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13年)

文化·媒体(2013年)

发布时间:2015-08-12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306

  文化与广播电视


  【重大工作任务】组织开展新年、春节、元宵系列文化活动。第一次高水准地邀请维也纳之声交响乐团举办新年音乐会;以自编、自导、自演为主,向市民呈现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节日喜庆的《幸福,滨海新盘锦》春节联欢晚会;按照节俭、喜庆、安全的要求,组织“以港强市新跨越、金蛇献瑞闹元宵”系列文化活动,市内外各界群众150万人次参加观赏彩灯及相关活动,极大地丰富节日群众文化生活。


  圆满完成创城迎检工作任务。对市局创城迎检的19个大项47个单任务进行细化分工,扎实开展创城各项活动,文化广电系统的网吧经营场所和文化窗口服务单位实地检测获得满分。


  组织上口子高跷秧歌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的暖场表演,独具魅力的精彩展示,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央视《新闻联播》和《午间新闻》栏目在重要时段播出上口子高跷表演画面,央视体育频道专题报道了盘锦上口子高跷这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效地宣传了盘锦、推介了盘锦市文化品牌。


  主办第六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集中全局力量举办中国最美湿地骑行启动仪式热场文艺演出,连续组织“美丽盘锦”、“湿地情怀”、“锦绣畅响”、“多彩鹤乡”、“激情岁月”、“放飞梦想”等六场大型广场文艺演出,举办“盘锦地域文化风情展”,展出苇艺草编等4项盘锦市特色文化艺术品,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专题宣传报道,展示了地域文化风情。全力支持辽东湾新区开发建设。高标准、快速度完成了中国兵器集团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项目和新区热电厂首期工程建设项目的文物勘查任务。举办“激情辽东湾”慰问中建8局职工专场演出。在大连理工盘锦校区开学和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搬迁新校园之际,组织《启航,我们从这里出发》慰问演出,表达了全市文广工作者对辽东湾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绩效考评成绩】积极参加第五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获优秀组织、最佳布展设计和优秀产品等6项大奖。积极推进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在全省14个市中,率先完成工作任务,综合考评成绩全省排名第一。建设社区书屋42个,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权力下放工作。全系统下放到县区、经济区行政审批权力31项,直接下放7项,委托下放24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圆满完成“清源”、“秋风”等专项整治工作任务。积极备战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能大比武”活动,盘锦市获团体第二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荣获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在县级数字影院、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乡镇电子阅览室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考评得分均位列第一方阵。


  【文化惠民服务】继续开展“四季品牌”群众性文化活动,2013年将“油城春潮”“鹤乡之夏”“辽河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安排在市民最集中的“世纪广场”,油地联动、城乡共享、机关与基层同台,市、县区组织各类演出60场,观众120余万人次,为各界群众打造出一座“没有围墙的剧场”。创新形式举办第11届“盘锦冬韵”系列文化活动,首创冬季公益电视放映活动,为全市人民打造“文化暖冬”。重视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行对群众免费开放,无偿为各界群众服务。双台子区成立区图书馆,填补了历史空白。同时,面向不同群体,开展送文化下基层、进学校、进军营和慰问农民工等专场演出,年演出100余场次。全年公益电影放映达4260场,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文化广电事业改革发展成果。


  【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推进苇艺草编业发展,赴河北、山东考察学习,建立盘锦苇艺草编产业园、产业协会、研究会和领军人物工作室,与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合作共建盘锦实习基地。举办盘锦市首届苇艺草编精品屋,组建苇艺草编销售中心和营销团队,采取公司+农户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已经把资源变成了产业。全力支持江南风情园开发建设。组织盘锦市地域文化专家为园区建设发展出谋献策,主动为园区撰写建园记和景点解说词,为2014年五一正式开园奠定基础。江南风情园正式获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制定《关于加快盘锦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盘锦苇艺草编产业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东北三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与“闯关东”影视城签订在盘锦建设影视基地协议,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


