006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意见,市审计局着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对审计查出的10余个问题逐个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会同市政府督察室分别下达督办通知单,逐件进行督办整改,并要求限期上报整改落实情况。对未按整改意见进行认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直接深入到整改单位,督促其整改。截至2007年末,审计查出的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整改。


【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市审计局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并着重在突出重点、规范行为、保证质量上下功夫。2007年,市审计局接受组织、纪检监察及有关部门的委托,完成对市房产局等19个部门、单位法人代表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9100万元,应上缴6万元。通过向组织部门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对被审计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客观评价,为组织部门考核、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审计结果公告准则》的有关规定,市审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联合行文,就2006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向市直有关部门进行通报,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了审计结果,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专项资金审计与调查】
    一、棚户区改造软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审计。市审计局沿着资金的筹集和下拨资金主线,先后审计和调查市财政局、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和市政工程管理处等十几家单位,查清软贷款的使用情况,掌握了全市6个棚户区、28万平方米改造的总体状况。市审计局编发的《盘锦市棚户区改造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信息,分别被市政府和省审计厅采用。市审计局投送的《盘锦市棚户区改造社会效益良好》的宣传稿件,被《中国审计报》第1197期第一版采用。

    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按照审计署和省厅部署,市局对全市2006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进行审计。本次审计历时3个月,共审计全市各级财政、地税、社保机构等部门、单位近20个,并对全市22个国营农场的缴费情况进行审计,对3个大型缴费企业进行延伸审计。通过审计,全面掌握了全市各项社保基金的收支规模、基金结构,披露了资金在筹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社保资金管理,保证了社保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严肃了国家各项社保政策的执行。

    三、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审计。市审计局采取“上审下”的审计方式,对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和盘山、大洼两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市直项目区2006年度的农发项目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重点审计,延伸审计了盘山县和大洼县的28个乡(镇)及项目单位,并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给予重点关注。审计结果表明:2006年度,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面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基本做到资金专人管理、专户核算,保证了专款专用。通过审计,既基本摸清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规模、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以及投资项目的立项、执行情况,又本着反映情况、肯定成绩的原则,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在全市农业生产、防汛抗旱、村镇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审计。根据省厅部署,市审计局组织县区审计局,开展对2006年度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审计结果表明:2006年度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规模为5251万元,该项资金主要用于教育经费、校舍维修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资金管理、使用比较规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由于此项资金保障,2006年全市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从春季入学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部被免除。免除学杂费的学生人数为80000人,免除金额为1283万元。免除学生教科书人数为6200人,金额为164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人数为392人,金额12万元。

    五、2006年度全市产业发展资金审计、水产专项资金审计、民兵事业费审计以及全市农保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等,均取得预期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
    组织开展对农村公路网建设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根据省审计厅工作安排和交叉审计对象的要求,市审计局抽调8名业务骨干组成审计组,自9月初起赴大连,对该市2004年至2006年农村公路网建设情况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以资金使用和农村公路网建设内容为主线,以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为目标,重点抽审瓦房店市、金州区、开发区、长海县、旅顺口区的农网建设项目,并对有关情况延伸到施工企业、乡镇、村及有关单位。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圆满完成了审计任务。按时向省审计厅提交了综合报告,揭示出大连市在农村公路网建设中存在着先建设后列计划、个别线路超计划范围、工程违规转包、虚假投标、配套资金不到位、挪用建设资金以及建设资金缺口大等问题,认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根据审计结果,向省审计厅编发了《大连市农村公路网建设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大连市农村公路建设维护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等审计信息。通过此次审计,积累了特大型审计项目的审计经验,锻炼了审计队伍。开展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完成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预算执行审计、盘锦大桥建设项目变更和签证审计、市交通警察支队交通管理智能化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和市辽河碑林建设项目审计。

(赵庆举)

 

工商行政管理
 
【企业登记管理】
    全市各级工商部门依法规范登记行为,建立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截至2007年底,全市登记注册各类内资企业3423家,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企业699家,集体企业110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613家,公司制企业981家,其他类型企业27家。全市有企业集团30家。

