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盘锦市 > 市政府办文件
索 引 号: pjsrmzf-2021-000163 主题分类: 市政府办文件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6-30
标  题: 盘政办发〔2021〕13号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盘锦 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盘政办发〔2021〕13号 发布日期: 2021-06-30
主 题 词:

盘政办发〔2021〕13号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盘锦 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6-30 浏览次数:9160


盘政办发〔2021〕13号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盘锦

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辽东湾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数字盘锦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盘锦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2021年6月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1

(一)发展基础 ..................................1

1.数字新基建初步搭建................ ..............1

2.数字政府建设效果显著............ ................2

3.数字社会建设稳步发展................ ............3

4.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3

(二)存在问题 ..................................4

1.行业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不够........... .............4

2.社会治理数字化程度不足............... ...........4

3.数字社会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5

4.数字新兴产业培育乏力................. ...........5

(三)面临形势及发展趋势 ..........................5

二、总体要求 .................................... 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目标愿景.....................................8

(四)架构设计....................................10

三、重点任务 .....................................12

(一)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新模式......................12

1.推进政务协同一体化...................... .......12

2.完善政府网站集约化..................... ........12

3.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13

4.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14

5.推行基层治理“一网全揽”.........................14

6.深化数字应急指挥管理.................. .........15

7.建立数字交通体系....................... ........15

8.构建数字天网............................ .......16

9.推进数字司法........................... ........16

10.健全数字市场监管...................... ........17

11.加快数字民政建设..................... .........17

12.推进信用监管智慧治理.................. ........18

13.升级网格化服务管理.................... ........18

(二)提升数字社会服务水平........................19

14.优化社保健康数字化服务................ ........19

15.增强文化教育数字化供给.................. ......19

16.提升旅游出行数字化应用................ ........20

17.拓展基本生活数字化服务................ ........20

18.全力推进数字社区建设................. .........21

19.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21

(三)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22

20.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 .......22

21.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升级.................. ........23

22.引领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23

23.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24

24.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25

25.加快5G和电子终端产业应用.............. .......25

26.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 .......25

27.培育数字产业园区........................ ......26

四、实施保障 .....................................27

(一)建立组织保障................................27

(二)强化要素保障................................27

(三)夯实基础支撑保障............................29


 



 “十三五”时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升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十四五”时期全面开启“数字盘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行动计划,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辽宁发展规划(1.0版)》《盘锦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及《盘锦市关于通过“党建引领、智慧治理”推进市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数字盘锦发展的行动指南,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1.数字新基建初步搭建

经过“十三五”期间不懈努力,全市建成“一云一网一平台”的信息基础支撑体系。一云,即盘锦市政务云,承载全市63家市直单位的业务系统,已开通业务应用系统服务超过160套,为市政务服务网、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等提供有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环境;一网,即推进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基层治理“一网全揽”提供网络基础;一平台,在省内率先完成数据交换共享体系建设,搭建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初步建成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已整合全市39家单位有效政务数据6200余万条,其中完成共享的市直部门已达70%,为各部门、各领域的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加速推进无线网络建设,积极推动5G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基本实现主城区、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为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两高一低”新引擎。

2.数字政府建设效果显著

多举措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实现了审批服务窗口受理扁平化、协同化、一体化联动;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形成“一单统表、一厅统管、一窗统受”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市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率100%;率先在省内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将网上政务服务端口覆盖至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612个政务中心。扎实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公开发布1007项“最多跑一次”高频服务事项清单;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率90.9%、网上一体化入口率92.9%。

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成果突出。在全市开展网格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出台《关于推行网格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办法,进一步完善三级网格、四级管理体系;优化升级网格管理平台,及时对网格内发生的各类事件在平台上实现双向、自动、闭环流转,全市累计受理案件达287万件。整合视频资源1.4万路,视频监控实现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全覆盖,搭建了交通、应急、环保、殡葬、城管、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等市域治理基础平台,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3.数字社会建设稳步发展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方向,挖掘相关信息、细分群众需求、探测需求热点,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围绕居民子女教育、诊疗就医、居家养老等日常生活领域,整合了8890热线、车来了、云图有声、在线订票、信访受理、体检查询、健康证办理、气象信息、生活缴费等便民利企服务事项,开发新的线上服务窗口,建成了“网上盘锦”APP等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轻松自由办事、便捷舒心体验的服务新模式。

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殡葬、智慧旅游等30余项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先后上线运行。

