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6年)

经济管理(2006年)

发布时间:2010-05-20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468

发展计划

    【项目建设】

    坚持对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月调度、季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指导项目建设和在全市营造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较好地履行部门职能。于4月份和11月份召开的两次全市项目建设拉练会,共对县区、中省直、市直90多个项目逐个进行检查。围绕45万吨乙烯扩建、500万吨原料油工程、乙烯下游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了综合协调服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关于市级领导同志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2006年度项目工作考核评价实施方案》,由市委、市政府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启动和加强项目库建设,增加项目源。逐个县区、逐个部门落实项目储备任务,并组织工作指导和考核。全年重点项目储备已达到188个。开展对园区建设的协调推进工作。对各个专业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提出关于进一步提高完善船舶工业园规划和理顺管理体制、解决精细化工园供水管线涉及到的地上路由确定和增加园区土地存量等问题的对策建议。多次向省发改委进行汇报,系统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全市的发展特别是船舶工业园区的发展体现在全省“五点一线”开放开发规划之中。协调辽河石油勘探局多种经营部,调研油田闲置场地资源及配套设施等情况,摸清了勘探局多种经营发展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利用好这部份闲置资源、推动企业办园区奠定了基础。

    【分析和监测】

    坚持每月刊发一期经济运行监测月报,既通报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又反馈省内各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区、市直部门以及重点企业参加的调度会,并组织深入县区、企业开展调研,形成了一季度、半年、前三季度、全年4个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指导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围绕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经济现象,组织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全年形成调研成果60份,包括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调研,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研。调研成果有的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转发,有的直接转化为领导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 资金支持】

    注重从长远发展和宏观层面研究盘锦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先后7次进京,8次去省,向省振兴办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汇报,争取将盘锦增列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先后3次代市政府起草了向省政府的报告,并由省政府以正式文件报送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申报将盘锦增列为转型试点市。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与理解。国务院振兴东北办领导已表明将盘锦增列为试点市的意向。为了适应转型工作的需要,组织力量,在考察学习大庆、白山、阜新、抚顺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开展了盘锦市经济转型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形成初稿。

    为了推进全市经济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进一步加大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项目的工作力度。全年共争取到由发改委口径下达的公检法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交通电力、社会事业等国债和专项资金项目59项,资金额14 288万元,是近年来项目数量最多、资金结构最好的一年,排在全省同等城市前列。

    【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加强了对改革的综合协调,积极与各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沟通衔接,综合掌握全市各项改革的推进情况。积极推进由发改委牵头的专项改革。代市政府起草了《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由市政府下发实施。从2005年10月份起,对企业投资一律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能,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的自主决策权得到充分落实。提出了关于加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盘锦市信用数据中心平台。

    【加大对企业和基层的协调服务力度】

    一年来,主动协调组织项目业主和相关部门,进行总额为28 560万美元的城市交通、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利用世行贷款的前期论证、申报争取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金碧汽车公司、油田环利专用车公司申报特种车改装项目,争取到国家发改委的备案。在市政府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多次到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国家已经将子午线轮胎项目纳入辽宁优势产业目录。为企业争取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全年共为6个内外资项目争取到免税总额363万美元和5 795万元人民币。争取省发改委的支持,为沟海铁路太平路口争取改造资金,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为大洼三个乡镇争取低压电网改造资金,保证当地生产生活用电。坚持高标准、高效率地为企业和基层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全年共办理项目批复282件,经发改委审核后向省和国家申报的项目58项,对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和向上申报项目,全部做到了快捷、高效,一部分做到了即来即办。

    【价格服务】

    及时认真做好价格监测以及对价格走势的分析工作,增强应对市场价格异常变动的预测预警能力。深化价格改革,改善价格环境,建立道路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协调组织调整了道路客运价格。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整了民用天然气价格、市殡仪馆服务收费标准等各项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较好地疏导了价格矛盾。经多方努力,争取到多项有利于盘锦经济建设的价格政策。强化价格监管,开展了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等专项检查,全年共查处违纪业户61户,查处违纪金额722万元。会同财政部门,利用4个月时间,对市直18个系统、66个单位的涉企收费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经过汇总、审核,编制了《盘锦市涉企收费目录》,已上报市政府,待研究审定后付诸实施。恢复已停收3年的价调基金征缴工作,全年共收取价调基金625万元,增强了平抑市场物价的能力和手段。认真做好涉案物品的价格鉴证工作,全年共完成涉案财物价格鉴证73件,鉴定总金额1981万元。

    【工业经济运行】

    协调金融机构,共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36.2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先后协调解决了中润化工有限公司和北方燃料公司等10余户企业生产要素供应不足,企业生产物资运输、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供电紧张等问题,特别是面对辽宁电网非计划性拉闸限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迅速启动和调整《盘锦地区拉闸限电方案》,采取最佳限电措施优先保证石化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用电。多次向辽宁省电力公司反映盘锦市石化企业用电的特殊性,尽最大努力争取本市限电指标降到最低水平。鼓励地方企业建设电厂发电。盘锦春成纸业有限公司自备电厂已建成,现正在帮助解决并网事宜;积极推动盘锦供电公司在辽滨建设风力发电场。

    在加强盐政执法、规范食盐市场秩序的同时,加大对荣兴盐场和太平盐场发展盐化工的扶持。年内,投资2 000万元,年产500吨溴素及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

    【民营经济】

    一、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末,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0.1万人,比上年净增1.6万人。截至2006年末,在有效期限内,民营企业荣获省著名商标21件,占全市总数的87.5%,其中2006年获7件;荣获省名牌产品24个,其中2006年获4个;荣获市著名商标46件,其中2006年获10件;荣获市名牌产品38个,其中2006年获18个。年内,全市拥有科技型民营企业730户,其中省级以上(含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户(占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6.3%)。

    二、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社会贡献越来越大。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418.3亿元,同比增长32%;实缴税金12.4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12.6%,比2005年所占12.1%的比重高出0.5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2006年,第三产业继续保持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实现增加值63.4亿元,同比增长42.3%。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以兴隆大厦、鼎信商厦和辽宁国贸集团为代表的重点商贸服务业企业运行态势平稳,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21%、26%和25%;双益百货有限公司改造加盟连锁店达到236家,实现营业收入5 000万元,同比增长28%。

    四、民营企业的发展呈集团化、规范化趋势。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一大批骨干民营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截至2006年末,全市民营企业中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已达3 077户,与2005年末相比增加650户;截至2006年末,全市民营企业中注册集团有限公司的28户,与2005年末相比增加9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223户,超五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1户,超亿元的企业达到35户。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实缴税金分别占到全市民营经济营业收入总额的39.03%和实缴税金总额的48.92%,分别比2005年所占的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和5.37个百分点。有力地拉动了民营经济总体快速增长。

    五、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态势良好。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并制定了优惠政策,强化了招商队伍,创造了一套有效的招商办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开展,引进项目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2006年民营企业实施投资额50万元以上项目472项(其中新开工项目405项),实际投产352项,实际完成投资37.65亿元,同比增长69.8%。

    【食品行业】

    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产值20.95亿元、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3%和24%,实现利税1.09亿元。其中利润6 187万元、税金5 979万元。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比全国23%的水平高20个百分点,但比全省46%的增长速度低3个百分点。食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提高0.1,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充分发挥盘锦大米的品牌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和营养米业。鼎翔米业努力扩大有机大米种植加工量,凭借基地优势和良好的产品质量信誉,大米销量已实现30%的增长;利是米业有限公司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十大有机农产品食品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饲料及畜禽养殖业扩大与农户的合作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产业一体化,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龙头食品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2006年,每日集团获得省政府的项目财政贴息115万元支持;光合水产集团获得国家农业部综合开发办1 600万元参股资金支持;在5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有37户、92%是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有兴牧饲料等4户企业及沙岭镇优质米加工等2个基地分别被评为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全市龙头食品加工企业共带动52 140户农户增收。

    全年食品企业新建、扩建项目31项,总投资额9.23亿元;其中当年实现投资3.12亿元,当年竣工项目13项,其中投产5项。7月13日试产的健丰饼业作为省内乃至东北地区的行业排头兵,项目总投资5 000万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填补了盘锦市食品焙烤业的空白;华润雪花啤酒(盘锦)公司15万吨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预计2007年企业利税将突破5 000万元,成为辽西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每日集团的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被称为国内首创的“三疣梭子蟹土池生态育苗及成蟹养殖”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农户600户、户获利2.8万元。光合水产开展海参等高档水产品的饵料配方研究;柏氏米业推出与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营养发芽糙米,含有促进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γ-氨基丁酸成分,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全市食品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约5.5个百分点,达26%左右。

    【轻纺工业】

    2006年,轻纺建材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1户,实现产值15.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7%,占全市经济总量2.0%,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

    2006年,全市共有防水材料企业73户,防水材料产量1 0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量12%),实现产值4亿元。全市有塑料加工企业165户,各种塑料加工业产量6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

    【石化工业】

    截至2006年底,盘锦市规模以上石油化工医药企业共有11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20.35亿元,同比增长24.12%。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2家,完成工业产值4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1家,完成产值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有57家,完成总工业产值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医药制造业有6家,完成工业产值2.0亿元,比上年下降10%。

    2006年,全市重点监控的化学品产量:原油1 201.5万吨,原油加工540万吨,合成氨32.2万吨,尿素55万吨(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46.7万吨,盘锦中润化工有限公司8.3万吨),乙烯18.1万吨,丙烯6.7万吨,苯乙烯4.0万吨,聚乙烯15.2万吨,聚丙烯8.8万吨,聚苯乙烯4.2万吨,沥青187.3万吨(辽河石化分公司88.4万吨,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38.9万吨)。

    【机械装备工业】

    全年机械行业健康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销售收入完成13.6亿元。

    一、主要产品产量。测井工具中射孔器材产量20万米,射孔弹140万发,钻井设备中钻机、顶部驱动等钻井成套设备15套,钻杆摩擦对焊设备产量5万米,悬挂器等井控、固控工具产量2 600套,采油设备中石油油管、油套管产量1.3万吨,抽油杆产量100万米,抽油泵及电潜泵产量8 000台,抽油机配件产量3万件。锅炉347蒸/吨,各种泵4 235台,改装车634辆,低压开关柜1 280面,电线电缆2 084米,绞线55吨,蓄电池1 081千伏安。

    二、项目建设。2006年积极推进全市机械装备行业的项目建设,明确了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石油装备业为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全年安排项目49项,计划总投资58.1亿元,竣工项目1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

    船舶制造业:辽滨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业,有14家骨干企业先后入驻,计划总投资60亿元。

    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辽河油田装备制造业基地投资20亿元。宏冠船业2艘为新加坡船东制造的1.68万吨成品油轮开工生产,2007年4月份可下水舾装,两艘为德国船东制造的1.65万吨化学品船于10月16日开工。仅宏冠船业一家企业实现总产值1.2亿元。

    辽河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总投资20亿元,海上漂浮物项目已完成60%的工作量,150吨航标、门吊的吊道铺设以及船台护岸、船台档土墙、厂区内基本路面垫层的建设基本完工,海洋通航的安全评估、环境评价、土地手续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预计2007年有5~6家船舶及船舶配套企业可以达到开工生产条件。

