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上级媒体看盘锦

“与鹤共舞”30年

发布时间:2021-11-29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浏览次数:229

赵仕伟,今年49周岁,
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和兽医专业。
从大学毕业后,
他便进入辽宁辽河口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
一干就是将近30年。
这30年,
他一直做的只有一件事
——饲养繁育和野化丹顶鹤。 

“看远处那四只飞着的丹顶鹤,
就是我们野化训练成功放飞的!”
赵仕伟告诉记者。 

  “它们现在还不敢飞离这片湿地太远,”赵仕伟说,“经过几年野化训练后,这些丹顶鹤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野外觅食和生存能力,能够与迁徙途经辽河口湿地的野生丹顶鹤群产生一些‘沟通’,但与真正的野生丹顶鹤相比,还是存在差距”。 

对于赵仕伟和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说,
2021年,
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因为在今年3月初至11月末,
这里已累计放飞10批次共101只
人工孵育、饲养并完成野化训练的丹顶鹤。
要知道从1993年到2020年,
这个数字累计仅仅是十几只。 

“与鹤共舞”是赵仕伟的微信名,
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每一天,他都与丹顶鹤为伴。 


  有几只受伤后由赵仕伟亲手救助并活下来的成鹤,跟他感情最深。他一招手,鹤便围着他兴奋地嘴尖朝上、仰颈向天,振翅、跳跃、鸣叫,仿佛痴情的少女在为白马王子起舞。“与鹤共舞”曾是赵仕伟最大的骄傲,但随着养鹤的年头变长,他的想法也在不断改变。如今,赵仕伟更希望它们保持野性,有一天能够离开人类的照顾,重新回到自然中去。 

  “人类想要跟丹顶鹤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需要多长时间?不用太久,15年就够了!”话不多但有点冷幽默是赵仕伟的特点。这位养鹤人,皮肤黑红粗糙,一年四季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只不过冬天穿的是迷彩棉大衣。从外表看,赵仕伟像个长年被风沙打磨的粗糙汉子,但实际上,他是个心细如丝的人。 

  丹顶鹤的繁育期在每年4月初至10月初,这段时间,赵仕伟整天吃住在单位,细心守护鹤卵和鹤雏。他每天都要用自己身体最柔软最敏感的部位——眼皮,去感知温度,进而判断受精卵的孵化进度。哪怕是0.1摄氏度的变化,他都能清晰地感知。 


30年间,你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
赵仕伟神色有些凝重,
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1993年到1996年,赵仕伟刚刚接触丹顶鹤饲养繁育工作,那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对这项工作还缺少成功经验的时期,只有少数动物园有饲养经验可供借鉴,但条件不同不能照搬照抄。

  当时,保护区里只有3只丹顶鹤供赵仕伟饲养研究。1996年3月末收获的第一枚丹顶鹤卵让他兴奋不已,之后每年都能有雏鸟诞生,他渐渐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入门了。 

  意想不到的是,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保护区里一只小丹顶鹤也没有出生!这对赵仕伟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用赵仕伟的话说,“我付出了200%的努力精心照料种鹤,人工采精、人工授精、全程人工孵化,结果却是个0!”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项工作,是不是该改行干点别的去。 

  时至今日,说起这段往事,赵仕伟依然耿耿于怀。后来,他慢慢摸索出问题的原因:原来,是孵化箱的温度条件不达标导致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变成了“中死卵”。更新设备后,随着饲养和繁育经验慢慢成熟,如今,赵仕伟的鹤群已经发展到了240只,而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也只有3500只。 


30年间,
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赵仕伟说:“我每天都快乐!”
虽然工作很艰苦,
一年总有小半年的时间不能陪伴家人。
工资收入也不高,
但是“我从心底里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跟鹤在一起!”
这是赵仕伟的真心话。 



你对这项工作的期待是什么?
“希望在我退休之前,
丹顶鹤繁育野化的工作已经结束了。”
赵仕伟平静地说。 


  “我希望在自己退休前这十来年时间里,我们人工繁育的丹顶鹤种群扩大到500只。”赵仕伟介绍说,经专家论证,500只是辽河口近海滩涂湿地面积所能容纳丹顶鹤栖息的最大数量。“希望这500只鹤全部野化、回归自然。十年后,希望辽河两岸的丹顶鹤笼子里不再有一只需要人工饲养的丹顶鹤,我们的工作不再是饲养和繁育野化,而是更好更全面地保护辽河湿地,保护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 



30年,一万多个日夜,
赵仕伟把最好的时光给了丹顶鹤。
扎根苇海,与鹤为伴,
平凡人的不凡守护
让丹顶鹤这一珍稀物种得以延续,
致敬苇海深处的养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