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8年)

农村经济(2008年)

发布时间:2010-07-23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384

农业综述

  • 【农村经济实力增强】

        一、县域经济迅猛发展,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完成县域生产总值215.6亿元,增长43%,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实现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亿元,增长43.8%,增幅位居全省第五。完成县域固定资产投资143.6亿元,增长83.9%,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二、农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12.7%。粮食总产量113.6万吨,增长4.2%,再创历史新高;水产品总产量29.9万吨,增长14%;肉蛋奶总产量30万吨,增长12.8%;蔬菜总产量92.2万吨,增长7.95%;完成造林面积3.2万亩,植树350万株。芦苇产量45万吨。

        三、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01元,增长20.5%,实现历史性新突破,居全省第三位。

        四、农业开放式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围绕农村改革,积极促进农业开放发展,着力搞活融资渠道,推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全市农业部门共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支持达2亿余元,实现农业招商引资1.8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780万美元。

  • 【农产品生产布局优化】

        按照优势产业规模化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全市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1.09万公顷,增长5%,其中,优质水稻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继续推进“大养蟹”、“养大蟹”工程,河蟹养殖面积9.2万公顷,淡水鱼养殖面积2.87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0.8万公顷,滩涂管养面积3万公顷。新发展设施蔬菜面积0.2万公顷,新建设施小区516个,其中盘山县古城子发展规模较大、集中连片设施棚菜面积1980公顷,新增面积368.67公顷,建设小区110个;大洼县新开镇发展设施棚菜面积733.33公顷,新增面积236.67公顷,建设小区220个,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97个。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扩大苇田生态养殖面积。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133公顷,植树350万株。重点绿化村屯60个。苇田立体生态养殖面积5.33万公顷,增长5%。

  •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盘山、大洼两个现代农业经济区建设已经起步,并粗具规模。全市发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全年新增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累计达到93家,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到14家。利是、光合、兴牧、田野等农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10万户以上,实现产值3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0%。发展订单水稻面积4.67万公顷。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6个。

  •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全市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20余项,积极开展节地、节肥、节种、节水等节本增效技术。大力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重点推进水稻良种栽培、稻田健康生态种养新技术,科技示范户达1600余户,带动农户3万户。以“科普之冬”和“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7.5万人次,其中举办科技培训班820次,培训农民6.8万人次。发放各类农科资料20万份。大力实施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1.46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4300人,转移就业率达9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

  •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年内完成市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双认证”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全市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62个,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启动整市信息站进村项目,加快推进“百万农民上网工程”。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疫和疫情控制体系建设。实现应免动物免疫率100%。进一步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动植物、抗旱排涝、森林防火等自然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重点加大4座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年内完成辽河风光带北岸辽河湿地公园二期工程、螃蟹沟综合整治、清淤工程和杨家店排灌站建设。深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完成了农田灌溉除涝、大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生态环境改善等项工程,动用土石方2374万立方米,改造各类桥、涵、闸、站185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4万公顷,改善涝区农田面积1.2万公顷。继盘山、大洼县进入省“大禹杯”竞赛优胜单位之后,盘山县又被评为全国“大禹杯”竞赛先进县。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全市新增农业机械化投资8618万元,其中拉动农民投资8000余万元。年末农机总动力达64万千瓦,完成水稻机插秧1.7万公顷,水稻机收割2.33万公顷,芦苇机收割5.33万公顷。

  • 【农产品市场流通活跃】

        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发展农村各类经纪人6700余人。大力构建农产品品牌体系。先后组织农事龙头企业参加全国和省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展洽会12次,拓展各种知名品牌农产品20多个。成功举办河蟹展洽会,河蟹购销量达5800吨,实现购销额2.8亿元。稳妥应对“三聚氰胺”事件,有效扭转牛奶、鲜蛋市场销售不利局面。实现鲜蛋供港8000余吨,扣蟹出口1500余吨,大米、河蟹等特色农产品出口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农村机制体制创新】

        继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大力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和林权配套体制改革。西三场(东郭、羊圈子苇场和石山种畜场)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林权配套制度改革已经完成。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流转面积4万余公顷。深化农村用电改革。重点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强化农村信贷支持,农户小额贷款总额达14.8亿元。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年内,盘锦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日光温室大棚保险,参保农户达4539户,参保总额4748万元。

  • 【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巩固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发放各种农业补贴资金22198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3707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49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146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650万元,渔用燃油价格补贴资金32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7000万元。

  •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高升、田家两镇合村并屯试点工程已经启动;新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60个;“绿化村屯,美化家园”环境整治工程取得实效。稳步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新发展“四位一体”模式2072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6处,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参合人数达到52.9万人,参合率100%;年人均筹资水平由50元提高到90元。加快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当年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6万人。

    (张方军)

 

种植业

  • 【粮 食】

        粮食作物实现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4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0.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万公顷;玉米1.36万公顷,高粱266公顷,大豆0.47万公顷。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13.6万吨,比上年109万吨增加4.6万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五年增产。

  • 【蔬 菜】

        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0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54%,其中保护地面积1.53万公顷,增长13.2%,露地面积1.5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9%。蔬菜总产量92.2万吨,比上年增长7.95%,其中保护地产量62万吨,增长12.1%,露地产量30.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蔬菜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保护地蔬菜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露地蔬菜产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蔬菜种植总纯收入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保护地6.79亿元,增长22.7%,露地1.2亿元,比上年增长1%。

  • 【设施农业小区】

        2008年,辽宁省政府提出全省设施农业跨越式发展目标,即2008~2010年三年发展16万公顷,每年5.33万公顷。辽宁省分配给盘锦市设施发展任务为0.4万公顷,每年1333公顷,盘锦市每年增加666.67公顷,三年累计0.6万公顷,设施面积从2007年的0.69万公顷,至2010年达到4万公顷。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在经过乡、县、市逐级验收的基础上,于12月中旬通过了省级验收设。2008年,全市实际完成1800公顷,完成设施小区516个,(温室小区491个,冷棚小区25个)。其中:盘山县完成1133公顷,设施小区316个;大洼县完成666.67公顷,设施小区200个。

        一、强化备耕、春耕生产工作,为再创高产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二、为了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粮食品质,配合推广部门重点安排实用技术的推广10项。

        三、积极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各级农业部门转变只管种粮不管卖粮的旧观念,帮助农民打品牌,打市场,找销路。帮助农民与龙头企业、经销商进行对接,增加订单,签订购货合同。

        四、完成2008年水稻良种补贴申报和发放工作。全年申报水稻良种补贴面积11.09万公顷,发放补贴资金总额为2496万元。

        五、完成2008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经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审查评选,古城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坝墙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入选。全市共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个,包括鼎翔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吉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西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坝墙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古城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六、进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粮食优质率达到95%,盘锦大米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含金量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对稻田进行复合型调整、生态型调整,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稻田养蟹面积4.67万公顷,埝埂种菜、种豆面积占水田埝埂面积的85%。

        七、加快设施农业小区建设。贯彻省会议精神,科学搞好小区规划,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制定全市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原则及发展设施农业省、市县各级配套扶持政策。完成了省周报表任务,建立市设施农业周报制度,完成县、市、省逐级用GPS实地定位的设施小区的验收工作。

        八、抓龙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推广鼎泰公司和鑫叶公司两个龙头企业的经验。鼎泰公司是盘锦以食用菌生产及加工的龙头企业,针对盘锦市土壤盐碱,稻草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实际,邀请沈阳有关部门的食用菌专家,在鼎泰公司专门举办以食用菌生产为重点的培训班,学员参观了该公司的生产基地及加工车间,为下一步大面积发展食用菌生产奠定了基础。

