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上级媒体看盘锦

以高水平赛事赋能高质量发展——写在盘锦红海滩马拉松开跑十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5-09-23 信息来源:盘锦发布 浏览次数:0

跑最北海岸线,赏最美红海滩。刚刚结束的2025盘锦红马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名跑者共赴这场“中国最美赛道”的奔跑之约,用激情点燃运动梦想,用脚步丈量城市发展脉络。

从2015年首次鸣枪时的“试水之作”,到如今跻身A1类赛事行列,盘锦红马经历了10年的成长与蜕变。如今,红马已成为盘锦的一张闪亮名片,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马拉松品牌活动,见证了数万跑者在湿地赛道上挥洒汗水、挑战自我的瞬间,也在奋力推动着盘锦这座城市的发展。

最美赛道铺就“盘锦之美”

“把赛道嵌进红海滩,是盘锦最懂自然的选择。”连续参赛的生态摄影师李建林翻出2015年的老照片说道。

2015年,当盘锦决定将马拉松赛道设于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时,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正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考题——而这条赛道,便是它交出的第一份生态答卷。

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赛道”的路线,藏着盘锦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初心。潮起潮落,碱蓬草被海水浸润成酒红色,赛道右侧浩荡的芦苇湿地里,324种鸟类在此栖息,常能遇见黑嘴鸥低空掠过,翅尖几乎擦过跑者的肩头。

“2015年央视直播时,镜头里的丹顶鹤刚好落在赛道旁,全国观众都在刷‘这是仙境吧’。”时任赛事解说的盘锦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隋妍回忆道,“那一天,‘天下奇观红海滩’的名号借由奔跑的脚步,走进了千万人的视野。”

10年间,赛道与城市的生态脉搏同频。2022年,辽河口滩涂景观资源获评全国特品级文旅资源,成为赛道最硬的“生态背书”;2025年的赛事路线更是精心串联起红海滩廊道、稻田画景区、辽河湿地等七大生态景观节点。在稻田画景区段,跑者能望见“丹顶鹤舞辽河”的巨型稻田艺术,这是当地农民用彩色水稻种出的“生态宣言”。

金秋的辽东湾刚褪去晨雾,碱蓬草便在晨光中铺开千亩“红地毯”,露珠滚落草叶折射出细碎金光;一侧的芦苇荡里,丹顶鹤舒展羽翼掠过绿浪,翅尖划破空气的轻响,与赛道上跑者的脚步声交织成韵——9月21日,参加2025盘锦红海滩马拉松的上海跑者陈悦举着相机定格这一幕:“跑过全国20多个马拉松,唯有这里的赛道,每一步都踩着自然的诗行。”

赛事温度书写“盘锦之好”

“2015年第一次跑半马,补给站只有矿泉水和干面包,跑到终点喉咙都冒火;现在每2.5公里就有一个补给站,盘锦河蟹做的蟹肉棒、刚熬好的大米粥、冰镇的碱地柿子,一口下去全是家乡的味道。”盘锦本地跑者王磊的背包里,珍藏着10年间的7块完赛奖牌,这些奖牌里有着盘锦人对红马的温暖守候。

红马特色补给站内,工作人员与赞助商的热情格外动人。他们笑着站在摊位前,细致介绍每一款补给品的特色,眼神里满是真诚。遇到小跑者,大家更是多了份“偏爱”,递上小份点心时不忘多句鼓励。跑者在这份热闹与暖意中补足能量,带着笑容轻松奔向终点,让完赛时刻满是欢乐。

“去年我跑半马时抽筋倒地,刚喊出声就有志愿者冲过来拉伸,公安助跑团的民警还递来温水。”大连跑者孙涛说,26名身着红色运动服的“公安助跑团”成员是赛道上的“移动暖阳”,他们既维护秩序,又帮跑者拿补给、存衣物,这是盘锦独有的安全感。

赛事的“温度”,还藏在细节的迭代里。

2016年参赛人数首破万人时,医疗保障还只有10辆急救车;2025年赛事现场,每2.5公里就有固定医疗点,30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28辆救护车配备90名救护员携带AED设备值守,300名赛道观察员流动巡护。

2025红海滩马拉松赛后一年内,参赛选手可免费游览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黑风关古镇等7大核心景区,同行5名亲友还可享景区门票八折优惠。这诚意满满的留客之道、引客之举,吸引跑者及亲友深度感受盘锦生态与人文魅力,推动“一场赛事带动一次深度游”。

……

这份用心换来了跑者对赛事的青睐与权威的认可:盘锦红海滩马拉松以专业、优质、高水平的赛事服务和赛事保障,被中国田协评选为“银牌赛事”、授予A1类路跑赛事。2025年赛事总规模达1.2万人,全马名额72小时售罄,8.7%的中签率堪比北京马拉松。

体旅融合展现“盘锦之变”

“跑一场马,游一座城” 早已成为红海滩马拉松的“标配”。

“我带爸妈来跑欢乐跑,赛后去赵圈河吃河蟹,去二界沟买海鲜,这次参赛比单纯旅游有意思多了。”天津跑者刘敏的朋友圈里,满是红海滩的美景、刚出锅的盘锦河蟹。

赵圈河镇河蟹店老板张洪斌笑得合不拢嘴:“以前9月末才是旺季,现在马拉松期间就忙不过来。”

62岁的沈阳跑者张建国拿着一张老照片眼眶发热:“我跑的不是10年马拉松,是盘锦10年的变化——赛道越来越美;服务比以前更有‘人情味儿’;设施更完善,以前赛后只能住小旅馆,现在有了温泉民宿……”

数据见证着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2024年赛事带动全市旅游收入增长25%,近三成跑者赛后停留2—3天。

2025盘锦红马的又一大亮点:首届红海滩马拉松博览会以“运动+文化+消费”的模式,构建起沉浸式体验场景。赛前,跑友们完成签到核验后,便能领装备、逛展会,与新潮氛围、文化盛宴不期而遇。

“体育+”的融合文章越做越大。依托赛事品牌,盘锦培育出“红海滩马拉松+冰凌穿越”的四季产品,冬季的冰凌穿越挑战赛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冬季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美食去旅行”等品牌深入人心,苇艺草编、侯氏艾蒿等非遗产品借赛事走出盘锦。

赛事还成为城市升级的“催化剂”。10年间,全市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从32%升至42%,3276个健身场地遍布城乡。

“我以前是油田工人,2015年看别人跑马拉松觉得新鲜,现在我是市级马拉松教练。”48岁的盘锦跑者李阳说。令人振奋的是本土力量的崛起:2015年盘锦市民仅能在半马跻身前10,2024年全马、半马前20名中本地选手占比超半数。

“一场马拉松激活了一座城,让生态优势真正变成了发展优势。”市文旅广电局副局长毕志明说,文体旅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新增长极,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430.23亿元。

10年的沉淀,红海滩马拉松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盘锦最亮眼的城市名片,它以奔跑为媒介,让“生态盘锦”的形象跨越地域边界,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10年的时光,红马见证了盘锦这座城市的发展;未来征程,红滩与奔跑的共生故事,必将在辽河入海口续写更加动人的篇章,正如那些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的红色碱蓬草,也必将在时光的隧道里愈发繁茂。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