4.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产业数字化融合加速。全市工业企业上云257家,其中规上企业62户;拥有国家级、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各1户;启动智慧化油田项目,以数字技术整合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等环节;辽河油田与联通公司合作开发油井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建设国内首创5G车路协同一体化体系,建设石化专用路项目,实现对危化品车辆从入境到出境智能化全程监管。

数字产业化规模壮大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27.5亿元,其中高效计算机及存储设备制造业规模超过25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2亿元。中科曙光、中蓝电子等电子制造领军企业加速占领市场;盘锦高新区5G技术研发创新中心纳入辽宁“两新一重”项目计划。

(二)存在问题

1.行业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不够

政府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差异较大,部分部门信息化水平较低,来自国家部委、省直的垂直系统普遍存在数据壁垒,难以满足政务服务一体化的数据共享需求。目前我市“一网通办”的实办率为50%左右,在省内位居前列,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网络通”“数据通”和“业务通”的标准相对照,仍有较大差距。

2.社会治理数字化程度不足

我市社会治理工作成果显著,但智能化治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数据统筹、开放共享、应用与分析等能力短板明显,各部门数据信息集中度低、冗余度高,难以支撑社会治理协同联动、多元共治的业务需求。个别部门无信息化系统,一些基层单位上报数据以填表形式为主,数字化水平较低。

3.数字社会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一方面,信息化在民生领域应用的广度、深度和创新力度不足,在基本公共服务、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数字化支撑能力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僵尸类”“空壳类”移动互联网程序(公众号、APP、小程序)有待清理,功能单一、重复或相近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亟需梳理整合。

4.数字新兴产业培育乏力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低,全市仅有7家软件企业,且规模小、利润少,主要产品依托于油田市场;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动力不足,企业上云数量少,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在智慧物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新文娱、新零售、互联网教育等服务业新兴领域未形成有效供给。

(三)面临形势及发展趋势

从国际看: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壁垒的重启都在改变世界原有的政治经济格局,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挑战,同时释放了数字化发展新动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作为未来驱动产业变革、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基础建设普惠化、产业经济高端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推动着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开始向治理模式多元共治、服务体验便捷高效、产业生态繁荣多样的方向转变。

从国内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了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融合创新,成为引领创新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陆续出台促进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支持政策,全国数字化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政府治理能力和信息惠民程度显著提升。数字城市建设将为各行业更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发展,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区域看: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正稳步实施,“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行动计划已全面开展,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转型,运用大数据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辽宁“数字蝶变”正在加快形成。盘锦市委、市政府将“十四五”时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跃升期、产业链升级的攻关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和创新生态培植的窗口期,深入实施“数字盘锦、智造强市”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资治、利企、惠民为方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三大主题,着力提升数字政府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着力增强数字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培植更高水平开放特色的数字经济新业态,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为推动盘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二)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服务为本。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数字盘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痛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数字化赋能推动经济社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建设,共享共用。全面统筹推动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中、整合、共享原则,加大党政机关数据对接开放和内部共享的力度,建立完善资源应用共享机制,实现部门联动、上下贯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融合提升,深化应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大局,深化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满足政府、企业和居民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文旅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需求。

政府引导,共治共赢。强化政府在规划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营造公平有序、具有活力的营商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参与、通力合作、共治善治、协同共赢的新格局。

需求牵引,绿色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为依据,充分满足低碳、绿色的精致城市和高端城区对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的要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城市运行、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高度智能化。

精准管理,保障安全。认真实施以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精细到位、防控结合、全面安全为特点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字盘锦长治久安。

(三)目标愿景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以政府治理数字化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形成政务协同高效、城市治理精细、产业发展兴盛、公共服务便捷的发展格局,最终把盘锦打造成为管理高效、服务便捷、产业智能、绿色生态的数字城市典范,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的示范区、最佳宜居之地和开放创新之城。

网络设施泛在互联。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光纤入户水平全国领先,5G网络城乡覆盖率达95%以上,光纤宽带用户占比95%以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90%以上,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85%以上,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支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应用。

数据资源体系完善。各领域数据资源有效汇集共享,共享率达98%以上。打造“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覆盖全市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数据中台的整体性能、数据治理能力、数据服务能力和安全可靠水平。制定我市大数据发展相关制度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用等基础数据库,会同各部门建设电子证照、卫生、教育、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主题数据库,健全民政、司法、统计、生态环境等部门应用专题数据库。

数字政务高效协同。数字技术在政务各领域普及应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一网通办”高标准实施,“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政务数据资源挂接率达100%,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率达100%,政务系统上云率达95%以上。

