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12年)

农村经济(2012年)

发布时间:2015-08-18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289

农业综述

【主要经济指标】 2012年,农业增加值实现100亿元,同比 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13 400元,同比增长17.5%(居全省第三位);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74万公顷,产量达108.4万吨;肉蛋奶总产量52万吨,增长8.3%;蔬菜总产量131万吨,增长6.7%;设施蔬菜产量达92万吨,同比增长0.2%;芦苇面积5.73万公顷,产量达45万吨;全年向上争取资金达1.3亿元;县域经济生产总值482亿元,增长17.2%,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4亿元,增长34.3%,增速全省排名第二;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额689.8亿元,全省排名第二,增长24%;盘山塑料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205亿元,增长75.2%;大洼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510亿元,增长65.8%;农产品出口额达2 072.6万美元,同比增长56.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2012年,全市建设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65个(占全省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34.8%),每个示范区设立百亩攻关田2个,千亩展示田一个。新建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3 200栋,累计育秧大棚数量达到4 300栋;育苗面积300万平方米,覆盖本田插秧面积5.33万公顷;新购置催芽设备22套,各育秧中心全部实现催芽、播种机械化。全市完成机械化整地1.2万公顷,水稻机插秧7.33万公顷,水稻机收获6.67万公顷。

【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 2012年,全年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加工项目达3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03.6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6个,新建项目19个。年末,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3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8个)。目前已带动农户20万户(含重复带动户),农民人均从产业化链条中获得收入2 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795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2.5公顷,流转率达22%,高出全省平均土地流转率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市农委共组织参加10余次域外招商活动,先后走访重点投资企业60余家,洽谈项目近30个,约请到盘锦考察100人次。通过努力,引进超10亿元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9个。

【绿化造林率首次实现两位数】 2012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10%以上,首次实现两位数的突破。共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 473.33公顷,其中县域造林1 540公顷,城市、交通及相关部门绿化933.33公顷。共建设公园7个;河流绿化3条;村屯绿化235个;完成800公顷海防林工程及65.2公里“金廊”“银带”工程。

【农产品质量检测】 对盘锦市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74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市439家次。盘锦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企业36家,绿色食品企业21家,有机食品企业2家。全市“三品”面积可达到18.91万公顷,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6.60万公顷;绿色食品认证面积2.11万公顷;有机认证面积2 106.67公顷。盘锦市可检测蔬菜、食用菌、水果达到14大类,检测参数由原来的64项增加到102项。全年共抽检6大类20余个品种蔬菜样品3 000个,样品合格率平均为97.5%。

【农民培训】 在农业生产上,通过开展“科普之冬”、“科技三下乡”和“科技特派团”等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超过40万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500多场次,广播和电视讲座40多场次,印发农业科技资料18万份,并通过阳光工程完成7 900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在林业生产上,2012年全市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期,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及林农近500人次,发放林业技术资料、宣传单1 000余份,同时组织市、县相关人员参加省组织的技术培训、科技展览及技术讲座50人次。

【预防惩治效果明显】在农资打假活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240余人次,车辆45台次,联合检查10次,立案查处5件,结案5件,罚款22 000元。在林业生物防治中,全市共发出预测预报24期,累计发生各类林业有害生物为害7 500公顷,预测发生7 546.66公顷,测报准确率达99.86%,2012年防治面积2.06万公顷次,防治效果明显。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累计开展防治面积达101.08万公顷次,挽回粮食损失41 658吨。

【科技兴农】 2012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万公顷,秸秆腐熟还田面积1.33万公顷,项目区内使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共开展田间试验30余个,采集土壤样品1 400个,获得土壤数据15 400个。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各地块施肥建议,全市共发放施肥建议卡6万余张。2012年,共推广设施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达1 533.33公顷,增收节支5 290余万元。

【政策惠农】 农垦职工危房改造25 288户,占全省68%,已完工22 913户。2012年,全市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总额为1.57亿元,切实解决全市农民春耕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2012年共新建户用沼气池266个,完成吊炕950铺,太阳能热水器300平方米。完成辽宁省扶贫办公室下达的年人均纯收入2 2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的建档立卡任务,落实扶贫到户2 600户,移民建房100户。


种植业

【物资及资金准备】 2012年春脖长,气温回暖慢,在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的催促下,农民春耕动手较早,并没有延后,农资下摆量接近常年。化肥、种子、农药、农膜、架材等农用物资市场供应充足。春耕资金总体需求7亿元,信贷资金贷款额度2.16亿元,农民自筹4.22亿元,资金缺口6 199.2万元。为解决春耕备耕资金缺口问题,市县两级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提高信贷资金额度,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确保春耕备耕资金基本有保障。

【农业技术培训】 全市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700期,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有关知识,农业政策法规,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及农村能源、农业信息方面的知识。培训人数20万人次,发放资料20万份。

【新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应用;推广水稻园田、高台旱育苗技术;全面推广隔离层旱育苗技术;推广以应用“三剂”(种子消毒剂、水稻壮苗剂、旱育苗除草剂)为主的旱育苗配套技术;推广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推广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节水栽培技术;推广水稻节能降耗生产技术。

【水稻大棚工厂化育苗示范区建设】 2012年,全市新建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3 200栋,累计育秧大棚数量达到4 300栋,比上年增长3倍;育苗面积30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4倍,覆盖本田插秧面积5.33万公顷;新购置催芽设备22套,各育秧中心全部实现了催芽、播种机械化。2012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74万公顷。水稻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粮食总产量108.4万吨。

【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 2012年,全市建设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65个,分别在大洼、盘山两县和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大洼县为整县推进、盘山县太平镇是整乡制推进试点,每个示范区设立百亩攻关田2个,千亩展示田一个。市农委专门召开全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会议,会议上,承担建设任务的县(区)、乡(镇)交流了工作经验和做法,会议要求各示范区要严格落实“五统一”的技术路线,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把示范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

【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推广】 年内,项目实施地点为大洼、盘山两县。截止年末,共推广此项技术面积1 533.33公顷,增收节支5 290余万元。

【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发放】盘锦市下拨2012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 782.6万元。其中,大洼县1 139.9万元,盘山县1 010.7万元,兴隆台区183.2万元,双台子区90.4万元,辽滨沿海经济区170.5万元,辽河口生态经济区187.8万元。