        九、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年内,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余个,黄瓜品种有:博美66、69,番茄品种有:大番茄品种有哈特、乐家,鲜桃、红粉无限,小品种有碧娇、1168、粉娘等;新技术包括香瓜嫁接技术、采收滑道、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

     

     

     


     
    (张方军)

 

林业

  • 【造林绿化】

        2008年全市计划造林面积2000公顷,植树300万株,实际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124.12公顷,成活率在85%以上的合格面积为2005.2公顷,其中:国有林98公顷,集体林155.62公顷,个人林1751.9公顷;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313万株,四旁植树108万株,分别占计划的102%、104%。重点绿化村屯57个,高标准绿化校园9个。按照省《“五点一线”滨海大道绿化工程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滨海大道盘锦段实际情况,制定出绿化实施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培育绿化苗木,为具体实施阶段作准备。

        一、科学组织,积极发动。组织各县区,召开专题会议,协调造林指标,落实绿化任务,明确植树重点。组织人员围绕海防林体系,以绿色通道、社会群众和村屯绿化为重点,科学编制全市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协调各新闻媒体、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植树节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宣传领域,提高宣传效果,增强绿化意识。造林期间,在搞好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同时,从种苗供应、施工设计、土方工程、栽植情况到浇水等后期管理严格把关,现场指导。组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武警官兵等社会各界以及广大适龄公民,通过植纪念林、联乡帮村等形式,结合市级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年内,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78.3万人,尽责率达91%。

        二、狠抓重点,建设精品。村屯绿化工程中,继续结合“绿化村屯、美化家园”活动,以国省干道两侧,城乡出入口、结合部以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的村屯为主要整治、绿化区域,突出抓好“五点一线”范围内的村屯。对于重点村屯按两类标准进行建设,一类:即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要实现综合整治,达到主街主路硬化,路宅分离,U型槽固化边沟,柴垛、圈舍、厕所等障碍物进院,提倡院墙、门楼整齐划一;绿化方面要达到台田工程提前到位,主街主路栽满栽严,乔灌结合、花草相依,房前屋后、坑塘四周、空闲隙地见缝植绿,成活率要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标准较以前有提高。二类:按照一类标准设计,着重搞绿化,然后再逐年搞基础建设,经过2~3年达到一类标准。提出提升绿化美化档次,改变树种结构、提高苗木规格、乔灌草花合理搭配,并推出以华侨村为代表的一批新典型。沿海防护林工程中,市政府适时提出倍增计划,市财政连续第八年给予政策支持,在以往苗木补助50万元基础上增加35万元,使群众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利用道路两旁、干渠堤坝、坑塘四周等宜林荒地实现造林面积2000公顷,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工程中,在完成高后路、盘营公路外台田绿化等新建工作的同时,针对上年的东外环、305国道等进行补植完善,依据原有林相缺一补一,培土扶正,使造林保存率达到98%以上。

        三、推广经验,注重质量。认真总结推广前几年造林成功经验,推行专业队伍造林,对重盐碱地段坚持台田客土措施、采取大坑、客土、泥浆造林法,对市级重点工程实行承包制度,达到建设标准的再行兑付资金;严格执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和标签制度,明确苗木的品种、来源、规格,加强对苗木调运、检疫的管理,严把苗木质量关;在造林期间,各级林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并采取奖罚分明的措施,层层建立责任制,强化对绿化的管护,切实巩固绿化成果。

        四、加大投入,保障发展。充分利用各级财政加大对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科学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闲置资金注入到林业建设,动员广大群众自愿投工投劳,支援绿化建设。2008年,全市造林绿化投资近300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达927万元,保证了造林绿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开展。

  • 【林权制度改革】

        年内,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确权到户率、纠纷调解率、林权发证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按照《辽宁省集体林林权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大纲》要求,开展配套改革的调研工作,并出台《盘锦市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方案》。明确下年度工作要以调整和完善林业经营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平台,最大限度满足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改革重点,巩固林改成果,促进林业发展。盘锦市的参改县——盘山县已经出台配套改革方案,拟建农民产权交易场所,逐步建立起林权交易基本平台,并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形成配套改革基本框架。

  • 【林地管理】

        2008年,境内电业新建改建项目较多,各类园区建设涉及占用林地,恰逢实施农业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给林地管理造成一定困难。林地管理中,顶住各方压力,耐心做好领导群众及建设单位的工作,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尽量不占林地或少占林地,目前已经达成共识的项目有3个。针对管辖范围内电力、通信等部门的随意占地行为及森林公园等重点部位林地,严厉制止、打击随意改变林地用途等违法行为。

  • 【林木采伐管理】

        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限额使用分配原则。通过培训提高采伐作业设计质量,认真执行伐前公示、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各级政府重视对林木采伐工作,纪检部门要求林木采伐等行政审批审核项目都必须实行网上三审制度,即具体工作人员、科室负责人、主管领导三级审批,以利互相监督、防止出现问题。2008年,辽宁省下达给盘锦市木材采伐指标2万立方米,实际采伐林木9000立方米。其中,盘山县3800立方米,大洼县3000立方米,市直单位2200立方米。年内,未发生违法发证行为。

  • 【木材流通管理】

        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加工、运输木材的违法活动。严格实行凭证运输制度,实行窗口式服务,群众随时能办理木材运输证,木材流通秩序正常。全年共办理木材运输10130立方米。其中,省内木材运输33立方米,出省木材运输10097立方米。按照省林业厅关于深入开展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辽林办字〔2008〕101号)通知要求,结合本地木材加工市场的实际,市、县林政部门联合森林公安局对全市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一次。凡在盘锦市境内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不分城乡和行业,不论生产规模和经济形式,均属本次清理整顿对象。全市共清理检查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近70家,严厉打击了无证经营加工、私收滥购和违法运输木材等违法行为,推进木材经营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 【生态公益林管理】

        按照年初方案和省厅检查通知,各县(区)对2008年度公益林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根据公益林在全市的分布情况重点抽查了兴隆台区的重点公益林、盘山县林场和大洼县的部分场乡,涉及小班10个。通过自查,总体上看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 【林业产业发展】

        2008年,全市林业总产值4.3亿元。年内,积极争取省林业产业扶持资金,重点包装盘山县林场的林下食用菌基地建设,已经完成日光温室、菌种生产车间、贮料场、道路、水电设施、移动喷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地栽香菇、鸡腿菇、黑木耳栽袋种植试验已获成功。建起420平方米菌种场1座,大棚20栋,到2008年11月共计完成栽种面积1.5万平方米。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商标,并申请绿色食品证书。积极扩大生产,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迈进,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貂、狐狸等小皮毛动物养殖发展迅速,已颇具规模。年内,积极组织项目的确立、方案的制定、资金的争取等工作,共上报13家养殖小区,总预算2000万元,可带动农户5000户,新增产值3000万元。

  • 【国有场圃管理】

        盘山县林场在省、市共同支持下,营林生产、资源管理、自营经济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并在积极探讨国有林场改革思路。在经营体制方面,实行多条腿走路,谋求多渠道发展,增加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为职工找到了出路。大洼县苗圃多年走自我生存的发展道路,通过科学育苗、市场营销、组建专业队伍承包绿化工程等形式,实现了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年内实现利润100余万元。

    (张方军)

 

