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4年)

科技·教育(2004年)

发布时间:2010-05-21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547

科技

【科技计划】
    按照盘锦市经济发展计划要求,2004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111项,安排经费3 155万元,其中省以上计划项目18项、经费355万元。


【农业科技开发】
    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遵循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结合全市农业科技发展实际情况,择优立项,有17项列入科技计划,共投入340万元,年内各项目均按计划完成任务。



【农业科技项目招标】
    为加快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步伐,举行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招标活动。对1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科学研究项目在全市进行招投标,经过严格的评审,确立盘锦每日集团等15家单位中标。


【科技活动周】
    在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围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主题,开展多样的科技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并开展了社区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网络科技宣传等活动,有效地向社会宣传新技术和科学知识。


【科技下乡】
    按照国家科技部的要求,盘锦市科技局等单位邀请省内科研单位的著名农业专家,深入到两县的农村进行现场讲解有关保护地蔬菜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牧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并为农民群众购买3 000册实用技术书籍,发放科技资料近2万份。


【工业科技开发】
    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通过计划引导,资金扶持,促进了企业技术及产品的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9家,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达48亿元。


【科技合作与交流】
    以加强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合作与交流工程。重点加强与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海外学子的科技合作,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重大技术创新攻关、技术咨询、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第五届科技合作工程项目洽谈会,共邀请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137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00余名专家汇聚盘锦,盘锦市500余家企业的1 000余名代表与专家进行洽谈、对接。洽谈会期间共签订正式合同94项,意向协议7项,技术交易额9 365万元。同时与同济大学签订市校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市校(院)全面科技合作达到9家。


【知识产权】
    为进一步鼓励创新,增强全市上下的知识产权意识,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申请专利,全年共申请专利573件,超额省政府下达的320件的任务。


【科技成果】
    2004年,共完成科技成果35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国内领先水平的14项。有22项科技成果受到奖励。


【技术市场和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的相关优惠政策,保障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年内,新创办科技型企业90家,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达17亿元。


【科技宣传】
    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出版《盘锦科技参考》6期300册,《科技动态》发行12期3 600份,共发表文章80余篇,在市电视台做科技节目30余期。


【盐碱地利用研究】
    一、概况。2004年,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共承担科研项目20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5项,委托项目2项,所内自选项目8项。年内,全所共取得奖励成果1项,鉴定审定成果4项,优质水稻新品种盐粳68选育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新品种盐粳34、水稻新品种辽盐166和水稻新品种花粳8号通过省级审定,滨海稻区农业多元结构种植养殖模式研究,通过省级鉴定。孙雅君荣获首届全国农业期刊主编金犁奖和辽宁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称号,有2人被评为省科技扶贫先进个人,李振宇获农业部农业科技进步年先进工作者称号,姜存松被农业部授予发展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二、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盐丰47、盐粳68试验示范项目研究。该项目是国家转化基金课题计划项目,根据项目的进度要求,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确定协作单位和承试地点,在省内外落实10个试验示范点,为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课题研究。该项目为省市两级下达的重点攻关项目。有3个品种已参加省区域试验,辽盐166品种参加中晚熟组复试试验,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0.95%,名列第一位,同时该品种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增产11.22%,同样列居首位,现已全部完成试验程序。辽盐188品种参加中晚熟组初试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1.98%,名列该组首位。辽盐98品种参加中熟组复试试验,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4%。另外,有2个品种参加预备性试验。辽盐158品种参加省预备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4.66%,名列第一;辽盐208品种参加所内预备性试验,比对照增产显著,综合性状好,2005年参加省区试验。

    四、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盐粳68推广课题研究。2004年被列为盘锦市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现已全面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五、高产优质多抗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该课题(两系专题)是省市两级下达项目。2004年,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组合品比试验,多数组合增产幅度在10%以上。其中,LY195S1001组合平均折合单产722.3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42%,增产十分显著,两系不育系选育试验,选择优良单株400份,稳定品系5个,测优组合表现突出有2个,两系制种组合20多个,一系法杂种优势固定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收取单株千余份,保存三系不育系29份,选择常规稳定品系57个。