【水稻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2011年,辽宁省政府下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海洋渔业厅省畜牧局关于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1]24号),确定海城市、大石桥市、营口市老边区和盘锦市大洼、盘山县等5个县(市)为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率先在大洼县、盘山县、大石桥启动示范区建设。截止2012年底,示范区规划已初步制定完成,示范区平面图和效果图绘制也已完成。示范区内建设了38个水稻工厂化育苗中心,共新建水稻育苗大棚2 630栋,占全省的70%;新购置催芽设备22套,占全省的73%;购买硬盘1 024.1万盘,占全省的78%。该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通过省里验收。示范区内共落实57个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其中大洼县为整县制推进,盘山县太平镇为整乡制推进。示范区内水稻长势良好,示范效果显著。全省有机质提升秸杆还田项目县共10个,秸杆还田面积8.8万公顷,盘锦市盘山、大洼两县均列入有机质提升(秸杆还田项目)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县,推广秸杆还田面积各2 933.33公顷,5 866.67公顷补贴资金各88万元,计176万元。通过秸杆还田,使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高,化肥施用量减少10%以上,基本杜绝田间地头秸杆焚烧现象。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 全市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加工项目35个,其中续建项目16个,新建项目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03.64亿元,其中10亿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147.72亿元,2012年实际完成投资13.1亿元。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中已开工的7个,正在推进的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7项。

【休闲旅游农业】 2012年,全市拥有全国特色景观名镇1个,特色旅游乡镇3个,旅游专业村29个,星级农家乐126户。这些地方特色明显、风格各异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乡镇繁荣曾度有所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增加。2012年大洼县申报创建全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辽河湿地·鼎翔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园区和辽河绿水湾申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盘锦鑫安源度假村、辽河绿岛休闲农业园、辽河绿水湾和东昇园艺基地4家申报创建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2年新申报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6家,分别是鑫叶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园区、辽河绿水湾景区、鑫安源度假村、大荒农场寒富苹果采摘园、盘锦苇海湿地景区、红岩朝鲜族风情园。

【龙头企业建设】 2012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3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8个)。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60个,占总企业数的52%。粮食加工企业33个,畜禽加工企业7个,水产品加工企业7个,其他加工企业13个。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仅实力不断增强,其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以辽宁德胜丰润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盘山县和大洼县共租赁农田上万亩,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以及订单模式,以利益驱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基地建设】 盘锦市立足于资源和传统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培育和发展了以清水为中心的大洼养鸭业,以古城子、沙岭、高升为轴心的盘山养鸡业,以东郭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为基地的盘锦造纸业,以二界沟现代渔业新村为核心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和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如高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洼临港农机产业园、盘锦食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古城子蔬菜交易加工基地等。此外,各个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建立特色基地,培育种养大户,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2011年,大洼县上报专业村10个,以新兴镇坨子里村食用菌、良种村番茄、西三村甜瓜、洼边子村平菇及哈吧村肉鸭为代表;盘山县上报4个,以新村蔬菜、红岩村水产养殖为代表。

【农业产业化峰会】 积极组织并参加全省农业产业化峰会,会议期间签订合同投资额达116亿元。其中,德天御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拟在盘锦建设东北(盘锦)优质稻米加工交易中心项目,该公司为美国上市公司,企业运营总部在北京。项目落户在盘山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外资3 000万美元。

【农业产业化信息报送及统计】 为全面掌握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及时统计农产品深加工大项目、休闲农业、一村一品等发展情况和信息,并以文件和表格等形式报送至相关部门。


林业

【概 况】 2012年是盘锦市实施三年大规模造林绿化的收官之年,也是决战之年。为确保三年大造林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召开的全市秋冬季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上,全面部署2012年的工作任务和绿化重点。城乡计划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 466.678公顷,其中县域1 533.33公顷,城市及交通933.33公顷。盘山县、大洼县、辽河口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二城、三河、七园、百屯、万亩林”绿化工程,城市、交通等部门突出打造“金廊”“银带”精品工程。

一、各县区(经济区)、市住建委、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各自工作目标和建设重点,落实任务、明确责任、筹措资金,从2011年秋冬季开始着手准备,抓紧开工。县域造林一季度以基础土方工程建设为主,县城、公园等重要景点栽植部分大树,2012年4月初开始春季造林,至五一前基本结束。城市、交通及相关部门绿化从2011年10月就开始动作,全力推进工程准备和冬季植大树,春季绿化又连续不断,2012年 10月底全面收官。

二、2011年秋至2012年春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 473.33,公顷植树760余万株,其中县域造林1 540公顷,植树360余万株,城市、交通及相关部门绿化933.33公顷、植树400余万株。县域造林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县城绿化两县均以公园和街道植树为引擎,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春季共开工建设公园7个,盘山县3个,即天鹅湖公园、水岸蓝桥公园、华发新城人工湖;大洼县4个,即森禾花卉博览园、东湖平面公园、休闲广场公园和森林公园;河流绿化共推进3条,造林266.67公顷;村屯(校园、园区)绿化完成235个,盘山129个,大洼106个,平均每村新植苗木1 500棵以上,整体绿量逐步向万株树的要求靠近;海防林工程建设以杨树造林为主,完成造林800公顷,保质保量地完成省下达盘锦市的任务。城市、交通绿化“金廊”“银带”总长65.2公里,共栽植乔木31.2万株,栽植灌木、花卉等其他植物250.5万株。

【林绿化任务指标分解】 为了切实完成2012年造林绿化任务,把指标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到了县区、部门、乡镇和具体地块。盘山县将800公顷绿化任务落实到了10个乡镇和有关部门,以新县城、3个公园、3条河流(太平河、辽河和大凌河)、95个村屯、533.33公顷海防林绿化为重点;大洼县把6 000公顷造林指标也落实到14个乡镇和相关部门,以17个公园、2个经济区(红海滩和临港)、82个村屯、1条绿色通道(大南线)、133.33公顷海防林造林为重点;辽河口经济区侧重建设133.33公顷海防林,把任务落实到乡镇和地块。市住建委和市交通局各自落实六项工程,重点打造“金廊”“银带”。

【责任落实】 2012年城乡绿化都实行了领导分工责任制,落实了责任主体和施工主体,重点工程直接责任到人。两县一区的行政一把手是县域绿化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发动、资金落实、过程推动等工作,分管副县(区)长是主要责任人,负责计划落实、进度检查等事项,县区又把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分解到乡镇,把责任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肩上,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市住建委、交通局也把2012年的绿化工作进行了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各项重点工程以招投标、承包等多种市场动作方式落实了施工主体,推行4:3:3分三年付款的机制,确保绿化效果。市农委积极发挥了绿化监督和协调作用,与市政府督察室联合,不定期对县域绿化进行督察,及时反馈工程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县区、乡镇,帮助搞好工程设计、苗木选择、栽植技术管理等工作。以绿化简报的形式及时发布绿化动态信息,提交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并上传到省绿化委员会,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金落实】 各级政府把造林绿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千方百计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取土地置换、社会和企业融资等多种办法,增加绿化投入。


芦苇业

【“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 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2012年湿地日的主题为“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口号是“湿地旅游,一种美妙的体验”。 为迎接第十六个“世界湿地日”的到来,进一步开展盘锦市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盘锦市芦苇湿地保护中心与盘锦市森林公安局联合举办湿地日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利用电视、报纸及宣传条幅、宣传展板等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的宣传活动,并走上街头发放湿地保护宣传单3 000余份,向市民宣传讲解《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以及保护湿地的意义,进一步弘扬湿地文化,倡导绿色健康的旅游方式,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通过宣传,使广大民众加深了对森林和湿地的多功能效益以及不可泯灭的生态价值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及重大意义,为推动盘锦市湿地保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湿地资源调查】 为查清盘锦市湿地资源现状,掌握湿地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强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并为编制全省“十二五”湿地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共涉及湿地面积、湿地类型、保护级别等6个方面。