  【文化遗产保护】圆满完成盘锦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颁布首批《盘锦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45处文物列入市级保护范围。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束盘锦市无“国保”文物单位的历史。大洼县田庄台镇被评为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辽西地区仅此一家。完成《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盘锦分卷》和《盘锦文物志》编撰工作,填补了盘锦市文物史的空白。颁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洼稻占技艺等10个项目入选。


  【文化体制改革】原市歌舞团、评剧团的收尾工作全部完成。市艺术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拓宽省内外演出市场,已走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参加全国五一劳动晚会、国家司法部和辽宁卫视春晚舞台,取得了“两个效益”双赢。盘锦网络传输中心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需事转企的44人中,安排退休3人,省公司上收38人,其余3人的安排工作正在推进中。市新华书店通过全面展开多种经营,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拓宽了收入渠道,拓展了新的发展途径,保证了职工权益,保持了队伍的稳定。


  【广播电视宣传】2013年2月,在做强《盘锦新闻》的基础上,推出了《晚间新闻》;3月1日《国际时讯》实现整点直播;5月,精心制作播出了大型专题片《潮涌辽东湾》;8月20日,配合辽台出色完成了90分钟全运圣火盘锦站传递的直播任务,直播效果位列全省各市之首;全运期间,派出由50多名骨干记者组成的强大阵容参与报道,并为2台高清电视直播车、2台卫星直播车和4个直播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在“最美湿地”评选活动中,集中力量、全程跟进、全方位做好策划与外联,有力助推了辽河口湿地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2013年,《盘锦新闻》共播发新闻稿件3100条;《晚间新闻》播发2000条;《今日关注》播发100期、《在基层》播发50余期;广播节目《新闻关注》、《直播盘锦》共接听热线电话5500多个;《行风热线》开播到现在已累计播发稿件6万多篇。全年在央视发稿5篇,在辽宁广播电视台发稿260篇,其中头提、单条数量92篇,在全省地方台上稿数量跃居第五,较2012年排名(第九)大幅提升,创建台以来最好成绩。创新创优工作再创佳绩,全年共有27篇作品获省一等奖,39篇获二等奖,获奖作品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2013年,投入近400万元购买了高清摄像机、对广播直播数字调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新了广播直播车。2013年,全台各创收部门积极挖潜,加大广告承揽力度。一方面围绕消费热点,创办广告专题节目,努力提高视听率,锁住固定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借助广电品牌影响力,举办房展、车展等活动,丰富创收来源,全年圆满完成了广告创收任务。积极支持315转播台向省局和国家广电总局申请,争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转播权。经过两年多准备,11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在盘锦市正式转播。至此,全市听众继央广一套FM88.2MHz《中国之声》外,还可以通过调频FM105.7MHz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二套的《经济之声》节目。安全优质地完成了春晚、两会、房产交易会、各级领导视察、湿地旅游周开幕式、圣火传递、全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实况录制与广播现场解说任务。(杨晓宏)


  盘锦日报


  【新闻宣传】抓重点深解读,体现高度。日报向海大道系列报道,市委六届45次常委(扩大)会议系列思考,“四个转变”系列述评,全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的系列思考等重大报道,都以高度深度、思想性取胜,较深入地表达了市委市政府的意图,突出了市委市政府想强调的问题,回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疑惑和期待,得到市委书记几次正面批示。晚报以民生视角积极宣传盘锦市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和各类大型活动。对民生工程进展情况、盘锦双台河口参与最美湿地评选、第六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盘锦市第十四届蟹王争霸赛、盘营高铁开通运营等一些重要活动、重点项目进行盘锦大篇幅的深度报道。