社会服务普惠便捷。形成高效便捷、精准智能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数字化普及率达100%。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升级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智慧校园建设覆盖率100%,社保卡常住人口覆盖率98%以上。

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企业上云数量大幅增加,形成2—3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加快发展。

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20%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以及电子商务零售额年均增速与GDP年均增速持平。

(四)架构设计

数字盘锦建设框架思路可以概括为“1-3-3-N”,即紧扣数字化赋能“1”条主线,优化一云一网一平台“3”位一体信息支撑基础体系,力推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经济发展“3”大领域“N”项重点任务,让数字实现“资治、利企、惠民”,助推盘锦高质量发展。

 

经过五年建设,实现两个具体目标:一是打造“统一平台” “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数据资源体系及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建设电子证照、卫生、教育、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主题数据库,健全民政、司法、统计、生态环境等部门应用专题数据库;二是统一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运行、可视化等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支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应用。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新模式

数字政府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领域核心资源的组织者、配置者、驱动者。建立健全“数据+业务+管理+服务+决策”整体联动的数字政府新机制,建设形成业务一体化、服务集中化、治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数字政府”新形态,为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赋予新动能。

1.推进政务协同一体化

依托市政务云平台,建设集约化、规范化、智能化、移动化、国产化、个性化的党政机关OA协同办公一体化平台,实现39个市直单位、5个县区经济区、57个镇街道、529个村社区全覆盖的公文处理、会议管理、督查督办等协同办公应用,确保政务信息实时提醒、非涉密政务工作便捷处理、办公流程无缝衔接,打造信息共享、统筹调度、督办问效、过程管控、闭环管理的办公新模式,同时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2.完善政府网站集约化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府网站集约化要求,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技术平台、安全防护、运维监管,分批次完成各县区、各部门42家单位网站的迁移整合,加快推进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工作,促进各级各类政府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整合安全、数据互认共享,实现政府网站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在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府门户网站和集约化平台互联融通基础上,进一步对接各类APP及微信平台,大力推动政策信息“一网通查”、群众问题“一网通答”、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立市政府网站集群统一信息资源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挖掘、分析提炼重要政策传递、社情民意热点、各界建言献策等信息,推动政府网站信息由碎片化向全景化转型,为辅政决策提供全面、真实、动态的信息支撑。

3.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城市更新”为契机,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链条、立体化智慧运行管理。对接整合市自然资源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事中事后监管系统、市城管执法局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市应急局的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市交通运输局的出租车巡游系统等,采集完善管网管线、灯杆井盖、园林绿地等基础信息,建设城管市政设施信息图层,使城市运行从地上、地下,时间、空间,事前、事中、事后等多维度建立“体征指标”,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视图,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集中高效的市、区县、镇街道三级联动指挥体系,推动风险隐患日常监管、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建设,打造“领导驾驶舱”。

4.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网上业务流程再造,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办事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全面梳理“网上办”事项,编制各部门“网上办”事项清单,对清单内事项进行销账式推进,不断提高网上办事实办率。制定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规范标准,全面取消模糊和兜底条款,编制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实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的无差别办理。加快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镇(街道)延伸,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让企业办事更高效、更快捷,以信息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5.推行基层治理“一网全

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为契机,加快建设基层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基层管理台账电子化,并逐步整合基层现有业务系统、覆盖基层“微业务”,构建一体化基层综合业务平台,全面实现基层业务信息化。加快建设“人、地、事、物、情、组织”等专题数据库,通过城市运行数据分析和研判,实现宏观决策的全域态势感知和全局运行监测,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和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6.深化数字应急指挥管理

深入完善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监测监控预警、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一张图”、5G石化运输智慧路等数字化平台,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供多种模型对各部门应急业务进行整合,实现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数据共享与交换,加快推进数字化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实现计算机、通信、视频、图像以及业务处理的全面集成,全面提升突发重大事故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综合决策、科学处置的能力。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的安全监管模式,以数字化优化工作流程,建设“韧性城市”,实现安全生产在线监管,提升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建设。

7.建立数字交通体系

继续优化“一中心八系统”应用场景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交通”服务、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平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发布系统、出租车管理系统等建设进程,强化全市车流量、交通路网、信号灯等信息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与信息发布,加快推进5G智慧快速公交系统和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提升综合交通管理协调联动水平,实现交通监管、执法、指挥等信息化、高效化、智能化,打造快捷、智慧、贴心的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5G石化运输智慧路,利用5G技术将车与路协同管理,实现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设定的石化运输专用道路和车道上行驶。

