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 > 卫生健康 > 医疗改革

索 引 号: govswsjkwyh-2023-143979 主题分类: 医疗改革
发文机关: 盘锦市政府 成文日期:
标  题: 以优质服务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我省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3-05-15
主 题 词:

以优质服务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我省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15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111

本报记者 王敏娜

核心提示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护士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上的重要力量,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还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广大护士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忠诚地履行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和护士队伍建设,积极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新期待,加强顶层设计,补短板强弱项,有力推动了我省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省将全面推进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扩展护理服务领域,让护理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护理服务供给持续增加,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

护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也被称为百姓健康的“贴心人”。在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护士占比不断提高,是深化医改、改善服务、惠及群众的一支主力军。

近年来,全省护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61,略高于全国平均值3.56,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已达到1:1.16,医护比倒置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达64.3%。

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我省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护士执业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持续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逐步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培养临床急需的专科护士和社区特色“一专多能”护士,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目前全省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已达到90.13%。

护理服务更加规范专业 打造优质高效管控体系

随着人民健康水平和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护士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作用日益凸显。为给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我省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进修学习、远程培训等方式,帮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依托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针对我省护理工作重点环节及薄弱环节,制定并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形成覆盖面更广、完善性更强的行业标准规范,并组织专家到省内各个地区进行义务巡讲和现场指导,以推进护理服务的同质化进程。截至目前,全省14个市均成立市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实现了护理质量规范化、同质化目标。依托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推行15项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动态监控护理质量,开展质量改进工作,部分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指标总体达到甚至优于全国水平。落实国家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目标,开展多项基线调研,制订并实施质控改进方案,提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重标准 促安全”护理标准执行竞技赛暨护理质量改进项目竞技赛,通过比赛,提高了使用标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院学习标准、遵守标准、运用标准、贯彻标准的良好氛围,以严标准守住安全底线,以高标准提升质量水平,以标准化手段助力护理高质量发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信息化培训及考核模式,通过“317护”手机掌上护理考核平台进行规范化考核,制作规范的护理技能SOP标准,录制视频并上传到“317护”平台,提高护理培训质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将磁性管理理念及6S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制定6S管理规范,设立磁性护理示范科室,增强护士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提升护理管理者的凝聚力。

辽宁省肿瘤医院持续推进护理绩效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护理绩效杠杆调节作用,向临床一线岗位倾斜,向责任风险高、工作量大的岗位倾斜,更大程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我省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不断建立健全护理服务的相关规范,在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精细化护理及循证护理模式,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以健康科普讲座、专科健康咨询、现场义诊、特色护理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以及公共场所,引导公众了解和掌握卫生健康知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微信公众号,加强科室的宣传及疾病的宣教,方便患者就医,提升了科室的患者满意度;根据患者需要,定期更新病房宣传板内容,并以图谱、视频播放、一对一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指导,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书写叙事护理平行案例,搭建分享平台,拓展磁性护理范畴,以故事疗愈身心,促进患者健康。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专科带动专业发展,推出护理MDT护理会诊模式;依托医院患者群,以出院随访为抓手,从患者需求出发,联合医生开展居家抽血、皮肤换药、置胃管、尿管、糖尿病宣教等工作。

辽宁省人民医院开展“勇当安全吹哨人 护理在行动”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创建“人人管安全,安全靠人人”的护理文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开展护理垂直管理,对护士实行规范化轮转培训,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护理人员的自主决策权,有效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促进科系互学互通,构建护理门诊建设方案,创建全省首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MDT模式中医护理门诊,大力抓好康复护理病房延伸落实,融入中医护理查体及特色技术。

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适应群众多样化需求

在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我省还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开展多项延续护理服务创新实践。部分医疗机构在门诊设立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专科护士为依托,以优质护理为基础,一站式集成推出更换导尿管、静脉采血、伤口造口换药、腹透护理等服务,让患者少跑冤枉路。一些医疗机构还通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将医疗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惠及更多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出院后行动不便的患者人群;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从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服务供给、规范开展需求评估、有序提供护理服务、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老年护理工作。如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加多元化,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逐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另外,为提高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治意识,引导照顾者实施正确护理方法,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去年9月至12月,辽宁省护理学会与辽宁省妇女联合会共同开展了“新领域妇联组织赋能双服务项目——阿尔茨海默症家庭关爱项目”,以集中讲座、个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在全省14个市共组织开展了19次专场活动,覆盖5663个家庭,为25个阿尔茨海默症家庭开展线下的个案指导,活动期间向居民发放《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与干预》宣传文件1500余份,接受义诊和咨询服务的老年人达1000余人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善智能随访功能,增加互联互通,搭建患者全过程闭环式护理服务平台,不断开发移动护理系统、智能随访系统、智慧医院等多项资源功能,将院前指导、住院治疗、出院随访、在线诊疗、健康指导5个环节互联互通,实现患者诊疗护理服务全过程的闭环式管理。同时,以专科护士为核心,以专病护理为抓手,精耕互联网特色护理服务。在智慧医院系统中设立三个护理专科门诊,目前涵盖造口伤口、静脉治疗护理、静脉血栓栓塞护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互联网+护理”、医联体、家庭走访、出院前指导等方式,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组织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对医联体医院护士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对联盟医院护士实现信息共享、线上线下技术精准指导、患者病情实时监控、结果双向反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依托“辽西(锦州)云医院”平台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配置优质的护理资源,提供专科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辽宁省金秋医院持续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工作,通过加强辅助型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照护服务能力,精准对接老龄化社会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

激发科研创新意识 有效提升护理水平

创新与发展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为全面提升我省护理科研水平,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全省护理科研水平,我省始终鼓励护理工作者不断创新,积极申报护理科研立项及科技类奖项,依托省护理学会搭建创新成果展示、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2022年第六届护理创新发明展示活动中,24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并通过创新发明云展示平台分享给全省护理同仁。2022年度有5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华护理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的课题立项,2项创新成果在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评审中获奖,2名护士获得“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1本著作被评为辽宁省科协资助出版的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2人获得“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家单位获得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