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城 沈阳有“数”

发布日期:2024-12-17   信息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139

    让城市更聪明,让工厂更绿色,让创业群体更有获得感。如今,数字“基因”,绿色“基因”和营商“基因”已成为沈阳幸福宜居的新密码,成为沈阳打造幸福城市的重要底气。

  “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点燃双引擎

  停车“先离场后付费”替车主分忧、看病“最多付一次”为患者减负、车间生产一部手机即可查看生产流程……

  一边不断夯实数字产业化的基础,打造新经济发展的样本,一边以产业数字化构建智能制造新模式,深度重塑生产、生活新方式,赋能美好生活。近年来,沈阳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智能化两手抓,形成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截至目前,沈阳已拥有5G基站4.4万个,规模领跑东北,“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上线运行。沈鼓、新松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培育智能工厂45个、数字化车间73个、国家级5G工厂1家、省级5G工厂8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4个,头部企业“链式”带动300余户上下游中小企业“智改数转”,1209户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评估诊断,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升至82%、6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绿色发展铸就城市新风貌

  近年来,沈阳市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供应链,加快构建示范性“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

  在绿色转型上持续用力。建设清洁能源强市,改善工业用能结构,推动煤电清洁高效转型,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装备产品供给,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氢”多能互补发展,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着力打造“储能之都”“氢能之都”。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226个,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和省级“双料”绿色园区,华晨宝马荣膺辽宁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品、供应链“大满贯”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 擦亮幸福城市底色

  沈阳市通过统筹技术手段、服务规程、制度规范、场景建设、用户体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更优、数据共享度更优、业务协同性更优、服务体验感更优,政务服务效能实现全面升级。截至目前,跨部门“一件事”达到116个,智能化服务场景总数达到1167个,95%申报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全市依申请事项平均申报时间缩短68.4%,材料免交成功率提升至61.7%,政务服务便利度大幅提升。

  深化综合窗口改革,缩减合并窗口2344个,推动“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沈阳“教育入学一件事”代表辽宁省作为50个典型案例之一入选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经验汇编,“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作为个人类18个典型案例之一代表辽宁省入选国务院办公厅个人“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典型经验做法,改革成果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案例获评中国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秉持着这样的服务理念,沈阳聚力诉求解决持续创新营商举措,精准打通企业发展“痛点”;大力推进12345热线进社区(农村),61类诉求从市热线平台“一派到底”;开通“12345-5解纾暖”专线,开展“领导干部政务热线接听日”活动46场次,有效解决“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办理不力”等突出问题;创建“亲清会客厅”,促进政企互联感知,精准解决企业诉求,全市累计开展活动682场次,参与企业4524家,受理企业问题931件,办结918件,办结率98.6%。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沈阳持续提质升级的营商环境,正不断释放吸引力。近悦远来,截至11月末,沈阳实有经营主体133.35万户,同比增长2.69%。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吴妍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