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6年)

卫生·体育(2006年)

发布时间:2010-05-24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189

卫生

    【概况】

    2006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 267个(含县区、油田)。其中,三级医院3所,三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医院8所,一级医院31所,未定级医院16所。全市卫生系统共有职工(含辽河油田)8 934人,床位5 740张,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68人,千人口拥有床位数为4.08张。

    全市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所,乡镇卫生院32所,全市独立设置的乡镇防保站35所,村卫生所243所,县、乡、村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 693名。县乡卫生技术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中级职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6.5%。县乡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5%;中专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6%。

    市直卫生系统人员编制2 419人,实有人数2 57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28人,共占1.3%、大学本科681人,占33.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 25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28人,占10.1%;中级职称810人,占36%。2006年,市直医疗机构全年共完成门诊量530 954人次,比上年增加23.4%;住院患者32 496人次,比上年增长8.42%;病床平均利用率达到65.4%,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实现业务收入19 468.5万元,较上年增长12.9%。

    【农村卫生】

    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把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基层卫生工作重中之重,通过调控政策,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发展。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达到543 556人,参合率达到99.56%,盘山县实现了全覆盖。筹资标准由每人30元提高到50元,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2 700余万元,有10 580名农民得到了补偿,资金使用率达95%。通过国债建设项目的实施,20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相继达到标准,全市35个乡镇防保站全部实现上划,大大提高了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全市8所城市二级医院已建立起与县、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关系,有32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在农村工作半年,帮助农村受援单位开展新技术17项,援助设备总值32.3万元,免费接收进修39人次,培训卫生技术人员430余人次。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大规模医疗扶贫活动和“科普之冬”送卫生下乡活动,诊治1 676人次,发放药品及减免各类费用36.15万元。

    【医院管理】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推进医院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辽河油田中心医院以三甲医院复审为牵引,围绕制度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全市各医院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服务安全,全年重大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严格医疗服务收费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全市各医院门诊对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实行公示,对住院患者每日发放“住院费用清单”,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增加收费透明度。市卫生行政部门强化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管,全市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各医院医疗病志甲级率平均达到90%以上,医疗纠纷比2005年下降30%,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在1 031种药品实行招标采购降价的基础上又有42个品种实行降价,实现向社会让利1 656万元。

    【卫生执法监督】

    加强和理顺卫生监督体制,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综合能力,实现地方、油田、县区三方联动,扩大卫生监督和全行业监管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卫生许可、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剂、餐饮业和食堂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出动监督人员12 728人次,实施行政处罚69户次,罚款10.5万元,受理举报投诉案件35起,特别是节日、重大会议和“两考”期间,先后集中力量对重点场所进行监督,确保了重要时期的卫生安全。从年初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依法执业,规范诊疗行为”专项行动,下发并实施规范执业行为“八不准”,分阶段对民营医院、企业医院、公立医院、医疗美容等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医院38家,医疗美容机构7家,门诊部11家,对部分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有28家医院受到警告、责令改正和行政处罚,罚款4.2万元,停业整顿3家,撤销1家,对2家门诊部因功能不足降为诊所。强化对个体医疗市场的监管,组织专业执法队伍,采取日常监督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不断地整治个体医疗市场。全年共检查个体医疗机构318家,取缔非法行医52家,注销证照16家。双台子区对个体诊所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兴隆台区对个体医疗市场深入实施“五统一”管理措施,分别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城市个体医疗市场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社区卫生】

    积极整合卫生资源,城市居民享有的基本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制定和落实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引导优良卫生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转轨,着力打造“15分钟医疗圈”。将市一院、市中医院、市四院、市六院以及盘锦监狱医院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一级、二级医院基本完成与社区对接,形成了遍及全市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构筑由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3.3%,有近50%的家庭有了固定的社区医生,市民最远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全年举办2期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班,培训转岗医生、护士193人,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输送了合格的全科医学人员。

    【公共卫生】

    坚持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重点,紧紧围绕疾控规范化试点这一契机,强化网络系统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经省级专家组评审,市疾控中心、大洼县疾控中心通过规范化试点评审,初步总结出符合盘锦市实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模式,转变了卫生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辽宁省卫生厅于8月份在全市召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推广此经验。在2006年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介绍通过疾控规范化试点带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市疾控中心以规范化试点为动力,申报并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证,成为全省继沈阳、大连之后的第3个获得国家认可的单位。2006年,全市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1种、发病1 896例,发病率为147.64/10万。全市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8%以上。连续15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连续6年无霍乱疫情发生。结核病防治规划得到全面落实,省下达的结核病防治任务全面达标,实施了“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接受了项目的中期评估和综合考评,进入省结核病防治先进行列。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0.53/10万,婴儿死亡率为10.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8‰;全市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2.00%、91.89%,住院分娩率为100%。在省内率先实现无偿捐献成份血100%的工作目标,市中心血站被评为全省先进采供血机构,第二次申报“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有望再获殊荣。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大洼县被命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省下达的1 000套无害化厕所的农村改厕任务;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复检,并获得全省卫生城市第二名。