【羊圈子湿地被确认为辽宁省重要湿地】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根据《辽宁省重要湿地的确认标准》,结合全省湿地资源保护现状,经省政府同意,共确认15块生态区位重要、资源丰富,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湿地,制定出《辽宁省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盘锦市羊圈子湿地也在第一批名单之中,这也标志着盘锦市的湿地保护工作又上新的台阶,为湿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苇田生产】 受2011年冬季气候寒冷、冻层较深的影响,导致2012年春季温度极低,全市各苇场结合苇田的实际情况,抓住上水的有利时机,科学调配水源,于2012年4月中旬进行第一次上水灌溉,并及时排水。于2012年5月中旬进行第二次上水灌溉,前后共历时近两个月,使苇田得到科学合理灌溉。为2012年丰产、丰收打基础。在芦苇生长中期,严格田间管理和保管力度,强化干部职工田间管理意识,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将把防虫灭蚜工作做为主要工作内容,把病虫害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芦苇正常生长,不受损失。2012年芦苇产量45万吨。


农业综合开发

【对上争取资金】 2012年,全市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 2357.33万元,比上年增加2 488.49万元,增长13%。按资金来源分,财政资金11 505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1.5%,比上年增加2 641万元,增长30%;集体和群众自筹资金 9 252.33万元,占资金总额的41.5%,比上年增加4 100.49万元,增长80%;贷款1 60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7%,比上年减少4 250万元,减少73%。按项目内容分,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1 192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0%,比上年增加2 103.16万元,增长23%;产业化经营项目9678万元,占资金总额的43%,比上年减少1 102万元,减少10%;部门项目1 487.33万元,占资金总额的7%;群众投工投劳0.2万工日。全年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85万公斤、新增蔬菜66万公斤、新增水产品100万公斤、加工转化农产品6 00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65 251.5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总额3 576.6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50元。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2012年,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涉及10个场乡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6项,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4个,治理农田7万亩,完成计划的100%;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个,治理水田333.33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国家级两类项目相结合试点项目1个,治理水田233.33公顷,完成计划的100%;营造农田防护林80公顷。年内,全市共修建桥、涵、闸、渡槽等水工建筑物312座,完成计划的120%,渠道混凝土衬砌691.5公里,完成计划的104%,开挖疏浚排灌渠系542.78 公里,完成计划的129%。改良土壤4 233.33公顷,完成计划的100%;新修机耕作业路99.61公里,完成计划的113%,动用土方188.6万立方米,石方0.76万立方米,混凝土4.58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10%。营造农田防护林80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共完成科技培训2.77万人次,完成计划的100%;购买仪器设备32台套,完成计划的100%;示范推广面积达到5 440公顷,完成计划的100%,扶持农村六站建设6个。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达到旱涝保收。经过治理,改良土壤4 266.67公顷,新增和改善灌溉和除涝面积9 800公顷,新增节水面积4 333.33公顷,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 600公顷,完成田间配套建筑物312座,新建及改造排灌站6座。治理后的项目区普遍好于非项目区。项目区已成为田成方、地成条、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的新格局,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项目区增加了林网防护面积,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提高,减少了盐碱化面积,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解农田小气候的作用。

【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 实施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6个,其中种植项目2个,完成计划的100%;养殖项目2个,完成计划的100%;农产品加工项目1个,完成计划的100%;流通设施项目1个,完成计划的100%。通过重点扶持稻子、蟹子、棚子、鸭子等农业产业 “四子工程”, 支持了盘锦弘海水产有限公司、盘山县民发种鸡养殖有限公司、盘锦旭海河蟹有限公司、盘锦晶泽米业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及盘山县七彩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盘锦润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发展生产做大做强,建成一批优质粮食保护地、畜禽养殖基地及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了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支持企业贷款发展产业】 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扶持、额度控制、先付后贴的原则,积极争取中央财政47万元贴息资金,扶持盘锦市兴牧饲料有限公司建设20万套肉种鸡年孵化鸡雏2 600万只贷款贴息项目,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科技进步】 以科技为先导,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广覆盖、高含量”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2012年筹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资金555万元,安排省级技术推广综合示范项目5项,市级科技项目32项,引进和推广新技术20余项,扶持农村六站建设6个,组织10余家农业科技单位、100余名科技人员到项目区开展科研活动,培训农民2.77万人次,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引进和推广了优质水稻新品种技术、优质水稻有机栽培技术、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杂草区系及生态经济持续控制等多项技术,同时注重狠抓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广优良品种10余种,开发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项目建设】 2012年盘锦市农发办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筹集1 487.33万元资金,实施部门项目3个,各级农口部门和财政部门,齐心协力,密切合作,发挥各部门的行业特点和技术优势,发挥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优势,通过项目建设,对示范和服务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区良种良法推广、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项目监管】 在项目区推行了项目竞争入选制、专家评审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后管护制、竣工验收制、绩效考核制、农民筹资投劳等十项制度,并重点推行工程监理制和工程招投标制,确保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并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进行定期检查和资金专项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农垦管理

【农垦职工危房改造】 2012年,省下达盘锦市的农垦危房改造任务指标为25 288户,任务量远远超过去年。截止2012年年底,全市农垦职工危房改造任务指标25 288户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全市实现竣工15 201户,竣工率60.1%,超额完成了与市政府签订的15 163户竣工任务指标。组织相关人员到广东省、云南省学习,在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盘锦市的实际情况完善农垦危房改造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文件。制定下发《2012年盘锦市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工作指导性意见》、《关于完善农垦职工危房改造档案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的意见(草稿)》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办培训班对各项目农场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推动盘锦市农垦危房改造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市农垦管理局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盘锦市2011年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工作的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令相关农场及时整改,确保盘锦市顺利通过国家审计。

【向上争取资金】 2012年,盘锦市农垦局与县区农垦主管部门及农场紧密配合,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全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9 741.44万元。其中:落实2012年省优质粮食工程项目6六项,获得资金480万元;石山种畜场获得辽宁省畜牧保种补助资金35万元。落实省级农垦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9项,以奖代补资金270万元;落实农垦职工危房改造资金58 956.44万元。

