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依托“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奏响社区幸福协奏曲
面对群众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我市以幸福新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新路径,通过打通政府、社区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壁垒,有效破解“治理碎片化”难题,奏响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协奏曲”。
党建引领,汇聚治理合力。全市22个街道、169个社区党组织巧妙运用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紧密链接824家驻地单位共建资源。通过召开联席会议2911次,成功统筹解决各类治理难题1438个,开展志愿活动2116次,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网格筑基,实现服务“入网”。为筑牢基层治理底座,我市创新构建了“三网联建”工作机制,将基础网格与行业网格、企业服务网格深度融合。通过网格管理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等20余个职能部门的人员力量下沉社区“入网进格”,确保群众诉求在网格内发现、解决,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平台案件31.8万件,办结率高达98.4%,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智感”。在技术驱动方面,我市充分借助辽宁省智慧党群服务平台与“一云一网一平台”体系,使6416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时,创新探索社区AI治理,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在18个社区的40个小区推广“数智”场景,上线“社区DeepSeek讲解员”,为传统治理模式插上科技的翅膀。
力量下沉,优化服务队伍。治理的关键在“人”。我市通过高标准新招录社区工作者,并开展专业化培训,不断夯实基层队伍基础。此外,通过引导新就业群体兼职流动网格员、引进专业社会组织等措施,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服务力量配置更加优化。
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形成了“居民自治、共建共享、便民安民”的全市幸福新社区良好局面。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通过富有实效的治理模式,争相荣登“五有”幸福新社区示范榜单,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