【非公经济管理】
    全市各级工商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鼓励全民创业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市场准入洼地效应,在鼓励投资创业、支持国企改制、拓宽发展领域、维护合法权益等诸多方面,对非公经济发展给予大力扶持。从市场主体的需求出发,完善办事规则,推进阳光政务,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能,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全程跟踪、参谋顾问等个性化服务和前瞻式服务。截至年底,全市私营企业总数为4893家,其中新发展915家,比上年增长14.7%;个体工商户总数为46978户,其中新发展8617户,比上年增长36.6%。
    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全市各级工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在农村开展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登记程序以及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讲解,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集约化的合作经营。截至年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

【市场管理】
    4月26日,借鉴外地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盘锦市工商局主动协调交管、城建、城管、环卫等有关部门,起草《城镇设摊导则》,为政府统筹规划早、夜市和街道固定摊区设置提供参考依据。全市各级工商部门认真开展辖区市场启动和培育工作,帮助产权单位定位市场走向,指导合同签约,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场经商提供政策咨询、优先办照、减免费用等便利条件,为市场招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截至12月底,全市设立便民露天市场16处,成功启动辽西小食品批发城等闲置市场6处。为活跃城乡市场,市工商局注重加强经纪人培育工作。9月3日,组建盘锦市经纪人协会,强化经纪人行业管理。以网络知识、谈判技巧、合同法律知识为重点内容,开展经纪人培训10期,培训经纪人650人,其中189人通过考试获得经纪人证书,全市持有证书的经纪人达到967人。9月19日和10月22日,分两批组织100名经纪人远赴山东潍坊等地,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的经纪理念和经纪技巧。

【商标广告管理】
    结合“百人万户”帮扶活动,深入推进品牌兴市战略。8月23日,“盘锦大米”和“禹王”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盘锦市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年内,新认定市著名商标10件;推荐省著名商标10件,获得认定8件。全市各级工商部门采取重点扶持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预约服务与跟踪服务并重,帮助地方特色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和名牌工程。6月11日,盘锦市工商局局长付连营陪同国家质量认证中心产品工作人员对大洼县新兴镇腰岗子村的稻蟹生态种养情况进行实地考察。9月5日,市工商局、国家质量认证中心在腰岗子村举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建启动仪式。在市工商局的帮助下,腰岗子村400公顷水稻和466.67公顷河蟹整体参加有机认证。年内,全市办理注册商标105件,比上年增长18%,其中农副产品商标20件。全市累计注册商标1800件。积极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打击商标违法行为。建立商标维权联系点49处,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商标维权服务网络。全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0件。
    强化广告管理,把药品、医疗、保健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广告作为整治重点,进一步完善了广告检测、执法协调、违法广告公告、虚假广告联席会议等广告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违法广告行为法的发生。截至12月底,办理户外广告登记195件,向社会发出违法广告警示公告4期,监测重点媒体广告900余条,没收各种违法印刷品广告4000余份,全市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26件。

【合同管理】
    把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月,制定《盘锦市订单农业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各级工商部门以水稻、果疏、禽类、河蟹、皮毛动物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大对农业订单示范文本的推广使用。全年帮助涉农企业与种植户、养殖户签订订单3万余份。积极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全系统确定20个综合所为省、市达标单位。10月13日,在大洼县召开全省合同促和谐“五个一工程”经验交流会,市工商局、大洼县工商局分别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大洼县局被辽宁省工商局评为合同监管“五个一”工程优秀单位。全年查处合同违法案件66件。全市发展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户,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5家,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5家。