  抓规模设栏目,体现声势。日报《努力实现开门红》、《奋力完成双过半》、《冲刺全年目标》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专栏,辽东湾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5个图文并茂的连版、工业成就系列、对外开放系列、激情辽东湾系列、迎接十二运系列等大型报道,用栏目统一包装,都用大篇幅、高密度、多形式突出规模和声势。晚报对大家关注的问题也进行连续规模报道。在宣传创城工作期间,晚报一直坚持每天2至3个版面进行宣传,开辟盘锦《创城进行时》、《创城曝光台》、《倡文明树新风》等十几个栏目,大范围、多角度地为创城工作宣传造势。


  抓民生重监督,体现以人为本。日报全年公开发表舆论监督稿件100余篇,为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提供内参2篇。其中所反映的沈盘路高家段路面严重破损问题得到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两个月后修复。晚报开办的《晚报帮您办》栏目,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麻烦事,深受百姓的喜爱。10月31日,晚报报道石化小区近两个月因水压不足导致小区高层住户连续停水,每天“吃水靠端,冲厕靠攒”,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消息见报后,市长蹇彪高度重视,协调相关单位立即解决。经多方努力,石化小区供水得以恢复。


  抓载体“走转改”,体现“三贴近”。晚报开展的“记者体验新闻”活动,记者深入一线,几天时间与卖菜人、120急救、清扫工人等同生活共劳动,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并采写多篇鲜活生动的新闻。报社开设的“走转改”博客,让更多同志参与,现已打造成为品牌。充分发挥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设立两个QQ群,为他们创建言论、新闻写作两大平台,实现对外开门办报;内部实现专业采访部和记者站互动,强化沟通联系,实现对内开门办报。特别是承接辽宁日报《地方新闻盘锦版》,出版五十期。承接开办新华网盘锦频道,每天更新上传域内新闻,都有力的宣传了盘锦。


  抓版面求变化,体现创新。为配合辽东湾新区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宣传,一版头题先后刊发“盘锦港开展引航服务”、“盘锦港开通首个集装箱航线”、“盘锦30万吨级原油码头沉桩开始施工”等适时性的成就报道,更好地彰显辽东湾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一版与其他版面呼应。在“激情辽东湾”系列报道中,一版刊发综述性的成就与四五版的专门解读相呼应;版面形式创新。在迎十二运火炬传递报道中,以火炬传递为契机,用7块摄影报道专版向世人直观地展示了驰名盘锦、活力实力盘锦、充满希望的盘锦。在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的报道中,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整幅照片做一版、做封面,增强了湿地的视觉冲击力,使八块版的集中报道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综合新闻、党建、法制等专版,与一二版实行差异化办报,栏目化管理。晚报在年初对报纸版面进行改版。版面栏目、栏题、栏标设计更清晰合理,重要新闻专版制作版头,突出影响力。各个版面针对版面的内容特色形成各自的风格,并从字体字号上进行调整,强化重点稿件的分量。


