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4年)

卫生·体育(2004年)

发布时间:2010-05-21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248

卫生

【概况】
    2004年,全市卫生工作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积极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着眼点,狠抓卫生服务综合效益的提高,医疗单位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技术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项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91个,其中“三甲”医院2所(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辽河油田中心医院);“二甲”医院2所、“一甲”医院18所。全市医院有病床5 20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6 922人。全年市直医疗单位完成门诊量490 260人次,比上年增长3.3%,住院25 810人次,比上年增长3.2%,业务总收入达14 475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市乡以上医疗机构平均每年诊疗病人达160万人次,入院治疗达7万余人次。平均每千人口床位4.34张、卫生技术人员5.7名。优化调整后的卫生资源拥有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使绝大多数患病人群得到及时治疗。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通过防控“非典”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水平。“6·10”、“6·21”事件发生后,各有关医疗单位迅速启动应急系统,进入应急状态,全力开展救治工作,特别是在“6·21”硫化氢中毒事件中,全市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抢救及时,措施到位,实现无死亡病例的成果,市医疗机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受住实战的考验。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门别类的制定预案,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健全和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和信息报告系统,市、县、乡镇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联网,疫情直报率达到100%,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设置卫生信息专门科室,建立计算机工作站,与市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连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报告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资源状况和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向下延伸到村和城市社区,并建立起严格的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提高村和社区级信息报告端点的疫情报告速度,确保疫情信息报告准确、快速。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体系。从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卫生资源的实际出发,通过结构调整、整合资源,确定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利用国债建设项目资金,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一个具有指挥、调度、协调功能和先进通讯工具的紧急救援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道传染病房建设基本结束,大洼县医院传染病科已经启用。市第二人民医院、大洼县医院发热门诊达到国家的建设标准,可根据“非典”疫情防治需要随时启动。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类应急救治队伍8支,市级100人左右,县级40人左右,形成一、二两个梯队。定期对急救队伍进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遇到突发事件时,能迅速投入现场开展调查、疫情控制、临床救治等应急工作。


    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抓住中央财政加大公共卫生投入的有利契机,争取国债项目建设资金2 135万元、日元贷款设备资金75.6万美元。市、县两级政府对国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承诺配套资金1 175万元。利用中央和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经费,开展了市、县两级国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以市级疾控中心为主体、县级为辅、社区和乡镇防保机构为基础、村级卫生组织提供一定支持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市疾病控制中心国债建设项目已经封顶。两县两区将疾控及卫生监督部门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区域规划的指导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形成,推动卫生服务体系的调整。部分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管理体制,取得新的进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机构网络建设,已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框架体系,全市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下设服务站51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93人,两区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社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社区卫生组织入户调查69 893户,建立健康档案190 669个,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框架体系。全市县(区)以上有3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聘任合同制和岗位聘任制,“双聘”覆盖面达100%,签订聘任合同书4 126份。市第三院、市中心血站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精简机构设置,优化队伍结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医疗机构基本建立起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市直的6所医院全部实行经济核算到科室,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拉开分配差距,以分配制度改革带动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四院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绩效激励机制,利用经济杠杆,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市直绝大部分医院后勤服务项目如保洁、洗涤、食堂、取暖等已实行对外公开招标或向社会购买的方式。扩大药品招标采购的范围,2004年,全市共组织12所县区以上医院开展两轮药品联合招标采购,采购药品879个品种,招标采购药品总额为6 300多万元,占购药总额的75%,平均降价8.5%,实现向社会让利650万元。积极推进卫生监督改革,两县两区卫生防疫站已全部实行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分别成立疾病预防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整合卫生资源,提高了服务能力和监督执法水平。



【农村卫生】
    在农村,针对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补偿不够等原因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不能正常运转,以及预防保健三级网的枢纽作用难以发挥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调研,根据市农村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一整套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并下发《中共盘锦市委、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以贯彻落实农村卫生工作一系列政策为契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两县将44个村级防保组织上收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保证经费及时到位,大洼县上收防保人员85人,盘山县将10个乡镇和4个国有农场防保站上划县管,加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大洼县被省确定为三个试点县之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平稳,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15个乡镇有252 98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87.8%。市、县、乡合计筹资达到632万余元,已全部存入专户。到年底,已为发生大病住院患者581人报销金额99.3万元。



