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提速
19个小区率先完成55座充电设施建设,新增625个充电端口
“现在小区里建了集中充电棚,不用再从家里扯电线充电了,既安全又方便!”近日,大洼区尚义小区居民王女士指着新落成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感慨道。随着全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这一民生实事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了这项惠民工程带来的便利。
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解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2025年全市计划在60个住宅小区新增127座充电设施、1652个充电端口。今年以来,市住建局积极组织各区县、辽滨经开区住建部门深入开展民意调查,广泛收集居民需求与建议,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选址、施工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并全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小区进场施工。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个小区率先完成55座充电设施建设,新增625个充电端口。其中,大洼区表现尤为突出,5个小区建成11座设施、新增182个端口,建设进度在各区县中位居前列。“我们前期摸底发现,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充电设施空白、‘飞线充电’隐患突出的问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建设方案特别聚焦这些痛点,优先在老旧小区、充电需求旺盛的区域布局充电设施,同时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充电设施,倡导“满电回家”模式,多渠道缓解居民充电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还有22个小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35座充电设施,预计新增364个端口,相关工程将于近期陆续交付使用。届时,将有更多居民告别“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享受到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
然而,在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部分小区因公共空间有限、不具备建设条件等难题,工程进度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市住建局日前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出《“安全充电 满电回家”倡议书》,倡导各单位充分挖掘内部停放资源,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普惠性集中充电设施,并动员干部职工错峰充电,尽量在单位完成白天充电,实现“满电回家”。同时,通过物业企业向居民发放告知书,提倡居民利用公共区域现有充电设施,主动在工作单位完成充电,减少小区夜间充电压力,逐步养成规范停放、安全充电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