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2010年)
环境保护
【概 况】 2010年,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围绕向海发展的主题、全面转型的主线、建设滨海新盘锦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核心,以环境监管为己任,以治污减排为重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环保工作和环境建设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国家二级标准)达349天,达标率为95.6%(其中优级天数为73天),辽河盘锦段全河段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功能区噪声全部符合标准。全年排污收费3 758万元,污水费1 384万元,对上争取资金6 030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指标。全市环保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方针,采取超常规做法,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共审批环评报告书(表)160项,审批拉动内需项目88项。
【污染企业专项整治】 按照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的要求,重点对市内钢铁行业、镁砂、卷材行业、石化行业、危险化学品行业和畜禽养殖企业(加工业)进行专项整治。对环保设施不健全的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治理,对超标排污违法企业责令整改并实施高限处罚、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共检查企业140余家,处罚企业11家,限期整改企业27家,挂牌督办企业4家,行政罚款116万元。
【辽河治理】 二污、盘山、大洼三座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投入使用,按COD考核,辽河干流考核断面全部消灭劣Ⅴ类水质,全面完成省、市政府提出的辽河治理目标。
【环境监测工作】 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和服务性监测,全年共上报各种环境质量监测数据33.7万个,编写环境质量等各类报告524份,为市政府环境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科研】 开展两项课题研究,分别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盘锦市7个“以奖促治”农村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18个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完成46项环评报告书(表)的编制工作,提交工程项目环境监理报告3份,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积极推进农村连片整治工作,选定15个行政村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投入资金2 708万元,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环境优美村20个。
【环保宣传教育】 为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环保大篷车”进社区、街道、进学校、进企业,组织举办以“湿地之都·生态之城”为主题的纪念6.5世界环境日大型文艺汇演。成功筹办“江河湖泊污染防治”为主题的第四届(盘锦)中华环保基层绿色论坛会议,受到中华环保联合会的高度赞赏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张挂宣传标语,制做宣传彩板,发放环保宣传单3 000余份,发放环保购物袋3 000余个。市环保局与盘锦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聚焦环保》节目,共播发16期。刊发《盘锦环境》(月刊)12期。在盘锦环境网站发布信息近900条,点击率达10万余人次。上报民心网稿件295篇,办理民心网案件11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0%以上。办理市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10件。其中,主办件为5件,协办件5件,答复满意率100%。
【创新工作机制】 结合《全市开展行风政风软环境建设方案》,全局上下开展环保服务年活动。重点科室、主要事业单位制定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在项目环评编制、报批、竣工验收等方面缩短时限,特别重大建设项目报批,走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随到随办,服务了社会,提高了效率,方便了企业。实施阳光工程,深化政务公开工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办事大厅和电子屏幕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流程;公布重要岗位负责人和办公电话,方便外来办事人员,竭力为基层服好务。
【环境质量】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从历年污染物变化趋势来看,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较好的控制状态。
2010年盘锦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监测结果表
单位:毫克/立方米
项目 功能区 |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
二氧化硫 (SO2) |
二氧化氮 (NO2) |
工业区 |
0.069 |
0.022 |
0.024 |
交通区 |
0.102 |
0.026 |
0.030 |
清洁区 |
0.052 |
0.017 |
0.018 |
全 市 |
0.074 |
0.022 |
0.024 |