【公平交易】
    全市各级工商部门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建立和落实了重点领域分工突破、办案情况定期通报、重点案件督办等制度,稳妥处理了专项治理与服务大局、查处案件与普法教育、集中治理与常抓不懈的关系,切实维护了市场秩序。以医药购销、科技研发等领域为重点,查办大要案件9起;与公安、生产安全管理等部门协同出击,对全市以成品油经营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批发、运输、仓储企业和加油站进行2次集中整治,查处影响生产安全的油品经营案件8起;与农委、农机等部门配合,按照不同农时季节的需求,分别对农药、化肥、种子及农机配件进行3次集中检查,查处坑农害农假冒农资案件9件;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端掉传销窝点180个,驱散传销人员1万余人,解救被骗人员35人,移送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的骨干分子7人,立案查处3起典型案件,有力维护了盘锦地区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
    全市各级消协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消费·和谐”年主题,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市设立分会场36处,发放宣传单20余万份,宣传手册500余份。加强“一会两站”建设,2007年全市共建“两站”128处,其中城镇社区55处,农村行政村73处,发展维权志愿者330人,培训“两站”人员252人,受理调解消费者申诉260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强化“12315”消费维权体系建设。投资40余万元,对“12315”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随着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市局指挥中心为核心、分局批转中心为枢纽、基层工作站及联络站为前沿的三级联动消费维权网络已经形成。全年共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1万余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全市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整顿年和“红盾执法震撼行动”以及巩固放心豆腐、放心馒头、放心水工程,有效改善了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质量状况。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7月30日,购进4台印有“工商行政管理”标志的执法车辆和42个快速食品检测箱。在全市各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开展“你点我检”活动,为城乡居民织就了一张食品安全消费网。9月开展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暨“红盾执法震撼行动”,积极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辽宁省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行为规范》,加强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力度,共检查各类食品市场68处,食品经营业户4600余户次,出资7万元为食品经营户配备过期食品下架箱、票据存放箱3500余个、进销货台账7700余本。10月29日,全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现场会在盘锦召开,市工商局、双台子工商分局及东风工商所分别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年内,东风工商所被国家局评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

【个体劳动者协会】
    2007年,以创建服务型协会为主线,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全市广大会员服务。举办私营企业财务人员培训班四期,共培训企业财务人员1000余人;投入资金40万元,为61800名会员免费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开展产品展示及安置下岗再就业现场对接会2次,建立免费技能培训基地6处。通过协会安排下岗再就业人员1600余人。组织广大会员为慈善总会及贫困大学生捐款10万余元。各级协会投入资金24万元走访慰问了全市贫困会员。

(杨颖)
 
 
统计
 
【概况】
    2007年,市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辽宁省统计管理条例》,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坚决制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全年深入基层550人次,统计调研分析取得可喜成果;统计信息工程不断完善,与省局数据中心光纤互联,实现信息共享;举办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班3期,698人参加了统计继续教育培训班,办理统计从业资格证998人;认真组织全市统计资格考试工作,67人参加考试,及格率达80%;举办基层统计专业培训班20次,培训面达90%;用价格紧缩法代替不变价计算工业发展速度进展顺利;严把报表审核关,建立健全年报数据评估责任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内编印《盘锦统计分析与信息》47期,撰写分析和调查报告80篇,向各相关部门提供信息500余条,多数稿件被市级以上刊物采用,编辑出版2006年《盘锦统计年鉴》;面向社会和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300余次;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对党政领导班子和县区的年度考核工作。
 
    积极组织,周密安排盘锦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筹备和试点工作,盘锦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入数据编印和开发利用阶段;三资企业网上年审,交通运输业能源调查、成本费用调查进展顺利;全市农产量调查、中小型企业调查、服务业调查、党风廉政建设调查等10项调查任务圆满完成。

(刘金辉 郁军民)
 
【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统计信息自动化已初具规模。完善了应用系统的建设,配备计算机服务器6台,拥有微机60余台,人均微机占有率95%。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了以数据库为支持、数据处理、网站等集数据采集、加工、整理为一体的工程系统。实现了网络化的统计工作模式。

(才成)
 
【方法制度】
    完善能源统计,大中型能源消费情况由季报改成月报,增加规模以上工业水消耗统计调查;从2006年起,建筑业增加值由省下算一级;劳动工资统计中,开展了一次性的私营企业劳动工资情况调查;开展了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抽样调查正式运行。从2007年起,对三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实行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网上直报,并增加其信息化情况调查。

(杨玉香)
 
【统计执法】
    一、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全面推进统计依法行政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统计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能力和水平。年内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检查指标对全市近257个单位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46起,共对38起各种类型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结案率100%。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帮助基层解决了大量的业务问题。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进统计“五五”普法工作进程。利用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培训时机和统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机,聘请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老师为1024名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和统计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各县区利用街道、社区板报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全年共出板报80期。为场乡镇的统计负责人、统计人员举办法律讲座、培训班,共有320人参加。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8”统计法颁布日的有利时机,在全市上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董涛)
 