    石油装备制造业。石油装备制造业有企业35户。石油装备制造业依托辽河油田雄厚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006年有较快的发展,是盘锦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有发展前景的产业。6月1日,辽河油田派普钻具制造有限公司奠基,预计2007年产值将达到5 000万元,2010年力争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辽河油田装备工程公司与美国一家专门为本土提供钻机装备厂商签订4部3种型号的钻机,合同金额1 425万美元,实现本市钻机首次出口美国。辽河油田凯特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与美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大型石油开采企业签下13部钻机订单,合同金额1 400万美元。辽河油田晨宇公司与日本东京贸易株式会社合作成立了辽宁申宇有限公司共建钢管镦粗调质热处理项目,年产值可达4.5亿元。2006年,14家石油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

    汽车制造业。盘锦金碧汽车制造有限公司3 000台改装车项目,总投资4 000万元,主要产品挂车、运油车、加油车进入国家汽车生产目录公告,生产条件经专家组审查通过。

    【盐业管理】

    一、食盐专营。2006年,市内市场流通食盐品种分为加碘精制盐、粉洗盐、日晒盐、多品种营养(盐中加锌、钙、硒、低钠)盐和无碘精制盐等。主要是从省内营口、锦州、沈阳、复洲湾及湖北、安徽等地调入。二级品食盐(日晒盐)撤出直接入口食盐市场。

    按照《食盐专营办法》,加强食盐的计划、质量和价格管理。全年全市调入计划食盐4 930吨,销售计划食盐6 254吨,碘盐质量合格率为95%,碘盐覆盖率为96%,合格碘盐市场占有率为96%,各种费用上缴率为100%。各项指标全部达省定优秀标准。严格执行《食盐价格管理办法》,食盐价格到位,运行平稳。年末盘锦市盐业有限公司食盐库存为1 558吨,大洼县盐业公司食盐库存为186吨,保证了地区额定的食盐库存。

    二、盐产品生产管理。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和闲置滩涂,大洼县荣兴农场和盘山县太平农场分别引进域外资金和利用民间资本新建两家制盐企业(即盘锦海晶盐业有限公司和盘锦盛达盐业有限公司),分别利用海水和地下卤水制盐,年设计产能均为10万吨。12月,两家制盐企业获得省发盐产品生产许可证。盘锦海晶盐业有限公司同时开工建设盐卤水提溴素、医药中间体和阻燃剂等一批开发盐卤水下游产品的化工项目及水产养殖。这些项目可望2007年底竣工达产,产值达亿元。

    至此全市有制盐企业4家,分别是盘山县甜水盐厂、盘锦锦花盐业有限公司、盘锦海晶盐业有限公司和盘锦盛达盐业有限公司。全年生产工业盐30万吨,主要销往辽河油田和外市、外省等化工企业。工业盐销售实行合同备案制度,凭“工业盐证明”运输。

    三、盐业发展规划。为了充分利用本市盐业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使盐行业健康发展,本着规模生产、规范经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先后出台《盘锦市滩涂综合利用发展盐业规划》和《盘锦市制盐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初步意见》。对未来五年盐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四、盐政稽查。集中开展对餐饮企业、食堂等单位的用盐专项治理活动,试行食盐安全责任制管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日常的巡回检查中,加大检查的细度,缩短巡检的周期。并与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进行对私开滥采盐资源和非法经营盐产品的行为的打击,有力地维护了盐业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了地下盐卤水的有效开发,从源头遏止了走私盐和贩私盐的行为。全年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40起,查获违法盐产品100吨,罚款5.9万元,全部结案。无复议和诉讼案件。

    五、消除碘缺乏病宣传。开展了以消除碘缺乏危害为目的系列活动,正确引导食盐消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盐业法规和消除碘缺乏病知识宣传上,市盐业管理办公室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5·15”消除碘缺乏危害宣传活动,以“普及碘盐十年,人口素质提高”为宣传主题。借助于“5·15”碘盐宣传日和日常稽查等活动大量发放宣传单。对盐业经营、典型案件通过媒体向社会人群发布,使消费者对食盐专营和消除碘缺乏危害有一定的认识,食用合格碘盐知晓率明显上升,盐业违法举报明显增加,收到较好效益。

 

经济运行

    【工业经济运行】

    协调金融机构,共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36.2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先后协调解决了中润化工有限公司和北方燃料公司等10余户企业生产要素供应不足,企业生产物资运输、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供电紧张等问题,特别是面对辽宁电网非计划性拉闸限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迅速启动和调整《盘锦地区拉闸限电方案》,采取最佳限电措施优先保证石化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用电。多次向辽宁省电力公司反映盘锦市石化企业用电的特殊性,尽最大努力争取本市限电指标降到最低水平。鼓励地方企业建设电厂发电。盘锦春成纸业有限公司自备电厂已建成,现正在帮助解决并网事宜;积极推动盘锦供电公司在辽滨建设风力发电场。

    在加强盐政执法、规范食盐市场秩序的同时,加大对荣兴盐场和太平盐场发展盐化工的扶持。年内,投资2 000万元,年产500吨溴素及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

    【民营经济】

    一、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末,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0.1万人,比上年净增1.6万人。截至2006年末,在有效期限内,民营企业荣获省著名商标21件,占全市总数的87.5%,其中2006年获7件;荣获省名牌产品24个,其中2006年获4个;荣获市著名商标46件,其中2006年获10件;荣获市名牌产品38个,其中2006年获18个。年内,全市拥有科技型民营企业730户,其中省级以上(含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户(占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6.3%)。

    二、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社会贡献越来越大。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418.3亿元,同比增长32%;实缴税金12.4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12.6%,比2005年所占12.1%的比重高出0.5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2006年,第三产业继续保持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实现增加值63.4亿元,同比增长42.3%。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以兴隆大厦、鼎信商厦和辽宁国贸集团为代表的重点商贸服务业企业运行态势平稳,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21%、26%和25%;双益百货有限公司改造加盟连锁店达到236家,实现营业收入5 000万元,同比增长28%。

    四、民营企业的发展呈集团化、规范化趋势。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一大批骨干民营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截至2006年末,全市民营企业中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已达3 077户,与2005年末相比增加650户;截至2006年末,全市民营企业中注册集团有限公司的28户,与2005年末相比增加9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223户,超五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1户,超亿元的企业达到35户。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实缴税金分别占到全市民营经济营业收入总额的39.03%和实缴税金总额的48.92%,分别比2005年所占的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和5.37个百分点。有力地拉动了民营经济总体快速增长。

    五、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态势良好。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并制定了优惠政策,强化了招商队伍,创造了一套有效的招商办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开展,引进项目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2006年民营企业实施投资额50万元以上项目472项(其中新开工项目405项),实际投产352项,实际完成投资37.65亿元,同比增长69.8%。

    【食品行业】

    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产值20.95亿元、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3%和24%,实现利税1.09亿元。其中利润6 187万元、税金5 979万元。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比全国23%的水平高20个百分点,但比全省46%的增长速度低3个百分点。食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提高0.1,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充分发挥盘锦大米的品牌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和营养米业。鼎翔米业努力扩大有机大米种植加工量,凭借基地优势和良好的产品质量信誉,大米销量已实现30%的增长;利是米业有限公司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十大有机农产品食品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饲料及畜禽养殖业扩大与农户的合作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产业一体化,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龙头食品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2006年,每日集团获得省政府的项目财政贴息115万元支持;光合水产集团获得国家农业部综合开发办1 600万元参股资金支持;在5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有37户、92%是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有兴牧饲料等4户企业及沙岭镇优质米加工等2个基地分别被评为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全市龙头食品加工企业共带动52 140户农户增收。

    全年食品企业新建、扩建项目31项,总投资额9.23亿元;其中当年实现投资3.12亿元,当年竣工项目13项,其中投产5项。7月13日试产的健丰饼业作为省内乃至东北地区的行业排头兵,项目总投资5 000万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填补了盘锦市食品焙烤业的空白;华润雪花啤酒(盘锦)公司15万吨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预计2007年企业利税将突破5 000万元,成为辽西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每日集团的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被称为国内首创的“三疣梭子蟹土池生态育苗及成蟹养殖”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农户600户、户获利2.8万元。光合水产开展海参等高档水产品的饵料配方研究;柏氏米业推出与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营养发芽糙米,含有促进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γ-氨基丁酸成分,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全市食品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约5.5个百分点,达26%左右。

    【轻纺工业】

    2006年,轻纺建材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1户,实现产值15.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7%,占全市经济总量2.0%,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

    2006年,全市共有防水材料企业73户,防水材料产量1 0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量12%),实现产值4亿元。全市有塑料加工企业165户,各种塑料加工业产量6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

    【石化工业】

    截至2006年底,盘锦市规模以上石油化工医药企业共有11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20.35亿元,同比增长24.12%。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2家,完成工业产值4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1家,完成产值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有57家,完成总工业产值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医药制造业有6家,完成工业产值2.0亿元,比上年下降10%。

    2006年,全市重点监控的化学品产量:原油1 201.5万吨,原油加工540万吨,合成氨32.2万吨,尿素55万吨(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46.7万吨,盘锦中润化工有限公司8.3万吨),乙烯18.1万吨,丙烯6.7万吨,苯乙烯4.0万吨,聚乙烯15.2万吨,聚丙烯8.8万吨,聚苯乙烯4.2万吨,沥青187.3万吨(辽河石化分公司88.4万吨,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38.9万吨)。

    【机械装备工业】

    全年机械行业健康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销售收入完成13.6亿元。

    一、主要产品产量。测井工具中射孔器材产量20万米,射孔弹140万发,钻井设备中钻机、顶部驱动等钻井成套设备15套,钻杆摩擦对焊设备产量5万米,悬挂器等井控、固控工具产量2 600套,采油设备中石油油管、油套管产量1.3万吨,抽油杆产量100万米,抽油泵及电潜泵产量8 000台,抽油机配件产量3万件。锅炉347蒸/吨,各种泵4 235台,改装车634辆,低压开关柜1 280面,电线电缆2 084米,绞线55吨,蓄电池1 081千伏安。

    二、项目建设。2006年积极推进全市机械装备行业的项目建设,明确了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石油装备业为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全年安排项目49项,计划总投资58.1亿元,竣工项目1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

    船舶制造业:辽滨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业,有14家骨干企业先后入驻,计划总投资60亿元。

    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辽河油田装备制造业基地投资20亿元。宏冠船业2艘为新加坡船东制造的1.68万吨成品油轮开工生产,2007年4月份可下水舾装,两艘为德国船东制造的1.65万吨化学品船于10月16日开工。仅宏冠船业一家企业实现总产值1.2亿元。

    辽河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总投资20亿元,海上漂浮物项目已完成60%的工作量,150吨航标、门吊的吊道铺设以及船台护岸、船台档土墙、厂区内基本路面垫层的建设基本完工,海洋通航的安全评估、环境评价、土地手续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预计2007年有5~6家船舶及船舶配套企业可以达到开工生产条件。