【健全农垦社会保障制度】 在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全市垦区在职职工参保人数100 322人,退休职工参保人数85 574人,使农垦企业职工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职工医疗保障方面,目前盘锦市农垦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9 03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83 75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退休人数40 992人、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数4 569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457人,作到应保尽保,解决了农垦企业职工看病难问题。在困难职工家庭社会救助方面,2012年,盘锦市农垦系统符合条件家庭总户数1 970户,享受待遇家庭总户数1 905户、符合条件总人数4 253人,享受待遇总人数4 087人,月人均补差88元。市农垦管理局已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省局产业处,为省局对盘锦市农垦系统制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及困难职工家庭社会救助等方面政策提供了参考数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农垦系统公路建设计划落实在两县的五个农场,共37.7公里的公路进行修建,标准为三级沥青混凝土路,总投资1340.4万元,国家投资603.2万元,企业自筹736.8万元。其中:太平农场10个分场共10公里;坝墙子农场4个分场共8.9公里;新兴农场8个分场共6.4公里;榆树农场2个分场共3公里;赵圈河苇场8个分场共9.4公里。2012年,各农场公路建设已全部竣工。

【信访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全年共接访30余起。为让上访职工满意,市农垦管理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上访职工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登记,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及所属农场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形成文字材料给以答复。通过积极工作,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

【示范农场建设】 2012年,盘锦市农垦管理局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园区三个方面,加快创建步伐,在28个农场中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经县(区)农垦主管部门推荐荣兴农场和榆树农场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农场,大荒农场和东风农场为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新立农场和新建农场为工业园区示范农场。经过几年的示范农场建设,示范农场的示范带头作用得以彰显,带动周边其他农场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发展。

【高产攻关】 石山种畜场嘉禾奶牛养殖场和石山种畜场思源生态良种猪繁育场被列入畜牧高产攻关项目。大洼县平安农场小房分场、盘山县大荒农场九屯分场、石山种畜场草场分场获得国家扶持资金20万元。荣兴农场平安河分场、兴隆农场胡家分场、大岗子分场和辽滨经济区荣滨农场小庄子分场、前进分场列入农垦系统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每家获得省农委补助资金12.6万元。通过开展高产公关活动,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资金、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农场农、牧产品产量。

【农产品质量】 盘锦市农垦管理局组织协调各县区主管部门开始申报创建单位工作,最终有5家单位被批准为2012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创建单位。10月组织各创建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农业部农垦局组织的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培训班,编写实施方案,为明年签订项目合同打下基础。2012年,共有8家创建单位转为建设单位,并在北京正式签订项目合同书,共获得国家补助资金395万元。在可追溯产品投入市场后,市农垦管理局积极配合质检中心进行产品抽检,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求立即整改。组织4家追溯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其中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东”牌河蟹、盘锦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目惚”大米获得金奖。


城乡一体化建设

【概 况】 2009年12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复盘锦市建立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2010年1月,市第六次党代会正式把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三大任务”之一纳入盘锦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2012年3月,市政府正式组建盘锦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牵头推动盘锦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办公室为市政府直属综合协调机构,属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0人,机构规格为正县级,内设综合科、政策法规科、经济社会科、规划建设科、村镇科共5个科室。

【明晰工作思路】 深入开展市内外调查研究。先后赴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省内沈北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集中利用3周时间,对全市29个乡镇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全市镇村基础数据库,明晰了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3条示范线”、“5城7镇”、“6类39个示范项目”等工作重点和切入点。筹备召开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上年工作,明确下一步实施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任务。编制完成《盘锦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确立“五大任务、八大改革、六大政策、五大保障”的总体框架,分别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论证会和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形成指导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纲。

【完善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市委的“市级机构牵头抓总、横向抓任务分解、纵向抓指标考核”的工作指示,着力筑牢工作基础,形成了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运行体系。高标准组建市级机构。坚持通过考选、遴选等方式吸纳人才,组建一支由16人组成、平均年龄33岁、研究生学历占37.5%的年轻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横向工作任务分工。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精神,把47个总体目标、114项具体任务分解到市直28个部门。建立纵向的工作考核体系。通过征求市直17家相关部门和各县区(经济区)的意见,研究制定《县区(经济区)目标考核实施意见》,形成包含33项具体指标的量化考核体系。

【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树立实干意识,集中精力,抓住重点,抓住关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保质保量地完成市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先后起草市领导讲话6篇,出台政府文件7份,刊发《城乡一体化工作》简报10期,形成调研材料11篇(其中获得领导批示7篇)。认真落实“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确定2012—2013年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6大类、39个重点示范项目,起草《项目建设实施意见》、《项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组织编写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季调度,强化管理与督导。全力做好县城建设工作。下发《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协调组织召开全省推进县城建设工作会议,独立承担全市县城建设的统筹协调、考核监督、指标落实等各项工作。

【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初步形成《盘锦市市域总体规划(2012—2030)》,启动盘山、大洼两县县城及重点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以“5城7镇”建设为重点,以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农垦保障性住房和城乡安置性住房建设为抓手,加快辽东湾新区建设、大洼县城内改外扩、盘山新县城建设、双台子老城区改造、兴隆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促进农村居住向城区、县城及重点镇集中。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0.83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96.92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8.16%;城中村、城边村改造10 700户,农垦保障性住房改造15 888户,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住环境。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加快向六大园区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向新城、重点镇、重点廊带、中央商务区集聚发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万亩,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牧畜兽医管理

【概 况】 2012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16万头,相比增长9.90%;家禽饲养量17 308万只,与2011年持平;牛饲养量9.10万头,比上年增长2.90%;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实现52.10万吨,比上年增长8.30%。其中,肉类产量为36.30万吨,比上年增长17%;鲜蛋产量12.70万吨,与2011年持平;鲜奶产量3.10万吨,比上年增长3.30%。畜牧业总产值实现4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2 8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在全省2012年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盘锦市畜牧兽医局被省畜牧兽医局连续二年评选为突出贡献单位,共有11人评选为辽宁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个人。

【畜牧业资金投入】 全年累计投入市级以上畜牧业发展资金3 220万元。其中,国家能繁母猪补贴资金573.18万元,国家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61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150万元,国家“菜篮子”畜产品生产项目300万元,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毁修复项目100万元,省级合作示范社补助资金60万元,村级防疫员补贴经费177万元。

【畜牧产业化建设】 盘锦市现有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17家,带动农户2.50万余户,其中,肉鸡加工企业5家, 日屠宰肉鸡14.50万只;肉鸭加工企业9家, 日单班加工肉鸭能力10万只,生猪屠宰企业1家, 日可屠宰生猪1 000头,肉牛屠宰企业1家,熟食加工企业1家,2012年共实现产值26亿元。在2012年辽宁省政府绩效考核中,盘锦市畜牧业产业化率、规模化率全省名列前茅。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012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92个,其中,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49个,改(扩)建养殖小区43个,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率达到63%。2012年,盘锦嘉禾奶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盘山县石新镇思源生态良种猪繁育场等3养殖企业评选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企业评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全市现有种猪场21家,其中,一级扩繁场3家,存栏种猪8 000余头;种禽场17家,其中,肉种鸡场5家,存栏种鸡26.60万套;蛋种鸡场5家,存栏种鸡6.39万套;种鹅场1家,存栏种鹅6万套;种鸭场6家,存栏种鸭6.20万套。2012年共孵化肉鸡雏2 820万只,蛋鸡雏145万只,鸭雏600万只,出售优质仔猪5.25万头。形成了以辽宁振兴生态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盘山县生态种畜场、清水裕丰种猪场、盘锦六和农牧有限公司种禽分公司、盘锦兴牧养殖有限公司、盘山县吉远种鹅养殖场等种畜禽生产企业为主体的良种畜禽繁育基地。

