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16年)

文化·媒体(2016年)

发布时间:2019-03-21 浏览次数:408

  文化与广播电视


  【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


  一、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下发。


  二、强化问题导向和业务培训工作。市直与各县区、经济区共同建立示范区创建存在问题台账,明确各阶段重点目标任务;举办示范区创建、村屯文化墙建设、示范区档案管理共3期培训班,培训人员260余人次;举办示范区创建大讲堂35期,普及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水平。


  三、推进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重点项目办推进辽东湾新区市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场馆建设;指导县区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推进乡镇影剧院、村屯文化广场、文化墙建设,村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


  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图书馆、文化馆理事会制度,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实施方案,建立起“文化盘锦”微信平台。


  【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一、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项目。策划并助推辽河国际艺术区成为2016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新锐园区,艺术区引进文化商户、文化机构150余家,建立艺术品O2O线上交易平台、辽河青年创客园孵化基地,创作经营品牌近百个。


  二、加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力度。辽河文化产业园建成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江南风情园打造文化旅游商业休闲综合体,辽河农耕文化产业园努力形成特色农耕文化博物馆群落,绕阳湾文化旅游度假区、唐家稻艺文化园、种石源文化产业园等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园区。


  三、推动地域文化产品品牌化发展。组织参加第五届辽宁工艺精品文化节盘锦苇艺草编主题展,获得“辽宁文创设计奖”金银铜奖各1个、优秀奖6个,成为全省获奖最多的城市。周航浮雕苇画参加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获辽宁馆参展作品金奖。举办“芦影苇韵”盘锦东君信实苇画艺术精品展,开展盘锦市第七次党代会苇艺草编特色产品展示活动。


  四、完成提升服务业质量“三年行动”工作任务。实施138家网吧、121家歌舞娱乐场所升级改造,基本实现提升服务业质量“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活动】


  一、开展新春佳节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新年音乐会、“和谐鹤乡”少数民族文化游园、送文化下乡、社区文艺会演等活动,丰富了盘锦市群众节日精神文化生活。


  二、开展“四季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油城春潮、鹤乡之夏、辽河金秋、盘锦冬韵”四季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开海节、插秧节、“红马”赛等大型文化展演,宣传推介盘锦地域文化。举办“广厦大舞台”文艺演出、“新华书店杯”全民读书节等活动,增强了浓厚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三、完成文化民生实事任务。全年开展送戏下乡演出371场、公共图书馆惠民活动104场、文化馆送文化辅导活动47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800场,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10000户,全部超额完成省市政府绩效考核任务指标。


  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第五届全民读书节,开展重点图书“七进”、“五大平台”阅读推广、读书竞赛与有奖征集、阅读推广与公益引读、惠民书展与便民服务、捐书助读与定向援建等活动,被省读书节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挖掘和弘扬辽河口文化】


  一、开展“辽河口文化”专题研讨。邀请辽宁省著名文史、考古和地域文化专家学者到盘参加研讨会,权威专家对盘锦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举办“辽河口文化”大型展演活动。举办第三届插秧节大型原野情景展示《印象辽河口》、首届二界沟开海节、“红马赛”文化展演等,集中展示辽河口地域文化。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东方卫视、辽宁卫视等多家媒体对活动盛况进行专题报道,影响十分广泛。


  三、宣传推介“辽河口文化”。二界沟排船、田庄台小吃等“非遗”项目,在央视的《大国工匠》、《天下妈祖》、《乡土》、《我的记忆我的年》栏目播出,二界沟排船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辽宁日报》刊登二界沟地域文化系列专访,举办“大美辽河口”美术作品展,创作小说《水雁》等文学作品,发行“美丽辽河口”系列邮资明信片,广泛宣传“辽河口文化”。


  四、推广“辽河口渔家菜”品牌。挖掘整理辽河口传统美食资源,编辑出版《寻味辽河口》。举办“田庄台小吃”美食展,组织辽河口非遗美食走进沈阳万象城、参加豫珑庙会等活动,大力推广“辽河口渔家菜”品牌。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