芦苇业

  • 【芦苇生产经营概况】

        2008年,全市各苇场的干部群众以抓改革促发展;以抓早春灌溉为重点,根据场情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抓了苇田灌溉、低产田改造、苇田生态立体养殖、防治病虫害、生产管理销售工作。参与收割芦苇的民工近7000人,投入收割机械500余台,芦苇产量45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一育三养”实现产值4400万元。加快东郭、羊圈子苇场改革步伐,年内东郭苇场的审计、评估工作基本结束,拟定的改革方案待广泛征求意见后,实行股份制要求实行管理,按苇纸一体化方式运行。

  • 【早春灌溉】

        2008年,全市各苇场积极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为苇田增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春季,各苇场积极抢灌“桃花水”。3月19日,实施第一次抢灌,灌溉苇田面积达到90%以上。4月28日,利用苇田排水和绕阳河水进行海淡水混合使水的含盐量在3‰左右灌溉苇田使苇田早春灌溉达到“两灌一排”。东郭苇场从朝阳白石水库和盘山县水利局平价购进优质淡水对南部苇田进行灌溉,同时利用田间的南水北调工程。调大辽河水灌溉北部苇田,完成灌溉苇田面积3万公顷,占苇田面积的80%。兆海苇业公司利用干鱼沟的东水西调工程调大辽河水灌溉苇田,灌溉苇田面积达到95%以上。另外,春季在外河、红塔修建抽水站,抽海水对红塔分场666.7公顷苇田进行灭草。辽滨苇场在3月中旬,利用大辽河水量大的有力条件灌溉苇田,使灌溉面积达到90%。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落实到位,截止到5月27日,全市苇田灌溉基本达到“二灌一排”,灌溉面积已达到95%以上,为稳定全市芦苇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苇田“四位一体”工程】

        全市各苇场共投放蟹苗110万公斤。根据土质、水质以及地势的不同,因地制宜分别养殖淡水鱼,优质海淡混合水鱼和成蟹,以及在水面上养殖珍禽,做到精养与粗养相结合,使苇田变成生态养殖绿色基地。一育三养面积达到4.63万公顷,可实现产值4400万元。

  • 【低产苇田改造】

        老苇田经过多改造,单产逐年提高。但苇田田间工程不标准,不规范,不配套,田间格过大,排水不畅,严重影响芦苇产量。低产田占苇田面积50%,由于资金缺乏,需逐年改造。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动用土方100万立方米。2008年,羊圈子苇场加大对苇田的田间工程建设,通过农业开发项目投入方式对苇田内二级提水站进行维护,投入资金近30万元。并对苇田的桥涵闸站进行维护、苇田环沟清淤。

  • 【芦苇的保护与收割】

        由于实行多种成分和形式的承包及综合开发,人员复杂,苇田面积大,使苇田管理工作难度增大。2008年,各苇场于10月上旬开始进行苇田封塘,到下年1月31日为苇田护苇防火戒严期,同时集中人力,成立防火专门组织,实行专人负责,交通要道设卡检查,组织人员昼夜巡逻,确保芦苇收割安全。

 

新农村建设

  • 【概 况】

        2008年,坚持以中央1号文件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号和省委办公室18号文件精神,结合盘锦市实际,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盘委发〔2008〕4号),提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对全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县区和市直部门及垂直管理单位。盘锦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市政府督察室等相关部门强化监督,狠抓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中共盘锦市委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盘委发〔2008〕9号),提出加快发展县区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公共设施建设、村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等课题进行认真调研,并建立新农村建设数据库,撰写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调研报告。组织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团分别到山东寿光、四川彭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为加快盘锦市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全市完成县域生产总值215.6亿元,增长43%,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实现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亿元,增长43.8%,增幅位居全省第五。完成县域固定资产投资143.6亿元,增长83.9%,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701元,增长20.5%,实现历史性新突破,居全省第三位。

  • 【现代农业建设】

        2008年,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稳定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非农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累计发展到95家,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49家。农事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15万户,实现年产值3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0%。全市项目投资总额49443万元,全年完成投资19088万元。农业产业单项投资在500万以上重点农业建设项目11个,其中:新建项目6个;续建项目3个;扩建项目2个。全部项目中,粮食加工项目5个;畜禽水产养殖加工项目3个;利用稻壳生产液压炭、沼气2个;动物毛皮加工1个。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已发展符合“一村一品”条件的专业村16个,其中大洼县专业村10个,盘山县专业村6个。全市共计发放农业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16312.8万元,其中发放农业综合补贴资金13817.4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495.4万元。全市实际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1.09万公顷,优质水稻面积占生产总面积的95%以上。新增有机水稻种植面积0.33万公顷,总量累计已达到2万公顷。水稻机收割面积达3.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83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8%。全市粮食总产量1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8%。2008年,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0.2万公顷,新建设施小区439个。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万公顷,总产量92.2万吨,总产值10.62亿元。盘山县以古城子等四个乡镇为重点,大洼县以西安等四个乡镇为重点,各占地1.33万公顷的现代农业经济区快速推进,年内已完成标准化棚菜小区40个,畜牧小区53个。以绿色、优质、高效为主要特点的种植业良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生猪、家禽、皮毛动物、牛、肉鸭、肉鹅饲养量同比分别增长8.8%、10.7%、42%、10.1%、24.7%和20.1%。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水产养殖面积较上年增加15%,其中海参养殖面积0.37万公顷,淡水鱼养殖面积1.53万公顷,河蟹养殖面积达到9.2万公顷,仅此河蟹一项,为全市农业人口平均增收800元。

  •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中,以工业化为主导,紧抓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支持环渤海经济带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园区和项目建设,提高工业化水平。2008年,全市县域工业总产值实现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86.75%。实现工业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72.57%。重点完善船舶修造产业园、盘山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等专业园区的功能项目建设。年内,全市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共计395项,是上年的1.4倍;完成投资219.5亿元,是上年的两倍;竣工项目51项,比上年增长18.6%。

  • 【市场活跃 第三产业稳步增长】

        2008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消费市场呈现积极变化,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牵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红海滩、鼎翔等景区接待游客总量大幅增加,在十一旅游黄金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4.8万人次。盘山新县城规模的扩大,拉动第三产体系的快速发展,以开发区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逐步完善。物流的吞吐量不断增加,有效地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胡家河蟹市场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河蟹批发市场。沙岭大米批发市场的规模效益明显。县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齐头并进,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政策扶持、部门支持、乡镇争取、村级自筹、群众投入”的办法,按照渠道不变、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以“水、电、气、路、林”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大环境。本着“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40万元,重点支持“2镇12村”试点镇村建设。全市重点组织实施美化绿化、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等工程,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各县区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家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直接投入达7.7亿元。已累计植树1000万株、栽花近4000万株,统一修筑院墙25万延长米、新建和改造厕所11000个、修路边沟渠200万延长米、建进户桥36469座、修建大门12681个、建U形槽32万延长米、清修地下排水沟7万延长米、粉刷墙面64万平方米、清运垃圾70万立方米、建垃圾箱5072个、安装路灯4000多盏、制作灯箱800个、硬化路面近4000公里、打深水井20眼、建自来水厂9个、建学校40所、建卫生院16所、建休闲娱乐广场近18万平方米、建敬老院房舍13个、新建村部120余个。全市已有沼气实用、秸秆气化、大中型沼气池、太阳能、秸秆固化五项工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建秸秆气化设施24处,新建较大型沼气池40处。

    (张方军)

 

海洋与渔业

  • 【概 况】

        20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完成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海洋经济增加值完成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渔业经济总产值完成6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渔业经济增加值完成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水产品产量完成29.9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引进域外资金3800万元(年计划为3500万元,10月底已完成2950万元,争取省健康养殖示范区880万元补助资金11月底可到位);争取国家渔用燃油价格补贴3200万元,较上年增加一倍;全市农业人口渔业人均纯收入达2180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9920元。