    【专科建设】

    2006年,全市卫生部门采取多种渠道提高在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完成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1项,完成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32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3 992人,占应参加人员的比例达到98%以上,培训合格率达95%。加大了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力度,全年共引进和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91项,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卫生系统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市级12个重点专科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行风建设】

    按照“五个阶段、五项重点”的要求,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促进了行业作风建设逐步好转。到自查自纠阶段结束,全市卫生系统从业人员共上缴款项211 036元。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大宗医用耗材和药品已经实行全省招标采购,对于5万元以下的医用耗材,下发6章21条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开展以“争创医德医风示范单位、争当人民满意医务工作者”、“诚信服务杯”竞赛以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行业新风”为载体的行风建设活动。举办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大型表彰活动和2场大型健康卫士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全系统有2 500余人参加,市疾控中心姚祯、市二院于敏作为省“健康卫士”代表分别做了先进事迹报告。通过“双争”评比,全系统涌现出5个“医德医风示范单位”,涌现出以陈永珊为代表的30名“人民满意医务工作者”。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学习宣传活动,树立和维护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

 

药品食品监督

    【药品监管服务】

    逐步更新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中规范管理,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围绕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这个中心,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在依法行政的同时,不断创新药品监管模式,逐步改进监管手段,已经初步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审批与监管并重;由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防范与事后监管并重;并努力将监管关口前移,在先行调研、理清基本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执法监督检查和规范管理服务,帮助企业向规范化、集约连锁化方向发展。以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年产值超2亿元,有121个制剂品种、冻干粉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盘锦华成制药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飞蓟素生产企业,也是大洼县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盘锦森荣药业有限公司、盘锦天源药业有限公司,也通过GMP认证,企业重现生机。支持辽河药材经销处等实力强、管理规范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连锁门店,使企业做强做大。严格按照国家实施GMP、GSP认证标准,对全市8家药品生产企业、5家药品经营连锁企业、6家药品批发企业、405家药品零售门店进行认证跟踪检查。制定了全市“两网”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三级药品监督网,并建立了监督员举报记录,保障了供应网渠道明晰、管理规范。农村药品监督网已深入到全市29个乡镇,301个自然行政村;供应网的建设已深入到全市28个乡(镇)卫生院、757个村卫生所和个体医疗诊所、85个县以下零售药店,覆盖率已达到100%;确定了7个药品配送主体,平均药品品种配送率已达到90%;全市共有药品监督员11名、协管员49名,信息员301名。已达到了镇镇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全年共审批开办药品零售企业43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连锁门店34家、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变更5件,并对其中23家零售企业进行了GSP认证现场检查验收。

    【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违法行为】

    一、巩固认证成果,加强对已认证企业的日常监督,对不严格执行认证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加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监督档案,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并将现场检查记录归档。

    二、加大药品抽验工作力度。制定下发《盘锦市药品监督抽验实施方案》。全年共抽验检品500件,完成353件,不合格218件,不合格率43.6%。

    三、加大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根据省局查扣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所有药品的总体部署,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在《盘锦日报》、盘锦电台、盘锦电视台向全市群众、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通告,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该公司生产的所有药品,提醒广大市民禁用。并组成6个稽查组,分区域对全市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拉网检查,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50人次,检查药品生产企业8家、药品经营企业112家、医疗机构65家,查封、扣押药品23个品种3 815盒、1 910支,使该公司生产的所有药品在本市市场得到有效控制。8月3日,接到省局明传电报《关于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欣弗”克林酶素磷酸脂葡萄糖注射液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派出4个检查组对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和两县进行逐一排查,启动了“两网”建设中的药品监督网络,形成以县药监局为中心,各乡镇为支点的排查网络。通过新闻媒体公告《关于暂停销售、使用“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紧急通知》;告知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欣弗”,并公布监督电话。共查出“欣弗”1 245瓶,其中被厂家召回681瓶、暂扣546瓶、使用18瓶,被使用的18瓶中,7月31日有1瓶被一“黑诊所”用给一11岁男童,并出现不良反应,后经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治愈。