    石油装备制造业。石油装备制造业有企业35户。石油装备制造业依托辽河油田雄厚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市场空间,2006年有较快的发展,是盘锦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有发展前景的产业。6月1日,辽河油田派普钻具制造有限公司奠基,预计2007年产值将达到5 000万元,2010年力争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辽河油田装备工程公司与美国一家专门为本土提供钻机装备厂商签订4部3种型号的钻机,合同金额1 425万美元,实现本市钻机首次出口美国。辽河油田凯特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与美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大型石油开采企业签下13部钻机订单,合同金额1 400万美元。辽河油田晨宇公司与日本东京贸易株式会社合作成立了辽宁申宇有限公司共建钢管镦粗调质热处理项目,年产值可达4.5亿元。2006年,14家石油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

    汽车制造业。盘锦金碧汽车制造有限公司3 000台改装车项目,总投资4 000万元,主要产品挂车、运油车、加油车进入国家汽车生产目录公告,生产条件经专家组审查通过。

    【盐业管理】

    一、食盐专营。2006年,市内市场流通食盐品种分为加碘精制盐、粉洗盐、日晒盐、多品种营养(盐中加锌、钙、硒、低钠)盐和无碘精制盐等。主要是从省内营口、锦州、沈阳、复洲湾及湖北、安徽等地调入。二级品食盐(日晒盐)撤出直接入口食盐市场。

    按照《食盐专营办法》,加强食盐的计划、质量和价格管理。全年全市调入计划食盐4 930吨,销售计划食盐6 254吨,碘盐质量合格率为95%,碘盐覆盖率为96%,合格碘盐市场占有率为96%,各种费用上缴率为100%。各项指标全部达省定优秀标准。严格执行《食盐价格管理办法》,食盐价格到位,运行平稳。年末盘锦市盐业有限公司食盐库存为1 558吨,大洼县盐业公司食盐库存为186吨,保证了地区额定的食盐库存。

    二、盐产品生产管理。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和闲置滩涂,大洼县荣兴农场和盘山县太平农场分别引进域外资金和利用民间资本新建两家制盐企业(即盘锦海晶盐业有限公司和盘锦盛达盐业有限公司),分别利用海水和地下卤水制盐,年设计产能均为10万吨。12月,两家制盐企业获得省发盐产品生产许可证。盘锦海晶盐业有限公司同时开工建设盐卤水提溴素、医药中间体和阻燃剂等一批开发盐卤水下游产品的化工项目及水产养殖。这些项目可望2007年底竣工达产,产值达亿元。

    至此全市有制盐企业4家,分别是盘山县甜水盐厂、盘锦锦花盐业有限公司、盘锦海晶盐业有限公司和盘锦盛达盐业有限公司。全年生产工业盐30万吨,主要销往辽河油田和外市、外省等化工企业。工业盐销售实行合同备案制度,凭“工业盐证明”运输。

    三、盐业发展规划。为了充分利用本市盐业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使盐行业健康发展,本着规模生产、规范经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先后出台《盘锦市滩涂综合利用发展盐业规划》和《盘锦市制盐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初步意见》。对未来五年盐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四、盐政稽查。集中开展对餐饮企业、食堂等单位的用盐专项治理活动,试行食盐安全责任制管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日常的巡回检查中,加大检查的细度,缩短巡检的周期。并与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进行对私开滥采盐资源和非法经营盐产品的行为的打击,有力地维护了盐业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了地下盐卤水的有效开发,从源头遏止了走私盐和贩私盐的行为。全年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40起,查获违法盐产品100吨,罚款5.9万元,全部结案。无复议和诉讼案件。

    五、消除碘缺乏病宣传。开展了以消除碘缺乏危害为目的系列活动,正确引导食盐消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盐业法规和消除碘缺乏病知识宣传上,市盐业管理办公室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5·15”消除碘缺乏危害宣传活动,以“普及碘盐十年,人口素质提高”为宣传主题。借助于“5·15”碘盐宣传日和日常稽查等活动大量发放宣传单。对盐业经营、典型案件通过媒体向社会人群发布,使消费者对食盐专营和消除碘缺乏危害有一定的认识,食用合格碘盐知晓率明显上升,盐业违法举报明显增加,收到较好效益。

 

物价

    【价格管理】

    一、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价格改革力度。市政府转发市物价局等部门关于贯彻国家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协调市财政局使国家各项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位,补贴范围包括出租车司机、农村线路客车、公交车和渔民。建立起道路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

    二、减轻油价上涨给道路客运造成的压力,根据省物价局、交通厅的文件通知,从2006年6月1日起征收燃油附加费。按成品油每上涨100元上调每公里1.1厘,每公里征收7.7厘。调整客运出租车运价,由现行起价3公里5元调整到6元,同时建立票价与成品油价联动机制。

    三、根据省物价局通知精神,调整各类电价,解决本市电价中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多年遗留问题。向市政府呈送《关于我市各类用电公用事业附加征缴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四、积极运用价格手段,为公用、公益事业筹措资金。调整城市天然气价格。此次调价从成本审核、调查测算、省内各市价格衔接,到两次与省物价局进行协调、三次向人大财经委、城乡委汇报,最后召开价格听证会,历时大半年时间,为企业减少亏损赢得时间,同时将多年单一价格改为居民和非居民两种价格,即体现资源价值,并为天然气公司长远发展理顺了价格矛盾。本次天然气价格居民用气由每立方米1.9元调到2.3元,低保户可享受优惠20%政策。非居民用气由1.9元调到3.3元。调价后天然气公司年可增加收入220万元。同时落实省物价局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出台后有关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

    五、转发辽宁省物价局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做好2006年度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调控工作的通知。根据省物价局的安排,调查华锦集团、中润化工有限公司的尿素生产量、出厂价格、流通环节加价率和执行价格等情况。

    六、市物价局配合辽宁省物价局进行部分药品降价等项工作。按省局部署,2006年贯彻落实两次大的药品降价政策,盘锦市平均降幅8~10个百分点,年降价额1 200万元,并对市卫生局2006年度采购招标药品价格进行审核。

    七、调查测算城市自来水成本、盈亏情况,为2007年调价做准备。稳妥推进居民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实施步伐,此项制度已经形成,11月份经市政府研究已通过,并向辽宁省物价局进行沟通汇报,待省局物价局研究敲定后出台。

    【收费管理】

    一、及时调查测算调整两县重点高中择校生收费,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重新核定市殡仪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调整市公园管理处动物园门票、码头船票价格;制定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特需病房收费标准;制定河畔花园小区等13个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相关收费标准。

    二、着重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市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动员大会精神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盘锦市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从9月5日开始,分步骤扎实开展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重点是涉企收费的清理工作。制定《盘锦市清理整顿规范收费实施方案》,制定下发清理收费登记表。并赴朝阳、锦州市学习借鉴其“治软清费”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已深入市建委等39个系统120个单位,对涉企收费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先由收费单位填写涉企收费登记表,再由收费主管部门和收费单位提出项目保留、降低、取消等意见,向物价局提供收费文件原件等相关法规依据,12月底已全部完成,并印发出《盘锦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依据目录》,下发文件并通过政府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取消、降低的收费项目及标准。

    三、认真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6月到年底,历时7个月时间,共审验48个部门、316个执收单位、240项收费,审收费额3.4亿元,年审面达到100%。本年的年审本着市物价检查所、财政、减负办、纠风办查过的从简查验,没有查过的重点检查的原则,加快了年审进度。从年审结果看,通过几年来省、市物价部门的专项检查和集中审验,乱收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对年审中发现的问题全部及时予以纠正。

    四、开展涉车、涉房和国营农场收费的专项治理工作。取消装修保证金等8项收费,降低出租车检定费等2项收费,取消降低额310万元,减轻企业和个人不合理负担101万元。清理涉车收费工作完成情况已和市财政局联合上报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涉房收费治理成果以书面材料报市政府领导。

    五、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工作,特别是开展社区收费和涉农收费公示,提高收费政策法规的透明度,让老百姓明明白白交费。认真处理了新广厦社区上百户居民供暖收费等上访事件。

    【价格监测与调控工作】

    一、充分发挥价格监测职能,发挥信息服务的引导作用。价格监测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监测人员稳定,监测设备齐全,形成采价、报价、传输、汇总一条龙式操作。为了保证价格监测数据的源头质量,各种需要监测的商品保证采全、采准并实行“定人、定时、定点”三定原则。上报的监测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价格品种上报率达到100%,价格品种监测准确率达到100%。

    二、加强宏观调控工作。建立并坚持控价地区部门责任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和改善全省价格和调控工作的通知》(辽价发〔2005〕47号)规定,妥善安排天然气、教育等价格和收费调整的时机和力度,在全市没有出现集中提价、涨价幅度过大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三、价格调节基金征缴力度加强。为使价调基金征收恢复工作能有转机和突破,对盘政发〔2004〕26号文件通过电话、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大力广泛宣传。调查了解全省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价调基金征收情况,为油地第六届联席会议提供相关材料,为市政府和辽河油田领导决策和恢复征收提供理论依据和真实情况。价调基金征缴工作有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2006年价调基金征缴突破过去5年零增长的状况。

    【价格服务】

    一、积极做好成本调研工作。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市物价局会同市房产局、财政局认真开展全市供暖成本调研,对省内其他13个市进行全面调查,对周边四市(营口、锦州、辽阳、鞍山)进行认真的成本比较,提出解决本市供暖企业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经市政府研究本年采暖价格暂不上调,热资源占用费暂不征收,同时为3家集中供暖企业每平方米补贴1元,年补贴额500万元。对粮食、生猪、鸡蛋、蔬菜和河蟹等商品进行的成本价格预测分析,为政府制定价格政策、掌握生产及市场形势及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和重要参考资料。

    二、继续开展成本监审工作,包括调价前监审、定期监审和常规监审。成本监审职能归属市成本调查大队,监审人员都具备国家成本监审资质证,原成本监审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的行为已于年初就得到了纠正。2006年在全市的出租车调价、天然气调价前都开展成本监审,取对部分学校、交通运输企业、医疗卫生行业等30余家开展定期成本监审,收效显著。

    三、开展价格鉴证服务工作。年内,为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积极做好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截至12月中旬,评估案件82件,鉴定金额2 061.4万元。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档案管理规范,案卷装订规范整齐。接受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委托,对运钞车单车年度核算进行认证。开展市、县区创建规范化服务型价格认证中心活动。市物价局从事价格鉴证业务的7人全部取得价格鉴证员资格证书,有3人取得复核裁定员资格证书,有8人报名参加价格鉴证师考试。

 

审计

    【概况】

    2006年,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审计监督重点,严肃查处财政财务违法违规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并开展了效益审计,为规范财经秩序,构建和谐盘锦,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年内,全市审计机关共对283个单位实施审计(调查),查出违规金额32 09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7 628万元;应上交财政389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112万元,应调账处理10 305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 547万元,应自行纠正57 373万元;已上交财政290万元;提交专题或综合性报告、信息213篇,被批示、采用146篇次。市审计局先后4次被省厅评为优秀审计项目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04~200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对2005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和披露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着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部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不尽规范;借出财政资金未及时清理收回;税费征管存在漏洞、部分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或专款不专用等33个问题,违规金额2 740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6 743万元。市审计局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向市政府专门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对有关问题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在法定权限内进行了妥善处理。6月,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意见,市审计局就审计查出的30余个问题逐个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会同市政府督察室分别下达督办通知单,逐一进行督办整改,要求限期上报整改落实情况。对未按整改意见进行认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会同市政府督查室深入到整改单位,督促其整改。到年末,督促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14个部门、单位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市政府督察室和市审计局,29个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