  • 【苗种产量大幅度增长】

        水产苗种生产形势创盘锦历史上最高水平,并实现育苗品种多元化,苗种管理规范化。海参育苗突破12万水体,较上年增加两倍,参苗产量达15万公斤,实现产值8000万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河蟹生态育苗面积达653.33公顷,较上年增加1倍,蟹苗产量4.05万公斤。对虾育苗1万立方水体,产虾苗10亿尾。海蜇育苗6000立方水体,蜇苗产量1.5亿头。泥鳅鱼育苗1200水体,产苗4亿尾。河豚鱼育苗1500立方水体,产苗100万尾。其他海、淡水鱼苗共生产20亿尾,全市水产苗种产值实现2.65亿元。

  • 【水产养殖规模扩大】

        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达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6%。其中河蟹养殖面积9.2万公顷,淡水鱼养殖面积2.87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0.8万公顷亩,滩涂管养面积3万公顷。

  • 【河蟹和海蜇丰收】

        河蟹产量达3.6万吨,产值11亿元。海蜇产量7800吨,产值1亿元。仅河蟹展洽会上,河蟹的购销量达5800吨,其中扣蟹3000吨,成蟹2600吨,购销额达2.8亿元。

  • 【出口创汇创历史新高】

        通过盘锦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扣蟹出口总量已达1480吨,出口创汇总额达490万美元(全市现有四家河蟹出口企业,现在正是出口旺季,每天可出口30吨~40吨)。

  • 【渔业入户】

        建立稻田健康、生态种养新技术科技示范户500户,示范面积0.2万公顷,辐射带动农户1.8万户。建设万亩种养示范园区16个,辐射面积2.4万公顷。

  • 【科技服务】

        重点进行了大规格河蟹生态育苗养殖试验和星斑川鲽养殖试验。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渔)民免费发放水产科技资料1000余份。参加“百名专家进百村富万户”工程,指导应用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稻田施用光合细菌增产技术,收到了显著成效。

  • 【海参养殖速度加快】

        年底,全市海参养殖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已达4.5亿元,海参养殖总规模已达3466公顷,总产量达600余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润5000万元。

  •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加大】

        海蛰放流6000万片,河蟹放流1000万只,车虾放流1000万尾,增加产量1200吨,增加产值2000万元。

  • 【渔业项目扎实推进】

        完成渔业招商引资项目2个,其中上海一只鼎食品公司泥螺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台湾永鑫贸易有限公司文蛤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2个项目的合同已签订,正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新上渔业项目12个,单项投资1000万元以上5个。国家级海蜇良种场(光合水产)和文蛤原种场(盘山)通过了国家验收,全市已达到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标准8家,居全省前列。盘山三道沟一级渔港项目全面启动,预计投资5000万元,已投入资金800万元。二界沟水产品加工园区目前已有5家水产品企业入驻。光合水产有限公司的河蟹精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46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10万元已到位。实施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26个,可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880万元。

  • 【海洋综合管理】

        一、海域使用管理更加规范。完成了盘锦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第一期建设工作,已通过省厅项目验收。配合完成908专项调查工作,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完成“盘锦新港区建设”功能区划调整。

        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积极推进辽东湾北部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完成了《盘锦市突发海洋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强化海洋环境监测,对盘锦市所属海域的一个重点和三个一般排污口实施定期监测。积极开展渔业水质监测和海水增养殖区的监测,对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19个项目进行监测。

        三、积极开展海洋执法监察。扎实推进执法示范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市所辖海域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海盾2008”工作,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打击各类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积极支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为辽滨经济区等用海单位办理海域使用权证5本,对盘锦市辽滨经济区的龙德、中润项目用海进行环保评估。

  • 【渔业执法】

        开展“护渔2008”行动,伏季休渔和海蜇资源管理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连续6年按省政府统一下令开捕的管理目标。加大对污染事故调查、取证和处罚力度,对污染水域事故及时给予处理,收取资源保护费20余多万元。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全年水产苗种检疫率达到80%以上。积极开展渔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春、秋季渔业安全大检查。严把渔船出港签证关,加强船员培训工作。完善渔业无线电安全网络,提高了海上灾害应急能力。强化渔业船舶检验工作,全年检验渔船653艘,提高了渔业船只生产安全率。

    (孙 磊)

 

农机

  • 【概 况】

        2008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落实《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农民合作社法》,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4.9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42万千瓦,增幅3.87%。水稻生产和芦苇收割农机装备薄弱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全市共完成水稻机插秧2.34万公顷,超额完成37.6%;水稻机收割3.17万公顷,超额完成36%;旱田机播种达到100%;芦苇机收割实现6万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农机化节约成本增效明显、“一化三带”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 【农机科研推广培训】

        开展农机宣传与培训工作,农机户应用新技术能力提高。共印发技术资料1万余份、培训教材6000万册,完成培训近8000人次。通过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工程,广大农户对应用农机新技术,特别是机插秧认识程度及技术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购机、用机热情高。通过培训,机插秧向规范化发展,育苗质量显著提高。利用《农机信息》、《农机工作动态》、报纸、广播、电视等载体,进行农机知识宣传。农机部门与农机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队,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方位、巡回服务,排除作业期机具技术故障的后顾之忧。

  • 【农机监理】

        2008年,全市各种农机车辆保有量13780台,检修率81%。全年全市清理无牌无证拖拉机2150台,办理拖拉机驾驶证135人,田检路查各类拖拉机4700台次,纠正各类违章125起,全年农机事故率为零。

  • 【创新农机体制】

        按照《农民合作社法》,继续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新立成民农机合作社、太平凯地农机合作社、荣兴金艳农机合作社、胡家众联农机合作社等固定资产达200万元以上的10个农机服务组织已经形成。2008年,全市共补贴推广棚菜生产设备57台(套),带动农民购机1400余台(套),仅盘山县古城子乡,增加专用棚菜生产设备800余台(套)。卷帘机、园田管理机、运菜滑道等机械设备得到普及,微滴灌设备、声波助长仪等新机具、新技术得到示范推广,棚菜生产机械化,为全市棚菜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积极培植亿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金昌乳业畜牧有限公司应用农机设备武装生产工作。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总结农机生产经验、提高技术含量、促进示范带动,推动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重视入驻盘锦区域内的鼎翔集团、辽河油田附属农场、部队农副业基地等单位农机化生产工作,对其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同等享受国家农机政策扶持。2008年驻盘单位实现机插秧300公顷,机收水稻4000公顷,促进了盘锦域内水稻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全市共确定农机股份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商会等形式为主的8种类型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70余家。

    (冯维波)

 

农业综合开发

  • 【农业综合开发计划与完成情况】

        2008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共10个,总面积11.2万亩,涉及29个场乡,总资金57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28万元,自筹资金1580万元,其他资金290万元。省级科技项目8项,总资金68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5项,总投资3364万元。全部完成年内计划指标。

  • 【全面完成了2007年度开发任务】

        2007年度开发项目共涉及盘山县的高升、大荒、太平、胡家、甜水、陆家、沙岭、古城子、坝墙子、吴家、陈家、东郭、羊圈子,大洼县的新开、田家、新立、西安、平安、东风、清水、荣兴、王家、二界沟、新兴、田庄台、赵圈河、唐家以及西三场等共30个场乡镇。完成土地治理项目10项,其中:中低改项目6个,水田面积5.7万亩,苇田面积0.7万亩;优质饲料粮基地项目1个,面积1.0万亩;治涝项目2个,面积2.3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处,面积0.5万亩;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2个;营造农田防护林0.48万亩。发展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重点产业化项目1个,参股经营项目1个。贴息项目1个。实施科技项目53项,科技综合示范县项目1个。

