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盘锦简介 > 盘锦年鉴 > 盘锦年鉴(2008年)

文化·媒体(2008年)

发布时间:2010-07-13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浏览次数:172

文化

  • 【机关建设】

        年内,盘锦市文化局制定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从实际出发狠抓落实。积极开展了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共捐款59590元。以培养合格国家公务员为重点,加强机关建设,开展创建“四型”机关活动,形成了干事业、争一流的工作氛围。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了职工队伍建设,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学知识、练业务已成风气。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重点,加强了环境建设,认真落实“门前四包”,结合开展健康教育,对职工进行了体检。以“五五”普法为重点,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对文化执法干部进行培训,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做到局主要领导亲自接访,群众投诉件及时调查处理,信访件及时回复。以和谐奥运和创建平安单位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责任制,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以学习宣传和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重点,加强计生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各项目标落到了实处。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加强文化窗口服务工作,各单位以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为目标加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实行了读者无过错制度,树立了文化窗口的良好形象。以加强管理为重点,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促进了各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

     

     

     


     
  • 【打造文化盘锦】

        大型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盘锦冬韵》、《油城春潮》、《鹤乡之夏》、《辽河金秋》季节主题活动和新年、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纪念日大型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盛世丰年闹元宵”灯展、“龙舞春风”龙狮、秧歌表演、“节日欢歌”世纪广场文化娱乐活动、“魅力盘锦”焰火晚会;4月22日至5月20日组织开展盘锦市各族各界“喜迎北京奥运会”文艺演出等10项内容的《油城春潮》系列文化活动;6月1日至8月30日组织开展第九届《鹤乡之夏》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庆“六一”少儿专场、庆祝建党87周年专场演出等20余场演出。9月8日至10月22日举办《辽河金秋》系列文化活动,举办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走进乡村”公益文化大行动等9项活动。配合首届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举办“风情盘锦”系列广场演出和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吸引各界观众20余万人次,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专业艺术】

        以实施“精品工程”为依托,狠抓创作和排演,打造艺术精品步伐逐渐加快。新创作舞蹈《春》、《奔向大海》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8部,新创作歌曲《月亮》1部,举办纪念“5·23”《讲话》发表66周年暨参加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获奖人员座谈会,为全市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市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演出达200场。积极参加省以上各类展演赛事,在“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展中2人获优秀作品奖。举办“庆奥运”全国书画名家作品收藏展,展出书画精品400余件。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邀请俄罗斯萨彦斯克市、土耳其亚洛瓦市艺术团来我市进行交流演出,活跃了城乡文艺舞台。

  • 【基层文化建设】

        继续开展文化先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活动。申报兴隆台区幸福社区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30余次。开展了文化扶助活动,为大洼田家镇文化站送书2000册,举办大规模文艺、文学辅导班两次,培训300余人次。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利用省扶持的新设备开展放映场次达3015余场,观众近10万人次。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非物”普查,建立盘锦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渔雁”民间故事、上口子高跷秧歌等7项)。继“古渔雁”民间故事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西安上口子高跷秧歌也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 【文化产业】

        年内,市文化局会同市统计局有关科室,完成文化产业报表设计、报表内容和报表制度的制定。开展全市文化产业状况普查,摸清了底数,完善了全市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利用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辽河文化产业园的优势,并为辽河文化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做了积极的申报工作。截止年底,举办各类书画展36次,文化产业园的知名度的得到提高,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全市文化市场、文艺团体演出、图书销售及各类艺术培训等文化主体产业稳定发展。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印刷业户230家,图书经营网点140家,报刊社17家,电子城3家新闻出版业户;共有网吧业户213家,娱乐场所176家,书刊音像297家,电子游戏厅17家,演出场所9家文化市场业户。文化产业中心建设正在积极筹划中。