8.构建数字天网

“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加强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与应用,建成社会治安防控智能管控平台。推进数据警务建设,强化对各类政务信息、社会资源信息的数据整合、智能研判,提高多侦联动、多轨联控和预警防范能力。继续推进“雪亮工程”,综合运用物联网、5G等技术,提高全方位动态监管和综合分析应用水平,不断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盘锦提供数据支撑。推行“互联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智慧安防社区和智慧型公安派出所建设,以智慧治理为依托,形成“大联动·微治理”信息系统、公安警综平台、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人房信息资源等融通共享。

9.推进数字司法

全面落实《“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精神,探索推进政法跨部门协同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政法单位之间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刑罚执行等各环节业务协作。围绕法律服务主题应用,研发智慧司法信息平台。探索构建一体化智能化依法行政应用体系,建成集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全面依法治市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引领司法事业发展,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10.健全数字市场监管

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汇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和国资管理等重点领域、行业监管数据。搭建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公示展示信息平台,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建立“5G+”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风险等级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建立监管工作情况评估机制,强化对监管过程和监管效能的监督,提升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11.加快数字民政建设

推进低保掌上移动服务体系建设,运用“绩效考核+数据共享+移动审批”的有效衔接,提升最低保障服务水平。运用“互联网+5G技术”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线服务能力,创建远程视频服务体系,探索智能养老产品适老化多种应用模式;完善智慧殡葬管理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透明、个性的殡葬服务;推进殡葬服务5G无线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打造覆盖全面、反应及时、调度规范的智能指挥调度系统。融合福利彩票、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核心业务数据,完善以社会救助、智慧养老、殡葬管理业务系统为主体的数字民政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撑系统。

12.推进信用监管智慧治理

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标准设计,重点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以数字化方式推进诚信盘锦建设,实现信用监管体系健全完善、信用监管领域全面覆盖。依托盘锦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公示机制,对全市进行动态信用信息监测,推进跨部门、跨行业协同监管,推动跨市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结果互认,实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嵌入式对接。不断提升信用信息平台功能,深入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事前信用承诺制;构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加强公平公正监管;健全事后信用奖惩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优化。切实开展失信惩戒,加强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积极稳妥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强化市场环境大数据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不断优化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13.升级网格化服务管理

深入落实《中共盘锦市委 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通过“党建引领、智慧治理”推进市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的实施意见》(盘委发〔2020〕9号),细化网格案件分类、规范网格工作职责、优化网格工作流程、升级网格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网格工作在发现案件、主动服务、信息归集等方面的效率和质量。在提升网格员职业技能的同时广泛发展兼职网格员,利用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等资源建设电子网格员,依托“网上盘锦”APP的“随手拍”功能充分发挥“人人都是网格员”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共治局面。推动政务服务、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医疗服务等走进网格,加强主动式服务,打造“全要素网格”。

(二)提升数字社会服务水平

发挥数字化在资源整合、部门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核心优势,围绕社保、健康、教育、文体、旅游、出行、宜居等民生领域,开展社会服务数据创新应用,构建全市城乡一体、融合创新、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

14.优化社保健康数字化服务

整合构建全市集中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业务系统,打造社会保险全流程智能监管体系,实现镇街道、村社区社保自助服务开通率达到100%。持续推进“智慧社保”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基本实现社保业务线上申报。以数字化手段助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建立“互联网+医护到家”系统;稳步推进市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健康档案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全面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医养结合建设新模式。

15.增强文化教育数字化供给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平台。健全先进文化发展制度体系,建设智慧化文明实践新平台,搭建志愿者网上综合管理系统。完善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加大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应用,提高文化领域数字化服务能力。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完善集教育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家庭教育、师生个性化发展等于一体的全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面向社会的数字教育资源、学生学业负担监测、学生入学与招生等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16.提升旅游出行数字化应用

依托全市集海、河、滩涂、湿地、芦苇、温泉于一体的丰富旅游资源,积极拓宽“大数据+旅游”发展路径,打造“大旅游”朝阳产业,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空间和新载体,推动旅游产业向高端、规模化、特色化迈进。发展智能出行服务,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智慧公交系统、公交电子站牌系统等主题应用,实现公共汽车运行信息的实时预报准确率100%,提升公众出行便捷度。

