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6年)

对外经济贸易·旅游(2006年)

发布时间:2010-05-24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173

外经外贸

    【对外开放】

    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成功纳入全省沿海“五点一线”重点发展区域,融入全省开放大格局。2006年,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发“五点一线”打造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为全省对外开放赢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盘锦虽列沿海经济带中,但却是全省沿海6市中唯一没有纳入对外开放重点发展区域、享受“五点一线”相应优惠政策的城市。为跻身全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大格局,市政府充分发挥外经贸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多次与省开放办沟通协调,积极向省政府做汇报,并邀请省委、省政府领导到盘锦就沿海经济带建设进行调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6月8日,省政府将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区正式纳入全省沿海开放重点发展区域,并给予20亿元的基础设施贷款支持,为盘锦市接续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空间,使盘锦市对外开放呈现新的格局。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关联产业项目入驻均呈现强劲势头。现已入驻项目25个,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22个。盘锦经济开发区、盘山经济开发区、盘锦塑料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盘锦食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盘山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利用外资】

    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调整思路,主动出击,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8 7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5%;合同外资额3 3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2 0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2%。2006年,华润啤酒、兴达石化设备等9家企业增资587万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28.6%。县区指标完成实现历史性突破。盘山县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72万美元;大洼县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99万美元,两县均提前完成两项指标,属多年未出现的现象。引导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年初谋划、探讨利用外资新的方式,经过筛选,推出天龙药业在美国上市。年内,评估、审计工作已顺利结束,现已进入上市程序关键的操作阶段。

    【对外贸易】

    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出口大户培植,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15 602万美元,其中出口10 182万美元。大宗商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 428.6万美元,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4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9%。尿素、床上用品、催化剂、三聚氰胺等大宗商品出口3 6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成为保证全年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地方产品出口企业及出口品种增多。全市有56家企业出口尿素、床上用品、钻井设备及配件、催化剂、二甲基亚砜、三聚氰胺等地方产品120余种,出口总额6 413.1万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63%,比上年增长50%。出口产品结构趋为合理。全市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出口9 334.4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1.7%;机电产品出口1 428.6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0%;高科技产品出口741.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都保持较大的增长,其中对韩国市场出口2 9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对日本市场出口1 7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5%;对欧盟市场出口7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对苏丹市场出口4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对非洲市场出口7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业务。2006年,国际工程承包完成合同额8 724万美元,营业额8 3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自签2 4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辽河石油勘探局合同额8 657万美元,自签2 409万美元,分包6 248万美元,营业额8 330万美元。中油辽河工程公司合同额、营业额自签67万美元。实现劳务输出1 399人次,境外投资办企业2户。

 

出入境检验检疫

    【检验检疫任务完成情况】

    2006年,累计完成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311批。其中:进口31批;出口311批。商品总值3 460万美元。完成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2 410人次,其中外籍人员23人,共进行了3 543人次的预防接种,其中对314人进行了黄热病疫苗接种、对1 011人进行了霍乱疫苗接种、对2 218人分别进行了甲肝、流感、麻腮风、白破、伤寒等疫苗的接种。在对2 246名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中,检测出传染性疾病96例,检出率为4.27%;检测出非传染性疾病214例,检出率为9.5%。其中,有3人因患严重传染病,未签发健康检查证明书,并首次检测出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流行病学进行了处理。对港口123艘次船舶进行了检疫查验监督。其中:内贸船89艘、外贸船34艘。签发免预除鼠证书68份,卫生证书34份。全年累计签发产地证207份,签证金额1 234万美元,完成检验费收入127万元。比上年进出口商品检验批次增长48%,其中进口下降8%、出口增长68%;商品总值增长68%,其中进口下降8%、出口增长126%;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量增长28%,体检收费增长35.6%。全年检验费总收入增长49%,实现了全年业务量和收费比上年增长15%以上的预定目标。