    六、水稻单倍体育种。全年完成接种组合60余个,参加品比试验18份,其中花粳49表现较好,准备参加省区域试验。

    七、花卉苗木快速繁殖研究。年内已经探索出多种花卉苗木快繁技术,扩繁的彩色马蹄莲已经进入开花期,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已进入快长期,长势良好。

    八、盐生植物开发利用课题的基础工作已有展开,盐生植物生长习性以及多用途的效果试验,生产已初步完成,开发利用工作在全面深入进行。

    九、盘锦市水稻生产综合技术开发项目研究。由国家科技部下达,项目实施以后,转化科研成果1项,推广新技术1项;制定垦区生产技术规范1项;培训农民1.8万人次;绿色稻米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新整治了排斗和林带台田。

    十、滨海稻区农业多元结构种植养殖模式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已建立与盘锦地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协调的结构模式,并辐射推广到周边地区。该项目成果已通过鉴定并被评为省内领先水平,为社会累计增加经济效益3.8亿元,同时取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并为滨海稻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开发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十一、稻糠灭草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稻糠对水田杂草具有理想防治效果,并提出稻糠的使用技术措施,该项技术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并符合绿色农业生产的要求。


【芦苇科研】
    一、召开建所50周年庆祝会。来自国家、省、市、县的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全国芦苇行业的专家和学者200余人,欢聚一堂,共庆建所50年。会上,芦苇研究所所长杨广俭对50年来芦苇科研事业进行全面的回顾。

    二、根据盘锦芦苇的规划和全国芦苇湿地的产业现状,盘锦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研究在现有基础上加挂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开展芦苇湿地生命、生态、生存、生机等的基础理论研究。设立芦苇栽培室,湿地生态研究室,湿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室,农业机械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化验室和科技管理室等7个研究室,围绕芦苇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植物保护、退海滩涂开发与利用和芦苇湿地立体生态养殖等领域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提高湿地价值。

    三、课题研究。年内,开展课题6项。(一)“翅碱蓬生物学特性与红海滩形成及保护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被评为盘锦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在2002年盘锦市科技局立项,通过室内研究和田间调查观测试验,探明翅碱蓬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红海滩的形成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二)4W-1.85型集堆式芦苇收割机研究在2003年研制的基础上,对整机进行23项技术革新,绘制图纸694张,新机研制出厂后,分别在新疆、黑龙江等地进行芦苇收割试验,为实现芦苇收割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三)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研究。通过2002~2004年进行的城市污水、采油污水、化肥污水和造纸污水的所内试验和新疆、吉林、江苏和沈阳芦苇湿地试验,取得调查分析数据3 540个,年内已全部完成试验,准备进行省级技术鉴定。此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将为盘锦市各种污水的芦苇湿地净化处理及全国各地芦苇湿地净化处理污水提供了可靠技术保证,为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出新的途径,为保护水资源环境及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四)鲜、干芦根活性对比及保鲜饮片的规范研究。该项目经过与中国中医研究院、沈阳为尔保鲜研究所三年的技术合作,已经掌握了两种保鲜方法,探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芦根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五)苇田综合开发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研究。该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和试验,按造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已粗具规模,动用土方20多万立方米,河蟹、鱼、虾、水禽养殖取得重要成果,科技示范基地的雏形基本形成。(六)芦苇湿地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建设研究。该项是省科技厅组织竟标的项目,年内已完成课题的设计和前期的施工工作。

    四、科技服务工作。(一)盘锦苇区服务。2004年,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盘锦苇区进行芦苇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虫害的防治指导,芦苇栽培技术,苇田灌溉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主要解决芦苇生产中遇到的急难新问题10余项。(二)省外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年内,先后与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双灯纸业集团、新疆阿勒泰美利纸浆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水星清洗工程公司、沈阳浑南新区规划设计院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同时参加了京杭运河生态护坡工程的立项和评审论证会议,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拓宽技术合作空间,与青海的造纸废水处理工程,四川的天池湖工程,新疆沙湾环保局造纸废水处理,黑龙江的芦苇机械收割等项目建立了业务联系和技术服务。(三)试验基地。加大对试验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田间管理,芦苇产量实现1 352吨,比上年增长29%。“苇田综合开发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芦苇湿地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落户试验基地。

