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盘锦要闻

厚植“安居底色” 提亮“幸福成色”

发布时间:2025-11-25 信息来源:盘锦日报 浏览次数:0

保障房小区超市方便居民购物。

 

保障房小区药店方便居民购药。

 

保障房小区室外健身器材区。

 

红旗街道城北社区为保障房居民开展“眼科义诊”活动。

 

薛桂芹租住的公租房,冬天室内温暖如春。

 

环境优美的城市之星小区。

家有所居,心有所安;居有所乐,城有所暖。

清晨的城市之星小区,晨光漫过崭新楼宇,孩童的欢笑声与树上鸟鸣交织成趣;暖阳铺洒的健身步道旁,老人们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脸上的笑意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漫遍整个小区……这一幕幕烟火气十足的幸福场景,正是我市用住房保障的温度为万千家庭勾勒的美好生活图景。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目标,将住房保障作为民生福祉的重中之重,从党建引领强根基、政策优化破难题到服务升级暖人心,以实打实的举措筑牢“安居梦”,让“住有所居”的承诺化作千家万户的稳稳幸福,为幸福盘锦新图景添上了最温暖的底色。

党建引领强根基 织密保障“组织网”

住房保障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期盼高,健全的组织体系是高效推进的根本保障。我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住房保障全流程,构建起“市级统筹、县区落实、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为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堡垒”。

“我们把住房保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让工作推进有方向、有蓝图、有抓手。”市住建局城建中心住房保障科李科长介绍,为破解工作中的复杂难题,我市要求各县区同步成立管理机构、设置专门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级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定期深入县区调研指导,通过现场办公、专题研讨等方式破解难点堵点,让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

兴隆台区住建局住房保障办李主任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推进工作常遇到部门协调难、基层落实慢的问题,现在有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遇到问题随时沟通、快速解决。”去年夏天,他在走访蓝色康桥保障房小区时,居民反映小区健身设施不足,便立即上报市级部门。仅一个月时间,住建部门就联合有关部门完成了健身器材采购安装,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

各县区在市级统一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合力。盘山县、大洼区针对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特点,适当放宽条件,降低准入门槛;辽滨经开区聚焦园区企业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特点,靠前服务,主动联系企业部门,切实解决群体住房难题;双台子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老年申请人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并在房源位置、楼层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党建引领下的坚实组织保障,让住房保障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政策赋能优体系 精准滴灌“民生田”

政策是住房保障的核心支撑,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健全政策体系,让保障更精准、管理更规范,实现“应保尽保、公平公正”。

“以前申请廉租房和公租房要分别办理,手续烦琐。”家住双台子区的低保户刘大姐回忆,如今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一张申请表就能搞定,省心多了;而且房源统一调配,选择也更方便了;针对不同保障对象还制定了差异化租金标准,特别暖心。这一便利得益于我市推进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通过并轨运行优化资源整合,形成“动态管理、阶梯保障”模式,既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困难家庭需求,又让有限房源惠及更多群众。

为筑牢公平公正的“生命线”,我市严格落实省“六公开一监督”分配机制,将政策、程序、房源、对象、过程、结果全部公开,接受各方监督。“摇号现场有公证员见证,还有人大代表监督,全程录像,咱心里踏实!”2024年参与公开摇号的李师傅说,他通过摇号分到了城市之星小区的一套公租房,从申请到入住全程透明,没花一分冤枉钱。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方案,现场摇号、实时公开,让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放大镜”下,确保“阳光分配”。

随着城市发展,住房保障需求不断升级。2021年,我市联合财政局、民政局出台多项政策,一方面规范公共租赁住房资产管理,另一方面将特困人员、孤儿等特殊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保障对象精准扩容。2025年,我市又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将新市民、青年人、中低收入工薪群体及引进人才纳入保障,让政策更好适配城市发展需求。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小王,提到保障性租赁住房很是欣慰:“作为新市民,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租住商品房,生活开销也有一定压力,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多,配套齐全,租金不高,离单位还近,对我来说真的太适合了。”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构建起全链条、广覆盖、精准化的保障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制定了《盘锦市廉租住房建设实施方案》《盘锦市城市廉租住房分配方案》《盘锦市廉租住房退出管理实施意见》《盘锦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意见》和《盘锦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实施方案》,从建设、分配到退出、管理形成闭环,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实干笃行见成效 安居圆梦“新生活”

扎实的政策举措,换来了丰硕的工作成果。“十四五”期间,我市共计建设筹集公租房4314套,新增分配328套(户),目前2889套(户)正在分配入住(动态管理),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安居梦”,在舒适环境中开启幸福新生活。

走进大洼区保障房小区,整洁的楼道、完善的健身设施、热闹的社区活动中心,颠覆了人们对保障房的传统印象。72岁的张桂兰老人在这里住了5年,谈及如今的生活,她满脸笑容:“以前住老房子,又破又暗,冬天得自己烧暖气,又冷又麻烦。现在小区有专业物业,24小时保安巡逻,出门就是超市,离社区医院也近,带着小孙子散步、买东西都方便,孩子们上班也放心。”

在保障房建设中,我市坚持“建管并重”,既重建设质量,更重配套服务。各保障房小区均配套建设超市、药店、社区服务中心等便民设施,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道”。其中,城市之星小区还打造了“15分钟生活圈”,构建了覆盖衣食住行、康养娱乐等多元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需求。“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休闲娱乐,生活特别方便!”居民王大爷满脸笑意地说,社区还经常组织健康讲座、书法比赛等活动,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

专业化物业服务让居民住得更舒心。我市积极引入优质物业企业,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小区保洁、维修、安保等服务及时到位。“家里水管坏了,打个电话,物业半小时就上门维修,收费还合理。”家住蓝色康桥小区的赵女士点赞道。除了基础服务,物业还联合社区、房管部门开展志愿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代购、代缴等服务,让保障房不仅是“安居房”,更是“幸福房”。

如今的盘锦,保障房小区绿树成荫、秩序井然,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从破旧老宅到明亮新居,从生活不便到配套齐全,住房条件的改善,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在这里,“安居”不再是简单的住房保障,更是美好生活的起点。

民生保障无终点,安居筑梦无止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市将继续锚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核心导向,持续织密住房保障网、优化保障服务、升级保障效能,让更多家庭实现“安居梦”,让这项民生工程永远温暖民心,为幸福盘锦新图景续写更坚实、更动人的篇章。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