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盘锦这十年”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召开

发布时间:2022-09-17 浏览次数:489

党的十八大以来,盘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努力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即日起,盘锦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盘锦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盘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发生的显著变化。


在今天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围绕“厚植创新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盘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重要举措、经验做法,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年来,盘锦全市上下积极应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把牢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解决了多年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形成了未来发展需要形成的优势,全市综合实力大幅跨越提升。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取得骄人的成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战双赢”。盘锦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3.2亿元,是2012年的1.3倍,跃居全省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8.6亿元,位居全省第4;固定资产投资稳居全省第5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780元、22430元,总量分别位于全省第3、第2位。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导产业迈向中高端。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盘锦成为全省石化产业发展“两极”之一。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可办”,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东北地区第6位。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打造新模式。全市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5万亩,推广种植特优水稻品种面积34.5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10万吨以上、获“十八连丰”。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合作,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深度融入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建设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第三个核心引领区,获批中国(盘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城市50强。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严守“生态盘锦”这块金字招牌,近五年新增自然岸线15.77公里,恢复湿地8.59万亩,荣膺“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民生保障迈上新水平,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十年来,盘锦全力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成效显著。2021年全市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2项,技术合同登记额16.77亿元,同比增长112.1%,增速全省第一;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全省排名第三。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揭榜挂帅”攻克“卡脖子”难题。在全省率先设立“联盟管家”,提出“有目标、有契约、有机构、有项目、有投入”的联盟建设“五有”标准。目前,全市共组建产学研联盟75家,年均组织实施重大攻关20项。实施“带土移植”工程,通过“项目+团队”等模式,推进优质科技成果来盘转移转化。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目前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52家,高新技术企业183家,雏鹰企业58家,瞪羚企业16家,科技成果转化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升级建设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市场化”。目前,甲基丙烯酸甲酯等6个项目成功中试,寡糖诱导制剂绿色水稻种植等项目已在盘示范推广。今年正在实施中试项目6个,12个项目在谈。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搭建成果对接交流平台,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模式,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


十年来,盘锦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着力突出目标引领。编制实施了盘锦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十四五”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年度增长主要预期目标,形成长短结合、滚动推进的工业发展目标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确定了智能化改造、产业链控制力增强等10项重点工程,加快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步伐,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集群,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着力抓好政策协同。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推出相关政策举措。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会同有关部门推出加强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扎实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效形成政策合力。着力拓展增长动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激发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机制作用,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落实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健全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促进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