    五、年内,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全市各苇区180人次,解决芦苇生产中急难新问题10余项,为芦苇产业增效、职工增收、财政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评为“辽宁省信誉知名科研单位”。

 

教育

【概况】
    继续坚持民主治教,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核心狠抓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进一步具体化。在全市中小学继续开展人生观,苦乐观教育,多次举办辩论会和演讲会,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学习、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继续坚持“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育人理念。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七个一分钟”及“十二个学习习惯培养”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继续狠抓必修课,上好选修课,规范活动课。通过“三课”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全面落实盘锦课堂教学模式,将盘锦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精神进行有机融合,素质教育又跃上新台阶。继续开展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活动,运用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提高师生的自身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年投入教育经费53 823.5万元;预算内教育经22 587.5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8 523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3 123万元;企业办学经费22 400.7万元;学费、杂费2 615.2万元。全年基建投资5 070.7万元(个人投资153万元);新(翻)建校舍34 497平方米,投资3 109万元;维修校舍73 297平方米,投资775.7万元。


    2004年,报考普通高等学校7 097人,被录取6 395人,录取率为90.1%。其中,本科生3 835人,录取率为54%;专科生2 560人,录取率为36%。全市成人报考3 476人,本科生录取698人,专科生录取1 389人,共录取2 087人,录取率为60%。自学考试报考3 915人,报考科次8 088,毕业人数276人,其中专科101人,本科175人。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加大依法治教力度,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进一步修订《盘锦市控辍休学专项督导评估检查办法》、《非辍学学生界定标准》,组织农村初中控辍、保学的互评活动。采取签订控辍休学责任状,农村初中辍学率明显下降,达到省规定的控制线以下。


    稳步推进“普九”进程,2004年底,全市已有30个标准化“普九”乡(镇),33所标准化农村初级中学。



    落实辽政发〔2003〕34号文件精神,对困难家庭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市共资助3 100人,资助金额为92.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共扶助困难学生2 082人,资助金额50万元。


    贯彻《盘锦市示范园考评标准》,加强市级示范园检查验收工作,推进了幼儿园(所)的建设。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 792人,高职毕业生120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80%;高职毕业生就业率85%。全市报考高职606人,其中:本科录取7人;专科546人。年内,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 335人,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招生807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招生380人。2004年,对全市各函授站以及免试转为成人大专的专业证书教学班进行年检,全市共有18个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和10个成人大专专业证书教学班,全部通过年检合格。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已发展到31所,其中有12所市级标准化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一、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补充规定》,严格审查、审批休学、复学、转学手续,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对学籍进行微机化、科学化管理,2004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实现学籍电子化管理。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组织第3次农村初中控辍、保学互查互评,两县教育局及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该工作,采取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师生结成帮扶对子等措施,使全市农村中学的巩固率得到普遍提高。采取扶贫防辍、情感劝学等措施,继续开展全市教师每人和一名学后生、一名家庭特困生组成互助组的活动,使流失的学生重返校园。


    二、加强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德育展室建设,提倡学校要有专门的德育展室;要求全市中小学利用围墙、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来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继续开展“七个一分钟”和“十二个学习习惯培养”等系列活动;在广大师生中,继续进行人生观、苦乐观教育;开展了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大讨论。广大学生做生日贺卡活动已形成习惯,每到教师节、母亲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学生们都能主动给父母、老师、亲人等做贺卡,通过送贺卡,增强了学生爱父母、爱亲人的情感。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成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推进标准化“普九”工作。2004年,市教育局继续开展标准化“普九”乡(镇),标准化农村初中创建活动,盘山县坝墙子乡通过了市级标准化“普九”乡(镇)验收,进入市级标准化“普九”乡(镇)行列。2004年,农村初中的升学率为43.4%,城镇初中升学率为88%。