    【企业登记管理】

    2006年,全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全民创业”的要求,按照软环境建设的有关规定,不断营造宽松准入环境。修订出台《盘锦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即37条。在放宽市场主体资格准入、企业冠名、企业经营范围、企业注册资本缴付方式等方面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在积极培育创业主体方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军队转业退役人员、农村种养大户等特殊群体,实行了免收登记费、注册工本费和工商管理费等多项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和推进各项改革,各企业登记管理部门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公示、首办负责、限时办结、绿色通道、收费明示等高效便民措施。全面推进一审一核制度,对简单登记事项实行一人审查核准制,为企业市场准入提供了方便条件。截至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内资企业3 376户,比去年底减少193户,下降5.7%。其中,国有企业707户,比去年年底减少25户,下降3.5%;集体企业1 109户,比去年年底减少121户,下降10.9%;股份合作制企业619户,比去年年底减少58户,下降9.4%;公司制企业930户,比去年年底增加16户,增长1.7%;企业集团16户,比去年年底增加4户,增长25%;其他企业16户,与去年持平。

    【非公有制经济管理】

    以开展“百人万户”帮扶活动为载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强地方品牌培育,推动商标兴企富农。帮助办理商标注册89件,其中农产品商标20件。有机大米认证继续推进,有机河蟹认证取得进展。大米创牌增值工程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第一季度十佳实事之一。二是加强合同签约指导,推动订单扶企助农。全市重点培育涉农龙头企业43户,签约农户3万余户,订单种植、养殖面积40余万亩。订单农业监管的创新做法,在国家工商总局订单农业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三是加强经纪人培育,推动农业产业化。研究制定《2006年盘锦市经纪人培育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培育发展的目标、行业及措施,努力促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产业经纪人群体的形成。重点培育大米、河蟹、动物养殖等特色产业经纪人1 170人。四是做好市场启动与扶持工作。成功启动闲置市场8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 287人。

    【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管理】

    全市商标广告监管部门从深化“品牌兴企、商标富农”工程、保护商标专用权、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户外广告登记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工作。新认定市著名商标11件,比去年增加3件;推荐省著名商标11件,认定7件,比去年增加4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规范户外广告登记行为的公告。办理商标侵权、违法广告案件42件,办理户外广告登记285件。合同监管工作在合同“扶企助农”、查处霸王条款、规范拍卖企业、培育发展“守重”企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全市培育“守重”企业达181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55户、市级124户。办理抵押登记75件,抵押物价值328 226万元。主债权金额164 992万元。拍卖备案登记54件,成交额34 667万元,现场监拍42次。查处合同违法案件41件,罚没款20余万元。

    【市场管理】

    围绕省局和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推动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一是全面加强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品种由重点对QS认证食品、生猪肉品、蔬菜的监管扩大到对豆制品、奶制品、散装食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监管。通过在各农贸市场设置宣传栏、公示板和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有关法规知识,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全面推行消费品市场准入制管理。在过去培育的6处准入制试点市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开。年内对全市42处集贸市场全部实行准入制管理。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创建文明诚信市场。全市有6处市场被评为辽宁省文明诚信市场。四是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强化农资市场管理。有力遏止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保障春耕和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公平交易】

    经济检查分局和县区公平交易部门集中力量对药品、医疗器械购销行为进行了重点调查,先后立案6件,结案2件,罚没款入库12万元。严厉打击传销活动,探索直销监督管理模式。共查处传销案件6件,罚没款入库42万元,取缔传销窝点场所80个,驱散、遣送传销人员6 90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5人。

    【个体劳动者协会】

    努力践行“打造服务型协会”的理念,继续以开展“百人万户”帮扶活动为切入点,以服务广大会员为宗旨,千方百计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服务维权力度,开展“扶贫帮困、向社会献爱心”活动,抽调部分资金,帮助困难会员解决生产经营及生活中的问题。动员有能力的会员,开展助学帮困活动,帮助有实际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拓宽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渠道。

 

工商行政管理

    【企业登记管理】

    2006年,全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全民创业”的要求,按照软环境建设的有关规定,不断营造宽松准入环境。修订出台《盘锦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即37条。在放宽市场主体资格准入、企业冠名、企业经营范围、企业注册资本缴付方式等方面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在积极培育创业主体方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军队转业退役人员、农村种养大户等特殊群体,实行了免收登记费、注册工本费和工商管理费等多项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和推进各项改革,各企业登记管理部门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公示、首办负责、限时办结、绿色通道、收费明示等高效便民措施。全面推进一审一核制度,对简单登记事项实行一人审查核准制,为企业市场准入提供了方便条件。截至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内资企业3 376户,比去年底减少193户,下降5.7%。其中,国有企业707户,比去年年底减少25户,下降3.5%;集体企业1 109户,比去年年底减少121户,下降10.9%;股份合作制企业619户,比去年年底减少58户,下降9.4%;公司制企业930户,比去年年底增加16户,增长1.7%;企业集团16户,比去年年底增加4户,增长25%;其他企业16户,与去年持平。

    【非公有制经济管理】

    以开展“百人万户”帮扶活动为载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强地方品牌培育,推动商标兴企富农。帮助办理商标注册89件,其中农产品商标20件。有机大米认证继续推进,有机河蟹认证取得进展。大米创牌增值工程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第一季度十佳实事之一。二是加强合同签约指导,推动订单扶企助农。全市重点培育涉农龙头企业43户,签约农户3万余户,订单种植、养殖面积40余万亩。订单农业监管的创新做法,在国家工商总局订单农业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三是加强经纪人培育,推动农业产业化。研究制定《2006年盘锦市经纪人培育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培育发展的目标、行业及措施,努力促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产业经纪人群体的形成。重点培育大米、河蟹、动物养殖等特色产业经纪人1 170人。四是做好市场启动与扶持工作。成功启动闲置市场8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 287人。

    【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管理】

    全市商标广告监管部门从深化“品牌兴企、商标富农”工程、保护商标专用权、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户外广告登记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工作。新认定市著名商标11件,比去年增加3件;推荐省著名商标11件,认定7件,比去年增加4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规范户外广告登记行为的公告。办理商标侵权、违法广告案件42件,办理户外广告登记285件。合同监管工作在合同“扶企助农”、查处霸王条款、规范拍卖企业、培育发展“守重”企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全市培育“守重”企业达181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55户、市级124户。办理抵押登记75件,抵押物价值328 226万元。主债权金额164 992万元。拍卖备案登记54件,成交额34 667万元,现场监拍42次。查处合同违法案件41件,罚没款20余万元。

    【市场管理】

    围绕省局和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推动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一是全面加强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品种由重点对QS认证食品、生猪肉品、蔬菜的监管扩大到对豆制品、奶制品、散装食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监管。通过在各农贸市场设置宣传栏、公示板和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有关法规知识,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全面推行消费品市场准入制管理。在过去培育的6处准入制试点市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开。年内对全市42处集贸市场全部实行准入制管理。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创建文明诚信市场。全市有6处市场被评为辽宁省文明诚信市场。四是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强化农资市场管理。有力遏止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保障春耕和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公平交易】

    经济检查分局和县区公平交易部门集中力量对药品、医疗器械购销行为进行了重点调查,先后立案6件,结案2件,罚没款入库12万元。严厉打击传销活动,探索直销监督管理模式。共查处传销案件6件,罚没款入库42万元,取缔传销窝点场所80个,驱散、遣送传销人员6 90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5人。

    【个体劳动者协会】

    努力践行“打造服务型协会”的理念,继续以开展“百人万户”帮扶活动为切入点,以服务广大会员为宗旨,千方百计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服务维权力度,开展“扶贫帮困、向社会献爱心”活动,抽调部分资金,帮助困难会员解决生产经营及生活中的问题。动员有能力的会员,开展助学帮困活动,帮助有实际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拓宽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渠道。

 

统计

    【概况】

    2006年,全市统计工作围绕全市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强化统计优质服务职能;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和《辽宁省统计管理条例》;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治意识。全年市统计局深入基层600人次,统计调研分析取得可喜成果,15篇统计论文在全省统计系统评比中获奖。统计信息工程不断完善,与全省统计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农业普查数据录入全面采用光电录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举办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班4期,400余人参加培训。办理统计人员上岗证80个,全市共有82人首批取得了高级调查分析师资格证,39人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行政执法证书。认真组织全市统计资格考试工作,100余人参加了考试,及格率达85%;举办统计专业培训班28期,培训面达90%;用价格指数紧缩法代替不变价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圆满成功。严把报表审核关,建立建全统计数据评估责任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内编印《盘锦统计分析与信息》48期,撰写分析和调查报告60篇,提供统计信息90篇,多数稿件被市级以上报刊采用;编辑出版了2006年《盘锦统计年鉴》;面向社会和有关部门提供服务800余次。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对党政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工作。

    积极组织,周密安排,高质量完成盘锦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表数据的填报、录入、审核、汇总及上报工作。盘锦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开发利用取得可喜成果。市统计局在全省统计系统中首次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第三产业调查和服务业快速调查基本完成,农村劳动力调查进展顺利。全市农产量调查,中小型企业调查、旅游业调查、党风廉政建设调查、行风政风调查、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调查等15项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刘金辉郁军民)

    【统计执法】

    一、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全年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对那些不履行统计义务的单位下发了《统计执法责令限期改正书》、《统计报表催报单》、《统计检查查询书》及《立案调查通知书》。从9月中旬到10月底集中对全市的4个县区的312个单位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领导重视,基础工作扎实,数字质量较高的单位占64%;有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行为的占3%,迟报统计报表行为的占2%;无基础数据依据、统计指标理解不清、错误统计的占14%;基础工作不健全的占18%。在查清事实,证据确凿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共对38起各种类型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结案率100%。

    二、“四五”普法工作圆满结束,“五五”普法工作已启动。圆满地完成了统计“四五”普法的各项任务,统计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市统计局被评为全国统计“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市统计“五五”普法工作已进入宣传发动阶段,已经成立了全市统计普法宣传与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盘锦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通过执法检查、年报会、培训等形式向基层干部、统计人员、群众、企业业主宣传《统计法》及其细则和《辽宁省统计管理条例》。利用《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第一年的机会,加大力度、精心组织对全市的2 526名统计从业人员进行了统计业务、统计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强化了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增强了基层统计员抵制弄虚作假的自觉性,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董涛)

    【统计方法制度变更】

    为准确反映现阶段城乡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科学评价城镇化水平,统一各专业统计城乡划分口径,国家统计局对1999年印发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进行了修订。在国家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了城乡划分工作。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核算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并调整了历史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加强能源和水消耗统计,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耗季报,规模以上能源消耗半年报和季报,试算年度万元GDP能耗。名录库维护由年报调增为半年报,增加了部门提供相关基础资料制度和变更和注销单位的维护。