        全市共完成投资2367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883万元(参股经营项目1760万元,借款978万元),农行专项贷款6500万元,群众自筹9083万元,其他整合资金21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6.1万工日。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一是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建桥、涵、闸、站等配套建筑物467座。新挖和疏浚排灌沟渠2184.3公里。改良土壤5.04万亩,共动用土方553.93万立方米,石方1.04万立方米,混凝土0.88万立方米。通过区域开发和综合治理,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继续实施田、水、林、路、村综合治理,推广稻、蟹共生,苇田“一育三养”模式以及种稻、养鱼养蟹、埝埂经济、四旁植树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建立了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等。通过实施生态式农业综合开发,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盘山县高升镇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大洼县田家镇为市级试点。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丰富和拓展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内容,共整合资金210万元,带动了土地整理、小型水利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和农村道路等资金陆续跟进。在项目建设中把田间道路建设与村内道路改造相结合,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农村“绿化家园”相结合,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一年来,全市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9.7万亩,改善除涝面积6.8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9.74万亩。

  •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突出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重点扶持和发展了以优质大米生产、蔬菜生产、食用菌栽培、河蟹养殖、家禽养殖、毛皮动物养殖生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优势农产品生产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用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全年财政共投资1408万元,支持盘锦展鹏实业有限公司、大洼县蛤蜊岗金滩文蛤养殖场、盘山太平力盟禽业有限公司、盘锦大洼天野家禽有限公司,吸引项目投资1271万元,带动农户0.73万户,项目区人均增收550元以上。农业综合开发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增强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完善了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提高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已形成了市场拉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现了扶一个企业、富一方农民、活一片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年度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10万公斤,肉类1955万公斤,水产品300万公斤,芦苇105万公斤,优质饲料作物27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35686万元,新增利润4151.19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50元以上。

  • 【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科技进步为指导,着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使全市农业由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在开发工作中,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扶持了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18个,建立科技综合示范县1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个。以项目为载体,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科技承包为手段,通过双向选择,积极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科研、教育部门“联姻”,借智升级。在过去一年里,有10个农业科技单位参与了科技开发工作,吸引50多名科技人员到项目区去开展科技活动。全市农业开发项目区内共投入科技资金358万元,实施科技推广项目53项,落实科技示范推广面积0.66万公顷,辐射面积0.96万公顷,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

  • 【五大工程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重点加强了“治涝”、“节水”、“沃土”、“农业机械化”和“科技”五大工程建设。一是全市安排治涝面积2.3万亩,新建和改造排灌站16座,增加流量14.48立方米/秒,解决灌溉面积6.2万亩,解决排涝面积3.9万亩。二是在盘山县的胡家、太平、高升和大洼县的田家、二界沟5个场乡镇实施渠道混凝土U型槽衬砌节水工程。总面积5500亩,项目建成后,达到节水、节地、省电、省工、省时目的。每亩地节约成本120元左右,年节地110亩,节水66万立方米,节电14042千瓦,节省人工1.65万工日。新增水稻27.5万公斤,项目区年纯增收167.2万元。三是全面实施“沃土工程”计划,项目涉及全市8个场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万亩,辐射面积40万亩。通过“增、提、改、防”等措施,使村容村貌整洁,田间排灌设施配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亩节支增效40元以上。同时,示范区以村为单位完善“五有”设施建设,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畜禽有舍、户有灰仓和积肥坑,“五有”户达到90%以上。四是扶持了姜家农机作业股份合作社、清水利民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兆海苇业集团、富星种业等18个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机械化生产作业,每亩可增收95元,节支43元。五是以科技为先导,按照“广覆盖、高含量”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50余项,推广优良品种6个,进行技术培训6.32万人次,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向高水平深层次发展。

  • 【创新开发机制】

        一是各开发部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制订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年度实施开发项目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科学选项,同时邀请水利、农业、经济、环保等各方面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按规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并严格按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组织施工,保证了开发的连续性,杜绝了擅自调整计划现象的发生;二是完善了项目库和资料库,对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图表齐全上墙,力求做到图上画的、表上列的、实际干的、档案装的、财务决的完全一致;三是进行自主创新,建立了项目申报审批流程、资金拨付流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流程,制定了项目和资金包片管理方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监理质量考核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指标分配办法、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评选办法、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在项目区推行了项目前期工作制、专家评审制、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后管护制、竣工验收制、公示制、奖惩制、绩效考核制、农民筹资投劳、大宗材料政府采购制等十一项制度的基础上,年内重点推行了工程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和财政投资造价审核制,对2007年度所有的土地治理项目进行招投标、工程监理和造价审核。四是按因素法分配资金规模,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

  • 【农发项目绩效考核】

        为全面客观反映项目建设成效,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有效提高农发资金使用的效益,对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了绩效考核跟踪管理,形成《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情况表》。督促了项目单位加强项目资金规范管理,管好用好各种设施,跟踪了解项目工程运行和效益发挥情况,检验项目前期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评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果,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 【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体系建设】

        在搞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宣传信息工作,努力为农业综合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组织农业开发专题调研,撰写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功能促进农业综合开发的几点思考》、《扶持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等论文,在党政信息及新闻媒体上发表信息200余条。

  • 【200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验收考评】

        7月15日~19日,省验收组一行4人对盘锦200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验收。重点检查了田家、清水、新兴、高升、太平、甜水、胡家及石山种畜场等10个乡镇,共抽验了3个土地治理项目、4个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和1个科技综合示范县项目。通过听取汇报及对硬件、软件和资金的实地查看,省验收组一致认为:盘锦市农业综合开发起点高、提升快、亮点多、成效大,资金配套足额、及时、合理、规范,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的前列,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于兰贇)

 

农垦管理

  • 【概 况】

        盘锦市农垦管理局隶属于盘锦市农村经济委员会,属于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前身是盘锦市农垦管理站,2004年3月29日经盘锦市编委批准升格为盘锦市农垦管理处,2006年6月14日更名为盘锦市农垦管理局,是市级农垦行业主管部门。现有人员编制21人,下设办公室、产业指导、计划财务和职工管理三个职能科室。主要职能是:制订农垦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农垦资源综合开发、各产业发展、农垦水利建设;指导农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农垦产业化经营;监督、检查农业法规、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和农工负担执行情况;负责对农垦国有土地的监管;负责农垦企业财务决算、综合统计编审、企业内部审计和有关人员培训等。

        2008年,盘锦市农垦管理局坚持加强对农垦企业的综合指导、协调服务,不断探索、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农垦经济,使全市农垦系统三大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农垦系统的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工家庭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落实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土地确权、农垦企业职工社保、职工及家属户口农转非等政策。2008年,围绕水稻、水产、畜牧、蔬菜、林苇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指导农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注重指导抓好各类生产基地建设,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工收入。截止到年末,农垦系统重点培育13家畜牧龙头企业,建设16个畜牧养殖小区,带动畜禽养殖户6300余户。农垦初步建成6.67万公顷水稻、4.67万公顷河蟹、60万头生猪、4.67万公顷苇田综合开发、1.33万公顷淡水鱼、60万只小毛皮动物、1.33万公顷蔬菜等7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西安农场、太平农场等5个有机食品基地,1家企业获得有机大米加工认证。年内,全市农垦市县两级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21家,年实现产值7.5亿元,占全系统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带动农户近5万户。2008年,完成土地确权的占农垦土地面积的70%以上。全面完成大洼县农垦职工及家属的户口农转非工作。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农工承担的类似“乡镇五项统筹”的收费全部免除,“村提留”的收费部分免除,农工负担实行上限控制,按基本承包面积亩负担不超过30元。2008年,全市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5707万元,其中“五项统筹”共转移支付补助金9351万元;享受分离农场办中小学财政转移支付补助金3028万元;分离办社会职能转移支付3328万元。