 
 
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管理】
    一、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性。全市质监系统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战略机遇,以提高竞争力为基本目标,大力实施质量振兴、以质取胜战略。
 
    二、名牌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盘锦大米”、“重交道路沥青”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盘锦市“中国名牌”总数达到3个,在全省各市排名中,名列第四位。有3家企业的2种产品(化肥和防水卷材)被授予2007年“国家免检产品”称号。13家企业的13种产品荣获2007年度“辽宁名牌”称号。
 
    三、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建立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有食品、化妆品、建材、农资等行业共33家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
 
    四、完善生产许可证管理。有效开展市场准入工作,有20家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3家企业通过3C认证。

【监督与打假】
    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3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实现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目标。积极探索对小企业、小作坊实施分级管理的有效监管手段,通过建立企业电子档案、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悬挂食品质量安全警示牌和明示牌,加大巡查和处理力度等措施,食品加工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保证了食品生产领域的安全稳定。以构筑打假防线、完善打假机制为突破口,以落实各级政府打假和质监部门从源头打假两个责任制为重点,组织开展热销食品、农资产品、建材产品、夏季饮品、强制性认证产品、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行动。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查处生产企业376家,经销企业121家,查处违法案件164件,端掉各类制假售假窝点20个,涉及假冒伪劣及不合格产(商)品货值156万元。加强对食品等重点产品的监控,共抽查产商品66批次,对监督抽查中反映的问题及时督促企业整改。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有突破】
    “盘锦河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盘锦市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数目达到2个,在全省14个市中名列前茅。

【举报投诉电话监管】
    全年共接待电话咨询120次,受理举报案件40起,处理产品质量纠纷31起。加大监督检查的后处理力度,对10家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了处理。

【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扎实有效。建立健全动态监管、安全责任、应急保障体系。加大巡查力度,全年共组织实施大型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8次,发现事故隐患58处,其中重大隐患23处,停止气瓶充装单位4家,对56家要求限期整改。全年部署开展了3次专项检查行动。检查使用单位400余家,按照隐患等级确定全市重点监控设备182台件,确定监管单位和监管人员,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监管,确保安全。

【工业标准化管理】
    年内,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42项,备案企业标准246项。推进采标工作,帮助企业完成采用国际标准3项。选择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促进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标准化管理】
    组织17家企业申报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申报数量列全省第一。制定省农业地方标准4项,特别是《无公害食品 红鳍东方豚养殖技术规范》制定工作,为盘锦河豚鱼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量管理】
    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对贯彻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情况进行检查,对重点耗能单位建立档案,确定目标,进行帮扶,保证国家标准能够在企业真正实施。对耗能3000吨标准煤的38家企业,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检查,确认10家单位为盘锦市节能示范单位,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帮助企业制定相关制度,提供节能降耗专项指导服务。加强民生计量工作。扎实开展民用三表、汽车衡、汽车加油机、医疗、卫生、餐饮行业的计量器具专项整治。落实强检计划,全年检定在用计量器具16126余台(件),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

【法制宣传】
    强化法制工作。狠抓案件审理工作,全年共审理101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未发生行政复议。加强对案卷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制定《盘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案卷检查评分标准》,对全系统6个执法单位2007年所办理的全部执法案卷进行了抽查,共抽查案卷28卷,查出各种问题38个,并逐一进行整改。加强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培训,对年内下发的《特别规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10余次的相关业务学习,参加培训人员300余人次。组织百余名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3·15”宣传服务活动。5月20日,组织经济学博士以“世界计量日”为主题契机走访企业做“工业生态学”主题讲座。10月14日,组织企业负责人以“标准造福人与社会”为主题的世界标准日的座谈会。在百特超市门前组织“质量月”的宣传活动。开展“质监365”宣传专栏,以宣传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假冒伪劣、基层质监动态、企业走访、领导走进直播间等5个方面。

【代码标识】
    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年检代码2745户,换发代码证书1487户。