二、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辽河盘锦段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其中氨氮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0.31倍。生化需氧量浓度年均值符合Ⅴ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浓度年均值均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总磷和挥发酚浓度年均值符合Ⅲ类标准;重金属除六价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其余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大辽河盘锦段三岔河断面氨氮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1.56倍;生化需氧量浓度年均值符合Ⅴ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石油类浓度年均值均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挥发酚符合Ⅲ类水质标准;重金属除六价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其余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
2010年辽河各水期主要污染物
监测结果表
单位:毫克/升
项目 水期 |
化学需氧量 |
高锰酸盐指数 |
生化需氧量 |
氨氮 |
总磷 |
石油类 |
枯水期 |
30.7 |
12.0 |
7.4 |
4.44 |
0.207 |
0.29 |
丰水期 |
31.8 |
6.7 |
5.0 |
1.01 |
0.049 |
0.24 |
平水期 |
29.5 |
7.3 |
7.6 |
1.46 |
0.055 |
0.26 |
全年 |
29.8 |
9.3 |
7.1 |
2.62 |
0.117 |
0.27 |
2010年大辽河(三岔河断面)各水期
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表
单位:毫克/升
项目 水 期 |
化学需氧量 |
高锰酸盐指数 |
生化需氧量 |
氨氮 |
总磷 |
石油类 |
枯水期 |
27.5 |
10.0 |
9.7 |
9.40 |
0.519 |
0.26 |
丰水期 |
27.4 |
7.1 |
2.9 |
2.10 |
0.134 |
0.21 |
平水期 |
29.1 |
7.0 |
8.2 |
2.02 |
0.091 |
0.25 |
全年 |
28.1 |
8.4 |
7.9 |
5.11 |
0.277 |
0.25 |
三、城市环境噪声质量状况。盘锦市各类功能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符合标准。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56.8dB(A),夜间等效声级均值为47.5dB(A)。
全市主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7dB(A),低于标准2.3dB(A)。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3dB(A)。
2010年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分贝
功能区
时 间 |
1类功能区 |
2类功能区 |
3类功能区 |
4类功能区 |
均 值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一季度 |
46.8 |
40.2 |
55.0 |
45.6 |
56.8 |
49.8 |
65.2 |
54.2 |
56.0 |
47.5 |
二季度 |
47.7 |
42.7 |
51.5 |
46.2 |
60.0 |
48.6 |
65.1 |
50.9 |
56.1 |
47.1 |
三季度 |
49.1 |
40.1 |
55.3 |
44.5 |
57.9 |
46.3 |
60.7 |
53.7 |
55.8 |
46.2 |
四季度 |
48.6 |
41.9 |
57.5 |
48.3 |
64.2 |
54.3 |
66.1 |
52.7 |
59.1 |
49.3 |
年 度 |
48.1 |
41.2 |
54.8 |
46.2 |
59.7 |
49.8 |
64.3 |
52.9 |
56.8 |
47.5 |
(齐立民)
住房与城乡建设
【建筑业概况】 通过积极开展冬期施工,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以及完善统计制度,确保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稳步上升。全市新增一级施工企业1家,二级施工企业5家,新办各类企业资质15余家,建筑业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建筑业增加值达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
世纪杯工程汇总一览表
|
工程概况 |
建 设 |
承 建 |
监 理 |
|||||||||
排序 |
工程名称 |
结构层数
|
面积(m²) |
开、竣工时间 |
造价 (万元) |
单位名称 |
项目法人 |
单位名称 |
项目经理 |
技术负责人 |
质量检查员 |
单位名称 |
项目 总监 |
1 |
盘锦瀚新花园二期工程26#综合楼 |
11层
|
12961.20 |
2008.04.01 2009.08.26 |
1219.81 |
盘锦瀚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张国荣 |
锦州新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张 健 |
王鹏芳 |
陈香久 |
盘锦市建设监理站 |
杨延忠 |
2 |
盘锦锦湖花园小区A区3#综合楼 |
18层 |
11368.00 |
2007.06.30 2009.07.22 |
1451.81 |
盘锦市天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董玉祥 |
盘锦市筑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王金环 |
邹玉平 |
张一男 |
大连建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何 杰 |
附:中国化学工程第九建设公司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至11月,全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150万元。新签合同额为5.06亿元。节能减排指标达到0.130吨标煤/万元,与上年度持平。新签合同额及主营业务收入,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保持经济规模持续增长、逐步走出困境的经营目标得到落实。各类项目中,化工71.9%,石油化工6.18%,环保4.68%,电力1.73%,建筑5.73%,其他9.78%。结转到2011年度的合同额近6亿元,任务储备创历史新高。