【疾病预防控制】
    截至12月底,全市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1种、1 520例,发病率为120.2/10万,已连续4年无霍乱病例发生,连续12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围绕强化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各级卫生部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抓好霍乱、乙脑、肝炎、性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重点,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加大监测频次,有效降低发病率。坚持把在适龄儿童中开展计划免疫,作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预防手段。全年,全市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8%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96%,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达到94.87%。全市计划免疫保偿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100%。以开展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控制项目为契机,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归口管理工作。全年,全市可疑肺结核病人就诊4 260人,就诊率达到346/10万,发现活动性肺结核650人,涂阳登记率达到30.1/10万,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6%,复发涂阳达到83%,全市DOTS督导化疗率达到95%。严把从事饮食、饮水、公共场所服务等职业的从业人员体检关,防止传染病通过职业传播。全年,相关从业人员体检14 506人,体检率99.18%,职业禁忌人员调离142人,调离率100%。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污物、污水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分类收集、处理、转运和交接登记要求,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认真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措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监测显示,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8.18%,碘盐覆盖率达到99.89%。采供血机构建立严格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严防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市中心血站为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启动了ISO 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并以认证申报工作为核心,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经权威机构验收,通过认证,实现与国际接轨,血站质量管理也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医疗机构建设】
    各医疗机构把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认真加以实施。重视对身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健全继续教育档案。全年完成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3项,完成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52项,接受继续医学再教育的人员达到3 854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占应参加人员的比例及培训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依托高等院校,继续在卫生系统中开展中升专、专升本,提高学历档次教育,市第二人民医院与锦州医学院达成联办在职研究生班意向。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市卫生防疫站通过网络向省内外高校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择优录用6名大学生。


    坚持走科技兴医、知识强院的道路,进一步加大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力度。全年,经申报,评审出市级重点专科12个,其中1个重点专科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全市共引进和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6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个。市第二人民院与美国合作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填补地区的空白;市第四人民医院与何氏眼科的合作项目在盘锦市落户;市第六院开展的肛肠专科业务进一步拓展,改善医院运行质量。在专科建设上,各单位科学地调整专科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融合,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培养、梯队建设、硬件投入力度,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四院、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中一批掌握领先技术、有规模效益、有社会影响、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专科已经形成,市场份额逐步拓展,竞争力逐步增强。



【卫生法制建设】
    全市范围内开展节日期间的食品卫生、生猪屠宰、劣质奶粉、桶装水和学校周边环境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食品卫生的状况有所改善。年内,共出动监督员8 328人次,对各类单位监督2 776次,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单位均监督频次4次。对违反规定55家予以行政处罚,罚款51 532元,没收违法产品价值8 000元。责令停业整顿18家次,取缔3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非法行医和医疗机构聘用非医务人员行医、出租科室、外包科室的治理整顿。全市共出动医政执法人员320人次,执法车辆178台次,取缔非法行医127起,行政处罚1.7万元,没收医疗器械36台件,价值2.5万元,处理超执业范围行医12家,行政罚款1.2万元。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用血100%来源于街头无偿献血,全年共完成采血7 734人次,采血总量11 351个单位,成分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为87%。


    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执法监督,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妇女、儿童两个《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依法规范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全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1.33/10万,婴儿死亡率9.71‰,5岁以下死亡率12.27‰。全市妇幼保健保偿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到100%,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5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1.55%、92.69%