  一、参加文化部网络乡村春晚。盘山县太平镇新村村代表东北三省参加文化部“欢乐乡村过大年”2017全国乡村网络春晚,在文化部共享频道和全国百家网络平台播出,同时向全球直播。


  《中国文化报》连续进行报道,获得良好反响。


  二、参加中国文联春节联欢会。市艺术团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百花迎春”2017年春节联欢会,共参演舞蹈节目8个,首次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


  三、举办东北表现性油画作品巡展。集中展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成果,“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实习创业基地”在辽河国际艺术区挂牌成立。


  【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一、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6家,其中盘锦市1家、盘山县1家、大洼区4家。登录可移动文物374件套。


  二、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对辽河油田第一口探井、大堡子城址等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护,制作安装了文物保护标志碑。邀请省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王铁汉故居”,积极争取省经费40万用于修缮工程。


  三、推动博物馆建设。初步完成博物馆陈列大纲和展览陈列文字说明。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共征集甲午战争兵器和民俗老物件59件套、清代至民国绣品86件。从市法院没收文物中重新认定、拍照、登记文物850件套。利用辽河口地域文化特点,筹建全国第一家“塘铺博物馆”。


  四、完成非遗保护名录评审。完成盘锦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申报和评审工作,进一步完善丰富了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


  五、开展优秀“非遗”项目“走出去”活动。满族民间服饰走进清华大学传授技艺,老胡家烧鸡、小亮沟苇编、刘家果子铺参加省“逛大展、看大戏、过大年”迎新春文化惠民示展演,盘锦苇画、刘坤剪纸、满族民间刺绣参加桃仙机场“非遗”展示,广泛宣传推介盘锦传统文化。


  【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一、强化文化市场综合治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全国卫生城为依托,以开学及中考、高考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行动为重点,采取日常巡查、错时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严厉打击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人等违规经营活动,全市共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8294人次,检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4147家次,警告74家次,罚款20家次。


  二、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以“清源”“净网”“秋风”“固边”“护苗”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清查音像书刊店、印刷企业、网络文化市场、游商地摊等出版物市场,坚决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报刊、非法出版物。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085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2106家次,警告43家次,有效净化了印刷出版行业的经营秩序。


  三、推动平安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对网吧、印刷企业、出版物经营场所的安全生产检查,清除安全隐患。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宾馆、洗浴等场所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现象进行清查,防止违规播放境外节目,危害文化安全现象发生。


  【新闻出版与广电工作发展】


  一、新闻出版监督管理。推进全市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各类出版物、光盘、计算机软件和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专项检查,2016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生态环境。强化报刊监管工作,对报刊进行全面审读,治理虚假报刊、有偿新闻和违法广告,进一步规范了报刊市场的发行秩序。


  二、整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盘锦市文广局,会同市综治、公安、工商、国家安全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整治了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和大洼区等6家电子市场,共查获收缴地面卫星设施280余套,自动拆除“小耳朵”50多套。


  三、打击非法电台。在盘锦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盘锦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的执法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下,利用无线电检测车和无线电定位设备等高端监测手段,对非法电台进行严厉打击。全年共打掉非法广播电台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对违法设施全部予以收缴,确保全市的正常空中电波秩序和舆论安全。


  四、加强频道频率、广告播出管理和公益广告制作播出。全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频道、频率、台标、呼号、标识、节目设置、套数、传输覆盖方式,做到只减少、不增加。清理取缔了医疗虚假药品广告18条。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作播出优秀作品、优秀播出机构申报推选活动。


  五、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确保在新年春节、国家及省市“两会”以及“国庆节”等敏感时期,实现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六、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无线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在全省名列前茅。


  七、加强全市电影市场管理。严格管理规范全市电影院管理,对存在非正规电影票、放映无电影公映许可证的电影经营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全年没有出现电影票务系统违规问题。


