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关于大力发展我市农产品直播电商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提案(第69号)的答复
尊敬的李娜委员: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农产品电商直播发展的高度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市农产品直播电商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该提案,已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对提案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深入研讨,并积极加以落实。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电商直播产业发展情况
(一)品牌与产业基础扎实
我市大米、河蟹等农产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已形成全国知名品牌口碑,且实现标准化量产,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消费者认可度高,为电商直播提供了优质的产品支撑。例如,盘山县河蟹产业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200余万元。
(二)物流与数字化体系完善
物流网络:东北快递(电商)物流产业园日均进出快件量超450万件,成为东北物流枢纽重要节点。2024年开工建设的双台子区、大洼区三级物流体系自动分拣中心,实现镇村级配送全覆盖,日均自动化分拣村镇快递26.8万件。
数字化基建:农村地区网络布局均衡,电商基础设施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下持续优化,4个县域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覆盖33个村屯。
(三)电商生态初步成型
建成了“辽品汇”“京东特产盘锦馆”等电商平台,2025年上半年京东特产盘锦馆入驻30家厂商超百个单品,销售本地农产品400余万元。全市开展电商直播的企业约200家,双品网购节、网上年货节等活动中,直播带货销售额分别达585万元、4205万元。5家省级电商直播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上半年中网电商、壹玖传媒等五家省级直播基地预计完成销售额6933.6万元,其中销售本地产品2563.2万元。
(四)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健全
1.政校企合作深化。盘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播音主持教育培训基地”合作,建成2000 余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具备网络主播培养和1+X证书认证资质,被评为辽宁省第三批电商直播示范基地。
2.电商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盘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电子商务专业已培养毕业生385人,现有在校生110人,与盘锦伍族传媒、辽宁京东教育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专业+社团+大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25年上半年全市开展电商直播培训6场,培训162人次。“叁叔的春天”“尤胜男”等主播案例入选国家级、省级优秀案例,形成示范效应。
3.实战化培训得到推进。盘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下辖直播基地开设电商主播、视频剪辑、电子竞技等方向培训,已与营田米业签订直播带货合同,与多家企业磋商合作。
二、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多数农产品缺乏统一生产、包装标准,“原生态”销售模式不符合电商平台要求,影响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如部分农户的河蟹因包装不规范导致线上退货率较高。
(二)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
农村电商运营、数据分析、直播策划等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本地培养力度不足,现有从业者技能水平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三)政策支持体系待完善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细则不够细化,资金支持力度有限,难以覆盖电商企业物流成本、技术升级等实际需求。
三、下一步针对提案建议的落实措施
(一)强化品牌与活动引流
1.举办电商直播节等活动,联合电商平台、本地网红集中展示盘锦大米、河蟹等特色农产品,邀请农业专家直播互动。
2.完善“辽品汇”“盘锦河蟹电商平台”功能,推动盘锦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
(二)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涵盖运营、营销、技术的评价体系,重点培养本土“新农人”。
2.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引入电商行业专家授课,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组织农户参与直播实战竞赛。
3.出台人才激励政策,对本地创业的电商人才提供创业补贴、场地支持,吸引外流人才返乡。
4.扩大职业教育供给。支持盘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扩建电商直播基地,重点培养“主播+运营+客服”复合型团队。
(三)完善基础设施支撑
推进县域商贸中心、物流分拣中心建设,优化“快递进村”末端配送体系,降低农产品上行物流成本。
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级电商直播活动,同时积极策划电商直播节等本地直播带货专场,重点打造“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直播IP,2025年力争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亿元。
(四)强化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通过电商平台推广“盘锦特产”区域公共品牌。
(五)优化政策服务与监督
建立电商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定期开展政策宣讲与需求调研,动态调整支持措施。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盘锦市商务局
2025年7月1日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000031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1007870号-1 辽公网安备21110002000056号
技术支持单位: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427-228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