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9-03-19 浏览次数:232

盘政办发〔2018〕8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辽东湾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8〕24号)和《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工信发〔2018〕156号)精神,加快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全市工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带五基地”建设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培育新动能、信息化应用、提升比较优势和节能降耗,围绕我市优势及新兴产业链,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具有盘锦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围绕加快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推动我市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逐步实现向高端、高新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高端发展、智能发展、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发展格局。

  

  1.高端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大突破,战略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由2017年的4.7%提升到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工业项目比重由2017年的19.2%提升到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2017年的2.1%提升到2.5%。

  

  2.智能化改造持续深化。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制造自动化、经营管理精细化、市场营销网络化,两化融合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以上。

  

  3.特色化优势不断增强。到2020年,围绕我市特色资源,形成石化及精细化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原油加工能力由2017年的2023.8万吨提升到2500万吨,烯烃产能由2017年的70万吨提升到170万吨,精细化工产品产能由2017年的500万吨提升到600万吨,化工产品精细化率由2017年的30%提升到35%,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7年的1475亿元提升到20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7年的105亿元提升到200亿元。

  

  4.绿色化成果逐步显现。到2020年,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绿色工厂,全面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制造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0.7吨标煤/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低于50立方米/万元。

  

  二、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

  

  (一)聚焦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1.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以优化发展石油天然气装备、培育发展清洁能源装备等产业链为重点,统筹发展石油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石化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1)石油天然气装备。密切跟踪世界领先技术水平,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一批高端石油天然气装备,重点发展高端石油钻机、顶驱、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钻井工具、测井设备、录井设备等。

  

  (2)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重点研发生产自动化钻机、智能钻具移运排放系统、钻台机器人、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喷器移运系统等,发展海洋钻井模块、海洋钻井平台核心智能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服务。

  

  (3)石化装备。重点发展大型石油化工装备,高效新型反应器、大型塔器、板式换热器、高压换热器等化工装备,以及关键阀门、泵、控制仪器仪表等易损耗配套设备。

  

  (4)节能环保装备。重点发展高效换热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节能监测设备等节能装备,高效除尘设备、油田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环保装备。

  

  (5)清洁能源装备。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及车用电子控制系统、氢燃料电池、各类传感器、轮胎、蓄电池、变速箱等零部件产品及制氢、氢燃料储运、城市加氢站建设、氢能分布式发电等氢能产业链条单元。

  

  2.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以延伸发展石化与精细化工产业链为重点,积极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培育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前沿新材料,构建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1)先进高分子材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种橡胶及弹性体,探索不同橡胶品种的共交联技术提高橡胶材料的性价比。积极发展聚醚醚酮等特种工程塑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特种化学纤维。探索发展碳材料,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化工原料和重油沥青等资源优势,探索中间相沥青、碳电极、超级活性炭和碳纤维等新材料。

  

  (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以铝、铜材料为重点,向下游高端产业延伸,积极开发多种用途新型铝型材和铝合金制品,以及用于动力锂电池、电容器的高纯铜箔产品。

  

  (3)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挥我市资源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绝热门窗玻璃、无醛芦苇夹芯板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环保建筑防水材料、阻燃隔热隔音材料、轻质建筑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环境处置功能材料及节能、密封、保温等矿物功能材料。

  

  (4)前沿新材料。探索发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石墨烯等碳基材料和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催化剂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二)聚焦信息化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1.推动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发展。

  

  (1)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引导企业用智能技术、智能装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生产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企业研制智能化装备和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智能化产品。推动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研发设计、设备管理、运营维护、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2)石化行业智能化改造。研究推广模拟仿真、优化控制、调度计划、故障诊断和维护、资源与能源管理等技术方案,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HSE解决方案,物料跟踪及平衡、能源监测及精细管理的生产制造一体化方案。在淘汰小化工、小炼油、小沥青等落后产能的基础上,重点推动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普及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提高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水平。

  

  (3)轻工建材行业智能化改造。轻工行业重点推进肉类加工、速冻食品加工和塑料制品等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示范应用,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建材行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有效优化制造结构、提升全流程运行过程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水平,推进制造、运营和商业模式全系统全方位智能化,支持建设智能化示范工厂。

  

  2.推动网信产业发展。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通应用。培育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 鼓励大型企业增加信息化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软件与信息技术发展新平台。推进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打造为主线,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显著提升企业在协同研发、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市场快速响应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2)电子元器件。大力发展广泛应用于手机、微型自动对焦模块、笔记本电脑、微型机器人的定位和驱动装置的自动对焦摄像头马达,发展汽车电子系统所需的继电器、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围绕新一代通信技术发展,推动光器件和混合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

  