    【依法行政 严格把关】

    加强疫情监测工作,杜绝疫病的传入和传出。保健中心在做好日常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的基础上,加强了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在对2 246名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体检中,共进行了3 543人次的预防接种,比去年同期增长60%。逐渐完善预防接种抢救药品检查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出“首问负责制”,致使全年在体检量上、预防接种人次上、传染病检出率上、收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了加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盘锦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现场处置预案》、《盘锦局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卫检工作人员工作在港口第一线,认真地履行24小时全天候施检的对外服务承诺,杜绝了疫病的传入和传出。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防范体系建设。禽流感流行期间,积极与地方防控禽流感办公室协作,成立组织机构,出台《盘锦局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并深入两家注册加工厂、养殖场开展了现场检查和防疫消毒工作,及时地掌握了疫情动态,坚持了“零”报告制度。

    完善从源头抓质量的机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上坚持实施驻厂监管、驻场兽医等制度,对大宗敏感性食品实行了重点监控,同时加强了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监管工作。全年完成出口食品厂卫生注册1家;食品厂卫生登记1家;对韩水产养殖场、中转包装场注册7家;水产养殖场注册1家,出口辣椒种植基地备案1家、出口食品包装厂备案2家,并对上述各厂(场)家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大出口产品从源头控制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污染工作力度。按照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部署,制定《盘锦局水生动物残留监控计划》、《苗种残留监控计划》,完成盘锦地区6个大米样品25项检测指标、两个大米土样6项检测指标的抽样检测工作。

    【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

    2006年,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落实中央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意见》和国家质检总局与辽宁省政府签署的《关于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强化了服务意识,加大了服务力度。

    为境外承包工作项目设备顺利出口保驾护航。履行365天均可工作制等服务承诺,坚持不分节假日,随报随检,决不拖延的原则,顺利地完成境外承包工程项目设备出口6批,货值150万美元的检验任务。

    扶持农产品出口。2006年,与出口企业配合,开发“蒸煮米”(又称“蒸干大米”)、麦芽糖浆、芦苇、速冻红鲜椒、菌棒、水飞蓟素、锅巴等农产品项目的出口。特别是蒸干大米项目,属盘锦地区首次出口,实现出口13批、339吨,创汇16万美元,成为盘锦地区出口农产品创汇的重点项目。

    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针对出口韩国泥鳅鱼检验周期长,发货时间急的特点,根据中韩贸易协议,在确定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土霉素、孔雀石绿、结晶紫、重金属等检测项目的基础上,采取对养殖水质监控,出口泥锹鱼、河蟹按标准检测的做法,指导企业采取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保证了鲜活泥鳅鱼、河蟹的顺利出口。对韩出口泥鳅鱼17批/196吨;活河蟹34批/61吨,出口创汇54万美元。

    认真开展玩具产品强制认证宣传工作。“六一”前夕,相关业务人员深入盘锦兴隆大厦、实验小学、机关幼儿园等,就儿童玩具认证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地讲解和宣传。活动期间发放宣传材料35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

    严格落实服务承诺。2006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盘锦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工作流程》、《盘锦检验检疫局服务承诺》,在报验大厅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继续实行“365天均可工作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公示”等服务承诺,对应急货物和重点设备、产品采取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措施,加快了通关速度。编制《盘锦检验检疫局政务公开手册》。

    【严格内部管理】

    加强业务管理。成立工作质量、稽查工作、“一票一监督”工作、行政许可工作、政务公开工作、电子监管工作、行政执法工作等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协调。组织开展全年工作质量检查活动,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制定了整改措施,基础性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加强政务管理。在办公楼、车辆的日常管理方面,建立了安全管理工作网络组织,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保证良好的工作秩序;在着装、劳动纪律方面,完善了管理制度;政务工作方面,加强了督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全局的政令畅通。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全年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开展“增收节支,堵塞管理漏洞”等活动,并对计收费工作开展了专项检查,做到不少收、不漏收、不多收、不乱收。

 