二、企业管理。5月,成立学习台塑管理经验领导小组具体领导此项工作,每位班子成员负责一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已梳理管理流程40余个,完成制度修订63个,年底汇编成册下发。在公司的9项细化工作中,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新制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公司项目部各类人员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公司员工招聘管理办法》、《公司大宗材料采购管理规定》、《2010年工程款清欠计划》等相关文件。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截至11月末,除四川石化项目部由于甲方原因资金未被归集到本部外,其他项目部资金已全部按公司资金归集策略归集到本部统一调配使用。全年资金归集额近5 000万元。极大的缓解了公司资金紧张的状况。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成立九化公司大宗材料采购中心,成立大宗材料采购领导小组,下发大宗材料采购管理办法,下半年对公司大宗材料实现集中采购,年内公司大宗材料采购预计金额528万元。全年购置的机具装备40台,共计金额95万元;办公设备23台套,共计金额7.5万元。完成公司生产设施建设投资155.75万元,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生活设施维修2.4万平方米。
三、安全生产。截至11月末,已竣工的和在建项目实现主要控制指标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零。职业病事故为零;重大交通、重大机械设备、火灾事故为零;累计安全工时435万人工时;未有相关方对安全生产的抱怨和投诉,基本完成了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公司领导与各专业公司、项目部行政主管签订《2010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把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和复审,对焊工、电工、起重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取证、复审培训,经政府主管部门考核,122名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人员通过复审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中层干部安全教育培训52人次,管理人员(含分包)安全教育培训135人次,组织公司“三类”人员参加政府部门安全教育培训73人次,提高了他们的安全素质。对公司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入厂教育21人次。4月7日至4月28日组织开展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安全生产隐患81项,责令当场整改安全隐患52项,限期整改安全隐患29项,下达《安全隐患及安全资料整改通知单》共9份,各单位均进行了整改,较好地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
四、技术创新。用于更新技术装备、办公自动化设备、技术标准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为52.2万元。重点整理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大跨度工业厂房施工技术、压缩机组安装调试技术双相不锈钢管道焊接技术等10余项成熟施工技术。按照集团公司的指示精神,公司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年底实现了集团公司范围内的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实现了财务报表系统的远程、异地的一体化办公。
五、企业党建和反腐倡廉。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和学习台塑先进管理经验活动。加强支部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有施工任务的单位中积极开展“共产党员”工程活动。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按照“四好”领导班子标准,加强班子建设。利用《九化人》报、公司电视站、网站等宣传载体,认真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年内,有1人获“全国优秀建造师”,1人获辽宁省“五一”奖章,2人获“化工建设协会优秀项目经理”。山东瑞科化工石油有限公司7万吨/年粗芳烃加氢工程荣获2010年度化学工程优质工程奖、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窑尾预分解安装系统、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三期工程焦炉电气仪表安装工程荣获2010年度化学工业优秀施工项目奖。 (杜 革)
中国化学工程第九建设公司
领导成员名单
总 经 理 徐 健
党委书记 汪月新
党委副书记 王子和
总经济师 马明贵
总会计师 田 力
总工程师 张杰民
副总经理 王春涛
程湘洪
王 惠
赵福安
汪全忠
【房地产业概况】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88亿元,为年计划的120%,比上年增长46.7%。全市新开工房地产560万平方米,为年计划的124%,比上年增长60.3%。其中,住宅地产401万平方米,商业地产97万平方米,工业地产62万平方米,实现住宅、商业、工业地产三箭齐发,齐头并进。年内,房价得到较好控制,全市平均房价稳定在3 300元/平方米左右。全市房地产销售呈现良好势头,全年销售新建商品房110万平方米,完成销售额3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7.8%,房地产业继续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住房保障】 对已建成的2.1万平方米廉租房进行分配,349户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喜迁新居。投资9 600万元在双台子新开河小区新建廉租房960套,5万平方米,更多低收入群体将从中受益。与辽河油田合作,新建并分配经济适用房8.5万平方米,1 226套,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23%。发放城镇特殊困难家庭住房补贴280万元,实现保障对象应保尽保。住房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年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623万元。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全市共完成拆迁252万平方米,为年度任务的126%,广大居民居住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城市建设计划总投资达到13亿元,为近年投资投入额最高的年份。年内,及时协调调度,严格建设监管,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一、道路工程进展顺利。总长7.8公里的泰山路改造工程全面结束,两侧线路全部入地,路面结构更加合理,通行更加顺畅。按时完成工业街中段改造工程,路面破损严重、影响通行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兴隆大街西出口和红旗大街西出口改造工程高标准完成,道路景观档次大幅提升。