(燕丽)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概况】
    2007年,盘锦市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理念,以开展“攻坚年”和“落实年”活动为主线,以深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专项整治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16起,事故死亡170人,事故重伤40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8%、1.73%和4.04%;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88.9万元,比上年下降8.8%。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和10万人死亡率均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控制指标均呈下降的良好态势,杜绝一起死亡30人以上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监管监察】
    市安监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安全生产“攻坚年”和“落实年”活动,以隐患排查和重大隐患整治为重点,以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采取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执法监察与专家论证等方式,全面加强并组织协调各安全生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突出“快”、“实”、“严”等特点,扎实开展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人员聚集场所、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检查。全年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和整治86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11250家,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12596项,消除12550项,停产停业整顿企业8家。全市各生产经营单位自查和部门排查隐患8527项,整改8452项,整改率为99.2%。其中,重大安全隐患380项,已整改361项,整改率为95%;累计下达整改指令书107份,实施行政处罚6次,停产停业整顿3家。同时,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加大对列入市政府31项(其中省立案9项,部级立案2项)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其中12项重大隐患已整改完毕,占重大隐患总数的38.71%。

【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2007年,市安监局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584人;培训特殊工种操作人员2725人。加大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力度,全年共培训各行业农民工1205人。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依托,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市长陈淑珍在盘锦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副市长刘家升在盘锦电视台发表动员讲话。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全市共有24000名职工群众参与答题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人寿”杯“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主题演讲比赛和安全生产优秀论文征集活动。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与市邮政局联合印制发行“安全生产”知识答题卡式有奖明信片20000张;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与盘锦铁通公司制作发放3万张安全生产事故举报IP电话卡。举办安全生产咨询活动。咨询日当天,全市共设立咨询站80处,设置彩虹门20个,出动宣传车20辆,印发宣传单15.5万张,展出主题版面80余幅,悬挂横幅95幅,接待群众咨询1.5万余人次。举办广场主题文艺晚会和“安全在我心中”文艺晚会。加强安全生产政务信息工作。加强对全市安全生产政务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信息报送的力度,提高信息采用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快捷可靠的依据。全年,全市安监系统共上报信息300余条。其中,国家安监总局采用信息50余条,省政府的“民心网”采用200余条。

【完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体系】
    加强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由市政府应急救援办公室为核心,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领导决策平台。市政府修订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大对市区内重点行业和易发事故的企业数据采集的工作力度,制作盘锦市重大危险源示意图,为掌握全市危险源情况提供了直观的信息资料;委托专业科研机构对兴隆大厦和鼎信商厦进行整体安全评估,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监管和采取应急救援措施,提升区域性本质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全市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大部分都设立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机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日趋完善。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指挥系统。全市列入重点监管的1004家生产经营单位均制定出《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了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全市高危行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全部经过应急救援培训。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年内,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会同中油辽河石化分公司等企业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同时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结合本行业生产特点,举行重大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制定《盘锦市安监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规范性文件精神,严格规范和约束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增强安全监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市安监局严格按照国家、省及《盘锦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规定,制定《盘锦市安监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行为,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过错追究力度,确保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任何违纪现象发生。开展机械标准化创建工作。开展对盘锦晨通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盘锦辽河油田宏泰电力有限公司、盘锦金碧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机械标准化创建工作。经专家组评审,5家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标准,1家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标准。全市安全生产机械标准化工作,在全省机械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名列前茅。开展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在上年对全市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基础上,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会同市运输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2006年未参加评估和评估不合格的运输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共完成评估19家。其中辽河油田11家、大洼县1家、双台子区3家、兴隆台区4家。经专家组评估,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基于其内部科室职能与省安全生产监督局的有关处、室,存在职能交叉问题,市安监局及时调整机关科室职能,将监管二科冶金行业监管职能划转到监管三科;法规科与监管一、二、三科关于行政许可及项目审批的交叉职能,调整到相应的行业科室,理顺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办理各项业务提供了方便条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执法服务效率。针对安全生产行政审批服务面广、工作量大,“三同时”审查验收和经营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复杂等特点,在办理项目审批过程中,需审查企业的内部材料,组织专家到企业进行现场审查相关安全设施设立标准。为方便企业“三同时”审批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设置行政服务窗口和网上办公业务,方便企业和个人,营造便民利民的良好环境。

(王伟科)
 
 
 