【招商引资】 由山东六和集团、天津宝迪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正邦集团、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盘投资建设的畜禽饲养、畜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其中,盘锦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肉鸭屠宰、饲料加工、种鸭场、羽绒加工、油脂加工一期项目工程及盘锦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种猪场建设项目已竣工投产,目前生产运行良好。

【畜牧科技推广】 2012年,先后开展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猪人工授精等技术推广工作。共推广发酵床2 600平方米(其中,盘山县1 600平方米、兴隆台区1 000平方米)。猪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市得到较好推广,全市现已有猪人工授精站点45家,约占猪配种站点总数的43%,全市猪人工配种量(不含规模种猪场)约占总配种量的55%。

【草原建设】 依据国家草原生态监测技术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继续对往年观测样地和样方进行草原生态监测,按要求获取影像资料与相关数据,并及时上报辽宁省畜牧兽医局,顺利完成监测任务。草原鼠虫害监测。对盘锦市确权草地的鼠害和虫灾,按测报规范进行监测预报,购买部分农(鼠)药,对草原进行监测预防。经过相关工作的开展,盘锦市2012年确权草地鼠虫灾害较轻,牧草生长良好。

【动物疫病免疫】 2012年,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全市动物免疫工作有序、科学、有效开展,全市牲畜口蹄疫猪O型免疫53.84万头,牛亚洲I—O型免疫3.07万头,羊亚洲I—O型免疫2.29万只,奶牛A型免疫1.97万头,按规定免疫率均达到100%,免疫耳标佩戴率均接近100%;猪瘟疫苗免疫45.26万头,免疫率为10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45.25万头,免疫率达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1 834.92万只,其中,鸡免疫1 585.65万只,鸭免疫217.03万只,鹅免疫18.03万只,其他禽类免疫14.21万只,免疫率均达100%;新城疫免疫533.42万只,规模场免疫率达到100%。

【动物疫病监测】 为保证免疫质量,按照各项检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规模饲养场(户)的监测力度,对涉及监测的规模场(户),进行现场采样,对检测监测结果及时分析汇总,发现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及时反馈,及时补免,确保免疫工作效果和质量。全市2012年共完成采集样品18 796份,监测项次45 269头(只)份,免疫合格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动物检疫】 2012年全市共检疫生猪3.24万头,牛0.16万头,羊0.01万只,禽2 252.87万只;屠宰检疫猪11.75万头,牛0.82万头,禽4 008.21万只,对检出的91.50吨病害肉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卫生监督】 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先后开展病死动物及其产品专项整治“蓝盾行动”、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炭疽病“百日会战”、动物炭疽病专项防控、非法输入动物及动物产品行为专项整治等行动,全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1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车辆200余次,查处各种违反法律法规案件100起,结案率100%,上缴罚没款5.9万元,没收、销毁动物产品70余千克。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2012年,全市16个乡镇区域所已全部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的方式成立了乡镇畜产品安全监察所,充实了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管力量,实现县级监管机构和乡镇区域所的有机衔接,形成市、县、镇监管合力。为基层机构配备了酶标仪等检测设备,加强业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和检测能力培训,为全面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饲料行业监管。2012年,全市饲料行业监管工作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严格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为重点。2012年,共发放宣传资料3 200余份,加大对饲料经营和养殖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科学饲养、安全用药知识。对饲料经营市场开展监督检查,坚决查扣销毁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产品,查封取缔生产经营“三无”产品的企业,并与辖区内32家饲料生产企业签订《饲料生产质量承诺书》。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蛋白原料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经营、使用含有“三聚氰胺”饲料的违法行为。

三、兽药行业监管。 进一步加快GSP认证工作步伐,2012年,共开展GSP认证30余家,通过认证25家。以实施兽药GSP认证为契机,组织开展对兽药经营企业的“集中清理行动”,按照“清理一批、转化一批、鼓励一批”的总体要求,开展兽药经营资质和假劣兽药的清理活动,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经营假劣兽药等违法行为。2012年,共对全市230家兽药经营店进行了清理整顿,吊销了13家不符合条件经营店的兽药经营许可证。狠抓假劣兽药案件查处工作,2012年,共立案查处13起,结案13起,罚没金额达0.52万元。

四、奶站监管。2012年继续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督促奶站规范和完善各项生产工作制度,建立并规范填写生鲜乳购销、生鲜乳检测等记录;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全面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大抽检及例行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力度,严查“两证一单”,切实加强许可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的收购站点和运输车辆,严厉打击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行为。

五、“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专项整治。 2012年,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非法制售和使用“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通告》要求,继续保持对“瘦肉精”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2012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 100余人次,检查养殖场800余家次,对超市、大型农贸市场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对屠宰场进行24小时驻场监管。“瘦肉精”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在全省2012年“瘦肉精”检测技术大比武中,盘锦市代表队勇夺桂冠。

【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一、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2012年,盘锦市强化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了村防疫员冷链建设。以县区为单位,为每名村防疫员配备冰箱和保温箱,全市共为村级防疫员采购冰箱339台。二是提高村防疫员补贴到5 000元/人/年。三是制定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计划。与市农广校联合开展对村防疫员普及中专学历教育,分两批对全市50周岁以下,未达到中专学历的防疫员进行培训。四是落实村防疫员养老和医疗保险。五是为村防疫员配备防疫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

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官方兽医资格确认。 按照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要求,对市、县(区)动监所、检疫站,乡镇区域所执法人员官方兽医资格进行确认。盘锦市初审符合条件的官方兽医共计177名,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复审通过160名,已全部在网络系统内登记备案。

【执业兽医管理】

一、2012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发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宣传画110余张。通过考前宣传、网上报名、现场确认、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审核等环节,2012年盘锦市共组织报名参加全国执业兽医考试66人,经过资格初审、复审,最终确认参加考试58人。

二、全市执业兽医及官方兽医网上登记备案。截至2012年底,盘锦市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16人,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31人,在诊疗单位执业注册登记10人;另外全市现有官方兽医160名;登记备案乡村兽医396人,现已经全部登记备案。

【系统内部业务考试培训】

一、畜牧兽医系统工作人员岗位微机考试。按照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工作人员岗位微机考试实施意见》精神,盘锦市畜牧兽医局积极组织各县区应考人员复习备考,将系统内人员信息登记上报,畜牧兽医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试中心签订共享协议,于2012年11月完成盘锦市畜牧兽医系统内人员岗位考试。共有287参加考试,283人一次通过,255人取得优秀,优秀率达88.90%。