    【信息自动化建设】

    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已粗具规模,实现局内和全国统计广域网互联互通,不仅能够满足各类常规统计报表和大型普查的数据处理需要,而且在满足地方政府及上级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硬件方面,今年新购置PC机8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台。完成农业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建立了农业普查网站。

    【质量管理】

    编制《2006~2010年盘锦市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全市69种具有培育及扶持价值的产品被编入争创国家、省名牌产品规划之中。其中大洼县13种产品、盘山县11种产品、兴隆台区27种产品、双台子区4种产品、辽宁华锦集团8种产品、辽河石油勘探局6种产品。

    兴隆台区逐项贯彻落实《辽宁省质量兴市县考核细则(暂行)》,为年底争创“质量兴市”先进市区奠定了基础。盘山县和双台子区全面启动一县一区“质量兴县(区)”工作,分别下发《盘山县质量兴县、名牌兴企工作实施方案》和《双台子区质量兴区实施方案》。两县两区全部启动“质量兴县(区)”工作。

    辽宁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华锦牌“尿素”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结束了盘锦市无中国名牌产品的历史。省级名牌产品申报及初审,从申报产品中选出13种产品经过材料初审、现场评选、媒体公示等评价程序后,又有11种产品获得辽宁名牌产品称号,使省级名牌产品数量突破30个。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初审,筛选出37种产品参加市级名牌产品的角逐。18种产品,经“名推委”会议审议后进行了公示。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

    年内,对白酒、肉制品、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饮品、速冻米面、膨化食品、酱腌菜类等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全市共检查了56家食品加工企业,并将统计数据录入到总局网站中的食品添加剂调查系统中。

    共检查18家食品生产企业、8家大型商场超市、3家饭店。检查涉及到的产品包括冷饮、香肠、肉丸鱼丸和玉米淀粉速冻食品,未发现工业淀粉用作食品原料的现象。共调查食品包装容器企业6家,存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档次和质量管理水平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将这类企业的监管统一划归到食品企业监管中来,加强巡查次数和监管的力度,确保不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现已发证食品分为28大类,年内受理85家企业的申请,已进行现场核查的82家,有证企业共计224家。

    【开展监督抽查】

    开展化肥、建筑防水材料、桶装饮用水、熏煮香肠制品的监督抽查工作,对监督抽查的种类、批次、时间、承办单位做出明确规定。对抽查不合格的12家防水卷材、7家桶装饮用水、5家熏煮香肠企业开展了后处理工作,及时完成了化肥产品省级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工作,促进企业积极整改,从源头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

    对全市6家经销单位、37家生产单位的17种188个批次的定量包装商品进行抽样检验。其中:净含量标注合格152批次,合格率为80.9%;净含量合格176批次,合格率为93.6%。

    对农电、供电使用的7种电能表进行专项抽查,其中抽查盘锦供电公司5批次、抽查盘山县农电局7批次、抽查大洼县农电局1批次,合格率分别是为100%,96.4%,100%。

    对全市35家防水卷材行业使用的计量器具、5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机构使用的11条在用检测线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

    【打假】

    年内,共抽查生产企业28家、经销企业62家。产品涉及大米、肉制品、碳酸饮料、液态无水氨、工业氧、工业氮、工业甲醛、甲醇、氢氧化钠、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防水卷材、塑钢窗、螺纹钢、细木工板、机械磨擦片等。处罚金额10万元以上案件1件,立案案件20件。

    加强对生产领域未经“3C”认证违法行为的检查,共检查计量箱、低压配电箱生产企业9家,查处未经认证而擅自出厂、销售计量箱10台、低压配电箱5台,立案案件3件。加大对流通领域无“3C”认证产品的检查,重点检查经销企业经销的列入目录管理范围的产品是否有3C认证标志,是否伪造、冒用强制性产品标志等违法行为。检查电缆、橡胶制品经销企业13家,查处销售未经“3C”认证橡套软电缆14盘、安全套78盒,立案案件3件。

    查处生产聚丙烯短量案件1件,涉案金额175万元。检查啤酒经销企业10家、海鲜酒店8家。其中啤酒抽取样品12种,合格率为83%;5家海鲜酒店存在实际值与结算值不相符的违法行为。共检查计量器具120台件,没收不合格计量器具2台件,立案案件8件。

    把农资打假工作做为打假重点之一,加大对肥料生产企业巡查、检查的频次。对12家生产企业生产的5个品种12个批次的化肥、壮秧剂进行了抽样检验,合格率为70%。

    【特种设备管理】

    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4次,重点是对易燃易爆场所、大型供暖公司及自备电厂、小型洗浴中心、商场宾馆、公园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300余人次,检查使用单位365家,检查特种设备5 200余台(套),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85份,发现各种问题156个。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个别隐患严重的设备依法予以查封。将安全检查与责任制落实工作结合起来,督促企业做到“三个落实,两有证,一检验”,即落实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做到特种设备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有资格证,特种设备在检验期内。

    5月底前完成全市长输管道及公用管道的普查登记工作。全市共有长输管道及公用管道使用单位5家,管道总数90条,管道总长730千米。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努力推进压力管道的全过程监管,督促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开展在线检验工作,并根据各单位的检修时间安排,制定全面检验工作计划。

    全市共完成锅炉定期检验406台,锅炉安装、修理改造监检86台,锅炉制造监检116台;压力容器定期检验1 943台,制造监检1 944台;起重机定期检验592台;电梯检验491台;厂内车辆检验600台;检验各类气瓶54 000只;实现新安装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100%,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监检率100%。其他设备的定检率也都达到了省局考核目标的要求。共培训各类作业人员3 500人,提高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标准化】

    选定中国石油天燃气股份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做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单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夯实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以产品标准为主导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

    年内,选定5家企业做为装备制造技术标准试点单位,寻求和探索适合企业快速发展的开发管理模式,以石油机械装备制造科技为先导,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开展采标工作。积极引导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年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辽河分公司生产的沥青产品、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尿素产品等4种产品通过了采标验收,并办理了采标标志证书。到年底,全市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共27种。

    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全年备案企业标准共86家,产品标准数220个,全部使用电子版存档,实现了企业标准备案的动态管理。

    充分发挥WTO/TBT预警通报咨询站作用,为全市企业产品出口突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提供参考,促进产品出口服务,维护企业利益。2006年WTO/TBT预警通报咨询站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领导及有关企业及时通报服务信息11期。

    【计量管理】

    以流通领域为重点,加强对市场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推进县区的法制计量建设。对辖区内的在用计量器具登记建档,对定量包装企业摸清底数。确定35家企业为耗能3 000吨以上标准煤企业,评出13家企业为盘锦市节能示范先进单位,帮助5家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10家企业建立的26项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对2家企业建立的2项标准予以撤销。对铁通、电信、网通公司的近300台电子计量计费器(含IC卡)进行检定。理顺煤气表、水表、电能表的专业计量授权工作,实施了“三表”入户前首次检定的监督抽查。

    【法制宣传】

    在全市质监系统推行《行政执法20条忌语》,加强集体案件审理制度,做到一案一审,推行CQS案件处理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失当问题。以“3·15”、世界计量日、安全月、质量月为契机,积极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上半年,共展出各种宣传板206块,条幅28幅,发放各种宣传单20 000多份。调整和完善了系统法制工作机构。盘锦市技术监督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代码标识】

    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年检代码3 200户。

    【概况】

    200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978起,比上年下降10.1%;事故死亡168人(含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2.3%;事故重伤人数420人,比上年下降7.1%;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27.525万元,同比下降23.5%;实现了全市事故指标总体下降2%的预期目标。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7起,死亡8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2.2%、11.1%,直接经济损失87万元,比上年下降18.8%;火灾事故599起,同比下降4%,死亡2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80.5万元,比上年下降54%;道路交通事故372起,死亡15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8.2%,死亡人数下降1.9%,直接经济损失160.025万元,比上年上升9.4%;铁路路外交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重大事故有所下降。全市未发生职业病。在省政府重点考核的指标中,全市各类事故(工矿商贸、道路交通事故之和)死亡166人(不含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169人的98.22%;全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为0.36,比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0.37低0.01;全市10万人死亡率为2.90,比省下达控制指标2.96低0.06;全市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责任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起,少死亡6人;杜绝了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各类特别重大事故。

    【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强化安全生产建章立制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拟制安全生产有关规范性文件。建立和完善全市安全生产监管规章制度,制定《盘锦市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监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盘锦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方案》;制定盘锦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拟《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安全项目审查流程》等规范性文件。(二)规范行政执法、审批程序。强化首问负责和跟踪问效制度的落实,规范了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等项目的审批,使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批发放工作趋于程序化、规范化,形成企业申请、市级审查发证的行政许可审批的联动工作机制。(三)推进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及客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工作进程。加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及客货运输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将辽河石油勘探局装备工程公司、盘锦中天容器制造安装有限公司、辽宁华孚—爱德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和盘锦兴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作为全市达标试点企业,开展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严格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要求。组织县区安监部门及创建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组织4家达标企业到辽河石油勘探局总机械厂学习开展标准化工作先进经验,推动全市以机械制造行业为试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进程。至2006年底,这4家企业均已通过复评机构审核,达到二级企业标准。加大对全市客货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估,在全市108家货运公司上报的安全生产评估材料中,已有104家货运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状况评估。

    【软环境建设】

    为全面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市政府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会议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监管方式,强化服务意识,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氛围。(一)推进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减少企业申报、咨询行政许可的往返时间,将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盘锦市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五公开”制度;将“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批”和“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等许可项目实行网上申报。使“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验收审批”的申办材料,由原来的17项缩减到12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减到2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由原来的3工作日缩减为1个工作日;竣工验收审批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二)转变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探索安全监督方式,创新监管思路,确定“变监管为服务、变检查为指导、变事后查处为事前帮助”,形成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三)强化依法行政,规范安全监管工作秩序。通过新闻媒体和下企业跟踪调查,设置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执法不规范、办事不公正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事先以文件等形式,向检查单位下达检查通知单,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麻烦,规范了安全监管工作的秩序,促进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安全生产检查】

    先后组织开展以非煤矿产业、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烟花爆竹、人员聚集场所及输油气管线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的“五一”、“十一”、“两节”、“两会”等不同行业和时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205家,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596项,消除550项,停产停业整顿企业8家。严格“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部门、企业和个人,从源头上防范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年内,开展以油气开采、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对历史形成的2 111处占压油田输油气管线的重大安全隐患,完成9个井场共计42户、5 000多平方米的占压房屋拆迁工作,对地下存在的21条油气管道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发现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317项,已整改完毕299项,停产停业8家,其余10项正在整改之中;查封了7家无证经营的烟花爆竹经营点,没收烟花爆竹380箱;开展了“治三超”、“查三无”、“百日竞赛”等一系列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活动,全年纠正违章行为5.3万人次,查处无牌无证车辆4 169台次;查出56项人员聚集场所的重大火灾隐患,已整治41项,10项正在整改之中,对其中5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场所予以停业;对全市气体充装单位、电站锅炉和土锅炉、游乐设施和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生产企业320余户、4 600台设备进行整治,下达安全监督意见书97份,完成整改122项。开展游乐场所、建筑施工、旅游景点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共检验检测游乐设施33台,完善景点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328处,并对3家酒店进行了整改,对48个建筑施工现场下达了36份整改意见书,有效消除安全隐患605处。

