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上级媒体看盘锦

盘锦“退养还湿”再现绿苇红滩

发布时间:2022-09-05 浏览次数:252

“当初退出养殖的时候,一家人都很抵触,现在这里修复得这么美,家人也都理解了。”看着昔日围海养殖的地方变得如此优美,曾经的养殖户王女士感叹不已。

碧水长天、芦苇摇曳、鸥鸟齐飞……位于辽河入海口西海岸的盘锦滨海湿地一片美丽风光。上世纪80年代,盘锦利用辽河口湿地滩涂发展围海养殖,养殖户逐年增多。但是,围海养殖业虽然带来了短期经济效益,却严重破坏了湿地植被,导致近岸水质严重恶化,斑海豹、黑嘴鸥等珍稀物种栖息范围不断缩小,直接威胁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由于污染控制不力,部分入海河流水质严重恶化。为有效改善入海河流水质,盘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开展“退养还湿”工程,全面实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把被蚕食破坏的湿地资源修复好、保护好。

围海养殖将湿地分割成“格子间”,湿地的生态功能被破坏,转型为开放养殖是“退养还湿”的最优解。“开放养殖可以将湿地连成片,恢复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养殖的贝类还能净化海水水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盘锦市自然资源局海域管理科科长孙磊介绍。

确定解决方案后,如何让围海养殖的养殖户退出成了难题。为了制定围海养殖置换为开放养殖的具体办法,盘锦市围绕解决养殖户诉求,依法依规推进工作落实,邀请相关专家和律师研讨论证,现场接受养殖户咨询……最终确定以1∶2.3的面积比例为围海养殖户进行置换,同时确定了合理的收购价格,对养殖户的海域使用权进行收购。

“退养还湿”涉及养殖户多、范围广,获得群众支持十分重要。盘锦市成立6个工作专班,分赴养殖户所在的12个省41座城市,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积极宣讲政策法规,稳步推进“退养还湿”工作。同时,盘锦市还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狠抓非法用海、非法经营等行为。

“退养还湿”既是一项生态保护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走访调研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养殖户家庭困难、生活拮据。”孙磊说,针对这一问题,盘锦市制定了《关于对“退养还湿”困难群体给予救助的实施方案》,对生活困难群体给予精准救助,累计完成9批次、66户养殖户的调查核实工作,对确定的16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31.3万元。

2020年年底,598户养殖户退出养殖业,滨海湿地的池塘、看护房等养殖设施全部拆除,8.59万亩被占湿地全部恢复,实现了自然水系连通,新增自然岸线15.77公里,造就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

随后,盘锦市对养殖坑塘开展清理平整和修复工作,一片片潮沟被清淤疏浚,恢复了黑嘴鸥保护区的水文动力环境。通过种植翅碱蓬改良滩涂底质,消除原养殖污染物,使整治后的滩涂形成翅碱蓬—芦苇植物群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得以重建。如今,绿苇红滩快速扩展,鱼虾洄游繁殖,成群的鸟儿在此栖息觅食,湿地的生态功能全面重启,广袤的滨海湿地再次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