二、畜牧兽医系统科普教育。 组织各县区畜牧兽医局结合本地畜牧业发展和广大养殖场(户)生产的实际需要,聘请专家和科技人员,采取由县区畜牧兽医局集中培训及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把“实际、实用、实效”科学养殖技术传授给广大养殖户。通过农商对接、科普大集、举办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班及新技术、新品种、新典型推广等活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增加畜牧产品科技含量,推动全市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海洋与渔业管理

【概 况】 2012年,海洋经济总产值完成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海洋经济增加值完成210亿元,比上年增长9.6%;渔业经济总产值完成92.8亿元,比上年增长8.6% ;渔业经济增加值完成4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水产品产量完成30.8万吨,比上年增长5.4%;农业人口渔业人均纯收入达2 580元,比上年增长7.8%。海淡水养殖总面积16.7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6%。

【渔业生产】 “养大蟹”工程效益明显,全市河蟹养殖面积10.13万公顷,产量5.4万吨(成蟹3.9万吨),比上年增长5.9%;实现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7.1%。仅河蟹一项全市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可达1 400元。海参养殖初见成效,养殖面积2 666.67公顷,产量4 000吨,实现产值8亿元。水产苗种生产创历史新高,实现产值3.2亿元。渔业增殖放流取得实效,投资1 200万元,投放虾、蟹、鱼、贝、蚕,五大类八个品种总量达8.62亿尾,当年创产值9 600万元。水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扣蟹和黄颡鱼出口创汇总额达650万美元。盘锦河蟹(成蟹)出口台湾取得历史性突破,已连续出口11批次、86吨,打破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多年间来河蟹贸易的壁垒。渔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 000万元以上,新上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694 780万元。

【海洋综合管理】 海域管理更加规范。参与盘锦市养殖用海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和协调工作。开展全市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核查整理工作,数据入库率已达到95﹪。完成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自查,完成对全市40家用海企业的普查工作。开展“世界海洋日”的宣传活动,对原盘山县移交的海域使用审批档案进行整理。根据兵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需要,完成《辽东湾新区建设对三湾保护区影响专题报告》、《30万吨码头建设对三湾保护区影响专题报告》、《辽东湾新区建设对双台子河口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报告》、《30万吨码头建设对双台子河口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报告》、《辽东湾新区建设对斑海豹影响专题报告》、《30万吨码头建设对斑海豹影响专题报告》6个专题报告的编制报批工作,完成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和推进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站的质量计量认证工作,完成政府绩效考核排污口达标和海洋工程验收工作,开展海洋灾害的预报统计工作。

【渔业执法】

一、开展“护渔2012”行动,伏季休渔和海蜇资源管理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实现连续10年按省政府统一下令开捕的管理目标。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出动督查和执法人员59人次,检查水产苗种场65家、养殖基地15家、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3家。加强水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2012年2次把受困斑海豹成功放归大海。

二、开展渔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春、秋季渔业安全大检查,严把渔船出港签证关,共办理渔船进出港签证2 019艘次。加强船员培训工作,共培训船员2 000余人,发放船员证书1 771本。加强转港生产渔船管理工作及跟踪服务工作,大力开展渔船船东互保工作。截止10月末,渔业互保参保船员3 831人,收取保费459万元,办理保险赔案27起,赔付金额427万元。完善渔业无线电安全网络,实行天气预警预报24小时值班制度,安装完成海洋渔业船舶船位监控系统。强化渔业船舶检验工作,全年检验有证渔船720艘,特定渔船118艘,加大了渔业船只生产安全率。

三、开展“海盾2012”、“碧海2012”工作,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打击各类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日常执法检查工作全面铺开,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90人次,检查用海项目90个,查处案件4起,处罚2起。


农机

【概 况】 2012年,盘锦市农机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和目标,以水稻双百工程为重点,超前谋划,全面推进全市农业生产向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迈进。2012年,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共完成机械化整地180万亩,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完成水稻机插秧7.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48%,插秧机械化水平达到67.9%。完成水稻机收割7.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8%,水稻机械化收割水平达到64.14%。芦苇机械化收割6万公顷,可割芦苇100%实现机收割。全市85%以上设施农业应用机械化装备生产。到2012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6.53万千瓦。

【对上争取资金】 2012年,全市争取省以上农机专项资金7 570万元,其中,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 450万元,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120万元。在落实农机补贴资金工作方面,严格按照《辽宁省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执行,各县(区)结合实际,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在补贴资金量较多的情况下,保证了补贴资金安全有效地落实。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全市新购置水稻插秧机1 359台,保有量达6 427台。购置育秧播种成套设备103台,保有量达157台;购置育秧硬盘1 024万片,硬盘总量达1 326万片。购置催芽设备22台(套),总量达24台(套);新建育苗大棚3 200栋,总量达4 000栋。购置水稻联合收割机191台,保有量达1163台。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2年,全市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全市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数量达到110个,其中,农机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达到3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占全市农机作业面积30%。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工厂化育苗、水稻机插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农机合作社共完成代育代插面积达2.13万公顷,代育、代插服务模式广泛推广。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农机培训】 2012年,全市农机系统共组织举办农机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培训班60期,发放培训资料6 000份、宣传资料12 000余份,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7万人次。农机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为盘锦市农机化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机质量监管】 各级农机监管部门围绕农机化工作重点,多措并举,强化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开展农机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盘锦市的农机销售和维修网点进行检查,打击假冒伪劣农机及零配件产品,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共检查农机配件商店10家,发现假冒伪劣产品120件,要求下架整改商店9家。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维修经营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

【招商引资】 2012年,市农机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与大洼临港经济区密切配合,共同建设“辽宁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为盘锦农机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目前,中国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已与盘锦华农农机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辽宁华农农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一拖投资1.2亿元,已建厂房2栋,3万平方米。

【农机技术推广】 水稻育苗大棚、硬盘推广成效显著,在国家惠农政策大力扶持下,推广育秧大棚3 200栋,育苗盘1 024万片。农机“阳光工程”培训成果显著,根据工作需求,在旧版技术手册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水稻机械化插秧及育苗技术》5 000册,举办培训班6期,共完成技能性培训800人。农机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水稻旱直播技术研究》项目完成年度试验工作,平均每亩水稻产量达到540公斤左右,基本与水稻插秧产量持平。旱直播的试验节省了大量的水稻育苗、插秧用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项适合集约化、产业化的水稻生产技术。《芦苇机械化收割、集堆、打捆技术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试验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农机安全监理】 全市农机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工作。2012年,全市农机监理部门加大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深入乡村道路、机耕道路、田间地头重点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证驾驶、无牌行驶、超载超速、违章载人、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为全市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2012年,全市共完成年检拖拉机3 800台;新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520台,上牌率95%,持证率80%;抽检拖拉机1 200台,其中,无证驾驶186人次,无牌行驶2 133台次,超载超速57台次。全市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年共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4个,安全村8个,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水利