 
国土资源管理
 
【用地需求保障】
    年初,市政府提出“强力发展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接续产业”的工作部署,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迅速增长。在国家不断加大土地调控力度,各项新的严格土地管理措施纷纷出台的情况下,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全力做好用地服务保障。年初,便抓紧时间完成了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市经济开发区等工业项目用地的供地工作,为全市一批重点项目及时落地、建设和形成生产能力提供了条件。采取区别情况,分类施策,调整工作程序,优先使用农转用、耕地指标和存量与增量部分分开供地等有效措施,积极为城市平房区和城中村改造供地,为实现市政府确立的完成平房区改造60万平方米的年度任务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保证了华锦集团、石化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建设项目用地。全年办理建设用地总面积达976.91公顷,其中市本级262.34公顷。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向省厅协调争取用地指标。年内,全市共使用用地指标560公顷,有效缓解了项目用地紧张的矛盾。

【耕地保护】
    在全市范围内认真落实耕地保护领导负责制。拟定《盘锦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重新划定县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逐级政府分解耕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保护责任层层落实。市与县签定责任书6份,县与乡签订责任书66份,乡与村签定责任书788份,形成市、县、乡、村完整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加强规划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在新建项目选址和土地征转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从严控制规划调整。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坚决制止、严肃惩处非法占地和破坏耕地。组织实施完成5个市级占补平衡项目(盘山县大荒、太平、胡家、高升、陈家),投资总额1313.17万元,开发土地面积528.85公顷,新增耕地364.48公顷,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全市现有耕地总量128817公顷,基本农田111209公顷,保护区地块2247块,保护率达85.9%。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不低于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土地市场建设】
    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城市土地出让和土地收益的指示。严格执行国有土地出让的法规、规定。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大力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科学把握土地、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临时调整全市基准地价,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并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出让,增加了政府土地收益。全市土地市场收益显著提高,土地纯收益达91806万元。市本级实现土地纯收益73500万元。辽河新区拍卖土地3.51公顷,收益52700万元;以挂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61.45公顷,收益20800万元。盘山县土地纯收益实现2606万元。大洼县土地纯收益实现15700万元。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完成惠宾一区、二区、泰山新宛、六零河小区等九宗拟储备土地的调查工作,调查总面积283.43公顷。对每宗地的收购成本、土地纯收益进行了测算与评价,提出了土地储备意见。清偿土地储备贷款5650万元,完成了3600万元的储备资金转贷手续。土地年租金征收工作取得新进展。双台子区分局、兴隆台分局开展对辖区征收对象的摸底调查,建立征收档案,加大工作力度科学管理。市规划区内土地年租金收缴额实现309万元。

【土地开发整理】
    2003~2005年7个由省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全部按期竣工并一次性通过省厅验收,土地整理面积1923.12公顷,投资总额5322.28万元,新增耕地面积229公顷。组织启动了盘山县国家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一期工程。落实6个“兴农富民”示范村项目。新争取并开始实施3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大洼县新立新开、荣兴,盘山县陈家)。落实了4个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大洼县清水、唐家,盘山县胡家、甜水)。组织申报2007年度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开展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和可研论证工作。全部项目建设总规模约15512.07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1199.30公顷。落实项目资金可达44700万元,已经到位资金24211万元。

【专项治理活动】
    认真落实严格土地管理和调控的各项措施。认真贯彻国发3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落实了国家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和新建工业项目用地招拍挂。坚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制度、城市建设用地集中供应制度、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调整了建设用地供地审批程序。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2007年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开展由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的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清理出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间发生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9件,收缴违纪款344.80万元,移交、报送纪检监察机关对7名有关案件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在进行阶段性检查验收时评价:盘锦,在全省是土地执法比较好的地区。开展由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部署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对2005年以来建设用地供地方式的合法性、供地过程的规范性、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及供地后宗地使用情况进行了清理。根据国家七部委《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和省农村土地征占信访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征占信访突出问题》的通知精神,开展农村土地征占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专项治理过程中,省政府交办的双台子区谷家村村干部私自出卖土地、盘山县良种场干部非法对外出售耕地等5件信访案件得到解决,整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专项治理工作得到了省检查组的肯定。认真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从9月15日至12月25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清理整治“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和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的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年内已完成第一阶段自查清理阶段的工作任务,清理出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发生的“以租代征”方式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工商企业项目建设用地8宗,面积5.27公顷,清理出“未批先用”违法用地1宗,面积0.3公顷。上报油田按国家政策先用后批用地92宗,面积38.58公顷。主动查处专项治理范围以外的零星非法用地23宗,面积37.92公顷,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的同时,继续加大日常执法监查力度。完善和加强动态巡查机制,加强与场、乡、镇、村的沟通,初步形成了信息联动网络,为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土地违法行为创造了有力条件。全年检查公建、民建246处,发现和处理违法用地58起。其中,制止47起,拆除1起。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政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全市砖厂、矿泉水厂、盐卤水厂等采矿企业未发生违法采矿案件。大力推进规范地热资源开采工作,组织省厅、油田及地方有关专家召开了“盘锦市地热资源开发管理论证会”,为规范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依据。