  • 【新闻出版】

        改进审读方式,采取分类审读,提高了审读工作效率,全年召开审读会4次,审读报刊20种900余万字,形成审读报告25份,坚持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开展了行业专项治理,加强了新闻出版活动的监管,净化了出版物市场。围绕北京举办平安奥运、和谐奥运及盘锦创建文明城市,开展了出版物及计算机软件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了对非法印刷、非法发行报刊、盗版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收缴非法电子出版物10000余张、非法书刊5000余册,取缔非法经营单位16家,进一步净化了出版物市场;开展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取缔无证经营复印社5家,整改印刷企业9家,规范了印刷市场秩序。加强了版权管理工作。加大了版权保护宣传力度,宣传了《著作权法》,逐步推进了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4·26”版权宣传周活动,全市设展板10块,悬挂条幅20个,出动文化执法人员80余人次,收缴盗版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10000余册(件),营造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年初以来按照省局要求,开展了对全市310个行政村农村公共文化资源调研工作。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完成了省新闻出版局确定的48个农家书屋建设工作。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基层。举办了3期印刷、电子出版物、打字复印行业及报刊行业培训班,组织印刷技术骨干14人参加省印刷合作发展大会及展览会,不断地提高了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 【文化市场监管】

        对网吧、歌厅等文化经营场所进行专项治理。启动“迎奥运,建设平安文化市场专项行动”。开展以打击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为重点的网吧治理行动,加强了中午、傍晚、午夜12点以后时间段的网吧检查和“12318”举报电话的受理,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网吧及娱乐市场安全整治工作。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356人次,检查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等文化经营场所1358家次,查处各类违法经营活动138起,有效地规范全市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工作。围绕做好奥运安保工作,以日常工作为基础,开展音像市场专项治理行动,查缴非法音像制品20000余张、非法书刊6000余册,取缔非法经营店70余家,无证摊点21个,进一步净化全市音像市场。组织集中法制培训3次,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促进文化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 【文博事业】

        启动了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立盘锦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盘锦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举行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仪式,组成两个普查队开始进行田野普查。加强了文史宣传。召开“盘锦辽河文化研讨会”,盘点了盘锦建市以后对盘锦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开启了盘锦地域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了盘锦日报开办的专栏,继续开展《海韵河风》大型系列历史文物专题片的拍摄工作。《海韵河风》已播出212期,进一步丰富了盘锦的文化底蕴,同时强化了市民保护文物意识和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小白楼”回收的相关准备工作继续进行;“沙俄沉船”一期保护修复工程已完成了棚舍建设,二期维修方案已上报待批。

  • 【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上级关于改革的规定及要求,对划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的市电影公司等单位实施转企改制。抽调人员深入转企改制单位指导改革。盘锦市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工作力将于年底结束。市红旗剧场的清产核资、审计、资产评估等改革前期工作已经结束,按程序正在紧张进行。市评剧团转企改制工作正在启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人员聘用制工作,实现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和行政任用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符廷华)

 

盘锦日报

  • 【强化舆论导向】

        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开设《贯彻全会精神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栏目,对全市项目建设进行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对滨海大道开工、东外环开工、盘锦石油高新技术园区百部钻机出口项目、华锦集团46万吨乙烯扩建500万吨油化工程、宏冠油轮下水、杰事杰新材料项目、雨润盘锦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包括运行速度、企业精神、党委政府的大力主导和政策扶持,以及量与质的飞跃,都有不同时期的重点揭示和经验总结。如盘锦日报社采写的宏冠速度、热度、力度、深度等系列深度报道,针对辽宁省“五点一线”建设,推出《面朝大海》、《大战略促进大发展》栏目等,一改过去平铺直叙,注意挖掘项目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深度及影响力。从环境建设到战略部署,从招商引资到区域发展,新闻宣传与项目发展的同步推进得到认可。开设的“园区行”先后报道了一大批园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发展进程,一改过去仅利用材料为记者现场采访、深入思考、重笔揭示、总结规律,为又好又快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项目建设发稿500余篇。年底前,又开设2007年任务追踪项目篇,系统总结项目建设的发展并推进全年任务的全面完成。