  【党建工作】一、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委精神。盘锦市文广局党委,对上级重大会议精神分别进行专题辅导,在第一时间传达落实。设计学习载体,创新学习方法,组织传达学习,引领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入把握领会,切实入列看齐。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分别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完成了整治“圈子文化”、学习“七一”讲话、学习毛丰美等专题研讨。制定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建设过硬党支部指导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规范、党员干部改进联系群众服务规范等,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正规化建设水平。


  三、规范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帮企业稳增长促振兴”以及与沙岭镇30户贫困家庭一对一帮扶“走亲戚”等多项载体活动;完成了全局11个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通过专题讲座、业务辅导等方式对各党支部班子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中央八项规定、廉洁准则及相关政策规定。制定了党委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责任分工,不断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四、整改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全力落实中央第三巡视组开展“回头看”情况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及任务分解,确定两个方面、七个事项、21个小项共34个整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全力完成整改任务;重新完善和修订8项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方面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干部行为。(陈建军)


  盘锦日报


  【突出中心服务大局】为了报道盘锦“十二五”期间的成就,盘锦日报利用一个月时间,在一版头题位置集中推出《转型之路》大型系列报道。


  为完成好市委交给的这一政治任务,盘锦日报社社委会成员带头撰稿,集合优秀编采人员采写并对每篇稿件反复研究、认真打磨,要求稿件内容必须小切口、大主题,见人见事、见思想。该组报道见报后使读者耳目一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因此成为盘锦日报“战役性报道”的典范之作。在盘锦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之前,经过周密策划,盘锦日报社推出《向海之路转型花开》大型专题报道,并在报道形式上谋求创新,从“信念、理念、格局、布局、路子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入手,另辟蹊径,在第一版共推出12篇长篇报道和3篇评论,系统回顾总结梳理盘锦市第六次党代会之后,在“五位一体”建设、全面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好的做法经验。


  同时,在三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同步推出12个专版,开设《数字盘锦》、《图说转型》、《基层党建》和《向海先锋》等栏目,全方位补强一版的专题报道。特别是为迎接盘锦市第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历时一个多月,精心组织策划出《听海读城》电子画册,得到市领导和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晚报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城市发展变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弘扬辽河口文化,改善民生和大型活动等都进行了不同视角,多层面的强力宣传引导。结合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总要求和奋斗目标,刊发一批反映盘锦百姓幸福生活的动态稿件。刊发的《47张图片“秀”出盘锦天空之美》、《城市像个大家庭》、《幸福与文明同行》等,均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围绕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找角度搞策划,紧紧围绕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盘锦发展、站在国家平台推动盘锦建设这“两大工作要求”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在建设实力之城、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和幸福之城的生动实践中,发现新情况、新景象、新经验,进行新思考、新探索、新报道。民生工程一直是日晚报宣传报道的重点。日报在舆论监督方面全年刊发稿件60余篇,为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提供内参三期,均得到市级领导的重视和签批。开设《反腐倡廉走基层》、《以案明纪》专栏,到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麻烦事,又曝光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深受百姓的喜爱。开设《曝光台》,针对城区不文明现象进行公开曝光,有力地推动创城工作开展。


  晚报策划《书香家庭》栏目,整版推出书香典型,营造全民读书的氛围。《好人》、《最美劳动者》、《创城·没有特别的故事》、《亲历2016》等策划报道,用图文并茂的视觉形式,进行全方位大幅度宣传,形成了刊发上有密度、文字上有深度,视觉上有强力冲击。


  在生态建设美丽家园的系列报道中,以螃蟹沟的生态改造为出发点,带出全市生态改造建设的成果,唤起市民共同保护环境的意识。《向海大道一路美景一路风情》系列的推出,在向读者详尽地叙述向海大道美丽的同时,更为深刻地展示了向海大道的多重内涵,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共鸣,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超60万人次,对盘锦全面转型向海发展以港强市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在做好常规创城宣传基础上,日报、晚报均组织策划《创城特刊》。晚报的《创城特刊》、《家风特刊》,抽调精干记者从历证、事鉴、时评、民议、新篇等五个部分,不同角度采写有分量的创城稿件,充分展示盘锦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历和辉煌成就。《家风特刊》被设置在中国文明网首页,成为创城宣传最大的亮点。


