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关于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满意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 创造力的提案》(第40号)的答复
戚永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满意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的提案》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既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又精准把脉市场主体需求,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在此,谨向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致以诚挚敬意!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以政策落地实效回应市场主体期待
(一)构建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市数据局积极组织各县区、经济区和相关市直部门梳理、制定免申即享和直达快享惠企政策,建立常态化政策收集、发布工作机制,政策内容在省政务服务网公开,确保清单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提高政策落实和政策红利兑现效率,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2025年以来,新增免申即享项目5项,因政策调整更新已上线免申即享项目6项,累计上线免申即享项目24项,直达快享政策83项。
(二)创新助企服务工作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持续开展“助企先锋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建立常态化助企对接工作机制,年初以来,全市选派干部累计与企业对接1878次,其中现场走访890次。全市选派干部宣传惠企政策答疑解惑664项次,已落实惠企政策16个。做好政策宣贯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宣传解读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中央、省、市各项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
二、以政务服务升级提升市场主体体验
(一)聚焦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与质量改进。一是深化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市数据局对全市2024年度深化综合窗口改革进行第三方评估分析,实地测评80个点位,发现154个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逐一推动解决。二是加强政务服务窗口作风建设。市数据局制定下发《全市政务服务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对全市“12345热线”涉及政务服务领域作风458个诉求件(1-5月份)进行梳理甄别,重点围绕重复投诉、投诉人不满意等政务窗口进行数字视频工位点调,累计下沉窗口实地暗访61次、电话问效回访70次,已初步核查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窗口工作人员“纪律作风松弛”问题线索3个,持续提升窗口服务质效。三是持续深化“四减”工作。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和精心指导下,市数据局对79个重点事项实施“四减”,并稳步推进工作向基层延伸,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压减依申请事项1087项,其中市县两级压缩时限800项、精简材料196项、减少环节244项、压缩跑动次数266项。四是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质拓面。市数据局统筹完成5个省级统建“一件事”(留学服务、就医费用报销、大件运输、企业数据填报、企业迁移登记)在盘锦政务服务网开设直达入口,推进“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家电以旧换新和手机等购新补贴申请”2个“一件事”率先在辽事通App上线,2025年已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7.6万余件次,进一步提升集成化服务满意度、获得感。五是高效开展“面子工程”自查整改。市数据局启动市级工作专班机制推进整改,梳理形成《我市窗口单位“面子工程”对照整改清单》,成立工作专班下沉至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走访,跟踪推进LED屏幕闲置、自助设备运维不到位、腾退窗口未充分利用等10个存量问题立行立改。
(二)强化政企互动、数据赋能与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市数据局建立完善政企互动机制,通过政企座谈问需,实现服务精准升级,组织召开“营商盘锦企业谈”活动2期,邀请市内20家企业参会,并对企业提出的工程审批、市政设施等问题进行协调解答,帮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二是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政务热线接听日”活动。市数据局印发《盘锦市12345热线领导干部接听日活动方案》,采取“每周常态+专项特办”模式,覆盖市、县(区)两级党政领导和驻盘单位负责人,将企业群众诉求“转办式”办理升级为“领办式”服务,全年计划开展接听日活动41场,目前已开展活动15场,各县区和市直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现场解答相关领域问题300余件,进一步推动政民、政企沟通“零距离”。三是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问卷调查。市数据局聚焦市场主体切身感受,设计15个重点行业领域调查问卷,通过盘锦发布、营商公众号等多渠道面向社会发放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2162份,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提供精准支持。四是加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市数据局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一网通办”支撑作用,实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市场、医保、社保、公积金、网签合同备案、不动产登记等自建系统实现了统一申报;“辽事通”App考核指标稳步提升,注册率58.73%省内第四、新增事项数18项省内第三,个人码场景应用省内第三,完成党员进社区、中心医院及宝石花医院挂号报告查询、不动产、医保、公积金、图书馆、文旅等24个事项开发工作;上线本地电子证照库全量信息搜索复用功能,整理本地电子证照种类208类,入库电子证照数据292万余条,电子证照签章率99%。