17.拓展基本生活数字化服务

广泛整合教育、医疗、交通、旅游、养老、电商及各县区等领域资源,持续完善“网上盘锦”APP服务功能,提供统一标准的“吃、住、行、游、购、娱、健、体、闲”等全方位便捷化服务。推动水、电、煤气、交通、气象等公共服务智慧应用模式创新,综合应用移动支付、互联网实名认证等技术,推动居民证件卡和各类生活服务账户向手机端集成,并逐步取代实体卡和纸质证明,全面实现“一机在手、通行盘锦”。

18.全力推进数字社区建设

推进“社区智慧警务+”“智慧住区”“社区 e 家”建设。建设全市城乡社区工作者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加强视频监控设备、自助服务终端、传感器等基础设施统筹部署,搭建综合性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体化便民服务体系。升级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设社区数字孪生监管平台,以数字孪生创新社区网格化治理,形成社区层级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基础信息资源的追踪。发展养老助残、生活辅助等智慧社区生活应用。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支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19.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建设全市数字乡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和完善村屯数字文化、信息消费、普惠金融服务等功能。推进乡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设全市村屯社区协商APP,打通乡村沟通协商“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党建”,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增强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引入金融机构,推进代办点多功能复用。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信用体系建设向农村延伸,探索设立“信用基金”,推行“信用基金+激励奖惩”,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全覆盖。

(三)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做好“三篇大文章”,持续推进“数字盘锦、智造强市”发展。用数字化赋能“原字号”“老字号”传统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新字号”,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设全省创新的数字经济引领示范区。

20.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

建设部署农业物联网,推进智能传感器、卫星导航、物联网、遥感、空间地理信息应用,搭建农业大数据应用管理系统,形成农业大数据库,打造现代化智慧农业体系。推动农业智能化生产,支持开展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养殖智能化,促进产需精准对接。强化农产品溯源和监管能力,推进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实现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的追溯管理。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鼓励运用网络直播等多媒体,加大农特产品宣传销售。建设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涉农数据上云,形成农业全产业链数据资源,鼓励开发基于APP应用的农业信息服务产品。推动农业新业态发展,加快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物流、养老等深入融合发展。

21.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升级

加快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部署,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工程,建设智慧工厂。推广北斗类等智能导航技术在我市示范应用,重点发展石化产业、产业园区等应用,积极推进兵器集团石化项目和北斗应用项目建设,实现央地协同发展。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借鉴宁波、无锡等地发展经验,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企业融合发展,实现企业对人、机、料、法、环等全体系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打通,推进产业数字化应用和平台化管理。推进传统石化产业数字转型,支持宝来利安德巴赛尔、浩业化工等领军企业智能升级,推动企业内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等资源集成整合、互联互通,引导企业建设“供、研、产、销”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智能工厂场景示范,重点推广人机物协同与互操作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生产数据、生产过程可视化、网络化。

22.引领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升级改造,发展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健康养老、智慧旅游、数字设计等业态。发展智慧物流,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推动数据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发展电子商务、网红经济,着力培育优质企业和品牌,建设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发展智慧金融,培育区块链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征信与风控等新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建设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推动数字货币应用。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应用,推广居家健康信息服务;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推进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加快现代旅游业发展。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以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业与创新设计;加快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新型网络文化产业。

23.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打造“无人经济”,推广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等新零售模式,大力发展体验消费、社交电子商务、近场零售、无人零售等新业态。培育共享经济,面向初创企业加快办公空间、办公设施、生产设备等创业要素分享,发展共享出行、共享租住、共享物品等新兴业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经济,探索建立集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研人才共享、科研信息共享、科研咨询与合作开发于一体的创新模式。发展平台经济,打造协同制造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新模式,在医疗、物业、家政、教育、健康等领域建设大型生活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盘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壮大经营主体,扩大交易规模。

24.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实施“软件+”行动,积极发展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突破软件领域薄弱环节,积极发展新一代工业软件产业。根据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数字化需求,构建工业软件产业链。依托百思特达氮化镓芯片等重点项目,培育发展光学电子、汽车影像关键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软件服务业,逐渐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自主配套能力。

25.加快5G和电子终端产业应用

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产品推广,加快推动企业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探索建立基于5G工业无线网络的工业实验验证环境系统平台和工业生产装配过程验证环境系统平台。围绕中科曙光、中蓝电子等重点企业,推动计算机、服务器、手机行业终端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镜头和马达等配套零部件制造水平。加快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5G终端应用,扩大5G终端移动手机用户规模。