  【求变求新灵活办报】围绕突出宣传效果,日报和晚报编辑部,在宣传报道内容和形势上,不断大胆探索,体现求变求新、灵活办报的思想。在增强可读性上,日报强调突出三个意识(标题意识、图片意识、策划意识)。强化标题意识,使之更加生动、准确、个性鲜明;强化图片意识,注重使用富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强化策划意识,围绕社会热点加强稿件策划、版面策划和活动策划。充分发挥第一版与其他版面的联动效应。对其他版面重点稿件,在第一版进行导读。提示和扩大其新闻的影响力及版面影响力;版面形式创新,多用摄影图片丰富宣传样式。分别刊发多个摄影专版,形象地反映城乡的变化。晚报在人力紧张情况下,既内挖潜力,又向外借力。


  2016年,晚报对版面进行细节调整,在精办大泽地文化副刊等栏目版面的基础上,增创《视觉阅刊》,以图片为主,讲述历史,纪实当下,憧憬未来。加大特刊报道的力度,先后组织精干记者编辑策划“开海节”、“插秧节”等特刊宣传,从地域文化中挖掘内涵,多角度阐释辽河口文化的底蕴和发展。辽东湾二界沟开海节前,晚报特派4名记者深入采访。3月11日,编辑出版16版、全彩色的开海节特刊——《开海》,将二界沟人世世代代的渔猎文化真实地再现在广大读者的眼前。晚报《插秧节特刊》被辽宁文史馆收藏。


  【网络平台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已经创办的微信、日报、晚报官方微博平台,精耕细作,以新媒体的自身特点、方式进行传播,产生新闻传播的多重效应。加大管理,规范运行,传播主流声音,杜绝负面影响。日报、晚报官方微博,发稿量、粉丝量、阅读量和影响力均有较大提升。部分双休日和节假日发生的重大新闻,日报、晚报官方微博当日报道,添补假休日无新闻传播的空白。日报、晚报官博新开设《盘锦“两学一做”》(原创和转发稿件包括图片368篇幅)、《老卜话欧洲杯》、《大美盘锦——湿地风光》、《湿地之都——鸟类乐园》等。推出重大主题系列报道:《盘锦市第三届插秧节》、《盘锦市第二届稻草艺术艺》、《向海大道——一路美景一路风情》。其中系列报道《向海大道——一路美景一路风情》新华客户端阅读量超60万人次,被网民誉为“最美大道”,晚报的《家风特刊》登上中国文明网首页。


  【创新思路促进报业发展】2016年,由于大的经济市场环境影响,地产、汽车广告下滑,商业广告接近绝收,加之政策性控制,新媒体冲击等因素,导致广告等经营普遍处于低势。在新常态下,全社上下一心,为单位经济发展献计出力,把降幅控制在最低点,千方百计增收。广告中心为扩大经营效益对全员岗位调整,根据人员情况定岗定位,对业务人员实行量化考核,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同时大家集思广益,开展多种活动创收。先后策划“大拜年”、车展及春秋季房产交易会、家居建材展销等活动,以活动带动广告经营。组织策划系列专版,增加收入;适时增加对辽河晚报的广告投放,先后创办车行天下、缤纷旅行、名品名店、人才市场等专栏,均有效果。社委高度重视发行工作。年初把征订和创收指标落实到人,绩效挂钩,全员参与,使两报总发行量大幅增长且增加了收入。大客户开发推出了“晚报进病房”,通过和兴隆区地税局合作,开发了晨宇集团、华油公司等新订户;在商网订户的开发上,通过和广告合作赠送分类,取得很好效果。侧重了小记者俱乐部征订工作,2016年小记者共征订报纸260余份。印务中心面对外部经营环境恶化,各种材料、成本费用上升的不利局面,采取措施对内节约降耗,对外积极拓展市场营销份额,加强零活市场业务量。加强管理挖潜,稳定队伍,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报纸和外活印刷任务。按照年初计划扩大专版专栏经营,增开《盘职院专版》、《市总工会专版》等专版专栏。继续办好教育、卫生和县区等专版,在提升专刊质量上下功夫。