    【严把行政许可准入】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强安全许可证发放的管理工作。全年共有9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441家危化品经营企业取得了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乙级证299家,甲级证142家;对48家非煤矿山企业和110家建筑施工企业发放了生产许可证。对23家企业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安全预评价,其中有6个项目已通过验收。

    【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市主要路段和街道上举行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共设置咨询服务站95个,出动宣传车30台,悬挂彩虹门25座,拉设宣传标语140条,发放宣传单20余万张,全市近万人参加了活动。开展“安全进社区、进万家、进学校”活动。市政府领导和市安监部门在《盘锦日报》上分别刊登了题为《全面落实安全发展观坚持不懈地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的署名文章,市安委会领导在电视台发表了《积极倡导“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文化理念为建设平安盘锦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的电视讲话;开展安全生产演讲、知识竞赛活动;编印《六月的呼唤》、《安全生产简报》和《安全生产工作动态》等宣传材料;录制并播放关于油气管线占压等方面的宣传教育片。成立安监系统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力度,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和采用率。全年,国家安监总局采用信息20条;在省安监局政务信息的16个直报点中,共累计得分86分,排列第7位;市委共得分420分,排名第14位;市政府得分227分,排名第10位;市直机关工委采用9条,排名第3位。通过政务信息工作的有效开展,扩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范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规定,加强对非煤矿产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和领域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全年,共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3期,共1 573人;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人员25期,共计1 403人,颁发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安全生产培训证书和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总计2 678份,发证率为90%以上。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逐步完善由市政府安委会为核心,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领导决策平台;制定和完善各级的应急救援预案;在中油辽河石化分公司举行重大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改善用地方式】

    保证了华锦集团63万吨乙烯扩建、北沥环烷基工程、辽河油田10万吨煅烧焦项目等一批省、市、县(区)和辽河油田重大、重点项目用地。保证了全市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发展用地,及时为食品工业园、晨宇工业园、塑料工业园、精细化工园用地调整局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办理用地审批。保证了盘山县新县城建设用地。保证了纳入省委省政府“五点一线”沿海开放重点区域的盘锦船舶工业园建设用地。全市统筹解决未利用地指标。报请市政府,经请示省政府及协调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批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辽滨997公顷未利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保证了惠宾大街西段、湖滨路西段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及民生建设用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协调调整规划,催办用地手续。全年向省国土资源厅多争取农转用指标近200公顷。协调请示省国土资源厅,局部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余次,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解决了全市用地难题,与用地费用上调后相比,减少建设成本约2.8亿元。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改进用地方式。严格控制增量,用好增量,将增量建设用地向省、市重点项目倾斜。加强园区用地管理。运用土地价格政策引导,提高新引进项目的投资密度和产业效率。合理开发使用未利用地,鼓励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全市闲置土地情况调查。运用国有企业改制资产处置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一批民营企业利用改制企业闲置土地扩张发展。全年盘活12家企业闲置土地,面积40公顷。控制社会事业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合理利用土地。房地产开发供地以老城区改造为主,限制使用增量建设用地。

    【保护耕地】

    实现了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责任书确定的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市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不低于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严把农用地转用关口。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对耕地的占用。严格实行“先补后占”。新开发耕地498公顷,实现占补平衡,并略有节余。全年共实施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个,土地整理面积1 923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229公顷,全部按期竣工。国家投资的0.67万公顷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获得批准。争取大洼县新立(新开)、荣兴农场、盘山县陈家乡3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规模6 001公顷,可新增耕地294公顷,资金概算1.22亿元。争取省政府6个“兴农富民示范村”项目。

    【土地收益】

    加强土地储备。完成盘锦市可储备土地资源调查,编制1∶25000城区可储备土地资源评价成果图,建立可储备土地资源数据库。全面实施经营性用地招、拍、挂。试行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用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全市全年共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196宗,面积443公顷,土地纯收益13 824万元。其中盘山县土地纯收益1 064万元,大洼县土地纯收益4 850万元,市本级土地纯收益7 910万元。全市土地出让收益实现历史新高。全年土地年租金征收额279万元,比上年增收129万元。

    【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

    按照省政府“拉网排查、执法跟进、部门联动、逐矿登记”的要求,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对全市45家非油气矿山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详实地掌握全市矿山的基本情况。规范地热资源管理。积极与省国土资源厅协调明确了地热采矿权审批问题。推进盐卤水资源整合。专项开展盐卤水资源调查,制定《盐卤水资源整合工作方案》,初步确定盐卤水资源的整合方向。开展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的实施申报工作。“双台子河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及“辽河油田矿区地下水环境调查”两个地质环境项目成果通过省厅验收。建立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环境和矿产勘查)项目库,完成“辽东湾北岸风暴潮风险预警技术研究”、“辽宁省辽河口国家地质公园科考调查”、“下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煤炭资源勘查”和“下辽河断陷西部斜坡带中生界煤及煤层气普查”四个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与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及有关地勘单位共同就盘锦市矿产资源潜力开展调研。

    【基础建设】

    不断提升地籍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和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修编工作。开展盘锦市耕地后备资源情况调查、盘锦市河滩地权属和耕种管理调查、200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2006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及项目汇总。推进测绘管理工作全面开展。进行测量标志的维护工作,完成对全市24家测绘单位测绘资质年度注册和申请办理测绘资质单位的资质初审,开展地图出版物的审查和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储量管理与地质环境管理得到加强。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编制《盘锦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盘锦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信息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更新完善1∶500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和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盘锦市国土资源信息网(外网)和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

    【依法行政】

    加强执法监察。落实执法监察责任,完善动态巡查制度。推进案件移交和联合办案制度,公开查处一批土地违法案件。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通过“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坚持“窗口办文”。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听证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加大维护群众利益工作力度。把握征地补偿标准,坚持补偿费预存制度,增加补偿透明度,落实补偿“上下一边粗”,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信访工作实现全市涉地上访率居全省最低,无较大涉地集体访和进京上访案件的发生。

    【理顺体制】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初步理顺。市局机关公务员登记基本完成,直属事业单位设置及领导职务备案问题得到解决。市编委已正式下文明确双台子分局、兴隆台分局和市经济开发区分局机构、职能和编制等问题。

    【支持油田勘探开发】

    2006年,辽河油田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三维地震勘探——欢喜岭精细地震勘探和城市三维地震勘探。为确保勘探任务的顺利进行,油地联合成立了地震勘探领导小组,加大协调工作力度。

    在欢喜岭精细地震勘探协调服务中,市油田办协调召开市县级大型协调会7次,各类小型协调会16次,处理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107起,出现场236次,保证了勘探作业的顺利进行。完成勘探面积790平方公里,勘探放炮24 000炮,初步探明石油储量5 000万吨。

    在330平方公里城市三维地震勘探协调服务中,市油田办抽调公安、房产、城建、交通等有关部门人员成立7个工作小组;会同油田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有关补偿的试行意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解释工作,印制公告单1万余份,在社区内广泛散发。

    在支持油田月东区块等勘探开发中,油地共召开协调会78次,出现场169次,解决纠纷和突发性事件36起。

    【地下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整改】

    由于历史原因,盘锦市境内油田地下油气管线有2千余处被占压,形成巨大安全隐患。市委、市政府和油田方面对此问题高度重视,确立“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整改原则,制定整改计划,安排专项整改资金,从2005年11月起,开始大规模的集中整改。

    为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2005年11月,油地联合成立“盘锦市油田地下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刘家升、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理梁作利任组长,2006年11月,领导小组调整,市长陈淑珍亲任领导小组组长。

    2005年11月至2006年9月,油田方面投入7 000余万元进行第一阶段整改,完成城区内9个井场占压物拆除和21条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油气管道整改工作。共拆除井场内42户居民的5 000多平方米占压房屋。在整改过程中,市油田办协调油地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协调服务工作,保证了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油田节省整改资金470余万元。

    2006年11月起,油田方面投资1亿元进行第二阶段的整改,对164条油气管道、井场的222处占压物进行拆除清理。整改工作全面展开。

    【油田产业项目】

    2006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年度完成投资48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其中主业重点投资项目14项,围绕石油产业链开发实施的多种经营重点项目46项。辽河石化公司2006年重点推进500万吨产能建设和污水处理厂项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油田产业项目发展,市领导定点扶持,市油田办及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协调服务。辽河油田新上项目、在建项目和前期工作项目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煅烧焦项目已于6月竣工投产,2006年实现产值1亿元,利润500万元;晨宇工业园建设完成一期投资1.5亿元(预计总投资4.5亿元,3年完成园区建设)。

    【油地共建】

    2006年,油地城区矿区共建取得突出成绩。主要项目有新工街改造、兴隆大街西段、惠宾大街西段、辽河南路、东外环路建设等,其中新工街改造、东外环路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项目。

    新工街改造工程西起科技大街铁路桥,东至天龙工业园东围墙,全长4 320米,总投资7 500万元,工程已于10月1日建成通车。

    东外环路起点于大洼县田家镇,终点盘山县陈家乡,全长35.9公里,总投资5.1亿元,计划2008年主体完工。为加强工程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油地主要领导牵头的东外环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工程已于12月破土动工。

    【第六次联席会议】

    2006年7月15日,召开油地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会议研究决定11项议题,涉及到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油地城区矿区共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对东外环路建设、垃圾填埋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项目,油地领导达成了共识,这将进一步推进油地融合与和谐盘锦建设。

    【公积金归集】

    2006年,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532个,同比增长22%,缴存职工5.8万人。全市住房公积金的归集额达2.5亿元(含一次性补缴0.7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80%,同比增长了37.4%,创历史新高。

    【公积金使用】

    一是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稳步发展。2006年,共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3 136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5%,为280户职工解决了购房资金不足的困难。二是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工作有序进行。2006年,共为全市8 841名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6 782万元。其中,为4 762名职工购房提取5 238.7万元,为4 079名买断、离退休职工提取1 543.3万元。

    【住房补贴发放】

    按照市政府关于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的安排,认真开展住房货币补贴资金发放工作。2006年,共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1 800万元。其中,为职工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1 600万元,记入新职工账户补贴资金200万元。做到执行政策无偏差、发放资金无失误。

    【提高公积金的使用率】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推出新举措,有效地促进贷款业务的发展。在保证资金安全和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一是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保险费率由0.8%降到0.6%;二是取消了职工购买期房贷款公证手续;三是提高贷款额度,最高可贷25万元;四是延长贷款偿还期限,最长可达20年。由于新规定降低了贷款门槛和费用,简化了手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优势,推动了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2006年,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额同比增加了1 316万元,增长72.3%,进一步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便民服务】

    按照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大力开展主动热情的便民服务。针对华锦集团和辽河油田基础教育部职工人数多、个人分散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确有诸多不便的实际情况,经深入基层充分协商由职工个人办理改为由单位负责统一集中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业务。2006年,为上述两个单位职工集中提取住房公积金2 131人次,1 934万元。

