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7年)

文化·媒体(2007年)

发布时间:2010-05-25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281

文化

    【打造文化盘锦】

    开展《盘锦冬韵》、《油城春潮》、《鹤乡之夏》、《辽河金秋》季节主题活动和新年、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纪念日大型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和谐盛世闹元宵”灯展、“龙舞迎春”高跷秧歌、威风锣鼓、龙狮表演;4月26日至5月23日组织开展“拥抱春天”——盘锦市各族各界庆“五·一”文艺联欢会等8项内容的《油城春潮》系列文化活动;6月1日至8月31日组织开展第八届《鹤乡之夏》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庆“六一”少儿专场、庆祝建党86周年暨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文艺晚会等20余场演出。9月4日至10月24日举办《辽河金秋》系列文化活动,举办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走进乡村”公益文化大行动等活动12项。全年配合全市中心工作,三项大型活动开创盘锦文化史的先河。承办市五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盛世盘锦》,以其鲜明的主题,新颖的创意,空前的规模,出色的编排受到全市各界的高度赞扬。配合“稻交会”协办《乡村大世界》走进盘锦广场演出,举办“瀚墨情缘”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艺术水平之高在我市尚属首次。为庆祝“十七大”胜利闭幕,举办“《辽河颂歌》走进新立”大型演唱会,并特邀“十七大”代表魏书生出席,有效地配合全市的学习宣传工作。农村等基层文化建设稳步发展。继续开展文化先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28次。开展文化扶助活动,为华侨村赠送农业科技等图书资料1500册,音响一套,总价值3.5万元。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利用省扶持的新设备开展放映场次达1100余场,观众近10万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立盘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宣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专业艺术】

    以实施“精品工程”为依托,狠抓创作和排演,打造艺术精品步伐逐渐加快。创作大型文艺表演《盛世盘锦》,在市第五届全民运动会上演出获圆满成功。新创作文艺作品《盘锦我可爱的家乡》(歌曲)等7部,市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演出达200场。积极参加省以上各类展演赛事,10余人次获“群星奖”美术、书法奖项,二胡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板胡曲《花梆子》获器乐类银奖。评剧《桂英与王魁》参加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演出,荣获文华政府奖和集体表演奖,赵俊芝、梁素艳分获优秀表演奖(金奖)和表演奖(银奖);舞蹈《海滩浪漫曲》获优秀节目奖(金奖);广场文化活动获优秀组织奖。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文化产业统计不断完善。会同市统计局有关科室,完成文化产业报表设计、内容和制度的制定。开展全市文化产业状况普查,摸清底数,完善《盘锦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利用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辽河文化产业园的优势,提高文化产业园的知名度。为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邀请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到盘锦市,在辽河文化产业园做文化产业专题报告。组织有关单位参加“中国东北第二界文化产业博览会”,对宣传盘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行一次文化产业建设新尝试。文化主体产业稳步发展。全市文化市场、文艺团体演出、图书销售及各类艺术培训等文化主体产业稳定发展。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印刷业户230家,图书经营网点140家,报刊社17家,电子城3家新闻出版业户;共有网吧业户213家,娱乐场所176家,书刊音像297家,电子游戏厅17家,演出场所9家文化市场业户。

    【新闻出版】

    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召开盘锦市新闻出版事业20年发展座谈会,积极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改进审读方式,采取分类审读,提高审读工作效率,全年召开审读会4次,审读报刊20种900余万字,形成审读报告25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行业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出版物及计算机软件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印刷、非法报刊、盗版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收缴非法电子音像制品10000余张、非法书刊5000余册,取缔非法经营单位16家,进一步净化出版物市场;开展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取缔无证经营复印社5家,整改印刷企业9家,规范印刷市场秩序。加强版权管理工作。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力度,宣传了《著作权法》,逐步推进了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了“4·26”版权宣传周活动,全市设立展台5处,宣传展板10块,散发传单5000余张,设置了10个彩虹门宣传标语,出动文化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收缴盗版书报刊和音像制品10000余册(件),营造了保护知识产权良好氛围。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基层。举办2期印刷、电子出版物、打字复印行业培训班,组织印刷技术骨干15人去沈阳参加东北印刷博览会,提高了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文化市场】

    以日常工作为基础,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出动检查人员541人次,查缴盗版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12000余件,收缴非法盗版图书报刊1800余册,进一步净化全市出版物市场。开展网吧场所等专项治理。开展以打击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为重点的网吧治理行动,加强中午、傍晚、午夜12点以后时间段的网吧检查和“12318”举报电话的受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全年出动检查人员1190人次,检查网吧4200家次,处罚违法违规经营网吧43家,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网吧市场经营秩序。开展歌厅等娱乐场所的依法治理。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娱乐场所集中检查整治活动,采取拉网式检查的工作方式,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娱乐场所,对违法经营场所责令停业整顿、限期整改。加强了法规宣传。1月10日举办盘锦市第五届文化市场法规电视知识竞赛,4月26日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促进了文化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文博事业】