【幼儿教育】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市幼儿教育工作又有新发展,新建幼儿园20所,其中农村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9所,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317所,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6%。依法治教,加强园所建设。11月,市教育局同市卫生局,对幼儿园进行检查验收,经综合测评后,大洼镇中心幼儿园和星星幼儿园晋升为市级示范幼儿园。全市现有省级示范园11所、市级示范园21所。5月31日,市教育局在市机关幼儿园举办“盘锦市庆‘六一’韵律操大赛暨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共有12支代表队,600名儿童参加韵律操表演。组织全市幼教师生参加盘锦市第五届教育科技节活动,广大师生动脑动手自制玩教具566件,其中,幼儿作品145件。教师组获一等奖5件,二等奖10件。幼儿组获一等奖5件,二等奖10件。3月30日,市教育局组织幼教学科带头人考试,68名幼儿教师参加考试,根据成绩初选30名参加复试,经复试和综合评价确定25名教师为幼教学科带头人。



【职业教育】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民主治教,依法治教,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运用魏书生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指导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抓好协作学校的各项工作。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抓好规范化管理。2004年,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坚持文化课单元化、专业基础课模块化、专业课项目化的原则,积极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继续开展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各项活动。5月,组织市内5所中职学校举办英语演讲活动,15名学生登台演讲,演讲涉及世界观、苦乐观、人生观、学习尽责、助人、惜时等方面内容。根据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特点,从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继续教育、教学工作、教研科研、教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评出本年度17名学科带头人。



【成人教育】
    落实辽宁省教育厅辽教办〔2003〕90号文件精神,保证学历教育的学习质量,对全市18个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10个成人大专专业证书教学班进行检查评估,检查结果。完全通过评估验收。与此同时,对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及专业证书教学班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抽查考试,共1 405人次。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农村初中“9+1”教育新模式,摸索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新思路。全市现有市级标准化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2所。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依法治教,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宣传材料1 000余份。组织县(区)负责社会力量办学工作及有关办学单位的人员参加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组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学习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完成了审批38家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年检、换证工作。



【师训 干训】
    贯彻实施《盘锦市“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通过考评、培训、考试等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学科带头人考评工作。2004年,全市中小学共有36个科次274名教师申报,经初审,174名教师参加考评,评出135名市第七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4名第四届中小学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经过基础教育科、职成科评选,又评出幼儿教师学科带头人25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18名。


    教师进修学院师训部组织全市以校为单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组织市直小学一年级及市直初中一年级教师进修培训,培训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与评价。通过培训,为盘锦市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市教师进修学院制定并下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通知》及“盘锦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实施计划”;制定《主讲教师责任制度》、《主讲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学科教师培训过程考评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学科教师在岗跟踪培训制度》,选派3人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省级培训研讨会;举办6期学科教师培训班,1期教学校长培训班,1期县、区主讲教师培训班,共培训475人。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对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申报教师资格,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的培训和考试,全市共有382名教师和社会人员报名,341人经培训考试合格,获得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书。


    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工作。继续与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联合办学,有专本科学员271人;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联办专业证书对接大专班,有中文、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个专业298名学员;组织中小学教师本科自考试工作,有6个专业近300名学员,已有23人毕业;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报考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教育硕士,共报考115人,并聘请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来盘锦进行考前辅导。全年共组织信息技术考试2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试1次。全市已有9 784人次参加省一级证书考试,8 407名教师获得辽宁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级证书。5 306人次参加省二级证书考试,已有3 743名教师合格。


    2月,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下发《盘锦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基本模式》的通知。基本模式概括为“二段五环一突出”。即:培训全过程分学习、实践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五个环节构成。学习阶段按照选择内容,自主学习,辅导互动,研讨交流,考察反思“五个环节”进行;实践阶段按照制定方案,操作实施,反馈总结,论坛提炼,交流推广“五个环节”进行。两个阶段的活动,贯穿着“学、用、改”一条主线,彼此互相配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整个培训过程突出盘锦地区培训特色。