【行风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贯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加强业务管理工作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起研究部署、一起督促检查、一起考核落实,全面落实纠正行风工作责任制。行风工作逐渐从单项治理向综合治理,从事后查处向依靠规章制度防范,从被动纠正向主动依法治理方向发展。4月,省人民医院乱收费问题受到查处,结合落实省卫生厅和省纠风办的要求,市卫生局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抽调各级卫生部门财务人员采取互检的方式,对各医院的收费情况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检查,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整改,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制定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十项相关制度,增加收费透明度,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紧紧围绕行风建设的薄弱环节,设计载体促进行风建设,着眼于提高职工素质。确定“优质服务杯竞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工程”等一系列载体。在方便患者就诊,改善服务环境上,设计开展创“女儿式亲情服务”、“宾馆式服务”、“星级服务”、“文明礼貌服务月”等多个载体。卫生系统行业作风根本好转,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态度、行风、收费的社会满意度,分别比上年提高6.9%、9.9%、9.2%。



【爱国卫生工作】
    一、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塑造城市环境新形象,打造生态名城,促进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创建为主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全民创建活动。要求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盘锦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经过全体市民共同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此,市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向辽宁省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申请考核指导。专家组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前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提出要求。针对专家组的意见,市政府组织考察团,赴国内的先进卫生城市进行学习考察,随后制定出属地化管理的工作方案。


    二、进一步巩固农村改水成果,推进普及卫生无害化厕所,确保农村人口吃上安全卫生水。年内,大洼县唐家乡和盘山县胡家镇、沙岭镇、古城子乡、陈家乡、大荒乡重新打供水井。市财政投入资金解决陈家乡东地村农民吃水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居民饮用坑塘水的历史。随着农村改厕的标准不断提高,过去的单坑、斜坡暗道式厕所已不在卫生厕所的范畴之内,致使全市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工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内,兴隆台区利用上年的市拨改厕资金和本区配套资金修建无害化厕所150套。双台子区利用市政府改厕资金和自筹资金对常家村的500余座无害化厕所进行全面维修和改进,全村高压水冲厕所完好率、使用率达到100%。大洼县对农村改厕做出规划,筛选出东风大北屯、西安镇桑林子村、二界沟镇曾家村、新开镇西五村为农村改厕示范村,分别被列入各乡镇、村屯建设总体规划。


    三、除害防病。以灭鼠、灭蚊为重点的除害防病工作在市、区开展顺利。按照《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和《辽宁省病虫害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市爱卫会年初制定出计划,采用环境治理与化学防制的办法,按期实施。入春开始,在省爱卫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开展春季熏杀越冬蚊蝇活动。采用烟剂熏杀,降低夏季蚊虫密度。春秋两季开展灭鼠活动。为确保灭蚊、灭鼠取得好效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兴隆台区、双台子区、辽河油田爱卫会,举办除四害培训班,聘请省除“四害”专家讲课,从鼠密度测试、投药和效果评价等专业常识,使各街道办事处的人员得到较系统的培训,保证市区除害效果。全市未发生较大的流行性出血热和其它鼠传疾病。春秋两季灭鼠活动组织充分、药量充足、方法到位,市区内鼠密度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以内。


    四、健康教育工作有新进展。市、县区爱卫会办公室始终把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指导力度。以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为重点,举办各种培训班,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检测、印刷卫生知识问答卷发放、卫生知识宣传画发放,配合卫生日举办卫生知识宣传一条街、自愿者宣传队、健康面对面乡村行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增强城乡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大洼县开展的健康面对面乡村行历时100余天,遍及全县15个乡镇、168个行政村,举办村、镇、县三级健康知识培训讲座287场,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传授健康知识,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急性病发作危急时刻采取的应急措施知识的普及,使全县健康教育工作又上一个台阶,被省卫生行政部门评为健康教育示范县。大洼县开展的健康教育面对面活动给全市健康教育工作树立了样板。

 

