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住进”水稻田,生态养殖富农家
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连日来,我市河蟹养殖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把蟹苗投放到水稻田“安家落户”,正式开启2025年“稻蟹共生”模式。
插秧的时节已过,但在盘锦蟹田小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地里依然是一派忙碌景象,张爽夫妇俩正在稻田边将只有纽扣般大小的河蟹投放至水田中。据了解,张爽家的320亩地全部用来搞"稻蟹"综合种养,稻田里养的蟹不仅可以捕食稻田内的水稻虫害,还可以起到松土、增加水中溶氧量的作用,同时河蟹的排泄物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肥力,提高水稻品质。秋季稻子成熟后,稻田蟹也将进入销售旺季。
自家出产的河蟹是否能在今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河蟹养殖户张瑞有着十足的信心。这份底气源于多年来我市成熟的“稻蟹共生”种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在盘锦鑫大亮养殖合作社的稻蟹种养基地,张瑞正在投放的大眼幼体,通体晶莹剔透,一投放到地里,就迅速向四周游去,活力十足地奔赴孕育它们成长的家园。别看它们现在不起眼,但在张瑞眼中,它们是增收致富的“金疙瘩”。经过漫长的生长期,定期给苗种“吃饭”、降温、除病害,这些大眼幼体就能无忧无虑地长成扣蟹。
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肥。从“稻田养蟹”到“蟹田种稻”,从“大养蟹”到“养大蟹”,从“蟹争霸”到“蟹文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最终成功地探索出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锦模式”,这种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同步实现。盘锦的河蟹产业从一个试验项目开始,发展成为如今的朝阳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稻田蟹”和“蟹田稻”也成为盘锦蜚声全国的生态品牌,带动了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增长。目前,这一生态模式已经在我市实践发展了30多年,并推广至20余个省市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