 

技术监督

    【质量管理】

    编制《2006~2010年盘锦市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全市69种具有培育及扶持价值的产品被编入争创国家、省名牌产品规划之中。其中大洼县13种产品、盘山县11种产品、兴隆台区27种产品、双台子区4种产品、辽宁华锦集团8种产品、辽河石油勘探局6种产品。

    兴隆台区逐项贯彻落实《辽宁省质量兴市县考核细则(暂行)》,为年底争创“质量兴市”先进市区奠定了基础。盘山县和双台子区全面启动一县一区“质量兴县(区)”工作,分别下发《盘山县质量兴县、名牌兴企工作实施方案》和《双台子区质量兴区实施方案》。两县两区全部启动“质量兴县(区)”工作。

    辽宁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华锦牌“尿素”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结束了盘锦市无中国名牌产品的历史。省级名牌产品申报及初审,从申报产品中选出13种产品经过材料初审、现场评选、媒体公示等评价程序后,又有11种产品获得辽宁名牌产品称号,使省级名牌产品数量突破30个。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初审,筛选出37种产品参加市级名牌产品的角逐。18种产品,经“名推委”会议审议后进行了公示。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

    年内,对白酒、肉制品、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饮品、速冻米面、膨化食品、酱腌菜类等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全市共检查了56家食品加工企业,并将统计数据录入到总局网站中的食品添加剂调查系统中。

    共检查18家食品生产企业、8家大型商场超市、3家饭店。检查涉及到的产品包括冷饮、香肠、肉丸鱼丸和玉米淀粉速冻食品,未发现工业淀粉用作食品原料的现象。共调查食品包装容器企业6家,存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档次和质量管理水平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将这类企业的监管统一划归到食品企业监管中来,加强巡查次数和监管的力度,确保不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现已发证食品分为28大类,年内受理85家企业的申请,已进行现场核查的82家,有证企业共计224家。

    【开展监督抽查】

    开展化肥、建筑防水材料、桶装饮用水、熏煮香肠制品的监督抽查工作,对监督抽查的种类、批次、时间、承办单位做出明确规定。对抽查不合格的12家防水卷材、7家桶装饮用水、5家熏煮香肠企业开展了后处理工作,及时完成了化肥产品省级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工作,促进企业积极整改,从源头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

    对全市6家经销单位、37家生产单位的17种188个批次的定量包装商品进行抽样检验。其中:净含量标注合格152批次,合格率为80.9%;净含量合格176批次,合格率为93.6%。

    对农电、供电使用的7种电能表进行专项抽查,其中抽查盘锦供电公司5批次、抽查盘山县农电局7批次、抽查大洼县农电局1批次,合格率分别是为100%,96.4%,100%。

    对全市35家防水卷材行业使用的计量器具、5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机构使用的11条在用检测线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

    【打假】

    年内,共抽查生产企业28家、经销企业62家。产品涉及大米、肉制品、碳酸饮料、液态无水氨、工业氧、工业氮、工业甲醛、甲醇、氢氧化钠、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防水卷材、塑钢窗、螺纹钢、细木工板、机械磨擦片等。处罚金额10万元以上案件1件,立案案件20件。

    加强对生产领域未经“3C”认证违法行为的检查,共检查计量箱、低压配电箱生产企业9家,查处未经认证而擅自出厂、销售计量箱10台、低压配电箱5台,立案案件3件。加大对流通领域无“3C”认证产品的检查,重点检查经销企业经销的列入目录管理范围的产品是否有3C认证标志,是否伪造、冒用强制性产品标志等违法行为。检查电缆、橡胶制品经销企业13家,查处销售未经“3C”认证橡套软电缆14盘、安全套78盒,立案案件3件。

    查处生产聚丙烯短量案件1件,涉案金额175万元。检查啤酒经销企业10家、海鲜酒店8家。其中啤酒抽取样品12种,合格率为83%;5家海鲜酒店存在实际值与结算值不相符的违法行为。共检查计量器具120台件,没收不合格计量器具2台件,立案案件8件。

    把农资打假工作做为打假重点之一,加大对肥料生产企业巡查、检查的频次。对12家生产企业生产的5个品种12个批次的化肥、壮秧剂进行了抽样检验,合格率为70%。

    【特种设备管理】

    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4次,重点是对易燃易爆场所、大型供暖公司及自备电厂、小型洗浴中心、商场宾馆、公园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300余人次,检查使用单位365家,检查特种设备5 200余台(套),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85份,发现各种问题156个。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个别隐患严重的设备依法予以查封。将安全检查与责任制落实工作结合起来,督促企业做到“三个落实,两有证,一检验”,即落实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做到特种设备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有资格证,特种设备在检验期内。

    5月底前完成全市长输管道及公用管道的普查登记工作。全市共有长输管道及公用管道使用单位5家,管道总数90条,管道总长730千米。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努力推进压力管道的全过程监管,督促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开展在线检验工作,并根据各单位的检修时间安排,制定全面检验工作计划。

    全市共完成锅炉定期检验406台,锅炉安装、修理改造监检86台,锅炉制造监检116台;压力容器定期检验1 943台,制造监检1 944台;起重机定期检验592台;电梯检验491台;厂内车辆检验600台;检验各类气瓶54 000只;实现新安装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100%,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监检率100%。其他设备的定检率也都达到了省局考核目标的要求。共培训各类作业人员3 500人,提高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标准化】

    选定中国石油天燃气股份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做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单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夯实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以产品标准为主导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

    年内,选定5家企业做为装备制造技术标准试点单位,寻求和探索适合企业快速发展的开发管理模式,以石油机械装备制造科技为先导,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开展采标工作。积极引导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年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辽河分公司生产的沥青产品、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尿素产品等4种产品通过了采标验收,并办理了采标标志证书。到年底,全市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共27种。

    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全年备案企业标准共86家,产品标准数220个,全部使用电子版存档,实现了企业标准备案的动态管理。

    充分发挥WTO/TBT预警通报咨询站作用,为全市企业产品出口突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提供参考,促进产品出口服务,维护企业利益。2006年WTO/TBT预警通报咨询站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领导及有关企业及时通报服务信息11期。

    【计量管理】

    以流通领域为重点,加强对市场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推进县区的法制计量建设。对辖区内的在用计量器具登记建档,对定量包装企业摸清底数。确定35家企业为耗能3 000吨以上标准煤企业,评出13家企业为盘锦市节能示范先进单位,帮助5家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10家企业建立的26项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对2家企业建立的2项标准予以撤销。对铁通、电信、网通公司的近300台电子计量计费器(含IC卡)进行检定。理顺煤气表、水表、电能表的专业计量授权工作,实施了“三表”入户前首次检定的监督抽查。

    【法制宣传】

    在全市质监系统推行《行政执法20条忌语》,加强集体案件审理制度,做到一案一审,推行CQS案件处理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失当问题。以“3·15”、世界计量日、安全月、质量月为契机,积极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上半年,共展出各种宣传板206块,条幅28幅,发放各种宣传单20 000多份。调整和完善了系统法制工作机构。盘锦市技术监督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代码标识】

    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年检代码3 200户。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概况】

    200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978起,比上年下降10.1%;事故死亡168人(含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2.3%;事故重伤人数420人,比上年下降7.1%;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27.525万元,同比下降23.5%;实现了全市事故指标总体下降2%的预期目标。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7起,死亡8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2.2%、11.1%,直接经济损失87万元,比上年下降18.8%;火灾事故599起,同比下降4%,死亡2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80.5万元,比上年下降54%;道路交通事故372起,死亡15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8.2%,死亡人数下降1.9%,直接经济损失160.025万元,比上年上升9.4%;铁路路外交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重大事故有所下降。全市未发生职业病。在省政府重点考核的指标中,全市各类事故(工矿商贸、道路交通事故之和)死亡166人(不含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169人的98.22%;全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为0.36,比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0.37低0.01;全市10万人死亡率为2.90,比省下达控制指标2.96低0.06;全市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责任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起,少死亡6人;杜绝了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各类特别重大事故。

    【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强化安全生产建章立制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拟制安全生产有关规范性文件。建立和完善全市安全生产监管规章制度,制定《盘锦市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监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盘锦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方案》;制定盘锦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拟《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安全项目审查流程》等规范性文件。(二)规范行政执法、审批程序。强化首问负责和跟踪问效制度的落实,规范了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等项目的审批,使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批发放工作趋于程序化、规范化,形成企业申请、市级审查发证的行政许可审批的联动工作机制。(三)推进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及客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工作进程。加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及客货运输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将辽河石油勘探局装备工程公司、盘锦中天容器制造安装有限公司、辽宁华孚—爱德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和盘锦兴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作为全市达标试点企业,开展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严格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要求。组织县区安监部门及创建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组织4家达标企业到辽河石油勘探局总机械厂学习开展标准化工作先进经验,推动全市以机械制造行业为试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进程。至2006年底,这4家企业均已通过复评机构审核,达到二级企业标准。加大对全市客货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估,在全市108家货运公司上报的安全生产评估材料中,已有104家货运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状况评估。

    【软环境建设】

    为全面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市政府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会议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监管方式,强化服务意识,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氛围。(一)推进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减少企业申报、咨询行政许可的往返时间,将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盘锦市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五公开”制度;将“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批”和“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等许可项目实行网上申报。使“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验收审批”的申办材料,由原来的17项缩减到12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减到2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由原来的3工作日缩减为1个工作日;竣工验收审批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二)转变监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探索安全监督方式,创新监管思路,确定“变监管为服务、变检查为指导、变事后查处为事前帮助”,形成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三)强化依法行政,规范安全监管工作秩序。通过新闻媒体和下企业跟踪调查,设置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执法不规范、办事不公正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事先以文件等形式,向检查单位下达检查通知单,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麻烦,规范了安全监管工作的秩序,促进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安全生产检查】

    先后组织开展以非煤矿产业、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烟花爆竹、人员聚集场所及输油气管线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的“五一”、“十一”、“两节”、“两会”等不同行业和时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205家,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596项,消除550项,停产停业整顿企业8家。严格“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部门、企业和个人,从源头上防范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年内,开展以油气开采、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对历史形成的2 111处占压油田输油气管线的重大安全隐患,完成9个井场共计42户、5 000多平方米的占压房屋拆迁工作,对地下存在的21条油气管道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发现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317项,已整改完毕299项,停产停业8家,其余10项正在整改之中;查封了7家无证经营的烟花爆竹经营点,没收烟花爆竹380箱;开展了“治三超”、“查三无”、“百日竞赛”等一系列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活动,全年纠正违章行为5.3万人次,查处无牌无证车辆4 169台次;查出56项人员聚集场所的重大火灾隐患,已整治41项,10项正在整改之中,对其中5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场所予以停业;对全市气体充装单位、电站锅炉和土锅炉、游乐设施和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生产企业320余户、4 600台设备进行整治,下达安全监督意见书97份,完成整改122项。开展游乐场所、建筑施工、旅游景点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共检验检测游乐设施33台,完善景点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328处,并对3家酒店进行了整改,对48个建筑施工现场下达了36份整改意见书,有效消除安全隐患605处。