营口海关驻盘锦办事处

    【概况】

    全年共监管进出口货物3.5万吨,货值1 143万美元,同比增长193%。其中,进口货物2.9万吨,货值1 126万美元,同比增长259%,出口货物0.6万吨,货值17万美元,同比下降78%。监管进出口船舶32艘次,同比增长10%,进出运输工具服务人员506人,同比下降17%。全年征收税款2 252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关税662万元,同比增长137%,进口环节增值税1 590万元,同比增长103%。共备案加工贸易合同工5份,同比降低46%,备案金额1 440万美元,同比增长929%,核销加工贸易备案手册12份,同比降低61%,办理减免税备案审批手续39份,同比增长15%,备案金额960万美元,同比增长88%,减免税款1 708万元,同比增长58%。审核进口报关单27票,出口报关单6票。办理企业备案登记注册53家,审批留学回国人员自用车4辆,审批外商安家自用物品1票,办理报关员注册1人次,开具行政许可14份,签发进出口付汇证明联23份,退汇证明联2份.

    【队伍建设及行风建设】

    全处积极响应总署关于建设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的要求,在内务规范方面要求人人达标,组织业务人员参加总关审单、归类等岗位的资格培训。严格执行海关工作人员六项禁令,抓好教育、管理、监督三方面工作。

    【通关服务】

    2006年,盘办共征收税款2 252万元。其中,关税662万元,进口环节增值税1 59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 191万元、383万元和808万元。税收征管质量在总关关税处的有关通报中名列前茅。依法征管。每票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细致的估价、归类。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具体情况,允许企业打保函,为纳税企业提供24小时通关便利。在减免税环节,规范审批,依法减免。对重点企业、国有企业申请进口的减免税设备,积极与总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切实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

    根据盘锦市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积极为辽滨船舶工业园提供服务。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备案两条16 800吨成品油轮加工贸易合同,办事处两次派人到港湾海关学习考察,多次参与市里组织的有关协调会,指导企业在备案、核查、核销等环节的单据、账册、报关等方面按海关要求运作,为其提供最便利的通关环境。

 

旅游

    【旅游经济指标】

    2006年,旅游业总收入31.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9.6%;接待入境旅游者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4%;旅游外汇收入1 2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6%;接待国内旅游者5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国内旅游收入29.9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9.4%,旅游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打造湿地旅游城市形象】

    加大“湿地之都”城市形象宣传投入。2006年是盘锦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盘锦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旅游业是盘锦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接续产业。为了全力打造苇海湿地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市政府投入100万元在境内的5个高速公路出口设置10块大型湿地旅游城市形象标志牌,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设置16块旅游交通指示牌;形成“北京—盘锦—大连”、“北京—盘锦—沈阳”团队旅游线路。旅游城市标志牌和旅游交通牌的设置,吸引和方便了团队和游客的进入,提升了盘锦市的知名度。

    【旅游项目建设】

    按照《盘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盘锦市“十一五”旅游专项规划》,积极发展湿地特色旅游项目。2006年,投资5.6亿元用于旅游交通、辽河风光带和新景点建设。新建辽河风光带、湿地生态展馆、湿地拓展训练中心和太平寺4个旅游项目。新建旅游路56公里,增加景区的可进入性。完善了东晟园艺基地和辽河绿水湾景区的基础接待设施,全市旅游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景区的功能不断升级,增强了湿地旅游的吸引力。

    【举办第二届湿地旅游节】

    为打造湿地旅游品牌,弘扬湿地文化,展现湿地之都风光,2006年9月3~4日,盘锦成功举办第二届湿地旅游节。200余位旅游投资商、旅行社总经理、知青代表和新闻媒体参加了本届旅游节。旅游节紧扣“湿地旅游主题”,举办了盘锦市湿地旅游产品展销会、旅游项目投资、旅行社合作签约仪式和湿地考察等活动。在湿地旅游产品展销会上,本地60余家旅游企业围绕旅游“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展示了原生态湿地特色的旅游景区、高品质服务的旅游星级饭店、树立新风新貌的旅行社、展示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及地方旅游土特产品和工艺品。

    【实施旅游丰收计划】

    深入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突出“乡村游”主题,加快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旅游项目7个。在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中,有2家景区申报并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旅游特色乡镇和特色街区活动。大洼县赵圈河乡被评定为辽宁省首批特色旅游乡镇,鑫安源生态园被评定为全省首批农家乐旅游点。