  • 【新农村建设报道】

        努力挖掘小城镇建设、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典型。先后写出龙头企业带农民致富和宣传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典型。推出“红星村的姑娘不外嫁的秘密”、“红辣椒为什么辣不起来”、“田头访问机插秧”等一批鲜活生动的新闻。

  • 【“三个文明”宣传】

        先后开设《争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园》、《感动盘锦——道德风采录》等一批栏目,栏目起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鼓励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文明社区文化、平安建设以及就业、社保、合作医疗、职业教育、慈善救助、环境保护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问题报道切入,注重小中见大,以点带面,反映成就。在文化宣传和挖掘盘锦地域文化方面,先后报道了全国小工笔画展、辽西书画展、辽河文化产业园、辽河美术馆、辽河碑林、二界沟鱼雁文化、上口子高跷、大荒皮影等。在农村的传统文化建设方面,报道了太平威风锣鼓、上口子高跷、大荒皮影、新兴文化广场等一批鲜活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典型。

  •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报道】

        策划出《幸福之年》的系列报道,推出“不文明行为大家谈”专栏,从市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反映市民的道德水准,对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对重病女孩——李华东大篇幅地连续报道这一感人的事情,弘扬了爱心善举,引导了社会风气。

  • 【强化舆论监督】

        通过开设“舆论监督”、“市民热线”等栏目,把政府的关注点、市民的疑点和难点作为媒体的焦点进行深入采访和揭示,充分反映民意、民众诉求,分析问题,提供参考,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基本达到市民和政府各方面满意。年内,报纸为政府工作提供参考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30余件。

  • 【重大活动强势报道】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后,编辑部策划系列成就报道,开设了《细说百姓生活共享改革成果》专栏,对十七大报告进行精细解读,开辟理论学习专版,广泛关注人民对中共十七大的反映和全市上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及时跟进,结合本地区“三大重点任务”做出生动报道。2007全国优质稻米交易会召开,编辑部策划出版了稻交会特刊、“稻花香——稻交会专刊”,对盘锦水稻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详细报道。稻交会特刊的出版给外地客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受到市领导和外地客商的好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影响大丰收效果。“嫦娥一号”升空,《盘锦日报》全方位全程进行关注,为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升空”的背景资料。同时策划出版了“卫星发射——嫦娥奔月”特刊。

  • 【报业广告】

        报业经营通过精心谋划,拓宽经营渠道和不断创新,圆满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并实现了目标突破,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全年广告收入达到9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为全社长足性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广告在策划上不断创新,积极开拓市场。除常规的大拜年、“3·15特刊”、“2008年春季和秋季车展”等活动外,抓住2007年全国稻交会之机大做文章,同期广告份额明显增多,大力开发油田市场多思路,多渠道挤进油田单位,油田市场开发额比上年增长20余万元。

  • 【印刷发行】

        印务中心以市场营销为中心,拓宽经营渠道,增加油田市场占有份额。在原材料涨价、市场萎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证了收支平衡。新闻印刷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出报率,降低成本。从提高报纸印刷质量入手,使报纸印刷质量在全省报纸印刷质量评比中获优级,并使位次前移。

        发行中心强化管理,想事、干事、干成事,积极拓宽发行渠道,本报在油田发行比上一年度增长500份,实现发行收入近396万元,做活多种经营,发行、经营实现双赢。

  • 【经济多元开发】

        旅游公司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开拓市场,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经济指标。新闻学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后策划了“学习方法报告会”、“星星火炬才艺大赛”、“企业经理人报告会”、“小记者夏令营”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闻达公司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实现公司扭转亏损的局面。

  • 【队伍建设】

        围绕建设学习型报社,机关党委加强了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理论的学习、三项教育和两个小时学习制。月经营会、月统筹会、月总编碰头会、周碰稿会等制度得到坚持和加强。编辑部加强了业务培训工作,对采编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通过社内讲师团和“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强化学习和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一批在编采岗位上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高中等职称人数增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机制,完善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编辑部实行全员竞聘上岗,9月底根据市长办公会精神,正式托管盘锦广播电视报社,筹建《辽河晚报》。《辽河晚报》以全新的面貌亮相盘锦。通过创新机制、完善各项制度使队伍精神面貌、工作热情和效率质量都焕然一新。