    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立盘锦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盘锦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参加省第一、二期文物普查培训班。坚持和完善《盘锦日报》开办的专栏,继续开展《海韵河风》大型系列历史文物专题片的拍摄工作。截止10月底,《海韵河风》已播出174期,进一步丰富了盘锦的文化底蕴,同时强化了市民保护文物意识和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辽一井”被省政府批准(辽政发〔2007〕22号)为辽宁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白楼”回收的相关准备工作继续进行;“沙俄沉船”保护修复已完成了棚舍建设一期保护工程。

    【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盘锦市市直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市文化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安排已分类实施。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属性,科学划分了局属文化事业单位类型,理顺职能,规范了机构编制。已将市红旗剧场、市电影公司、市评剧团等生产经营类文化事业单位划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转制为文化企业,并抽调人员深入到转企改制单位指导改革,清产核资、审计、资产评估等改革前期工作已经结束。改革方案已上报待批。社会公益类和委托执法类文化事业单位,重新确定单位职能、名称、规格、内部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渠道、编制结构比例、领导职数。全面推行文化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和行政任用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盘锦日报

    【概况】

    2007年,编发稿件近3万余篇,达1200余万字。记者最高撰写稿件数达510余篇,全年撰写稿件最多的记着的文字数达55余万字。2007年,新闻作品获市以上奖项近20篇,有6人获得省、市先进个人称号,并受到表彰。2007年广告收入906万元,发行收入396万元,印务中心、新闻印刷收入600万元,其他收入106万元。

    【舆论导向宣传】

    围绕项目建设先后开设《贯彻全会精神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栏目,对全市项目建设进行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对滨海大道开工、东外环开工、盘锦石油高新技术园区百部钻机出口项目、华锦集团46万吨乙烯扩建及500万吨油化工程、宏冠油轮下水、杰事杰新材料项目、雨润盘锦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包括运行速度、企业精神、党委政府的大力主导和政策扶持,以及量与质的飞跃,都有不同时期的重点揭示和经验总结。采写的宏冠速度、热度、力度、深度等系列深度报道,抓住“五点一线”定出《面朝大海》、《大战略促进大发展》等栏目,改变过去平铺直叙,注意挖掘项目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深度及影响力。从环境建设到战略部署,从招商引资到区域发展,新闻宣传与项目发展的同步推进得到认可。开设的园区行先后报道一大批园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发展进程,改变过去拿来材料为记者现场采访、深入思考、重笔揭示、总结规律,为又好又快发展直到推动作用。项目建设发稿500余篇,年底前开设2007年任务追踪项目篇,系统总结2007年项目建设的发展并推进全年任务的全面完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挖掘小城镇建设、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典型。先后写出龙头企业带农民致富和宣传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典型。推出“红星村的姑娘不外嫁的秘密”、“红辣椒为什么辣不起来”、“田头访问机插秧”等鲜活生动的新闻。围绕构建和谐盘锦和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三个文明的宣传。先后开设了《争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园》、《感动盘锦——道德风采录》等一些栏目,起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鼓励人、感染人、教育人作用。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文明社区文化、平安建设以及就业、社保、合作医疗、职业教育、慈善救助、环境保护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问题报道切入,注重小中见大,以点带面,反映成就。在文化宣传和挖掘盘锦地域文化方面先后报道了全国小工笔画展、辽西书画展、在辽河文化产业园、辽河美术馆、辽河碑林、二界沟鱼雁文化、上口子高跷、大荒皮影等。在农村的传统文化建设方面,报道了太平威风锣鼓、上口子高跷、大荒皮影、新兴文化广场等一批鲜活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典型。

    【关注民生民意报道】

    年内,策划出《幸福之年》的系列报道,推出“不文明行为大家谈”专栏,从市民的举动、言行、点滴,反映市民的道德水准,对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较大作用。通过对重病女孩——李华东大篇幅地连续报道这一感人的事情,弘扬爱心善举,引导了社会风气。强化舆论监督报道,通过开设“舆论监督”、“市民热线”等栏目,把政府的关注点、市民的疑点和难点作为媒体的焦点进行深入采访和揭示,充分反映民意、民众诉求,分析问题,提供参考,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年内,报纸为政府工作提供参考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30余件。