    四、加大对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年共立案423起、结案384起,结案率90.7%,没收假劣药品货值6.9605万元,罚款50.87841万元;取缔非法制售药品窝点5处。

    五、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年初盘锦市药检所完成了降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的实验方法设定、方法验证和检验结果等工作,并上报省药品检验所复核。承担31个品种、共74个批次的以心脑血管类药品为主的起草工作任务。承接了中检所下达的中成药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的科研项目,现已收集品种30个共76批次;设定违法添加化学药7个,建立了对每个目标化学药的检验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理论上的可操作性以及对所收集的76批的实验结果。组织开展了快速甄别假劣药品授权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工作。

    【食品安全综合监督】

    一、2006年,分别召开4次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会议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会议,总结了2005年食品安全工作;确定了以城乡结合部为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区域;安排部署了“3·15”专项检查活动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食品安全工作;讨论《盘锦市重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制定出台《2006年盘锦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盘锦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盘锦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预案》等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综合评价4个分支体系。一是对有关部门评价体系,二是对县区政府评价体系,三是县区政府对乡镇政府评价体系,四是对食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成立市、县区、乡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实施市、县区、乡三级组织管理模式。实施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和联合监管工作制,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增强了综合监管能力。

    二、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初级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堂和餐饮等消费4个监管环节,以食品保健、绿色食品、水产品、生猪定点屠宰及肉制品、散装食品、饮品罐头等为重点整治内容,先后组织开展了对农贸市场、超市的食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大检查,对标有“内蒙古伊穆河乳品有限公司、广饶东方乳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东方牌“脑白金加锌补钙奶粉”、“高钙中老年奶粉(补钙、补锌、补铁)”和“全脂中老年补钙奶粉”、本地区生产的酸奶、膨化食品、豆制品、熟肉制品、酱油和饼干6类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结果表明,酸奶食品各大超市比较规范,均在恒温存放,但一些小超市、农贸市场还是常温保存,一些散装膨化食品、非发酵性豆制品、熟肉制品、饼干外包装上无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有些生产日期模糊无法辨认,现场加工的熟肉食品、饼干无法确定其生产日期,并对违法经营者予以曝光。对全市申报的48家放心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联合评估检查。建立各企业档案,严把食品安全关。全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畜产品“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为零;县以上较大型超市、市场进货索证索票率达到98%;全市小麦粉等15类食品,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93%取得生产合格证;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生产企业85%取得生产许可证。

    三、强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分段监管。从源头上严把农业投入品、畜牧饲料使用等安全关,严把生产加工领域质量标准关,严把市场准入关,最终实现安全消费。实行信用奖惩制,对长期守法诚信的企业加强宣传,全力支持;对失信企业,实行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各监管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队伍建设】

    强化干部队伍和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系统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39项。加强了社会监督工作,促进作风的根本好转。广泛征求意见,下发了征求意见函300余份。设立了作风建设举报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21名。邀请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上门检查、监督、指导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型、奉献社会型机关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了食品药品监管机关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开展“联乡帮村”等扶贫活动。开展“以规范行政行为,树立行业新风”为主题的“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重点抓好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程序,完善行政审批项目的具体内容、标准和要求。制定优化审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健全科学、公正、透明的审评审批机制和审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体育

    【群众体育】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结合省体育局实施的建设村屯文化体育广场工程,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开展送体育器材下乡活动,为部分村屯安装了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架等。盘山县高升镇边东村和大洼县新兴镇园林村建立高档的健身广场和活动室。

    2006年,有两个乡镇被推荐为“全国亿万个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盘锦市体育局被省民委、省体育局授予全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体育局局长霍春元被评为全省民族体育先进个人。

    【竞技体育】

    2006年是省十运会举办年。省十运会期间,盘锦市共取得奖牌67枚,总分747分的成绩。其中,金牌17枚,银牌19枚,铜牌31枚,有2人打破省运会纪录,田径项目居全省奖牌榜第5名。盘锦代表团被赛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

    【体育产业】

    全力搞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其中重点做好排列3、排列5的新玩法发行销售。加强对各销售网点的指导、培训,注重体彩宣传。全年体彩发行量7 960万元,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第7名。

    【场地设施建设】

    根据市体育场总体规划,全年在对市体育场健身广场进行维修、维护的基础上,在体育场东南侧建设了网球场地4个、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各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