  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全社上下在努力经营创收,各相关部门努力挖潜,开源节流,科学经营、管理、增效。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基础设施。2016年,共争取资金348万元,其中248万元用于出版系统升级、云平台合作和购置摄影设备。


  【党建工作】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结合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机关党组织认真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为党员发放了学习资料、组织党员手抄党章,社委班子、各党支部分别开展了六次和四次专题研讨、社委班子成员和各支部书记分别为党员上了专题党课、组织党员学习测试,收效明显。


  二、深化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端午节、十一、春节期间,组织党员开展“走亲戚”活动,给帮扶户送去慰问金,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贫困户家中;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组织党员进社区参加义务劳动;“七一”结合建党95周年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小记者互动”、“学习习近平建党95周年讲话精神”等党日活动和专题学习讨论。


  三、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意识。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党费收缴排查工作。制定下发组织关系排查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了传达部署,进一步落实好补缴党费工作,86名党员补缴党费37126元;排查出7名失联党员,补缴党费5172元。根据党的组织条例要求,盘锦日报社机关党委于2016年7月15日进行换届;所属6个党支部完成换届工作。


  【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上,克服多重困难,按照组织要求和程序,公开公正进行中层干部岗位竞聘,并报市委组织部进行备案,解决了盘锦日报社自成立以后,多数中层干部有名无实的状况,为干部的梯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下大力气、清查审核、完善全社干部档案,实现了档案建设的规范化。加强人事管理,实现人事管理工作和组织部门接轨。在资金紧张情况下,先后几次派人参加省新闻出版局新闻业务培训及外地学习业务、经营和新媒体经验。内部管理建设上,完善修订30余项规章制度,逐步进行规范管理,各种例会得到坚持和加强。行政后勤安全保卫工作业绩突出。2016年荣获省公安厅“全省企业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个人一等功,全市独此一家。


  【融媒体开发建设】


  一、根据新媒体的特点,不断加大融媒体开发建设。扩大和增强新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全年投入160万元,加大网络建设和开发力度,已对采编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升级,并建立网站和APP新闻端口,已达到省内同级报业的领先行列。


  二、11月中旬,投入38万元与拥有500万数字电视客户的辽宁北方广电深度合作,邀请北大方正公司开发建设网页与北方广电云平台对接,重点通过北方广电云平台做好全省数字发布工作,实现了向全省发布以版面、众揽和滑动翻版、点击分解摘读《盘锦日报》、《辽河晚报》新闻,并实现与《人民日报》、《辽宁日报》同样模式的网上阅读,在全省地市级报纸属首家。


  三、设立APP新闻客户端端口,增加了微网页、手机、平板电脑融屏浏览功能,随时可在盘锦150万手机用户(中国移动用户约100万;中国联通用户30万;中国电信用户20万)中推广《盘锦日报》、《辽河晚报》,让手机用户、电脑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阅读到盘锦新闻,随着未来的开发推出,将扩大内宣的影响力,彰显新媒体的传播力。(包枝彬)


  辽河油田新闻中心


  【概况】2016年底,辽河油田新闻中心在册职工358人。其中,干部204人,工人154人;全民固定工213人,市场化就业144人,自负盈亏小集体1人。干部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3人,中级技术职称的92人,初级技术职称的69人。处级干部13人,科级干部74人。下设3个经营辅助单位,15个部编采部室(含1个记者站)。机关设7个科室。


