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湿地之都 > 湿地城市

盛会迎贵客 这里最盘锦——诗意栖居生态城

发布时间:2025-06-24 信息来源:盘锦发布 浏览次数:2

晨光熹微,当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芦苇尖上,广袤而静谧的湿地间,一声鸟鸣划破寂静,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或低沉、或高亢的鸟鸣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支晨曲交响乐。在这悦耳的合鸣声中,盘锦这座城市,从酣睡中缓缓苏醒。

芦苇湿地。

河海相拥,鹤舞鸥翔。丰富的湿地资源,让盘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河三角洲之上。这如瑰宝般的美好,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凝聚着无数自然守护者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与执着坚守。

辽河口国家湿地。

盘锦始终将生态立市作为发展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的核心任务,不断争取各方资金投入生态保护领域。自2018年起,相继实施了辽宁双台河口国际重要湿地修复项目、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以及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相关项目等,还在该区域通过设立深水区、浅水区,为各种鸟类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通过这些举措,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稳步增加,初步构建了植被茂密、水质清澈、鸟类云集的湿地新篇章,为筑牢黄渤海生态屏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

林湿局工作人员巡视湿地。

因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是丹顶鹤大陆种群的繁殖地、第三大越冬地及重要停歇地,盘锦素来享有“鹤乡”的美誉。难觅仙踪的丹顶鹤在这片土地上,一度是村民田间地头的常客。在盘锦市鹤类繁育保护站里,5日到17日龄、17到25日龄等不同日龄的小鹤们“咿咿呀呀”叫个不停。若不是身处这特定环境,谁也猜不出这些毛茸茸、如小鹅般呆萌的小家伙,长大后是仙姿绰约的丹顶鹤。为了壮大丹顶鹤种群,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世纪90年代便开展了丹顶鹤人工繁育工作,并在2012年建立了鹤类繁育保护站。“随着对丹顶鹤习性的了解日益深入,我们的工作难度也在逐渐降低。”多年来,赵仕伟痴心于丹顶鹤的繁殖和野化工作,他与同事们通过繁育和野化放归丹顶鹤,持续推动野生丹顶鹤种群复壮。自2016年至2024年,他们借助人工孵化与自然孵化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孵化出442只丹顶鹤。近年来,在野化训练中成长并最终回归自然的丹顶鹤已达255只。

丹顶鹤幼崽。

黑嘴鸥素有“湿地精灵”之称,由于碱蓬植被丰富且少潮水干扰的地方易成为其繁殖地,近年来,保护区通过闸门升降等方式,维持适宜的水位和盐度,并对黑嘴鸥繁殖地进行植被管理,以营造适宜其繁殖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值黑嘴鸥繁殖期,在辽河口黑嘴鸥繁殖地,繁茂的碱蓬草丛中,不时可见黑嘴鸥的巢穴。有的巢中小雏已经破壳而出,有的巢中亲鸟还在孵化。见有人靠近,成鸟们纷纷发出警惕的鸣叫声,让人不忍心再上前打扰。作为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盘锦的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已从1992年的1200只增长到如今的10000只左右,黑嘴鸥保护已然成为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之一。

黑嘴鸥南小河繁育基地。

当夕阳为滩涂镀上金边,归巢的鸟群在芦苇荡上空盘旋,每一声鸟鸣似乎都承载着梦想。这份在辽河三角洲续写的绿色传奇,正化作千万只振翅的羽翼,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案带向更远的天际。盘锦,这座生态之城,正以灵动而诗意的姿态,展现着它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