【依法行政】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以及《测绘法》修订实施五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与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推进基层普法,基层政府和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环境不断改善。在系统内举办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考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开展“以案讲法”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法制观念。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在全系统推行行政审批公开,实行“阳光”透明审批。坚持“窗口办文”,严格执行办事程序,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市局全年收发件2742件,办结率100%。严格执行听证制度,全年办理征地听证事项31件,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征用各类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法规规定标准执行。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就业、医疗等问题。加强了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受理群众来信37件、投诉24件、电话举报16件,结案率100%;接待群众来访157批次、426人次。全市涉地上访率继续居全省最低,未发生较大的涉地集体上访和进京上访案件。

【管理水平提高】
    基础业务建设不断推进。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盘锦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盘锦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经费预算》制定完成。1∶500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成果通过省厅验收。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更新工作基本完成。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编制《盘锦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组织落实《盘锦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取得进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有新突破。经与省厅及企业协调争取,完成了对金马油田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征收补偿费640万元。测绘管理工作全面开展。进行了测绘资质年度注册、新申请办理测绘资质单位的资质初审和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工作。加强了对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力度,实行了委托保管制度。开展了地图市场大检查,有效规范了地图市场秩序。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两区及开发区分局机构、职能、编制、领导职数以及分局所属事业单位设置等问题得到解决。两区分局行政人员编制划转、工资理顺工作基本完成。两县局机构、编制、经费形式等实际问题得到进一步理顺。两县乡国土所建设有新的进展,两县编委已审批明确设立乡国土中心所。

(沈宏利)
 
 
 
住房公积金管理
 
【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有新突破】
    2007年,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744个,较上年增加212个单位,增长39.8%,缴存人数6万人,较上年增加2000人,全市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年归集额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市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和年归集额再创历史新高,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全市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有了明显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年内,向全市615户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7821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96%,贷款户数比上年增加335户,增长119%,贷款额比上年增加4685万元,增长149%。
 
    二、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工作有序进行。年内,共为9194名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9561万元。其中:为4317名职工购(建)房、偿还贷款提取7498.4万元,为4877名离退休、买断职工提取2062.6万元。
 
    三、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发放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市政府关于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的安排,认真开展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年内,共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1800万元,其中:为460名职工审核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1600万元,记入新职工帐户补贴资金200万元。

【宣传《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和职工,深入学习《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利用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条例》。为了使广大职工进一步地了解《条例》,用《条例》精神充分调动全市广大职工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积极性,从2007年8月6日至10日,利用盘锦日报集中宣传《条例》和住房公积金的业务知识及政策法规等,使全市广大职工进一步掌握《条例》的基本精神。

【两县办事处全面启动】
    盘山县和大洼县办事处,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全面开展盘山县、大洼县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2007年两县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209个,其中盘山县106个、大洼县103个;两县缴存人数为7160人,其中盘山县3192人、大洼县3968人;两县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合计1138万元,其中,盘山县494万元、大洼县644万元,填补了两县从未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空白,进一步扩大了全市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完善了市中心的服务功能。

【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快速发展】
    在2006年推出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四项新举措的基础上,2007年开展现房抵押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增加了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业务种类,有效地促进了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全年共发放现房抵押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182户,金额2430万元,占当年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总额的31%,为加快改善全市职工住房条件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湖滨公园

(李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