药品监督

【GMP和GSP认证】
    2004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加大帮促工作力度,盘锦市恒昌隆药业有限公司、盘锦华成制药有限公司、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药中药提取及前处理)3家药品生产企业顺利通过GMP认证;盘锦森荣药业有限公司、盘锦第五制药厂软硬件改造已进入尾声。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和省局会议精神,市药监局对6月30日前尚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现场下达停产通知,并定期进行检查。进一步提高GMP认证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督促企业参加全省药品GMP认证培训,共有3家企业5人次参加学习培训。加大监督实施GSP改造和GSP认证工作力度,保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盘锦市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工作方案》,成立盘锦市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和GSP认证办公室,结合本市药品零售企业的实际,编制“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责任”、“操作程序”及“相关表格”,供企业参考,为GSP认证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组织召开4次GSP认证检查员和县以上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工作会议,学习贯彻《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现场检查评定标准》、《GS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程序》及上级有关GSP认证会议精神,部署全市GSP认证工作,并对如何实施GSP改造和认证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辅导,动员企业加快GSP改造步伐。要求企业严格按照GSP标准经营,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年内,全市共有药品批发企业6个,已有5个通过GSP认证,1个限期整改待验;药品经营连锁企业4个,全部通过GSP认证;县以上单体药店239个,已受理认证申请的155个,占应申请认证企业总数的65%;已进行GSP认证现场检查的142个,占已受理总数的91%;通过现场检查评定标准的123个,占受检总数的87%;不符合现场检查评定标准的19个(其中限期整改的14个,不合格5个),占受检总数的13%。



【两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辽宁省药监局《关于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关于加强我市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的意见》,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药监、卫生、公安、工商、物价、监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盘锦市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成员单位会议,落实“两网”建设意见。工作中着重抓基础重点下移,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存在的药品购销渠道混乱、品种产地繁多、价格不均衡、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从基础管理抓起,采取轻处罚重教育和教育规范服务相结合的办法,边检查、边讲解、边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服务,实行统一配货管理,提高依法经营、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年内,全市29个乡(镇)、301个行政村,共有116个农村药品零售企业、744个乡村卫生院和个体诊所。针对这一实际,建立起以基层药监部门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聘请11名药品监督员、29名药品协管员、301名药品信息员,形成29个乡(镇)、8个药品批发及连锁企业为主体的药品供应网络,覆盖率100%,通过供应网络购进的品种占所有购进品种的75%左右。制定药品监督、供应管理办法及药品监督网络培训、考核、聘任、检查、报告、奖惩等八项岗位责任制;确定“通过实施农村药品监管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使药品监管部门成为诚信和创造财富的主体;市场成为配送医药资源的主体;人民群众成为监督和评价的主体”的总体思路。有效地遏制了类似于义诊、药品说明会,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销售药品等一系列违法行为,结束了农村用药无人管、管不过来的历史,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专项整治】
    加强隐形眼镜经营企业的监管,保证产品安全有效,2月起对辖区内经营隐形眼镜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和了解企业状况(性质、经营条件、经营品种、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等情况),将《关于核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关事宜的补充通知》(辽药管发〔2003〕71号)文件精神宣传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年内,已有4家独立企业,3家分支机构经审查及现场验收具备经营资格,已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根据省局要求,结合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对三类经营企业的企业资质、进货渠道、无证经营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全年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65家,医疗机构86家,取缔无证经营企业3家,罚款1.1万元。并成立盘锦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和审批。对申请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生产企业的资格、仓储条件进行专项检查,在特药审批前沿把住关口,保证特殊药品的合理使用。对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辽河油田中心医院、辽河油田第二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申请特殊药品使用许可证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经初审符合使用标准,并于3月13日正式通过辽宁省药监局的验收。根据国家局2004年7月1日召开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组成检查组,定期检查抗菌素药物的销售情况。



【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
    加大各类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创新药品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形成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审批与监管并重;由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防范与事后监管并重;并努力将监管关口前移。加强对药品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提出防范药品流通中的违法行为,由单纯的打假治劣转变为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优扶强与打假治劣并重;由药品监管部门单枪匹马作战转变为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作战;形成药品监管系统跨行政区域的联合办案机制。先后制定出以“全面整顿、区域治理、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为中心;以“依法行政、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行为规范”为准则;以“查处一块、净化一片”为目的的工作标准,始终保持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做到执法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执法有序、处罚有据、罚款有度、不徇私情、敢于碰硬。全系统共立案265起,结案265起,结案率100%;没收药品违法所得32 178.86元,罚款281 560.70元;没收假劣药品货值85 652.48元;取缔违法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6家。探索将药品抽验由评价性抽验为主转变为评价性抽验与监督抽验并重新路子,加大监督性抽验比重。盘锦市药品检验所抽验76个工作日,出动抽验人员266人次,完成检品数754批,全检率75.1%,共查出假劣药品239批,不合检率为31.7%。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研】
    市药检所在完成省药检所下达的计划抽验和例行抽验的同时,承担中检所下达的关于快速检验成果验证项目中的53个品种(此项目是验证中检所编著的《快速检验项目》中收录的577种药品快速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建立和完善《辽宁省基层药品目录》等工作,完成了“关于妇科类、降压类、感冒类中成药中添加化学药品的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等科研项目。