    【严把行政许可准入】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强安全许可证发放的管理工作。全年共有9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441家危化品经营企业取得了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乙级证299家,甲级证142家;对48家非煤矿山企业和110家建筑施工企业发放了生产许可证。对23家企业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安全预评价,其中有6个项目已通过验收。

    【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市主要路段和街道上举行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共设置咨询服务站95个,出动宣传车30台,悬挂彩虹门25座,拉设宣传标语140条,发放宣传单20余万张,全市近万人参加了活动。开展“安全进社区、进万家、进学校”活动。市政府领导和市安监部门在《盘锦日报》上分别刊登了题为《全面落实安全发展观坚持不懈地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的署名文章,市安委会领导在电视台发表了《积极倡导“安全发展、国泰民安”文化理念为建设平安盘锦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的电视讲话;开展安全生产演讲、知识竞赛活动;编印《六月的呼唤》、《安全生产简报》和《安全生产工作动态》等宣传材料;录制并播放关于油气管线占压等方面的宣传教育片。成立安监系统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力度,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和采用率。全年,国家安监总局采用信息20条;在省安监局政务信息的16个直报点中,共累计得分86分,排列第7位;市委共得分420分,排名第14位;市政府得分227分,排名第10位;市直机关工委采用9条,排名第3位。通过政务信息工作的有效开展,扩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范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规定,加强对非煤矿产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和领域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全年,共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3期,共1 573人;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人员25期,共计1 403人,颁发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安全生产培训证书和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总计2 678份,发证率为90%以上。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逐步完善由市政府安委会为核心,市安委会办公室牵头,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领导决策平台;制定和完善各级的应急救援预案;在中油辽河石化分公司举行重大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国土资源管理

    【改善用地方式】

    保证了华锦集团63万吨乙烯扩建、北沥环烷基工程、辽河油田10万吨煅烧焦项目等一批省、市、县(区)和辽河油田重大、重点项目用地。保证了全市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发展用地,及时为食品工业园、晨宇工业园、塑料工业园、精细化工园用地调整局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办理用地审批。保证了盘山县新县城建设用地。保证了纳入省委省政府“五点一线”沿海开放重点区域的盘锦船舶工业园建设用地。全市统筹解决未利用地指标。报请市政府,经请示省政府及协调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批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辽滨997公顷未利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保证了惠宾大街西段、湖滨路西段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及民生建设用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协调调整规划,催办用地手续。全年向省国土资源厅多争取农转用指标近200公顷。协调请示省国土资源厅,局部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余次,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解决了全市用地难题,与用地费用上调后相比,减少建设成本约2.8亿元。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改进用地方式。严格控制增量,用好增量,将增量建设用地向省、市重点项目倾斜。加强园区用地管理。运用土地价格政策引导,提高新引进项目的投资密度和产业效率。合理开发使用未利用地,鼓励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全市闲置土地情况调查。运用国有企业改制资产处置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一批民营企业利用改制企业闲置土地扩张发展。全年盘活12家企业闲置土地,面积40公顷。控制社会事业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合理利用土地。房地产开发供地以老城区改造为主,限制使用增量建设用地。

    【保护耕地】

    实现了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责任书确定的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市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不低于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严把农用地转用关口。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对耕地的占用。严格实行“先补后占”。新开发耕地498公顷,实现占补平衡,并略有节余。全年共实施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个,土地整理面积1 923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229公顷,全部按期竣工。国家投资的0.67万公顷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获得批准。争取大洼县新立(新开)、荣兴农场、盘山县陈家乡3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规模6 001公顷,可新增耕地294公顷,资金概算1.22亿元。争取省政府6个“兴农富民示范村”项目。

    【土地收益】

    加强土地储备。完成盘锦市可储备土地资源调查,编制1∶25000城区可储备土地资源评价成果图,建立可储备土地资源数据库。全面实施经营性用地招、拍、挂。试行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用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全市全年共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196宗,面积443公顷,土地纯收益13 824万元。其中盘山县土地纯收益1 064万元,大洼县土地纯收益4 850万元,市本级土地纯收益7 910万元。全市土地出让收益实现历史新高。全年土地年租金征收额279万元,比上年增收129万元。

    【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

    按照省政府“拉网排查、执法跟进、部门联动、逐矿登记”的要求,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对全市45家非油气矿山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详实地掌握全市矿山的基本情况。规范地热资源管理。积极与省国土资源厅协调明确了地热采矿权审批问题。推进盐卤水资源整合。专项开展盐卤水资源调查,制定《盐卤水资源整合工作方案》,初步确定盐卤水资源的整合方向。开展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的实施申报工作。“双台子河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及“辽河油田矿区地下水环境调查”两个地质环境项目成果通过省厅验收。建立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环境和矿产勘查)项目库,完成“辽东湾北岸风暴潮风险预警技术研究”、“辽宁省辽河口国家地质公园科考调查”、“下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煤炭资源勘查”和“下辽河断陷西部斜坡带中生界煤及煤层气普查”四个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与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及有关地勘单位共同就盘锦市矿产资源潜力开展调研。

    【基础建设】

    不断提升地籍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和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修编工作。开展盘锦市耕地后备资源情况调查、盘锦市河滩地权属和耕种管理调查、200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2006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及项目汇总。推进测绘管理工作全面开展。进行测量标志的维护工作,完成对全市24家测绘单位测绘资质年度注册和申请办理测绘资质单位的资质初审,开展地图出版物的审查和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储量管理与地质环境管理得到加强。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编制《盘锦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盘锦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信息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更新完善1∶500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和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盘锦市国土资源信息网(外网)和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

    【依法行政】

    加强执法监察。落实执法监察责任,完善动态巡查制度。推进案件移交和联合办案制度,公开查处一批土地违法案件。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通过“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坚持“窗口办文”。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听证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加大维护群众利益工作力度。把握征地补偿标准,坚持补偿费预存制度,增加补偿透明度,落实补偿“上下一边粗”,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信访工作实现全市涉地上访率居全省最低,无较大涉地集体访和进京上访案件的发生。

    【理顺体制】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初步理顺。市局机关公务员登记基本完成,直属事业单位设置及领导职务备案问题得到解决。市编委已正式下文明确双台子分局、兴隆台分局和市经济开发区分局机构、职能和编制等问题。

 

油田工作

    【支持油田勘探开发】

    2006年,辽河油田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三维地震勘探——欢喜岭精细地震勘探和城市三维地震勘探。为确保勘探任务的顺利进行,油地联合成立了地震勘探领导小组,加大协调工作力度。

    在欢喜岭精细地震勘探协调服务中,市油田办协调召开市县级大型协调会7次,各类小型协调会16次,处理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107起,出现场236次,保证了勘探作业的顺利进行。完成勘探面积790平方公里,勘探放炮24 000炮,初步探明石油储量5 000万吨。

    在330平方公里城市三维地震勘探协调服务中,市油田办抽调公安、房产、城建、交通等有关部门人员成立7个工作小组;会同油田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有关补偿的试行意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解释工作,印制公告单1万余份,在社区内广泛散发。

    在支持油田月东区块等勘探开发中,油地共召开协调会78次,出现场169次,解决纠纷和突发性事件36起。

    【地下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整改】

    由于历史原因,盘锦市境内油田地下油气管线有2千余处被占压,形成巨大安全隐患。市委、市政府和油田方面对此问题高度重视,确立“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整改原则,制定整改计划,安排专项整改资金,从2005年11月起,开始大规模的集中整改。

    为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2005年11月,油地联合成立“盘锦市油田地下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刘家升、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理梁作利任组长,2006年11月,领导小组调整,市长陈淑珍亲任领导小组组长。

    2005年11月至2006年9月,油田方面投入7 000余万元进行第一阶段整改,完成城区内9个井场占压物拆除和21条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油气管道整改工作。共拆除井场内42户居民的5 000多平方米占压房屋。在整改过程中,市油田办协调油地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协调服务工作,保证了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油田节省整改资金470余万元。

    2006年11月起,油田方面投资1亿元进行第二阶段的整改,对164条油气管道、井场的222处占压物进行拆除清理。整改工作全面展开。

    【油田产业项目】

    2006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年度完成投资48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其中主业重点投资项目14项,围绕石油产业链开发实施的多种经营重点项目46项。辽河石化公司2006年重点推进500万吨产能建设和污水处理厂项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油田产业项目发展,市领导定点扶持,市油田办及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协调服务。辽河油田新上项目、在建项目和前期工作项目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煅烧焦项目已于6月竣工投产,2006年实现产值1亿元,利润500万元;晨宇工业园建设完成一期投资1.5亿元(预计总投资4.5亿元,3年完成园区建设)。

    【油地共建】

    2006年,油地城区矿区共建取得突出成绩。主要项目有新工街改造、兴隆大街西段、惠宾大街西段、辽河南路、东外环路建设等,其中新工街改造、东外环路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项目。

    新工街改造工程西起科技大街铁路桥,东至天龙工业园东围墙,全长4 320米,总投资7 500万元,工程已于10月1日建成通车。

    东外环路起点于大洼县田家镇,终点盘山县陈家乡,全长35.9公里,总投资5.1亿元,计划2008年主体完工。为加强工程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油地主要领导牵头的东外环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工程已于12月破土动工。

    【第六次联席会议】

    2006年7月15日,召开油地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会议研究决定11项议题,涉及到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油地城区矿区共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对东外环路建设、垃圾填埋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项目,油地领导达成了共识,这将进一步推进油地融合与和谐盘锦建设。

 

住房公积金管理

    【公积金归集】

    2006年,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532个,同比增长22%,缴存职工5.8万人。全市住房公积金的归集额达2.5亿元(含一次性补缴0.7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80%,同比增长了37.4%,创历史新高。

    【公积金使用】

    一是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稳步发展。2006年,共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3 136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5%,为280户职工解决了购房资金不足的困难。二是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工作有序进行。2006年,共为全市8 841名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6 782万元。其中,为4 762名职工购房提取5 238.7万元,为4 079名买断、离退休职工提取1 543.3万元。

    【住房补贴发放】

    按照市政府关于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的安排,认真开展住房货币补贴资金发放工作。2006年,共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1 800万元。其中,为职工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1 600万元,记入新职工账户补贴资金200万元。做到执行政策无偏差、发放资金无失误。

    【提高公积金的使用率】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推出新举措,有效地促进贷款业务的发展。在保证资金安全和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一是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保险费率由0.8%降到0.6%;二是取消了职工购买期房贷款公证手续;三是提高贷款额度,最高可贷25万元;四是延长贷款偿还期限,最长可达20年。由于新规定降低了贷款门槛和费用,简化了手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优势,推动了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2006年,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额同比增加了1 316万元,增长72.3%,进一步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便民服务】

    按照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大力开展主动热情的便民服务。针对华锦集团和辽河油田基础教育部职工人数多、个人分散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确有诸多不便的实际情况,经深入基层充分协商由职工个人办理改为由单位负责统一集中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业务。2006年,为上述两个单位职工集中提取住房公积金2 131人次,1 934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