  2016年3月23日,辽河石油报社与辽河油田有线电视台实现重组整合,成立辽河油田新闻中心。一年来,尽管同样经受了石油企业经营发展的寒冬期,也面临着重组整合后的各种矛盾与困难,以及经费下降1500万的严峻形势,但是,新闻中心干部员工坚持以新闻主业为龙头,有节奏地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全年收入8583万元的好收成,确保了8466万元成本的生成和117万元利润的形成,从而有力确保了5080万元人工成本的生成,使新闻中心员工2016年比2015年的平均收入有所增长。


  2016年全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荣誉,成绩创历史新高。共获得中国企业报、中国石油、辽宁省等各类新闻奖53项,其中一等奖17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16件。中国企业报新闻奖14件,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3件。中国石油新闻奖29件,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0件。辽宁省新闻奖10件,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3件。5人分别获得由中国企业报协会颁发的“十佳管理者”、“二十佳新闻工作者”、“优秀新闻工作者”、“优秀经营管理者”荣誉称号。记者站工作卓有成效,各项业绩位居中石油前列,为油田公司的新闻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闻宣传】2016年,报纸共编辑出版正刊250期;《辽河晚讯》249期;《健康安全环保专刊》24期,《政法专刊》12期,《科技专刊》4期;各种特刊、增刊、加报16期。电视台全年共播发《油田新闻》243期,播发各类新闻近1600条,制作播出《辽河论谈》52期、新闻周刊52期。


  中国石油报驻辽河记者站工作卓有成效,各项业绩位居中石油前列,为油田公司的新闻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辽宁电视台、中国石油电视台驻辽河记者站全年在集团公司影视中心《中国石油报道》栏目播发新闻72条,在《石油新闻快讯》栏目播发新闻655条,中国石油报驻辽河记者站发稿200篇,荣获“最佳记者站”称号,多人获“最佳记者”称号。


  【经营管理】新闻中心全年以“精细、精准、精确”管理为抓手,各项工作不断向“精美、精致、经典”迈进。机关各部门不断完善充实管理流程,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日趋科学规范,目录化网络管理日臻完善成熟,各项费用都得到有效节约,提高了经济效益。财务、经营计划、劳动工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继续提高,各项成本得到有效益控制。全年节约增效2000余万元,弥补了1600余万元的成本缺口。


  印务、印刷、广告、发行、电视收费业务发展良好。印刷厂和广告部的收入突破1000万元以上收入,电视收费保持2600万元。印务中心、发行公司成本不断下降,安全形势稳定。


  文化传媒公司在成立半年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节约开业费用,降低成本,勇闯市场,实现收入600余万元,员工工资、保险、奖金全部到位,成为多种经营企业最好的单位。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新闻中心党委工作融于办台治社中心工作,“两个责任”、“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中心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如“四新”形势任务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班子建设、反“四风”、党风廉政建设、队伍作风建设、群团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得到落实,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新闻中心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完善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新闻中心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和队伍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政治支撑,形成了2017年工作要点。


  坚持“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保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做到公开透明。新闻中心生产经营年度计划、重大项目投资、干部聘任、涉及员工利益的问题,党政领导班子都通过“三重一大”会议议事决策。


  采取激励机制,发挥群团作用,积极选树各种典型,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定期、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不断扩大骨干员工队伍,使各种典型成为新闻中心各路工作的优秀人才。关心弱势群体,关怀困难家庭,增强组织温暖。


  不断加强员工心理、心态、心灵建设,相继举办了健身、理财、心理学等各种专题培训讲座,组织各项有益活动。加强食堂建设管理,提高了员工凝聚力。在保证员工物质福利的基础上,在员工精神福利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魏新望)


  辽河油田新闻中心领导成员名单


  主任、党委副书记


  王公民


  党委书记、副主任


  陈万涛


  副主任、总编辑、中国石油报驻辽河记者站站长   张建凯


  副主任  顾万庆


  王晓民


  孟祥炜


  副主任、辽宁电视台驻辽河油田记者站站长


  刘剑波


  副主任   赵同铁


  副社长   王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