 

体育

【群众体育】
    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继续启动二期工程。注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二是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并加强正确引导,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和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网络,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三是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突出“两个重点”:即把2004年确定为农村体育年,抓好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全面开展体育进社区活动。


    围绕“农村体育年”工作,开展农村体育基本情况调查,针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情况,实施体育器材下乡和体育进社区,其中盘山县投入体育器材35件,大洼县35件,兴隆台区30件,双台子区4件,另外在两县两区社区苑角共添置了28件健身路径,使得全市有9个乡镇建立了文化体育广场,对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工体育先行”是全年工作重点,结合盘锦市职工体育开展的具体情况,全民健身周期间,先后组织市直机关乒乓球、篮球、排球及健身操等活动,并举办3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有260人参加培训;成立大洼红海滩、盘锦市体校、盘锦市体育馆三个青少年俱乐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活动;5月同文化局联合举办“五月放歌”文化体育广场活动,有近千人参加秧歌、体育舞蹈、太极拳、大合唱等活动;5月25日,在世纪广场成功组织了盘锦市全民健身启动仪式,市直机关24个单位,3 000余人参加了表演;7、8月协助机关工委举办篮、排球赛,丰富了机关干部的业余生活;9月6日,在市体育场举行了全民健身周广播体操比赛,市直机关共有19支代表队参加,调动了广大干部参与健身的热情,体现了全市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竞技体育】
    从理顺训练体制入手,明确竞技体育项目和训练目标,每个教练员都签订了年度责任状,为迎战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打好基础,研究布局,明确目标。年初开始了对参加省比赛运动员的资格审查、注册、竞赛报名、组织、统计等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竞技体育水平,打好年度比赛而进入备战状态。全年共参加省里的10项少年比赛,获得金牌17枚,银牌20枚,铜牌12枚,多人次获得前八名。运动员杨莜虞在参加亚青赛女子链球比赛中,以61.77米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在该项目上获得世青赛银牌。


    辽宁省第四届老运会各比赛项目从5~9月相继展开,盘锦市积极组织参赛队伍,共参加台球、太极拳、中国象棋、门球等9个项目,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太极拳获得第六名,台球、乒乓球获得第四名,市代表团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另外,在参加2004年辽宁省“金海人家”杯太极拳锦标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参加辽宁省体育舞蹈比赛中,少年组获得2金1银,成年组获得1银2铜的好成绩。



【体育设施】
    从4月开始,为满足广大市民体育锻炼的健身需求,搭建“雪炭工程”,实施了体育场东北角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工程,安装了百余件健身器材。根据群众的健身需求及不同年龄段的健身特点,合理设置了老年、成年、“儿童乐园”等健身区域,并安装了路灯、雕塑等设施,栽种了花草树木,成为一处集休闲、健身、绿化、景观为一体的户外休闲健身广场,每天晨晚练近千人,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体育产业】
    针对体育产业起步晚,效果不明显的差距,全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组织相关人员到省内其他市及外省进行体育产业的学习考察,寻找差距和不足,学习先进经验,在思想上增强对朝阳产业的认识;(二)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针对当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管理办法;(三)成立体育产业办,培养选拔配备经济管理人才;(四)成立“健跃体育健身工程公司”,搞好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为体育产业发展建立基础。(五)继续搞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全年,在体育彩票发行工作中,加强对各销售网点的指导、培训,注重体彩宣传,体育彩票发行2 0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