按照“应上尽上”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市、县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通过加大办事环节精简和流程再造力度,可容缺告知承诺办理事项931项,“最多跑一次”事项5211项,“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以要素精准供给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市财政局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精准对接能源装备制造等5个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大米、河蟹、水飞蓟等产业企业融资需求,广泛推介给全市19家银行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有效改善银企对接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市财政局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增信作用,指导市融资担保集团、市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坚守政策性定位,加强银担合作力度,创新符合本地特色的担保产品,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缓解民营企业抵质押物不足问题。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58.1亿元,较年初增长52.3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全省第二。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金额11.7亿元,在保责任余额达27.2亿元。
(二)畅通银企对接渠道。一是推送优质企业名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向域内各银行、担保机构推送了优质中小企业名单,协调各银行机构对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及服务。收集凯新能源等有股权融资需求的企业6户,资金需求为10.60亿元。同时,梳理企业基本情况、主要业务及产品、研发实力及技术优势、公司所处阶段等信息,并纳入全省优质企业股权融资需求手册。二是组织产融对接活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搭建平台产融对接,组织兴胜防水等9户企业参加了省工信厅组织的产融对接活动,省融资担保集团等15家银行现场推介了45种金融产品,我市达成初步贷款意向3家,意向贷款规模约1000万元。
(三)构建人才引育用留生态体系。一是落实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照《关于印发〈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申领操作细则〉的通知》(盘委人才办〔2024〕2号),对毕业5年内来盘回盘工作,具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给予三年期生活补贴。补贴标准分别为:博士毕业生每人每月3000元;硕士毕业生每人每月1500元;“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800元。累计受理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金额378万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精准有效集聚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盘回盘干事创业,组织实施“盘聚人才锦绣未来”高校行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94家优质企业,先后赴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17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133个,吸引1.1万名毕业生现场咨询,达成就业意向高校毕业生1562人,实现人才引进与毕业生就业双赢。
四、以监管法治创新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一)推进监管效能与知识产权保护双提升。一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持续优化“两库一单一细则”,全市109个执法部门中64个部门完成计划填报,累计制定检查任务220项,其中联合检查任务123项,联合检查占比55.91%,完成检查任务21项,以规范化监管提升执法公信力。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权保护力度。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亮剑护航”专项执法行动,立案查办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件,向其他省市移送案件线索11件。开展知识产权“益企助力”维权援助专项活动,委托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出具商标侵权判定咨询意见3份,全方位增强执法质效。依托“辽宁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智慧监管系统”,核查案件线索2件,提升知识产权智慧保护效能。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委托省保护中心为天意石油等3家出口企业出具维权指导意见,助力企业“走出去”。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印发《关于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开展核查的实施方案》《地理标志产品相关情况自查统计表》,推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完成自查核查112家。
(二)强化涉企法治服务保障。一是规范涉企监管执法。市司法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依托“辽宁省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编制2025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工作,共涉及交通运输、文旅广电、市场监督等17个市(省)直部门,包括水路运输市场检查、出版活动监管、计量器具监督检查等57项检查内容,经盘锦市司法局审核后,呈报市政府批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同时,部署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行政检查计划和程序,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涉企行政检查事后备案制度。探索实行远程监管、无感监管等非现场监管方式。生态环境领域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开展非现场环境执法,利用平台的数据预警、统计等功能,分析梳理在线平台企业标记异常等情况,实现对全市主要环境质量要素、污染排放要素和环境风险要素的全面感知、动态监控、科学预测和精细监管。二是加强涉企法治宣传。市司法局深入推进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法律服务活动,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团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同特点,逐步在工作中探索出不同的法律服务形式。走进企业宣传解读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全面、细致、可操作的法律指引。市律师协会召开与市工商联、市民营企业家协会、民营企业家代表的座谈会,就《民营经济促进法》进行宣传解读,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法律指引。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000031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1007870号-1 辽公网安备21110002000056号
技术支持单位: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427-228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