    【大活动强势跟进】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后,编辑部策划系列成就报道,开设了《细说百姓生活共享改革成果》专栏,对“十七大”报告进行精细解读,开辟理论学习专版,同时广泛关注人民对“十七大”的反映和全市上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及时跟进,结合本地区“三大重点任务”做出生动报道。2007全国优质稻米交易会召开,编辑部策划出版稻交会特刊、“稻花香——稻交会专刊”,对盘锦水稻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详细报道。“嫦娥一号”升空,本报全方位全程进行关注,为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升空”的背景资料。同时策划出版了“卫星发射——嫦娥奔月”特刊。3月4日,遭遇特大暴风雪的袭击期间,记者不畏困难,走出家门,报道了特大暴风雪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报道各条战线、环卫工人连夜除雪的情景。编辑部策划出版“斗雪——暴风雪考验下的盘锦”专刊,大力弘扬盘锦精神。

    【拓宽经营渠道】

    通过系列活动,全年广告收入达到906万元,比上年度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广告部策划不断创新,积极开拓市场,除常规的大拜年、“3·15”特刊、2007年春季和秋季车展等外,抓住2007年全国稻交会之机大做文章,同期广告份额明显增多。大力开发油田市场,多思路,多渠道挤进油田,油田市场开发比上年增长20余万。印务中心以市场营销为中心,拓宽经营渠道,增加油田市场占有份额。在原材料涨价、市场萎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证了收支平衡。新闻印刷厂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出报率,降低成本。从提高报纸印刷质量入手,使报纸印刷质量在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获优级,并位次前移。发行中心强化管理,积极拓宽发行渠道,本报在油田发行比上一年度增长500份,实现发行收入近396万元。旅游公司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开拓市场,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经济指标;新闻学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后策划了“学习方法报告会”、“星星火炬才艺大赛”、“企业经人报告会”、“小记者夏令营”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闻达公司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实现公司扭转亏损的局面。

    【创办《辽河晚报》】

    9月底根据市长办公会精神,正式托管《盘锦广播电视报》社,筹建《辽河晚报》。《辽河晚报》以全新的面貌亮相盘锦。

 

广播电视

    【新闻宣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主轴的经济宣传报道工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全市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和接续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盘锦人民广播电台在抓经济报道方面,集中人力,集中时段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盘锦、全民创业,开辟6个专栏,播发专稿4200余篇(条),比上年增加340余篇(条),增长20%。盘锦市电视台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年的长线报道,重点围绕辽滨开发区、红冠造船、高田服饰、辽河油田装备制造基地、兵器集团控股华锦集团、中润集团、天龙药业等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开展“跟进式”和“进行时”报道。特别是对“全国稻米交易会”的大规模、纵深的集中宣传报道,投入记者数量之多,发稿力度之大,时间之长,均创历史记录。加大对抓项目工作报道的力度。推出《全民创业大讲堂》栏目,播出多期,影响很大。盘锦电视台全年采编、播出“时政新闻”稿件3000余篇(条),比上年增加25%。盘锦电视台、盘锦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宣稿件喜获丰收,盘锦电视台全年在省以上媒体播发稿件100余篇(条),盘锦人民广播电台上稿200余篇(条),分别比上年增加17%和18%。

    【集中报道】

    盘锦电视台、盘锦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开辟专题、专栏,集中报道本市“两会”和“十七大”盛况,采稿、发稿均在100条以上,使大会盛况、大会精神、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很快地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着力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全国卫生模范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抓“建党86周年宣传”,拍摄《盘锦大米》、《辽河三角洲上的绿色之旅》等专题片,社会反响良好。

    【安全防范与优质播出】

    2007年,进一步健全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坚持“人不离座,眼不离屏、手不离键”,重点部位、重要地段安装监控器,节假日、双休日、黄金周坚持双人双岗,死看死守,保证不出现重大问题。“五一”期间,网络传输中心所转发的湖南卫视节目受到“法轮功”信号的攻击,市政府、广播电视局、盘锦电视台的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果断处置,应对无误,在极短的时间内切断了干扰信号源,未造成影响。中共“十七大”大召开前后,全市广播电视电视系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保安全播出。

    【落实国家广电总局17号令】

    年内,先后4次组织广播电视系统的广告部门,制定落实方案,查摆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播出时间,严格规范广告时限,重点避免虚假伪劣广告,特别是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局明文禁止的广告。针对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低俗广告问题,市委宣传部和广播电视局党委分别召开会议,进行专门的清查和治理整顿,经过认真的自查自纠,使治理整顿低俗广告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此,盘锦人民广播电台广告减少收入50余万元,盘锦电视台减少收入100余万元,盘锦的声讯荧屏得以净化,听众、观众比较满意。为了加大力度,盘锦市广电局组织监听监视工作组对县级电台进行监听、监视,进行专门谈话,限期整改,取得比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