  (3)应用电子。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选择一批市场巨大、技术成熟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应用电子产品发展,重点推进汽车电子技术和产品,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及设备、GPS系统、汽车行驶状态记录仪、车载智能导航仪、汽车多媒体、汽车娱乐系统等,同时大力发展环保节能的电力电子产品。

  

  (4)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重点发展工业镜头和高性能诊疗设备用镜头等成套生产线设备,积极推动印刷电路板及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生产。发展针对石油生产、炼化过程中的分析、检测、控制、计量、测量及化工等一系列优势特色仪器仪表,推进储油罐油水监测仪、含水仪表头、锅炉控制人机交互设备等产品的产业化。

  

  (三)聚焦提升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

  

  1.推动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升级发展。以石油化工为龙头,以规模效益为中心,推动石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发展,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1)石油炼制行业向规模化发展。支持重点石油炼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降低单位能耗。支持现有炼油装置实施改造升级,大幅提升原油一次加工装置的单套产能,适当扩大原油二、三次加工装置规模与技术水平,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化,切实提高化工原料产出比重,提高芳烃、烯烃生产能力,改善调整产品结构。

  

  (2)基本化工原料供给向高质量发展。支持大型乙烯、芳烃及其下游基本化工原料生产装置的建设,实现烯烃、芳烃、醇、醚及氮气、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基本化工原料高质量供给。支持重点化工类园区集中建设热源、工业气体和工艺用水供给岛,向园区内企业集中供给蒸汽、工业气体和工艺水,切实提高工业装置规模,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3)化学合成材料与精细化学品向高附加值化发展。支持化学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企业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拓展下游应用新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高附加值化发展。发挥基本化工原料优势,持续增加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的品种,满足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精细化学品新品种,发展功能优良、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

  

  2.推动农产品加工行业精深发展。充分发挥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和粮油精深加工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粮油和果蔬、畜禽、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

  

  (1)粮油精深加工向安全可追溯方向发展。发挥地理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稻谷和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为主的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建立粮油加工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打造国内知名、让社会和人民群众放心的粮油加工生产基地。发展大米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米糠油、肌醇、谷维素、膳食纤维等米糠深加工产品。拓展延伸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链,开发异黄酮、低聚糖、膳食纤维粉、复合保健功效因子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

  

  (2)特色休闲食品加工向品牌化发展。发挥本地和周边农产品资源优势,吸引品牌企业发展具有品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利用萝卜、白菜、辣椒等产地优势发展特色腌制蔬菜产品,推进禽产品精深加工,向休闲化、精细化、风味化发展。发挥我市河蟹品牌优势和水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系列河蟹、水产品加工食品、保健品。

  

  (3)水飞蓟深加工产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发挥我市水飞蓟加工在国内外的产业地位和市场优势,整合现有企业资源,以市场化手段向集团化发展。集团统一原料种植、采购标准,统一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实施集团化品牌战略,加强技术研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飞蓟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水飞蓟胶囊等系列保健品和植物油等系列产品。

  

  (四)聚焦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1.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把创建绿色工厂作为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要突破点和重要抓手。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一批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分类创建绿色工厂,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企业集聚、产业生态化链接和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制定化工园区综合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效率,建设绿色循环化工示范园区。

  

  2.推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通过粉煤灰、炉渣及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提升综合利用产品质量,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推广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推动有色金属及化工等行业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等非常规污染物削减,加快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的推广应用,推动汞、铅等高风险污染物削减。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帮助企业争取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和国家投资基金、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基金等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高质量发展项目。持续加大对高质量发展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及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认真落实现有税收、信贷、采购、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联盟作用,推进产业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品和标准。严格执行化工类园区设置与建设标准规范,依规开展化工类工业园区评估工作,完善功能,补齐短板,为建设高质量石化与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提供支撑,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谋划、储备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项目和大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吸引金融资本投向实体经济。依托“辽宁省重大工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投资完成和项目进展情况。建立项目推进责任制,分地区、分行业建立项目精准服务体系,完善跨部门协作与跟踪督办机制。搭建技术对接、产融对接、人才对接、要素保障等工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要件办理、生产要素、技术等问题,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和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建设,建立一批以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枢纽的服务机构,推进一批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认定。支持优势民营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品牌,积极打造产品名牌、企业名牌、区域名牌,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培育一批名牌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绿色发展,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生态化设计和清洁化生产,从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工艺选型、生产制造、后端治理等全面推进清洁发展模式。

  

  (四)强化企业协同合作,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坚持围绕增加税收抓产业、围绕发展产业抓项目、围绕产业链发展抓精准招商,以区域协同化、产业同城化视野,探索“飞地”模式,做好增量项目招大引强、存量项目提质升级。聚焦新兴产业,引进一批符合生态环保和投资强度要求、能够延伸产业链、对转型升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强化产业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以联合投标、工程总包、合作开发等方式“抱团出海”,全面融入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工业国际化发展,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