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双问、双送”“小快平”模式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市发展改革委以创新为引领,用实干破局,紧紧围绕“三产发力做贡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抢时间、拼进度、提效率,主动上门精准服务企业,进一步深化、实化、细化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99.3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位居全省第5,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市发展改革委以“双问、双送”“小快平”模式赋能服务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市上下拼搏奋斗的最美注脚。
精心谋划,全方位推进服务业经济发展工作
服务业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我市各地各部门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树立“争先进位”的意识、鼓足“拼抢争实”的劲头,抓好当前服务业稳增长各项工作,以服务业的攻坚突破释放更多经济增长点。
市发展改革委将服务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聚焦批零住餐、交通运输等7大行业,实施“日调度、日报告、日研判”工作机制,逐项分析研判,发现薄弱环节,点对点、人对人对接问题解决情况,实现了服务业重点行业全覆盖、企业经营主体全覆盖、调度工作全覆盖。
在了解到服务业经济运行趋缓后,服务业与交通运输科科长宋歌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深夜。她一边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一边还在仔细核对文件内容,连夜形成《服务业业务指导手册》,明确各部门分工。从2024年到现在,她和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向辽河数码、泰利达、奉和、大唐融合讲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向新开粮库解读《政府粮油储备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红海湿地酒店拓展市场化的业务合作;引导辽河油田无损检测、恒泰利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公司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支持东方银座、美居、瀚新成为五色盘锦人才服务卡加盟单位,不断加强政策指导,落细落实惠企政策,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想尽办法为企业增加营收。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让盘锦市服务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上下联动,深入企业开展“双问、双送”活动
“我们可以与电影协会联合促销、开展党日主题活动、增加观影福利方面多搞搞活动……”2024年5月12日,在盘锦大商影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志成带领调研组为提升影院收入与企业负责人不断交流。
在盘锦路路通实业有限公司,调研组详细听取了企业运营状况,并对企业提出的充电桩扩容成本高、员工社保医保缴费过高和合伙企业银行贷款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给予了相关解答和指导。兴隆台区广济劳务开发中心负责人介绍了企业业务下滑等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调研组从增活量、挖潜量、调结构等方面出招献策。同时,刘志成还带队前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目前发展情况和需要帮忙解决的问题。
2024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市县联动专班,深入260余家企业开展了以问需、问计、送政策、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双问、双送”活动,“一企一策”解决瓶颈问题 40余项,先后解决辽河油田劳务派遣用工、五洲设计院与华锦精细化工原料项目合作等问题,推动企业扩产增效、市场活力加速恢复,有效对冲工业下行压力。这是一场场“面对面”的交流,更是一次次“心贴心”的服务,市发展改革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部门协同,创新推出“小快平”模式形成合力
创新举措促发展,精准服务惠民生。
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商务、交通、住建、科技、财政等部门和县区,采取小会安排、快速调整、平行联动的“小快平”模式,组织天天好德、泰利达、天益堂、鑫海建设、红海湿地酒店等代表企业召开座谈会,对企业重点提出税收政策、扶持本土企业、贷款降息、惠企政策落地等方面的需求,逐一回应,提出“一企一策”建议,并为企业讲解落实“两新”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发现、解决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优势往前赶、弱项补欠账,实现常规领域稳定、确保重点领域增长,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支撑,为盘锦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众人拾柴火焰高。市发展改革委以“小快平”模式凝聚各方力量,奏响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让盘锦服务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对标先进,谋划未来。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率队,先后赴青岛、大连、鞍山等地开展服务业发展经验学习,取长补短;又邀请省对口处、相关专业机构来盘调研,提前谋划我市“十五五”服务业发展思路、重点任务,进一步对标先进、压实工作,提升我市服务业整体工作水平。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市发展改革委将秉持坚定信念,采取有力举措,持续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盘锦经济社会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