    【开展诚信旅游活动】

    2006年,开展“诚信旅游在盘锦”暨2006盘锦诚信旅游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全市60家旅游经营单位参与评选活动。活动期间,参评单位推出各自的优质服务、特色产品、优惠价格,切实为广大旅游者营造“诚信旅游在盘锦”的良好氛围。评出8家旅游饭店获得“诚信旅游饭店”称号,15家旅行社获得“诚信旅行社”称号,红海滩风景区和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获得“诚信旅游景区标兵”称号,4家景区获得“诚信旅游景区”称号。

    【旅游市场监管】

    全面落实《旅行社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黑社”、“黑导”,治理违规广告、虚假广告,对2家旅游景区、1家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全市107名导游员进行检查。正确处理旅游投诉案件,向社会公布了旅游投诉电话,建立旅游投诉处理制度。全年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2起,理赔金额2 000元,结案率达100%。

    【旅游安全生产】

    盘锦市旅游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以各旅游企业总经理为成员的盘锦市旅游安全生产委员会。市旅游局与各旅游经营单位签定了《旅游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针对市各类旅游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特点,开展自查和检查,依法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在“黄金周”期间,联合各相关部门对各主办单位制定的应对交通拥堵、火灾、传染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及各种设备设施进行大检查,并发动各县区机关工作人员负责重点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的分流工作,确保了全年“黄金周”和节庆活动的旅游安全。

    【举办第二届金牌导游员大赛】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提高旅游软环境,12月初,举办盘锦市第二届金牌导游员大赛。各旅行社、景区(点)、多彩导游服务管理中心分别选派选手参加比赛,参赛人员达80人。经过现场模拟导游、抽签答题、个人才艺展示和旅游知识抢答,经过预赛、复赛、决赛,选出前3名选手,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导游员称号。

    【宣传贯彻《辽宁省旅游条例》】

    市、县区旅游局领导共同组成宣传贯彻《辽宁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领导小组。局机关专门安排时间,系统地对《条例》原文逐章逐条进行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邀请省旅游局法律专家,举办《条例》培训班。市、县区旅游局及全市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经营单位近120人参加学习培训。对全市旅行社贯彻落实《条例》进行全面检查。选派3名代表参加省《条例》知识大赛,获得优秀奖。

    【参加第三届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

    完成省旅游局下达给盘锦市11个展位的订购任务。盘锦市设计制作了以浩瀚的芦苇荡、红海滩为背景,标题为“中国最美的湿地——盘锦欢迎您”的巨幅喷绘宣传图。组织盘锦旅游企业与日、韩、台、港等外地旅游投资商签定旅游项目合作93项;共发放各种旅游宣传品5 000余册。按照省旅游局的要求,积极配合大会组委会设计并完成了“环渤海16城市旅游形象集中展示”的大型灯箱制作任务。盘锦市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台奖。

    【实施人才兴旅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兴旅的“百千万”工程。组织人员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参加管理人员(旅行社经理、旅游饭店经理、职业经理人)培训班40余人次,导游员培训300余人次,企业内部人员培训2 000余人次,有效的提高了旅游管理水平。建立了全市导游人员信誉档案和违法违纪公示制度。加强导游人员IC卡计分管理,开展检查工作,并于“十一”黄金周期间,查处违规人员2人。开展导游年审工作,共有141名导游员参加了年审,并通过培训考试合格率为100%。导游员IC卡年审率在90%以上。组织全市118名人员参报全国导游资格考试。

    【旅游行风建设】

    完善加强旅游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建立责任制,把加强行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行政务公开,对外公示了旅游咨询电话和旅游投诉电话、旅游法规、各项旅游业务办事程序、游览线路等,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以开展“抓作风、树形象、讲诚信、促发展”活动为载体,在全市旅游行业推行服务质量制度化、标准化。加强旅游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新增加3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旅游行风监督员。先后两次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广泛征求加强旅游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提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