【防汛抗旱】

一、抗旱工作取得实效。盘锦市水田灌溉需水量较大,占全省农业用水量的七分之一,全市抗旱形势严峻,在省对盘锦市水田泡插供水缺口2.67万公顷和境内5座水库实施除险加固等不利条件下,抗旱工作超前部署、超前准备,全面落实水库蓄水、河道截流、大型沟渠蓄水等挖潜措施,落实高度集中水权和计划供水、节约用水等科学抗旱举措,实现了不丢一亩田目标。在苇田供水上,继续巧打时间差,积极组织苇田春灌,调水1亿立方米,连续第七年实现苇田春灌。

二、有效应对强台风的袭击。2012年,极端天气频繁,盘锦市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为目标,坚持超前部署、科学调度、有序应对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防汛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第10号、第15号强台风先后影响盘锦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靠前指挥,果断决策,连夜制定防御强台风工作方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坚决落实“防、避、抢、救”措施。启动防御台风Ⅲ级应急响应,强化了船只回港避险、危房人员转移安置等13个重点部位的防控,夺取了防汛防台工作的全面胜利。

【农田水利建设】 实施节水增粮行动。计划新打农业灌溉机电井87眼,建设首部工程87处,配套机泵87台套,架设配电工程23.6千米,配套机泵装机容量0.19万千瓦,地埋管道197.14千米。 工程批复总投资1953.12万元。实施了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计划改造泵站11座,安排资金3733万元。目前工程正在施工,进展顺利,计划明年春灌前完成。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配套各类渠系建筑物120处,争取资金2 800万元,工程计划明年5月1日前完成。全面完成9座小型水库施工建设,各项工程已经计入主体工程验收阶段,并通过了水利部的稽查。

【河道综合治理】 2012年,河务管理以确保安全度汛为中心,以堤防工程建设和河道生态建设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河道综合治理。维修养护堤防195.8公里,其中:整修堤肩、堤坡雨淋沟72.4公里;维修堤顶砂石路74.4公里;养护堤防38.9公里;修建堤防植树台田4.2公里;修筑凌河管理路5.9公里。河道生态工程建设蓬勃开展。共完成植树土方34万平方米,植树12万株,完成绿化面积130亩,荷塘面积13.33公顷,种草13.33公顷。完成凌河退田还河生态封育面积3 446亩。

【水资源管理】 为确保“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计划目标的实现,建立和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计划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3.0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1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主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100%。基本建立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全面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水利体制机制改革】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县级水利机构从防洪安全和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出发,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政监察、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水土保持、水库管理、河道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水利安全监督、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加强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乡镇水利服务站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统一组织、协调农村涉水事务。为乡镇水利服务站统一建设工作用房,配置了车辆及必要的设备,全面提高了乡镇水利服务站能力建设。以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为重点,以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村级水利管护队伍。每个行政村设置村级水管员1人,由乡镇水利服务站和村委会双重管理。

【依法治水管水】 2012年,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依法治水管水能力显著提升。建立水政监察与辽河保护区公安分局联合执法机制,并已经有效的开展了执法工作。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岗位职责,细化了执法办案流程,规范了执法行为。共查办各类水事案件63起,维护了良好水事秩序。全面加强水利招投标管理,水利建设信用体系更加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民生水利】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6个,解决8.21万农村居民和1.6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4 823万元。全力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共为3 378人发放直补资金304.02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等项目98个,总投资1961.15万元,有力地提高了大中型水库移民生活生产条件。

【水土保持】 编制完成水土保持方案7个,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 000公顷,土壤蓄水能力增大,林草植被增加,小气候得到改善,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水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开展之后,盘锦市水利普查办公室严格按照水利普查总体方案的部署,扎实开展水利普查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水利普查的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及普查填表上报工作。本次普查盘锦市共涵盖4个县级普查区、61个乡镇级普查区、552个村级普查区,确定清查对象名录43 403个,普查对象5 483个,采集空间数据3 975个。盘锦市水利普查工作在全省第一个通过预验收,并代表辽宁省先后在松辽委、国家水利普查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水利综合规划工作有序开展】 盘锦市围绕重点工程不断加大水利前期工作力度,先后完成了多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效保证了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但由于各规划相对比较独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和遗漏,综合指导作用不强,规划衔接性不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水利工作的需求。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自2012年5月份开始,启动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县级水利综合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市级综合规划已经开始编制。水利综合规划的编制必将有力地促进盘锦市水利健康、良性的发展,为盘锦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建设滨海新盘锦提供有力支撑。


气象

【气候概况】2012年,平均气温8.8℃,比历年平均值偏低0.4℃,较上年偏低0.5℃,为近20年最低值。年总降水量999.0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偏多348毫米,较上年偏多434.5毫米,为本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多值(最多值出现在2010年,为1081.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88.1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少37.8小时,较上年偏少92.4小时。全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异常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偏少。年度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暴雪、寒潮、雷暴、大雾、大风等,给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2012年度极端最高气温31.5℃,8月10日出现在盘山站;极端最低气温-21.7℃,2月2日出现在大洼站。年内盘山站冻土深度最大值为91厘米,出现在2月19—3月10日,大洼站冻土深度最大值为81厘米,出现在2月15—19日;冻土化通时间为大洼站4月12日,盘山站4月19日。

年内大雾、大风日数较常年偏少,降雪、雷暴日数较常年偏多。

盘山、大洼气象站天气日数比较表

单 位:日

天气类别
 雨
 雪
 雾
 飑
 浮尘
 烟幕
 霾
 雷 暴
 冰雹
 大风
 
盘山气象站
 82
 14
 8
 0
 0
 2
 0
 24
 0
 7
 
大洼气象站
 96
 24
 4
 0
 0
 67
 0
 27
 0
 11
 

【气 温】2012年(1—12月)平均气温8.8℃,比常年偏低0.4℃,全年除5月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外,其它各月较常年同期偏低或接近常年。其中盘山地区12月平均温度-10.1℃,较常年同期偏低4.2℃,为盘锦地区50年来同期最低值。

【降 水】2012年总降水量999.0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多348毫米。本年度除1月和5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外,其它各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或接近常年,其中4月降水量141.7毫米,为盘锦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大值;夏季降水量较常年显著偏多(偏多148.8毫米)。

【日 照】2012年总日照时数为2688.1小时,比历年平均值偏少37.8小时。年内5月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6月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其它月份接近常年同期。1—5月日照时数呈逐月递增趋势,5月日照时数最多为317.9小时,11月日照时数最少为179.6小时。

【暴 雨】2012年暴雨次数较历年(2.2次)显著偏多,年内共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和2次局地暴雨天气。

一、4月24—25日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01毫米,其中盘山站总降水量94.7毫米,大洼站总降水量119.1毫米。本次降水为本年第一场透雨,为盘锦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春季最大的一次降雨天气。

二、6月14—15日,大洼地区暴雨,大洼站降水量62.9毫米。

三、7月9—11日区域性暴雨,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为84.6毫米,盘山站降水量90.4毫米,大洼站94.4毫米。