    10月,举办职业校长培训班,盘锦市有21人参加培训。11月,组织骨干校长培训班16名学员到外市考察,考察湖南师大附中、长沙一中、厦门一中等国内名校,通过考察,丰富管理学校经验,提高了校长们的管理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
    一、电化教育。市教育局电教馆继续抓电教工作的普及、巩固和提高,狠抓达标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及人员培训,提高电化教育覆盖率。组织8名教师参加辽宁省教育厅举办的“首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展评”活动的培训。参加省电教馆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学组有6人参赛,获一、二、三等各1人,优秀奖3人;小学组有3人参赛,1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市教育局电教馆获优秀组织奖。在省电教馆举办的课件制作评比活动中,选送课件77件,其中4件获一等奖,17件获二等奖,46件获三等奖。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活动。参赛作品62件,其中: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12人。


    盘锦市高级中学卫星电视教育。市教育局继续与市有线电视台联办《校园综艺》节目,全年完成《学生时代》24期,《教育新闻》32期。2004年,投资52万元购买节目转播设备2套,为落实辽宁电视台科教频道和辽宁教育电视台节目在盘锦市覆盖工作打下基础。年内,盘山县已经全部开通。


    二、信息技术教育,投资190万元,完成市直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及多功能会议室的改造与建设。全市县城小学以上学校信息技术开课率接近100%。2004年底,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比例比为21∶1(全省排名第九位)。其中,小学为36∶1,初中为19∶1,高中为9∶1。市直学校比例为:小学26∶1,初中22∶1,高中8∶1。全市中小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4.7台。不断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对全市地方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6月,在完成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校通”的基础上,投资32万元,为县(区)学校购置计算机80余台,县(区)学校配备打印机等相关设备,实现全市在校生200人以上村小学的“校校通”。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和网上资源建设。启动网上教育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在大量收集整理网上现有资源的同时,着力开发具有盘锦特色的本地资源,把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优秀教学成果汇集到市教育信息网上,作为网上资源的补充,为教育创新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在第五届教育科技节上,开展了网站建设,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评比活动,共征集参赛作品497件,评出并表彰了23名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先进个人;48名教师优秀课件制作先进个人;25名学生优秀软件制作先进个人。并组织先进个人在科技节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学校体育卫生】
    2004年,全市中小学继续坚持长跑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长跑活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推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并在全市开展测试工作。狠抓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着眼点放在课程改革、运动竞赛、大课间活动。2004年,市教育局举办盘锦市第十七届学生运动会,共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围棋等7个项目的比赛,比赛的总天数为37天,抽调裁判员62人,参加学生人数达6 865人。10月,对全市38所中小学进行大课间操检查评比,通过评比活动,全市中小学大课间操活动上新台阶。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公立综合性全日制高等学校,是辽宁省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地方高校,也是盘锦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402人。具有硕士学历、学位(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5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9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2%;具有中级职称人员153人,占教职工总数36%。学院现在教师269人(专任教师247人,兼任教师22人),其中具有硕士学历、学位2人,占教师总数的1%;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4%;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历35人,占教师总数的13%;具有教授职务资格2人,占教师总数的1%;具有副高级教师职务资格83人(副教授63人,高级讲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31%;具有讲师职务资格101人,占教师总数的38%。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学院占地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功能齐全的基础及专业实验室,有实习基地27个,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教学设备总值近1 500万元,固定资产近1亿元。建有财会、化工、水产、医疗等各类实验室40余个,拥有集办公、藏书、现代化教学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楼一栋,教学实验楼5栋,体育馆、音乐楼各一栋,学生宿舍楼3栋,多功能食堂2栋,拥有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和校园网,网络计算机600余台,校外挂牌实习基地14个。随机实习基地30个,图书馆藏书近22万册。学院环境优雅,面向全国招生,集文法、理工、艺术、财贸、农业、卫生等多个学科,实行以高职教育为主,以普通中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办学形式。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 4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学院学生2 000余人。设有6个系、2个部,开设24个高职专业和12个中职专业。学院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教学、人事分配制度、后勤社会化“三项改革”为核心,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学院全面发展。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以任期制和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任和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全院岗位聘任制;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立“生产服务中心”、“供暖服务中心”、“舍务管理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教学改革,建立以系为主体的责权统一院系两级管理(二级模拟法人管理)体制和以素质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制。积极启动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进程,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英国等十余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并构建起对外开放的教育体系。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先后与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学院、英国詹姆斯瓦特学院建立友好学校关系;美国勘萨斯州州立大学学生曾多次到学院进行汉语言培训。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绿化先进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2004年,成人电大部毕业生544人,新招生390人,在校生1 790人。全日制毕业生591人,新招生1 122人,在校生3 500人。