26.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

推动数字化赋能,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企业创新数据共享机制,探索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以及数据安全等各环节的新型商业模式,打通数据孤岛,开发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数据服务。推动大数据在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支持企业开发与重点行业领域业务流程及数据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支持全市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等项目建设,通过市场化方式孵化培育大数据企业,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的领军型企业。依托新组建的数字城市建设运营公司,以政务数据为资产,筹建“数据银行”,通过隐私计算平台,释放数据价值,探索发展数据要素市场,通过投融资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发挥投资示范作用,带动民间资本、互联网企业参与数字盘锦建设。

27.培育数字产业园区

建设园区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园区内各类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流程并联协同。开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园区的应用,增强园区内外企业的联动发展,提高园区在招商服务、产业布局、企业孵化等方面的能力。开展园区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打造园区物联网产业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功能错位、辐射带动力强的数字经济园区和小镇。绘制全市信息技术产业图谱,支持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引龙头、带配套”,围绕产业链短板和提升节点,推进“补链扩链”招商、以商招商。

四、实施保障

(一)建立组织保障

1.筹划组建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数字盘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宏观领导,统筹推进全局性重大基础设施、涉众性重大应用信息化项目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相应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统筹有力的数字化建设组织体系,保障“数字盘锦”建设顺利推进。

2.参照省大数据管理局职能设置,组建市大数据管理局,作为数字盘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数据资源管理和大数据应用以及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等职责,牵头实施全市大数据发展战略,建立政务大数据的相关地方标准及制度规范,推动数据资源聚集、融通、使用。负责规划协调、指导监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负责市级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协调推进、督促落实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工作。

3.组建数字城市建设运营公司,作为数字城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力量,统一承接市域新的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存量政务信息系统运维等业务;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市各类示范试点的优势,承接和开展模式输出等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1.严格执行数字城市建设资金归口统筹机制,制定“数字盘锦”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做好“新基建”“新城建”等项目包装,争取上级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注重吸收优质资本参与,拓宽资金供给渠道。

2.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做好归集、整理、应用和分析等各环节工作。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批量收集来自国家和省级联平台、市直单位重点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及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基层密切相关的数据等;针对一数多源、一源多数等情况,通过不断清洗、比对等整理工作,充实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及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逐步建设卫生、教育、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不同领域的专题数据库,为各层级、各部门应用提供全量、真实、实时的数据资源;围绕数字城市各应用领域,强化应用场景设计,推进跨行业、跨层级的智慧应用,突出“网上盘锦”APP(即“辽事通”APP盘锦频道)、市政府门户网站等移动端和电脑端“资治利企惠民”的窗口作用;在静态数据做全、动态数据鲜活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大数据分析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

3.完善数字城市建设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注重培养既精通政府业务又能够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育专业化人才,畅通选任渠道、丰富选拔方式,吸引和择优选用人才。将数字城市建设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面向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

4.积极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交流活动,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媒介,宣传数字城市建设经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夯实基础支撑保障

1.在“一云一网一平台”基础上,构建“云上盘锦”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形成同城异地“一主一备”双数据中心规范化运行格局。逐步迁移全市(含县区、经济区)机房至“云上盘锦”数据中心,实现资源统一规划、高度共享,以“按需服务”的方式为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及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云存储和云计算服务,并为盘锦市周边区域数据存储提供托管业务,打造区域性信息服务体制,共享数字化发展。推进市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的同时,进行IPv6全面改造,统筹布局多种感知技术和物联网感知设备接入的智能应用,完善优化“云上盘锦”区域性大数据中心服务,为全市政务信息化应用提供先进、安全、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

2.深入实施《盘锦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管理办法》,对于覆盖市、县区两级和多个部门的跨部门、跨层级专项业务应用,按照“统一项目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备案管理、统一审计监督、统一评价体系”原则,统筹建设市级综合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形成全市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

3.强化全市网络安全监管及技术支撑,加大政务网、信息系统、重要数据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高安全防护过程管控能力;采取软硬件自主可控的网络升级、通信加密等技术,提升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国产商用密码应用的建设和改造工作,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基于“云上盘锦”的集智能监测、威胁预测和态势感知于一体的安全态势分析机制,为全市统一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指挥平台提供数据支持,提升安全事件自动化、专业化的应急响应能力。

 

 

 

抄送:

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盘锦军分区,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部、省属驻盘单位,各新闻单位。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30日印发

 

 

  政策解读:(图解版)《数字盘锦规划(2021-2025)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