        2008年,农垦系统共争取国家及省专项16项,资金1170万元。其中:国家项目2项,460万元。省级项目14项,710万元。项目包括:农垦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7项,210万元;农垦优质粮食工程项目6项,480万元;畜牧保种项目1项,20万元。

    (潘和远)

     

    水利

    • 【抗旱增收】

          年初旱情严峻,在省对盘锦市水田供水指标缺口2.67万公顷的情况下,牢固树立抗旱夺丰收的思想,全面落实水库蓄水、河道截流、大型沟渠蓄水和抢提压盐水等挖潜措施,采取高度集中水权和计划供水、节约用水等综合抗旱措施,完成蓄水调水5亿立方米,保证了泡田、插秧用水,实现不丢一亩田的目标。在苇田供水上,继续巧打时间差,积极组织苇田春灌,调水1亿立方米,连续第五年实现苇田全面积春灌。通过采取综合抗旱措施,保证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用水和生态用水。全年共调引用水近20亿立方米。

    • 【防 汛】

          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修订和完善《防洪预案》等各项方案预案,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轻重缓急、确保防汛安全的原则,治理重点险工28处,完成投资1988万元,其中争取省投入19处,投资1160万元;市本级汛前完成9项,完成投资828万元。对绕阳河、西沙河等重点河流依法进行集中清障。市防办组织多次防汛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开展防洪抢险知识培训和抢险演练,确保安全不留隐患,工作不留死角,防汛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年内,汛期没有发生大的外洪。7月末到8月初,域内连续遭遇强降雨,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盘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发布预警,出现内涝后立即启动应急除涝预案,在最短时间内排除了城区和农田积水,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水利投资重点,以河道生态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防洪工程、灌溉除涝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共完成土石方2374万立方米,投入人工270万工日,投入机车6.5万个台班,改善灌溉面积1.04万公顷,改善涝区面积1.2万公顷。改造各类桥、涵、闸、站185座,其中改扩建300千瓦以上排水站11座。完成各级渠系清淤扩建5.6万条,长度2.8万公里。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年内,解决农村6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市29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面启动,完成工程投资7163万元,打水源井24眼,建设水厂9处,铺设主管网线52.5万米,其中村以上主管线35万米。解决饮用氟超标水人口27367人,苦咸水54775人,铁锰含量超标21621人,水量不足80749人,使169个行政村、18.4万人受益,完成总任务的64%。

    •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深入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推广IC卡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和取水远程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建设,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水源全部纳入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实时监测水量达到总收费水量的67%。通过对全市取水大户取水动态实时监测,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监管、统一调度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全市水资源费征收预计完成1300万元,将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全面开展新版取水许可证发放工作,其中上第三系地下水审批取水量比上年减少1500万立方米,全面加强用水定额指导下的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审查工作,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取用水。采取强制性、引导性和工程性措施,使超采地下水和咸水侵染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封闭报废井44眼。

    • 【重点水利项目建设】

          一、辽河风光带北岸建设。辽河风光带北岸是盘锦市政府重点工程,该工程从2007年4月开始动工,2008年9月建成,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建成面积35万平方米,共动用土方90万立方米,完成广场和道路铺装面积10万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1.7万株,种植草坪21.5万平方米。

          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08年底,全市已经有4座水库列入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项目计划,其中红旗水库已经基本完工、疙瘩楼水库、荣兴水库、青年水库正在实施除险加固改造,其他2座中型水库和1座小型水库正在争取列入国家病险水库改造计划。3年内7座水库将全部完成除险加固改造。

          三、螃蟹沟综合治理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市政府整治方案,从去年秋冬季开始进行清淤等水利工程建设,共完成清淤土方98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94%。

          四、抓紧进行了大辽河口沿海产业基地堤防工程、双台子河闸扩建工程、城市防洪续建工程等重点工程立项和建设的相关工作。加紧进行项目立项和建设等相关工作。多次到省水利、省发改委、国家水利部汇报沟通,积极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并邀请国家防总、省水利厅、省发改委领导来盘现场踏察论证。

          年内,大辽河口沿海产业基地堤防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地勘报告都已上报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立项和争取资金工作取得进展。工程于11月15日动工。

    • 【落实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全面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核实登记、扶持方案确定、扶持项目规划编制和直补资金发放等工作,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管,保证了资金和项目安全、后期扶持取得实效和移民稳定。2006年以后,共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418万元,实施移民区民生项目43项,完成投资628万元。

    • 【争取域外资金】

          水利部门抓住国家加大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多渠道,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对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瞄准国家投入重点,搞好政策研究,依靠项目优势和工作的先进性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年内共争取到位省及省以上各项资金1.85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85%。

    • 【推进水利改革】

          着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盘山县沙岭、古城子、陈家等5个乡镇农业水费计收主体改革和水费收缴到户的试点改革经验。堤防管理实行建管分离改革。

      (付 红)

     

    气象

    • 【气候概况】

          2008年度,平均气温10.1℃,比历年平均值偏高0.9℃,较上年偏低0.3℃。年总降水量626.5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24.5毫米,较上年偏多118.5毫米。年总日照时数为2638.1小时,比历年平均值偏少87.8小时,较上年偏多260.8小时。全年气候特点: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较常年略少,日照时数略少。年度主要气候事件有春季的低温寡照、雷电,夏季的低温冷害、暴雨和秋季的寒潮天气,给农业、交通和人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008年度,最高气温32.4℃,7月25日出现在大洼站;年度最低气温零下19.9℃,1月16日出现在盘山站。大洼站大雾日数较上年(43天)明显偏少,但仍多于历年平均值(14.4天),盘山站大雾日数较常年平均值(15.3天)偏多2.7天;大风日数较常年明显减少,大洼站全年出现6级以上大风日数仅为2天,不到常年(21.7天)的十分之一,盘山站大风较常年平均值(30天)偏少16天,偏少一半以上。

       

       

       

      盘山、大洼两站天气日数比较表
      表13      (单位:日)
      天气类别 扬沙 浮尘 烟幕 雷暴 大风
      盘山 79 3 18 1   1 - 20 14
      大洼 79 8 23 1   77 4 27 2
    • 【四季气候特点】

          一、冬季气候特点。冬季(2007年12月~2008年2月)平均气温-6.2℃,正常稍高,气温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气温明显偏低时段;季降水量8.7毫米,较常年偏少,时段分布不均,2008年1、2月份发生冬旱,连续无降水日达58天,较常年同期偏少95%以上,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二、春季气候特点。春季(2008年3~5月)平均气温偏高,气温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气温明显偏低时段,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时段分布不均。

       

       

          三、夏季气候特点。夏季(2008年6~8月)平均气温略低,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气温明显偏低时段;季降水量较常年略多,时段分布不均,日照偏少。

       

       

          四、秋季气候特点。秋季(2008年9~11月)平均气温偏高,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时段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多。

       

       

       

