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辑 > 往期回顾 >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盘锦市多措并举助推分级诊疗

发布时间:2017-11-23 浏览次数:167

  1、加强镇村医疗机构建设,实现镇村一体化管理。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六统一、两独立”的原则,对310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即统一布局、统一造型、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结构、统一功能,对从业人员按服务人口1‰-1.2‰比例配备,全市共选聘村医513名。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将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120种以上,实行零差价销售,门诊补偿由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筹使用260元,村民在村卫生室就可以享受到新农合报销结算。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医防结合,以大洼区王家镇和盘山县古城子镇为试点,建立了镇卫生院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奖惩机制。

  2、强化医疗联合体建设,有效夯实分级诊疗基础。为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盘锦市分级诊疗实施意见》、《盘锦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旨在以医联体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发挥三级医院牵头带动作用,形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专家定期下基层、科室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及奖励激励机制,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进而实现发展方式由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3、发挥城市大医院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6年,我市被省确定为市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级联动改革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盘锦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级联动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有力保障了四级联动改革的稳步推进。发挥城市大医院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盘锦市中心医院和中医院建立了“六大中心”,开设了卫生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医药临床技能三个培训中心,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管理水平。建立了心电、影像和检验三个远程会诊中心。目前,全市31个镇卫生院已经全部配备GE12导联心电图机(MC800)、迈瑞BS-330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影像,实现了镇卫生院与市中心医院24小时联网会诊。强化了基层能力,为分级诊疗解决“接得住”的问题。自去年4月份以来,累计远程会诊11047余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000余人次。

  4、实施政策引导,实现新农合按疾病组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县以上公立医院。实施差异化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新农合镇村就诊报销80%,县级就诊报销65%,市级就诊报销55%,患者外转报销35%。至8月末,县以下门诊住院就诊率为97.27%,住院就诊率59.6%,转域外就诊率为16.5%。为解决过度医疗、开大处方问题,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新农合、城镇居民按疾病分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方案、考核标准和付费结算标准等文件。每月对市中心医院实行预拨基金,半年和年底根据考核结果统一结算。按疾病诊断组付费改革,盘活了医院周转费用,激励了医院支付方式改革的积极性,倒逼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同时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上半年市中心医院合理控费结余资金达35万元,极大调动了市中心医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仅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上半年次均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6元,剖宫产率下降了8%,医疗费用同比下降3.09%。

  5、补齐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实施意见》,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任务。目前为止我市组建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予以补偿。组建城市医疗联合体。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促进分级就诊模式形成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在医联体内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工作室、轮岗、远程医疗等。

  6、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用,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网底功能作用,家庭签约服务是分级诊疗的基础,更是建立“健康守门人”关键。我们印发了《盘锦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重点从“九个结合”入手,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主要是政策引导与自愿签约相结合、门诊签约与上门签约相结合、个体签约与家庭签约相结合、村医服务与团队服务相结合、先易后难与重点人群优先服务相结合、逐步签约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总量控制与保证质量相结合、区域划分与有序竞争相结合。截止到11月15日,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55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达48.7万人,签约率达33.89%,其中重点人群签约人数达29.4万人,签约率达66.67%。

  7、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双向转诊技术支撑。

  自2012年,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正式启动,通过向上争取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966万。2015年8月份,我市实现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系统使用100%覆盖,同时实现了新农合系统与基层信息系统的对接,完成了全市368家村卫生室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村卫生室新农合刷卡报销结算功能,为基层百姓就医提供了方便。通过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完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的卫生专网,推动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化系统,完成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工作。完成三大会诊中心建设工作,实现以市中心医院为技术依托,通过全市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专网,实现覆盖全市全部32家乡镇卫生院的影像、检验、心电三个会诊中心建设工作,在便民、惠民,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7年,我们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启动“智慧医疗”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预计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我市信息化平台功能,全面实现全市六大功能应用,使之成为实现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医疗管理等工作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