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上级媒体看盘锦

盘锦嘉润禾合作社理事长杜红 芦苇上栽出七彩蘑

发布时间:2024-01-25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浏览次数:87


  人物简介

  杜红,女,1975年出生,现为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依托家乡芦苇资源,杜红投身食用菌种植行业。她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在国内率先以芦苇为培养基实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菌棒,为保护林业资源和芦苇秸秆新利用作出了突破性贡献。她主持的《利用芦苇为基质培育食用菌技术研究》获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进入国家项目库。

  掌握食用菌种植关键技术后,杜红组织带领当地188户农民成立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利用芦苇驯化出33个适宜栽培推广的食用菌品种,并推出活体小菌棒“苇小蘑”系列产品。合作社在服务社员的同时,每年向国内14个省30余个县市的菇农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服务,使上千户菇农受益。“苇小蘑”系列产品还远销韩国、日本、美国、智利等国外市场。

  临近春节,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红愈加忙碌,有时忙得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她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在线。脚步从不停歇,源于杜红对蘑菇事业的热爱,“我们不比谁优秀,我们比的是谁更努力。”杜红说。

  就在去年,合作社成功种植了20万棒立体栽培层架菠萝花菇,这一成绩一举填补了辽宁地区的产品空白,同时促进了菠萝花菇的国内市场份额迅速暴涨。“去年底,我们正式与加拿大一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利用国外专业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超市推广产品。”创业十年,杜红的多彩蘑菇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小企业开启了勇闯国际大市场的征程。

  5年驯化出33个品种

  1月20日,最低气温跌破-20℃。滴水成冰的寒冬中,位于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园林村的嘉润禾食用菌生产基地里,却有着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蘑菇种植大棚里,一株株用芦苇作为菌棒资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出五颜六色、品种各异的蘑菇,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在基地蘑菇培养车间里,技术骨干王莉莉正和吴丽芳等员工一道,为即将销售的蘑菇产品打包。

  从最基础的装袋、接菌、出菇干起,6年间,王莉莉成长为基地的技术骨干,并开始做起管理工作。“像我们这样的新农人有50多个,都是附近村民,每年收入五六万元。”王莉莉高兴地说。

  与合作社里的这些新农人一样,杜红也是新兴镇农村长大的孩子。1995年大学毕业后,她做过服装生意,也对餐饮行业动过念头,却从未对镇上颇具历史的食用菌种植行业有过想法。真正让杜红与蘑菇结缘的是一次远在千里之外的“相遇”。2005年,杜红到广州参加中国大型食用菌双交会,食用菌对人类健康的作用、食用菌产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深深吸引了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女强人,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家乡盛产的芦苇成为食用菌的生产原料。

  盘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主产地,年产芦苇60万吨。“过去,盘锦地区食用菌生产原料多为木屑、玉米芯,价格高还需要外运。本地芦苇资源丰富,能不能成为食用菌的生产原料呢?”杜红萌生向往。通过专业机构对芦苇样品检测分析,结果令人振奋,芦苇中所含的纤维素、木质素及糖分,均符合食用菌菌丝体吸收范围,利用芦苇栽培食用菌将大有可为!

  从此,杜红踏上了食用菌种植之旅。2014年,杜红组织技术团队历经5年试验,成功利用芦苇驯化出33个适宜栽培推广的食用菌品种,并筛选出相应的芦苇高产配方,打破了传统种植食用菌对木材资源的依赖,为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2016年,杜红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筹集资金建成了一座占地40亩的食用菌标准菌棒生产线及标准实验室,以及一座占地150亩的出菇示范园区。杜红说,使用芦苇替代木屑后,经专家测算,合作社每年生产标准菌棒2000万棒,可消化使用芦苇、秸秆2万余吨,节约木材5万立方米,每个菌棒节约成本0.15元。

  生产原料成功替代之际,杜红组织带领当地188户农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为目标,让更多人加入食用菌种养的队伍中来,实现了原材料、配方菌种、养护标准、加工销售“四统一”,为社员及省内外种植户提供优质食用菌标准菌棒的同时,工厂化制棒、分散化种植、集中化加工模式日臻完善。2023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打通食用菌全产业链条

  在杜红眼中,每一颗蘑菇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跟蘑菇打交道的这十几年,她满心满眼的蘑菇,“每一次注视,我都在想,它怎么这么美呢!”杜红笑着说。

  为了心底里的这份热爱,杜红一步一个脚印开疆拓土,实现了蘑菇事业初步的规模扩张。2016年,合作社推出活体小菌棒“苇小蘑”系列产品,在国内最早提出将食用菌与观光体验、亲子教育、餐饮服务相结合,赢得餐饮、教育、旅游行业和寻常百姓的喜爱;盘锦域内占地140亩的第二块生产基地也在大洼区唐家镇建成;线下体验店也即将开业。为使食用菌产业健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她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推行集约化生产模式,从芦苇和秸秆利用到出菇、加工、菌糠再利用,完成了食用菌全产业链循环发展,并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在杜红带领下,盘锦嘉润禾一直走在国内食用菌行业技术研发和产业模式创新的前沿,每一种新产品和新营销模式的推出,国内同行业纷纷效仿,掀起了食用菌特色产品的风潮。

  “别看蘑菇小,产业大着呢!”杜红脸上带着自信:“我们打造了‘城市农场’,让顾客参观、参与培育蘑菇、采摘食用的全链条,让人们感受蘑菇之美。”

  “苇小蘑”品牌注册后,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消费者所熟知,使盘锦“芦苇蘑菇”成为继“盘锦大米”和“盘锦河蟹”后,第三个具有很高辨识度的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全面推进盘锦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过去这十年,我们给未来的发展打下的是基础。客户的认可度、覆盖人群、签单率一直处于上升态势。”杜红说,2024年,在完善品牌发展上,自己将着重实施蘑菇进商超、进餐饮模式,通过在线上讲好菌类文化故事、线下开展专业培训基础上,让“苇小蘑”品牌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叫得更加响亮。

  “农业,可以创新,可以服务,更能够做得精致,触发更多价值。我把自己定位为服务型企业,让种植的蘑菇与旅游、餐饮、研学、康养、礼品等领域美丽相遇,巧妙融合。”杜红说,自己常常思考、研究,怎样才能体现蘑菇的更大价值?“答案是肯定要融入生活,通过让蘑菇与盘锦河蟹、盘锦碱地柿子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食材融合,通过蘑菇与艺术小镇体验馆的融合,在有情感的互动中让更多人了解、接受食用菌的诸多品质与用途。”

  “这十年耕作种植一线,‘苇小蘑’的每一步实践和实现,我都身处其中,亲身经历。客户能对我们认可,首先一定是我们给他带来了什么。2024年,我觉得会是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也会有更大能力带领更多菇农和相关从业者奔富路。”杜红笃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