【完成第二轮后勤社会化改革】
    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总结第一轮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承包责任,重新完善第二轮承包方案,首次引入社会竞争机制。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本着民主集中和在同等条件下校内优先的原则,学院的餐饮中心一部、餐饮中心二部、舍务管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招标,先后有校外8家,校内3家投标。经过学院职工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投票表决及学院党政班子投票表决,东晟啤酒坊以绝对优势获得该院餐饮中心一部的经营权,原院餐饮中心获得餐饮二部的经营权,原院舍务管理服务中心获得第二轮舍务管理服务中心的经营权。加强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领导,成立由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纪委书记、其他副院长、工会主席、总务处长为成员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并成立后勤社会化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大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监督力度,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水平比第一轮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目的。



【学生赴贫困地区志愿服务】
    按照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和团省委《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辽宁西北部计划的通知》指示精神,学院团委号召学院应届优秀毕业学生踊跃报名,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师范系杨品一、财贸系刘俊莲两名毕业生被团中央选中,赴“西部”;师范系杨丽、王超、谢华杰、信息系赵健健四名毕业生被团省委选中,赴“辽西北部”,6名毕业生将进行为期2年的志愿服务。7月7日,学院召开欢送赴“西部”、“辽西北部”志愿者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史峰岭、团市委书记杨斌、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素霞、副院长苏德祥、马继权、王伟强等参加座谈会。与会领导对赴“西部”、“辽西北部”的6名志愿者表达最诚挚的祝福,并提出殷切的希望。6名志愿者表示,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服务地去,努力工作,为被服务地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通过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
    2004年10月28日,由辽宁省教育研究院评估所所长吴跃为组长的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专家组到该院进行就业工作评估检查。专家组在校评估期间,先后参观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听取院长关于就业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相关背景材料。专家组对学院的就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学院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相关建议。专家组希望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大力气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连续三年招生突破千人大关】
    该院克服建院时间短,底子薄,知名度不高,高校扩招、普通本科院校办高职等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年初围绕学院制定的“保证900名,争取1 000名”的招生工作总目标,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做好2004年的招生工作。在省内各市提早落实招生计划,实行全国、全省招生,扩大学院知名度;利用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站、宣传车宣传学院;到市内各个学校利用高考、中考、中考理化加试等机会发放招生简章;调动各系积极性,根据本系特点,深入基层宣传,全方位进行招生;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师范教育系的积极性,加大艺术高中的招生力度;中专、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多层次、多渠道招生。由于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信息不畅通的不利情况下,连续3年招生突破千人大关。



【实施教学质量项目工程计划】
    为落实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该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4年被确定为该院的教学质量年,自2004年4月,开始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即“7969”(“十一五”期间,建成7个院级骨干专业,评选9门院级优秀课,完成6个省级课题,推选9位院级名师)教学质量工程计划,该计划在2004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办学渠道,加强专业建设,以“达标课”为基础,加强三级课程建设与改革,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科研建设和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休闲绿地与塑胶操场投入使用】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该院加强对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4月开始修建休闲绿地,采用领先设计方案,在学院的正门修建彩色喷泉1处,建设树木花草近500平方米,订购石雕20余塑,安装草坪灯、庭院灯、椰树灯等80余盏,达到校园亮化的最佳效果。并于6月份建造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3处塑胶篮球场,9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休闲绿地和塑胶操场建成,绿化美化亮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花园式的精品学校基本建成,学院外部形象有较大改观。



【招收首批双语教学班】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加快学院跻身省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步伐,2004年新增设高职护理专业和小学教育双语教学专业。高职护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小学教育双语教学专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遵循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和师范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国入关后对基础学科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大学专科程度的合格小学教师。两个专业的设置同时体现了地方经济特色,符合该院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