      秋季各月气象要素值一览表
      表17      
        气温℃   降水量(毫米)     日照时数(小时)   
      月份 9月 10月 11月 9月 10月 11月 9月 10月 11月
      实况 19.9 13.2 3.1 12.1 50.5 30.8 3.6 94.9 235.9 217.1 226.2 679.2
      历年值 18.7 11 1.8 10.5 75.4 35 17.7 128.5 242.8 231 194.8 668.6

       

      夏季各月气象要素值一览表
      表16      
        气温℃  降水量(毫米)     日照时数(小时)   
      月份 6月 7月 8月 6月 7月 8月 6月 7月 8月
      实况 21 24.9 24 23.3 118.2 165.8 146.1 409.9 183 191.1 207.8 581.9
      历年值 21.7 24 24.5 23.4 72.4 170.2 165.1 401.4 241.8 210.8 221.6 674.2

       

      春季各月气象要素值一览表
      表15      
        气温℃  降水量(毫米)      日照时数(小时)   
      月份 3月 4月 5月 3月 4月 5月 3月 4月 5月
      实况 4.5 11.6 16.7 10.9 10.6 52.6 40.3 103.5 226.4 236.4 241.4 704.2
      历年值 1.4 9.9 16.5 9.3 11.7 32.1 53.6 97 246.8 253.7 267.5 764

       

      冬季各月气象要素值一览表
      表14      
        气温℃   降水量(毫米)     日照时数(小时)   
      月份 12月 1月 2月 12月 1月 2月 12月 1月 2月
      实况 -4.6 -9 -5 -6.2 8.6 0.1 8.7 161.9 229.3 240 631.2
      历年值 -5.4 -8.7 -5.5 -6.5 6.7 5.5 5.6 17.8 196.3 207.1 211.7 615.1
    • 【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春季浓雾日数较多,给交通和人们出行造成较大影响,5月份雷电灾害严重,雷击造成2人死亡。低温寡照给全市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一、大雾。季内浓雾日数为4日,轻雾日数为49日,浓雾次数较历年平均日数(2.4日)偏多,给交通和人们出行造成一定影响。

          二、低温寡照。5月中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8℃,光照不足,低温寡照造成全市水稻缓苗慢,发根迟,分蘖推迟,个别地区出现稻瘟病,造成死苗现象。

          三、雷暴。季内雷暴日数为10日,是常年同期(3.9日)的2.5倍。5月2日雷暴造成大洼县新立镇云家村1人死亡,1人受伤;5月26日雷暴造成盘山县胡家农场唐坊分场的1名农工死亡。

          四、低温冷害。6月上旬气温明显偏低,低温造成水稻缓苗缓慢,分蘖数减少,延迟了水稻的生长发育。6月下旬的阴雨天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也十分不利。

          五、暴雨。7月15日区域性暴雨,大洼站降水量为72.1毫米,盘山站降水量为61.4毫米。暴雨除对城市低洼地段的交通略有影响之外,对农业生产基本无不利影响。

          六、寒潮。秋季共发生3次寒潮天气过程:10月22日夜间到23日,盘锦市出现明显的降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48小时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11℃,由于正处于水稻收获和秋菜生长期,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霜冻对盘锦的水稻晾晒、秋菜生长和海上生产活动等造成不利影响。11月6~7日和16~17日冷空气两次南下,平均气温降温幅度均达10℃以上,出现寒潮天气。

          七、冰雹。6月21日16时55分左右,盘锦市双台子区降了约2~3分钟冰雹,最大直径约40毫米,由于冰雹出现在城区,未对农业造成灾害,各种轿车不同程度受损50余辆,经济损失2.5万元。

          八、低温冷害。5月中旬平均气温14.6℃,较常年同期偏低1.8℃,较5月上旬偏低1.9℃。由于气温偏低和光照不足,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低温寡照造成全市水稻缓苗慢,发根迟,分蘖推迟,个别地区出现稻瘟病,造成死苗现象。6月上旬气温明显偏低,日最低气温达12.5℃,日平均气温最低日达14.4℃。低温造成水稻缓苗缓慢,分蘖数减少,延迟了水稻的生长发育。6月下旬的阴雨天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针对气象变化情况,盘锦市气象局积极采取防御措施,盘锦气象台全年累计发布灾害预警信号56次,及时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预警,力求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各类天气日数
      表20      
      天气现象 沙尘暴 扬沙 雷暴 大风
      出现次数(日) 81 18 43   4 20 5

       

      主要气象要素值
      表19      
      项目 无霜期(天)   ≥10℃积温   最大冻土深度(厘米)  最大积雪深度(厘米)  年平均风速(米/秒)  十分钟最大风速(米/秒)
      数值 188 3 801.6 52 30 2.9 13.7

       

      各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
      表18      ((保留单位0.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0 1 15 99 183 231 242 245 205 113 23 -46 104
      降水(mm) 13 24 495 226 579 220 1 375 1 084 221 529 228 86 5 080
      日照(h) 2 018 1 917 2 073 2 420 2 249 1 881 1 956 2 200 2 183 1 602 1 656 1 619 2 3774
    • 【气象服务】

          一、重视基础业务,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2008年24小时区域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达到77%,暴雨(雪)预报准确率达到100%,大风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最高、最低温度平均绝对误差1.2℃,预报准确率达到或超过省标水平。全年共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40次,并在媒体上宣传各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意义及防御指南,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增强敏锐性,不断提高决策气象服务质量。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决策气象服务现已涵盖农业、生态、重大活动保障、应对气侯变化等多方面内容。全年共发布决策气象服务信息64期。春季,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4月下旬成功预报出全市第一场春季透雨。6月中旬至下旬,连续出现连阴雨天气,气象局及时作出预测,制作低温寡照天气影响评价。7月15日和7月31日,全市出现两次较大降水过程,市气象局都预报准确,提出相关趋利避害的建议。及时制作和发布各季的《气候公报》和《气象灾害公报》,制作《近50年盘锦气候变化分析》,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影响进行评估。加强对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在第一届盘锦国际湿地旅游节、盘锦市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的航拍保障和“两会”期间,气象局均提前一周进行气象服务保障,及时提供重大活动期间逐日、逐时的天气信息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盘锦市气象局在媒体上发布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天气预报,制作发布中、高考期间逐日天气预报,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本年度,决策服务材料在全省气象部门的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 【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和媒体优势,开展多领域合作,拓展公共气象服务内容。继续与市环保局合作,在《盘锦日报》和盘锦电视台联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与卫生局合作,进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高温中暑预报,开展气象医疗课题研究工作,以加强公共卫生气象服务;与农业部门合作,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媒体专栏节目对农作物播种、移栽等关键农事活动期登载水稻育苗期苗床温度预报和插秧期逐日天气预报,为全市水稻育苗插秧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对关键农时,及时制作发布农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农作物播种条件分析、水稻适宜移栽期预报、农作物病虫害分析预测、春季气候条件评述、夏季气候条件展望、秋季农业收储及秋菜生产等决策服务信息;与广电、报业部门合作,及时插播和刊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市、县两级气象局开通了为各级领导的“手机气象短信”服务,两县气象局开通了分布在各场乡的气象电子显示屏,大洼县气象局开通农村气象预警广播系统,使气象预警信息实现多渠道第一时间发送,为各级领导科学指挥防灾抗灾,协调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气象服务。加强盘锦气象信息网和盘锦兴农网的制作和维护,丰富气象信息,使气象服务的手段更加多元化。

    • 【开发云水资源】

          2008年,春季干旱时节,市气象局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利用有利的天气形势,实施3次人工增雨作业,开发云水资源,及时缓解了干旱,特别是北部旱田的旱情,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改善了盘锦湿地的生态环境。