    (罗庆红)

 

广播电视

  • 【宣传工作】

        盘锦市广播电视局,按照上级指示,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宣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做到宣传重点突出、舆论导向正确、基调把握平稳、报道成果显著。做到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进行宣传报道。围绕国家和省、市、“两会”进行宣传报道。围绕奥运会、抗雪救灾、抗震救灾、食品安全等进行了宣传报道。围绕全面加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进行宣传报道。围绕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创卫”、“创城”、《倾国倾城》、湿地旅游周进行宣传报道。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进一步兴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宣传报道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内,全局在省台以上发稿210余条。其中电台90余条,电视台120余条。市本级专题重点新闻稿130余条。其中电台60余条,电视台70余条,比上年增长10%;

  • 【节目质量】

        2008年,按照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各台突出新闻改革,注重提高节目质量,制定了节目、栏目改版方案,推出一批全新的节目栏目。电台增设《百姓故事会》、《在路上》、《伴你同行》等栏目。特别是《行风热线》栏目,邀请全市各部门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回答百姓关注的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年内,《行风热线》共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549条,其中87%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盘锦电视台开设《民生关注》、《百姓故事》、《农家110》等栏目,紧密联系百姓生活实际,受到领导和群众的欢迎。网络传输中心开办了《盘锦图文互动》,联系实际,融知识性、趣味性、信息性于一体,受到大家欢迎。年内,各台注意抓好节目栏目质量,精品迭出,喜讯不断。盘锦人民广播电台荣获二等奖以上作品20篇,其中一等奖7篇。该台撰写的论文《以和谐魅力为引领、以提高质量做平台》荣获辽宁省新文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盘锦电视台专题片《水稻的一生》获中国电视电影科教协会一等奖。全系统共获省以上奖励作品40余篇。

  • 【台网建设】

        积极想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更新设备,事业建设有新的发展。盘锦人民广播电台投资近30万元,购置了现场直播车,提高了新闻宣传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盘锦电视台下大力进行设备改造,提高了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能力,扩大了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315转播台围绕发射塔维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网络传输中心围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开展工作,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极大的进展。完成盘锦广播电视报社与盘锦日报社的整合工作。着力技术管理,建章立制,强化纪律约束,制定出设备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广播电视各类节目质量。

  • 【行业管理】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广播电视法律和规章,以播出机构年检为契机,加大执法力度。对各台、站的频道、频率使用、节目设置、广告播出、卫星接收设施等进行年审、年检,年检面达100%,年审合格率达98%以上。会同市公安局、安全局、工商局等部门多次查处个别单位和个人擅自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和违规接收境外卫星节目的问题。依据国家广电总局17号令,健全和完善全市广播电视宣传管理长效机制。对所属单位和县、区、辽河油田电视台的游动字幕、挂角广告进行治理整顿。建立健全不定期“谈话制度”,针对一段时间出现的广告过多的问题,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找其“谈话”,指出问题,限期整改,取得较好的效果。广泛宣传和推广盘锦市生态社区无“小耳朵”典型经验,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7号令落到实处,受到省局肯定。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活动,以谈话故事类、综艺娱乐类、法制类节目管理为重点,切实净化荧屏声频,确保导向正确,宣传有力。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局的要求,及时清理整顿涉及乡、镇广播电视站的文件,制止播出单位滥播滥放;对市人大、政协委员提案进行了认真办理。

  • 【安全管理增强】

        2008年,发生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面临严峻挑战。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把防范邪教“法轮功”攻击破坏与日常安全播出相结合,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日常安全运行。加强卫星接收设备维护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播出水平。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监测体系建设,对播出内容、播出安全、播出质量进行全面监测。认真制定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确保奥运会各项直播、转播节目的安全播出。积极抓好防范工作,坚持做到“人不离座、眼不离屏、手不离键”,重点部位、重要地段、坚持双人双岗,死看死守,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年内,安全保卫、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黄国瑞)