  【经营媒体】2013年年初,及时完成经营部门负责人竞岗竞聘,为经营工作的顺利运行创造先机。同时成立经营管理中心,不断加大对全社经营工作的协调指导。将日晚报广告重组,形成合力。2013年完成广告收入1308万元,实现利润977万元,广告利润创历史新高。先后策划了大拜年、春季车展、秋季房产交易会、海参、玉石等特卖会活动,以活动带动广告经营,创造市场,增加了收入。成功举办盘锦秋季房产交易会,实现项目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动员组织各部门先后创办“3·15”、省著名商标展示、母亲节、海洋与渔业、全运会、骨科医院20年、盘锦邮政等专刊、特刊;适时增加对辽河晚报的广告投放,先后创办车行天下、缤纷旅行、名品名店、二手市场、百业信息、人才市场六个专栏,收效明显。面临报纸扩版涨价与各单位压缩经费的新形势,社委高度重视发行工作,班子成员分片包干,落实到位。发行中心采取全员参与,把征订和创收指标落实到人头,并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的办法,主要侧重大客户和油田附属企业及个人和商网订户的开发。先后推出盘锦“晚报进病房”,扩大油田订户等活动。涨价后的总体订阅指标基本上与上一年度持平。印务中心由于搬迁之后各种业务采取代加工形式,印务中心努力开拓活源,强化服务和安全生产,稳定队伍,加强管理,实行内部挖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报纸印刷任务。同时,印务中心对外积极拓展市场营销份额,加强零活市场的业务量。闻兴文化传媒中心,先后举办盘锦青春歌会决赛、湿地旅游周开幕式、富盈集团东湖电影节等活动,为提升活动组织水平、打造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品牌夯实基础。专刊部在继续办好原有的教育、卫生和县区等专版的同时,又增加《安监新闻》等。经过各个方面的协调努力,拓展创新,实现预期目标。2013年报社在连续6年亏损之后实现赢利。全社上下在努力创收的同时,深入挖潜,开源节流,各部门都强化科学经营管理,积极挖潜增效。报纸由辽河石油报承印改由营口日报承印,此项减少支出180多万元;人事冻结,自然减员不添补,仅广告部就清退临时工20多人。适时进行车改,压缩成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有效缓解资金压力。自2012年底至2013年底,共争取资金400多万元。保证单位正常支出和人员工资。


  【党群工作】机关党委在党支部、党员群众中继续开展党员“先锋号”、“爱岗敬业奉献之星”、“精神文明个人”评选活动。利用休息日组织党员群众到外环路两旁清扫白色垃圾,两次走进辽东湾新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参加盘锦市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市直机关职工“篮、排、乒”三球赛上,日报社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主办的“新盘锦、中国梦”演讲比赛中,1人夺魁;在盘锦市举办的“辽东湾、新盘锦、中国梦”网文大赛上,8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奖人数、奖项列所有参赛单位第一名。日报社机关党委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组织”;4人分别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包枝彬)


  辽河石油报


  【概况】2013年底,报社在册职工263人,其中,干部114人,工人149人;全民固定工151人,市场化就业111人,自负盈亏小集体1人。干部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5人,中级技术职称的40人,初级技术职称的39人。处级干部7人,科级干部43人。下设16个三级单位和1个记者站。机关设4个科室和2个直附属部门。报社共获省部级以上新闻奖64项。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9项。获奖数额突破以往。获中国企业报新闻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获辽宁省新闻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石油新闻奖41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同时,报纸8版实现全彩色成功印刷出版。


  【报纸】2013年,共编辑出版《辽河石油报》正刊259期,《辽河晚讯》250期,《健康安全环保专刊》23期,《政法专刊》12期。按照油田公司党委的安排部署,坚持融入中心工作、服务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办报宗旨,为油田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报社、报纸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巩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媒体公信力进一步提高。报纸的新闻宣传工作亮点频现,重大新闻、专题报道、重点策划、重要专栏,精彩报道,重要评论、社论,交替刊发。


  【基础管理】2013年,报社推行“精细管理、经典做人、精致做事”的总体管理方法。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计划管理、内控管理等多方面的流程细化,报社整体管理水平进入油田公司先进行列,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全年通过经营管理取得节约成本近百万元的成果。报社党政班子率领全体干部员工,艰苦奋斗,共同努力,全力增收,确保职工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油田公司投资600万元,购置新的印刷设备,基本使报社的印刷业务由过去的重印刷、体力印刷,转化为轻印刷、智力印刷。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2013年,报社党委根据油田公司党委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历时5个多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报社“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和流程,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年决策无失误。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健全完善职工大会、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的劳动环境和劳动关系。结合新闻单位实际开展新闻同题竞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能竞赛和文体活动。(魏新望)


  辽河石油报社领导成员名单


  社长、党委副书记王公民


  副社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马广平


  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石油报辽河记者站站长张建凯


  副社长孟祥炜何晓梅赵同铁


  中国石油报驻辽河记者站副站长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