二、民生工程稳步推进。68条小街小巷整治和15万平方米弃管小区绿化任务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市完成植树27万株,为年度任务108%,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泰山、双兴等街路亮化工程按时完成。两个公园改造稳步推进,中兴公园改造已开始实施,湖滨公园改造正与中信集团进行深入洽谈。
三、环境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完成厂区土建、道路绿化工作,正在进行设备通水调试。垃圾填埋厂续建工程厂区道路、土建、设备安装已完成,即将投入使用。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运项目设备购置已到位,集中收运工程年内即可全面启动。大伙房引水工程设计方案和可研报告已经完成,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公用事业管理】 道路、排水、照明等市政设施维修养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维修路面2.3万平方米,清掏排水管线36公里,维修市政用井500个,维修路灯2 300基,保证了市政设施正常运转。针对年内雨季量大集中、重点路段排水设施尚未建成的不利局面,沉着应对,积极动作,采取果断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内涝,保证了百姓出行。园林绿化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引进优质树种,打造绿化景观,提升绿化品位,不断提高养护标准,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绿化管理水平逐年提高。改善公园设施,加强日常管理,公园档次不断提升。不断加大辽河碑林宣传力度,碑林被评为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全面贯彻经营责任制,供水供气稳步运行。全年新增供水管线1.2万米、供气管线7 200米,新建供气区域调压站3座,检查维修供水管线360公里,维修漏点3 500处,改造供气管线4 000延长米。加强节水管理,市民节水意识不断提高。加大水费收缴力度,全年新增九化、新工等5个收费大厅,水费收入创历史新高。大力实施供气设备改造,积极协调油田全力保证气源供应,满足了百姓日常生活需要。
【房产管理】
一、房屋产权登记和房产交易管理稳步推进。房产测绘工作进一步规范,产籍资料管理向数字化目标不断迈进,交易大厅圆满完成改造,网上签约备案系统开始运行,房产综合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全年完成房屋产权登记1.5万件,185万平方米,办理房产交易7 500件,成交额24.3亿元。
二、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市政府整治10个物业弃管小区的部署,拟定工作方案,全力予以推进,圆满完成整治任务。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油田研究院办公楼被评为国家示范大厦、德品筑邦、昆仑云景等4个小区分别被评为国家示范小区和省优小区。房屋维修资金收缴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完成资金收缴1 100万元,为年计划的367%。
三、供热工作平稳运行。通过努力,圆满完成采暖任务,室温合格率达到99.7%,市民较为满意,盘锦市成为全省供热投诉量最少的城市。大力实施集中供热改造,全年拆除小锅炉房6座,小锅炉10台,铺设、改造管网7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改造面积42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8%。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鹤乡、园丁等9个小区完成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150万平方米。提前着手抢抓冬季储煤和设备三修,供暖前完成储煤45万吨,检修锅炉87台,辅机设备251台,为冬季供暧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证。
四、法制建设不断深入。结合工作实际,修改《盘锦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和《盘锦市房屋装饰装修管理暂行办法》,起草《盘锦市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设行业管理】 结合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全市深入开展建筑市场综合整治活动,引导企业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等制度,多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建筑市场秩序持续规范。盘锦市被评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为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严格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全力保证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安全,质量通病得到进一步治理,全市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逐步规范,建设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严抓全行业安全生产,以建筑工程、供水供气、园林绿化等领域为重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内,全行业未发生重大事故,安全生产实现平稳运行。