四、7月22—23日盘山地区暴雨,盘山站降水量87.9毫米。

五、8月3—4日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盘山站降水量94.9毫米,大洼站142.8毫米。

【暴 雪】3月4—6日雨夹雪转暴雪天气,盘山站累计降水量16.7毫米,雪深9厘米;大洼站累计降水量20.0毫米,雪深8厘米。由于先降雨后降雪产生的道路结冰、道路湿滑、积雪等对交通、设施农业、电力等影响较大。

【寒 潮】2012年盘锦地区出现2次寒潮天气:10月27~29日寒潮天气,大洼站48小时降温10.9℃,北风极大风速13.2米/秒;12月2—4日寒潮天气盘山站,48小时降温12.5℃,北风极大风速12.7米/秒。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给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和人们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利影响。

【雷 暴】2012年大洼站雷暴日数为27日,盘山站24日。雷暴天气集中发生在春、夏季。雷暴日数较常年略偏多。

【大 雾】2012年浓雾日数为大洼4日,盘山8日;较历年平均日数偏少。最小能见度100米,出现在8月23日盘山站,对交通出行产生一定影响。

【大 风】2012年大风日数为大洼11日,盘山7日。最大一次大风天气出现在4月25日大洼站,最大风速为14.5米/秒,极大风速为23.9米/秒的大风,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本气象要素】(见下表)

各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保留单位0.1)

单位:℃、毫米、小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气温℃ 

-102 

-64 

07 

103 

186 

216 

249 

235 

190 

117 

14 

-92 

88 

降水 

06 

108 

279 

1417 

203 

1311 

1680 

2574 

956 

900 

381 

175 

9990 

日照 

1944 

2187 

2397 

2368 

3179 

1981 

2124 

2428 

2207 

2417 

1796 

1854 

26882 

主要气象要素值 

项目 

无霜期 

≧10℃积温 

最大冻土深度 

最大积雪深度 

年平均风速 

十分钟最大风速 

 

(天) 

(度) 

(厘米) 

(厘米) 

(米/小时) 

(米/小时) 

数值 

192 

3842.0 

81 

10 

3.0 

14.5 

各类天气日数 

天气现象 

雨 

雪 

雾 

冰雹 

扬沙 

雷暴 

大风 

出现次数 

96 

24 

 

 

27 

11 

 

【气象服务】

一、预报预测准确率稳中有升。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做好预报服务工作,预报质量取得良好成绩,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7%;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84%;高温预报达到82.25%;低温预报达到84.58%,其中暴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预报质量全省排名第一。准确预报春季第一场透雨、汛期区域性暴雨、秋季寒潮降温、冬季雨雪等关键性天气过程。全市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567次;制作决策气象服务材料222期。全市气象工作在全省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二名。

二、决策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在应对强台风“布拉万”、“达维”工作中,市、县气象部门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提供有关台风路径的详细情况。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三、公众气象服务手段进一步扩大。在与电视、广播、报刊、移动通信等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开通市级气象服务官方微博,研发市级综合业务平台。增加“周末天气提醒”和“一周天气早报”等服务内容,购置了影视专业设备,增加了气象节目主持人,提升了气象部门整体形象。

四、重大气象服务受到好评。针对盘锦市2012中国优质稻米交易会、第三届中国国际石油与海洋工程装备博览会、2012中国·盘锦河蟹文化节等重大社会活动,召开服务专题会,制定服务方案,向组委会提供专题滚动预报,精细化预报服务。

五、专业气象服务稳步开展。开展大棚气象预报”、“河蟹养殖气象预报”、“养鸭气象预报”、“浅海油田气象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深受用户好评。

【业务现代化建设】

一、“两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面推进“两个体系”的“五个一”工程建设,建成了大洼县水稻农业气象科研基地和盘山县河蟹养殖气象科研试验基地;编制了《农业气象服务手册》;研发出县级农业综合服务系统;实现组织机构到乡、自动观测站到乡、气象服务站到乡、气象信息员到村、应急预案到村、风险调查到村、科普宣传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的整体目标。

二、精细化和短临预报能力得到加强。建立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业务,制作和发布了空间分辨率精细到乡镇的预报,并不断提高乡镇天气预报水平,提升农村预报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决策气象服务向精细化发展。开展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建立和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研发出短时临近预报平台。以天气雷达、卫星云图、自动站等中小尺度监测网资料为主,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实现对暴雨、冰雹、强雷暴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识别与预报。

三、生态监测站建设扎实推进。在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建成一个高标准的50m×50m的芦苇湿地生态监测站和一个30m×30m的人工水稻湿地监测站,目前科技部、中科院、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已将该站作为野外监测试验基地。

四、综合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经过升级改造,盘锦市气象局目前拥有国家级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各一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个。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34个(含3个海岛站),高速公路自动气象站9个,平均站间距达到11公里。另有车载移动气象站1个,70米高测风塔2座,气象卫星接收系统1个,实景监测点33处。

五、传输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为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和安全传输,年内增添了高配置服务器、千兆网络设备和高清视频会议设备。为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网络铺设了移动APN专线;为两县局铺设了30兆光纤,为气象台、科技服务中心两个重要服务部门接入了联通10M光纤;为区域气象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高速公路能见度观测和实景监测等中心站服务器接入了移动、联通、铁通三家运营商的公网专线。大大提高了各类信息传输保障能力。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成】盘锦市做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省唯一的试点单位,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盘锦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项目是2012年重点工程。项目自2012年3月启动,历经4个多月紧张工作,于7月底正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在2012年10月29日召开的现场会上,受到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等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成】盘锦市气象局作为辽宁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试点单位,从2012年4月份率先启动此项工程,经过半年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建,该系统于9月末建成并投入业务试运行。10月29日,国务院应急办、中国气象局、省政府及各市应急办和相关部门领导约300人在盘锦召开现场观摩会。盘锦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包括信息获取系统、会商研判系统、快速发布系统、发布监控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实景监测与信息共享7个子系统。该系统上连省级总系统、下连县级分系统,可与县应急办、各委办局及镇(区)直接互通,市本级与市应急办、各委办局及社区直接互通。能够实现预警信息及时上下贯通,应急指挥有效互动。该系统依托现有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发布手段,以地震、水利、林业、国土、卫生、安监等25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为支撑,整合各种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根据政府授权和预警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可以及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三大类突发事件信息以及防御指导信息,应对突发事件政策信息和必要的社会疏导信息向特定区域、特定部门、特定人群以及社会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电视、电台、互联网、手持移动终端、多媒体、传真、固定电话等多种发布手段分类发布,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统一、集约和综合利用。盘锦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成,真正实现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互连互通、快速发布,进村入户、全网发布,集约平台、综合发布,严格制度、安全发布,政府主导、权威发布。该系统具有覆盖面广、发布手段多、视听设备全、受益人群众等特点,在非突发预警响应时间内,还可以召开各种视频会议,开展各类视频讲座和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充分利用系统功能,起到宣传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