    • 【开展气象灾害调查、普查】

          为加强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初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为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和公共气象服务提供依据。加强气象灾害信息采集、评估与管理,完成了灾情直报系统升级的衔接与应用。

    • 【为提供百姓生活便利】

          针对目前城市生活的需要,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工作,开展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紫外线强度预报、医疗气象指数预报,上下班天气预报、城市渍涝风险等级预报,还继续开展了交通气象、海洋气象服务、苇林火险指数预报等,方便百姓生活。

    • 【业务现代化建设】

          一、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建立了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业务,制作和发布了空间分辨率精细到到乡镇的预报,并不断提高乡镇天气预报水平,提升农村预报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

          二、开展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以天气雷达、卫星云图、自动站等中小尺度监测网资料为主,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实现对暴雨、冰雹、强雷暴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识别与预报,建立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业务系统。

          三、优化预报预测业务流程和工作平台。不断改进和完善适应预报预测业务发展与服务需求的集约化预报预测业务流程,加快集约化业务平台研发。加强MICAPS3.0版的应用与本地化,加快各类平台与MICAPS3.0的融合、衔接以适应业务需求,提高预报业务工作效率。

          四、完成加密自动站升级改造工程。将全市所有两要素加密自动站都改造升级为四要素加密自动站,继2006年率先在全省完成“一乡一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任务之后的又一项“惠农”工程。该工程的完成,对进一步增强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警能力,客观评价气候资源,开展精准气候区划,全面了解气象灾情等都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五、推进农村综合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现已在全市的大部分场乡和气象灾害重灾区安装综合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70余块,增加了显示屏的覆盖面,丰富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显示信息的内容。除了显示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三农”服务信息外,还要实时显示当地的气象要素,提高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的使用效率和生命力。

      (李彦彪 曹士民)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

    • 【畜牧业生产】

          2008年,全市肉蛋奶总量30万吨,同比增长12.8%,牧业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生猪饲养量170万头,同比增长34.9%;家禽饲养量6000万只,同比增长29.7%;牛饲养量8万头,同比增长6.7%,其中奶牛9800头,同比增长19.5%;羊饲养量6.8万只,同比增长6.3%;特种动物饲养量100万只,同比增长9.3%;实现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1400元,同比增长18.6%,净增220元;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53个,累计达到223个。全市现有饲料生产加工企业30家,年加工饲料15万吨,比上年增长7.1%,实现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 【项目建设】

          争取国家、省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等投资2158.1万元,其中:向省动监局、发改委申报的2008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争取扶持资金240万元;向省动监局争取标准化畜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资金120万元;省动监局向清水裕丰种猪场调拨优质纯种猪43头,价值10万元;申报的奶牛标准化小区建设项目已获批复,100万元中央财政建设补助资金即将到位;争取省局优良奶牛冻精补贴12.1万元;已争取到位的各项疫病防控补贴资金786万元。

    • 【招商引资】

          年内,协调促成盘锦金之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五丰行集团正式签约,主营鲜蛋供港业务,常年高价不限量地供给中国香港、澳门及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国产的自动选蛋机械设备已经开工,小包装经选蛋机挑选处理的鲜蛋已热销南方市场。2007年8月份以来,已供香港鲜蛋7200吨,实现销售收入5328万元。2008年投资5200万元,在坝墙子镇大岗子村新建蛋品保鲜库及蛋品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引进荷兰摩巴(Moba)公司生产的鲜蛋自动分级设备,日处理鲜蛋20吨,每小时自动选蛋30000枚。

    • 【畜牧小区建设】

          各县区动监局(办)根据各自区域经济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把畜牧养殖园区建设作为畜牧经济发展的特色示范区建设,编制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具体建设方案,分年度实施。全市新建、扩建畜牧小区97个(其中新建53个,扩建44个)。其中:盘山县46个,大洼县46个,双台子区1个,兴隆台区4个。

    • 【良种畜禽繁育】

          引进优良奶牛性控冻精技术,2008年共引进性控冻精8000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了母犊的产出率和奶牛牛群质量,加速了奶牛业发展。为规模饲养场引进优质纯种猪520头,优质二元母猪640头,种公猪17头,有3家种猪场被省畜牧局确定为一级扩繁场,为全市生猪生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市引进优良种禽15万套,同时为5家种畜禽生产企业办理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 【落实惠农政策】

          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动监局与财政局、保险公司经过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确定了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的实施意见及业务流程。全市共有7.6万头能繁母猪参加保险,参保率达92%,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 【检疫监管】

          加大对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大疫病”监测频次和集中排查工作力度,对37个规模饲养场、159个畜禽饲养户、1个活禽交易市场进行疫病定期跟踪监测,共完成监测任务46246头(只)份,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完成动物产地检疫共计875万头(只),共检出病畜禽128头(只),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规模场产地检疫率达100%;动物屠宰检疫共计1492万头(只),检出有害肉类36784吨,动物产品检疫率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 【案件查处】

          打击收购、加工、经营病死畜禽,转让动物检疫证明,免疫耳标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案件查处工作。2008年,全市共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案件74起,罚款4.45万元,无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发生。

    • 【应急管理】

          调整充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和专家组,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月”和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进行动物疫情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严格执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应急值班值宿制度、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和动物防疫监督制度,力求做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范化、制度化。

    •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主体清理整顿。对全市范围内兽药经营单位和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进行拉网式调查,全面摸清全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情况。结合调查,开展畜产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兽药经营单位、饲料经营单位和饲料生产企业分别签订兽药、饲料经营质量承诺书和饲料生产质量承诺书并上墙公示。全市244余家兽药经营单位和27家饲料生产企业签订《承诺书》。

          二、饲料企业专项检查。组织全市饲料行政执法人员对全市饲料进行清查,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坚决关闭未获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依法加强动物源性饲料生产、经营、使用领域的监管。

          三、无公害畜产品发展。按照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求,实施整体推进和规模化发展。以产地认定为示范,积极推广健康畜禽养殖方式;依托产业化组织,加快产品认证;抓好复查换证,巩固工作成果。2008年有5家企业提出了认定认证申请,年末认定、认证3家;强化认证后监督,维护品牌公信力。针对获证单位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证书标志使用等方面实施执法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四、兽药、饲料、畜产品残留监督抽检。2008年,全市共计抽样1063批次,其中兽药监督抽样212批次,饲料抽样156批次,畜产品残留695批次,对不合格兽药饲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畜产品残留抽检各项指标均为阴性,符合指标要求。2008年,全市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了市民的食用畜产品安全。

          五、奶站监管。“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按上级要求,及时成立奶站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每个奶站派一名监督员,全程负责奶的质量监管工作,以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安全。

    • 【体系建设】

          一、动物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全市16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分别加挂畜牧技术推广站的牌子,行使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落实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职能,按照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防疫、检疫、疫情报告、畜牧统计、畜产品安全监督、技术推广等六大方面22条工作职能落实到人。全市346个行政村和涉农街道全部聘用了村级防疫员,全市现有744人工作在动监工作岗位上。

          二、执业兽医管理。加强执业兽医培训,结合“科普之冬”、“百名专家进百村富万户”工程,组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培训,共培训515人;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举办“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培训班、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培训班、兽药监察培训班、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培训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共计培训600余人次。

          三、科普工作。实施“百名专家进百村富万户”工程,成立畜牧技术专家讲师团,派出9名畜牧技术专家,对12个专业村进行帮扶,举办培训54次,受训2700人次,发放养殖技术资料5000余份、养殖标准化生产科技书3000余册;开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普法活动125次,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3万余张,受教育6万余人次,畜牧业逐渐步入法治轨道。

      (李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