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加速度 幸福晚年有温度
走进社区,老年人在社区活动中心欢声笑语,在便民食堂享受美味;漫步街头,随处可见老人幸福的笑脸,晚年生活如诗如画。这份温暖与安宁,源自双台子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体系构建。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挑战,双台子区以“加速度”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有温度”的服务细节,让“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为全国养老服务事业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台子经验”。
体系构建“加速跑” 织密全域保障网
优质的养老服务,离不开科学完善的体系支撑。双台子区创新构建“1+N+X”养老服务体系,为养老事业树立了可复制的“新标杆”。
——“1”即机构养老核心,率先完成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组建盘锦辽河养老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公办养老机构公司化运营的区域,通过市场化运作激活专业服务能力。目前,全区15家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发展,为1015名养员提供从基础照料到高端康养的多层次服务,失能老人享有24小时专业护工陪护,文艺爱好者可参与书法、合唱等课程,机构内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家的温暖。
——“N”即社区养老网络,以34个社区和18个村为基础,实现养老服务点全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社区均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并在河岸社区、新建社区、盛河社区等多地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由辽河养老有限公司统一运营,实现党群活动、养老服务、社区管理等功能整合,推动社区建设与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X”即居家养老功能,精准发力,以国家第二批长护险制度试点为契机,成立长护险事业部,累计服务880人。集聚社会力量,为老人提供送餐、家政等“点单式”精准服务,完成24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效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引入大连玖福团膳集团建设标准化中央厨房,不断地增加社区便民食堂点位,今年将再新增2家社区便民食堂,进一步织密老年群体“餐桌服务网”。
产业创新“加速度” 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攻坚姿态”破解难题,将14.3万平方米的金色阳光公寓项目盘活改造,转型为集养老、康复、医疗于一体的辽河康养服务中心,让闲置资产快速变为养老产业“新引擎”。
自2023年5月运营以来,辽河康养服务中心以“快节奏”迭代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康养业态。引入盘锦市中医医院设立专属门诊部,提供中医药调理、康复理疗、健康监测全链条服务,医养融合模式成为行业标杆,打造“医疗+康养”模式;建成康养中心过街天桥,将辽河碑林公园变为老人漫步林间、观赏墨韵的“天然氧吧”和“怡情乐园”,打造“生态+康养”模式;建成哈工天愈数智康养体验馆、AI智能健康小屋、碳酸泉水疗康复中心,以智能设备及专业团队全方位守护老人身心安康,打造“智慧+康养”模式;系统运用双台子区委党校、“学习强国”等线上线下载体,引导老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激活“银发力量”,打造“党建+康养”模式;与新华保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金融保险渠道精准对接跨区域优质养老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从“本地保障”向“跨域共享”升级,开辟康养产业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的新维度,打造“金融+康养”模式。
幸福体验“有温度” 收获满堂好评
从“1+N+X”体系的快速构建,到辽河康养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营,双台子区的养老服务始终以“加速度”推进,更以“有温度”的细节打动人心。民政部、全国妇联及辽宁省主要领导都亲临双台子区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赞誉。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李奶奶在辽河康养服务中心笑容满面地说,“护理人员照顾得特别周到,每天都有活动,生活特别充实。”像李奶奶这样的老人,在双台子区比比皆是。他们或在便民食堂里热热闹闹吃饭,或在养老服务站里开开心心娱乐,或在辽河碑林公园里悠然漫步,幸福写在脸上,温暖留在心间。
双台子区用“加速度”跑出了养老服务的新高度,用“有温度”的服务填满了老年人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