【城市管理】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积极落实市政府交办的46件民生实事,对建成区内侵占市民共享空间、占压道路红线、侵占绿化用地、挤占消防通道、影响安全生产的1 690户,9.2万平方米存量违章建筑依法予以拆除。为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土地储备项目工作,共介入11处拆迁现场,拆除房屋5 735户,建筑面积约75.16万平方米。严格规划落地管理,对58个公建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实施全程监控,严查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增加面积、改变造型等违法建设行为,现场介入率、跟踪率、建档率均达到100%。加大对润城苑、现代城、晟华苑等新竣工小区网点商家牌匾设置的监管力度,逐步对兴隆大街、惠宾大街等17条街路的商家牌匾进行整改。共规范整改商家牌匾680块。拆除兴隆台区街路两侧影响市容观瞻、存在安全隐患的640处,1.2万平方米的违规户外广告。重点对21个弃管小区、68个新改建小街小巷进行整治,共规范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行为1 200余起。清理小菜园400余处,3万平方米。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将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房产、工商方面等8项行政处罚权以及“门前四包”责任制1项监管职能下放两区政府行使。
【村镇建设】 加大县城、乡镇规划编制力度,大洼、盘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已经完成,正在履行报批程序。唐家、清水、王家总体规划已获批准,新兴、新开、新立、东风总体规划已完成专家评审,二界沟、田庄台、平安、赵圈河等4个建制镇的总规正在修改编制中。全年完成51个村庄整治规划编制。进一步强化对两县村镇建设和整治的指导,各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全市各村镇的道路、绿化、照明、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镇貌持续好转,全市各村镇正向新农村建设目标不断迈进。(张玉国)
(张玉国)
自然保护区
【盘锦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成立】 根据辽宁省编委《关于设置省辽河保护区管理机构的通知》(辽编发[2010]3号),盘锦市政府于11月10日,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下发《盘锦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该通知中明确:组建盘锦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与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盘锦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县级建制,主要承担辽河保护区、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将水利、环保、国土资源、交通、林业、农业、渔业等七个部门的涉及辽河范围内的有关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全部划入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由保护区管理局统一负责辽河保护区的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管理工作。
辽河干流从铁岭福德店东西辽河汇流处到大洼县接官厅入海口,全长538公里,盘锦段长度116公里,占总长度的21.5%,全辽河保护面积1 869平方公里,盘锦9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辽河保护区八项工作任务,得到辽宁省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的好评。
【物种保护】 年内,成功组织实施“2010年春季大型候鸟迁徙保卫战”,首次创造春季迁徙候鸟无人为伤亡的记录。重点物种保护有新进展,加强对黑嘴鸥繁殖地和丹顶鹤繁殖地的保护,保证了黑嘴鸥种群基本稳定,“五千七”二巢丹顶鹤成功繁殖4雏,为红海滩旅游增加了亮点。科研监测和疫病疫源监测实现常规化和制度化,与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日益紧密。救护和人工繁育珍稀鸟类取得新成绩,赵圈河管理站孵化丹顶鹤11只,成活率81.8%,丹顶鹤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已达到48只。
【总体规划】 按照市政府要求,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启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工作,总结二十年的保护工作实践,结合保护区现状,科学地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规划的总体布局,确立保护管理规划、科研监测规划、宣传教育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五个方面的内容,历经一年半时间,通过市、省和国家三个层面,四次论证和评审,已于2010年底得到正式批准。新的规划文体,突出保护自然为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和现实的思想,坚持了保护优先、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目标前瞻的原则。
【调研工作】 全国政协、国家林业局、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先后5次到保护区开展湿地补偿调研活动,保护区管理局认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走访基层群众,进行科学测算,全力参与调研工作。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各级调研组形成的调研报告已经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12月初,陈政高省长在盘锦市政府报送的调研报告上做出批示,副省长赵化明先后两次专题听取盘锦市的汇报。 (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